位於義大利南部的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帕尼亞地區,有一座名為「龐貝」的古城,乃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龐貝古城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但在公元79年,它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火山爆發所掩埋。直到1748年,考古學家們對遺址進行了勘探,才使千年前的古城重現,為古羅馬的藝術和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也有一座古城,位於中國青海省,被稱為"東方龐貝"。1999年以來,專家們繼續對該遺址進行發掘,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這處古蹟的名字叫喇家遺址。
喇家遺址是一處距今4000多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部落群遺址。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多種史前文化與青銅文明互動,展現了我國古代文明發展變遷的過程,遺址主要是齊家文化中後期的產物。
喇家遺址是中國唯一的大型災害遺址,這一遺址的誕生,與龐貝古城一樣,是被自然災害摧毀的。但龐貝古城毀於火山爆發,而喇家遺址則因地震而消失。判斷喇家遺址為地震遺址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遺址出土的非自然人類遺骸,這也是專家們淚灑考古現場的根本原因。
在4號房遺址,已出土14具骸骨,根據骨齡,其中10具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這些遠古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爆發的那一刻,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態度。
他們有的匍匐在地上,有的被物體擊倒,但在場的所有人都被感動了,還是兩個相互纏繞的遺體。一位母親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將年幼的孩子緊緊抱在懷裡,想用自己的身體好好保護孩子。
這份被泥土掩埋的母愛,定格在最偉大的時刻,穿越4000多年的時空,靜靜地等待著人們去尋找。直到現在,考古人員的到來,讓這份母愛和許多遺蹟一起重現。不知道這位母親臨死前跪下時,是否還在為懷裡的孩子祈禱?
母愛感人至深,遺址中出土的文物也讓歷史學家們欣喜不已。在喇家遺址中,專家發掘出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珍貴文物,證明喇家遺址存在時期,已進入銅石結合階段。
"黃河王"的出土反映了當時社會等級制度和禮儀文化已經開始出現。同時,通過對出土玉器的考察,專家發現這些玉器包括祁連玉、崑崙玉、和田羊脂玉等多個玉種,證明4000多年前西域地區的商業活動已經非常發達。
喇家遺址填補了我國西域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空白,展現了幾千年前古人的生活風貌,經地震得到了完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