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大黎加黑蜜 | 咖啡工房研習課室

2021-02-20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精品咖啡,微信號:

(長按複製)

qianjiecoffee

Costa Rica Sumava de Lourdes black honey

哥斯大黎加.舒瑪瓦莊園.卡杜拉.黑蜜

  

 01 | 產區簡介

  哥斯大黎加咖啡種植是在1779年由古巴引進,1820年才首度出口外銷咖啡,現有咖啡農民約32,000位,平均每位農民種植面積小於一公頃(10,000㎡)。哥斯大黎加人口4,100,000萬(2006年),咖啡種植面積為82,500公頃,年生產量170萬袋(每袋60kgs),國內年消費量為38萬袋,平均每一國民年消費量5.5kgs,比日本(消費量4kgs)還高,臺灣國人目前平均只有比1kg高出一點點而已。

  

  哥斯大黎加是咖啡最早傳入中美洲種植的國家,歷史悠久,咖啡組織自生產到銷售系統完備。由於位於中美峽地,境內火山林立,擁有陽光、土地的自然優勢,氣候上同時受到太平洋與大西洋洋流與海風的調和,產出的咖啡具有當地微型氣候風土條件的特色,在質與量上,哥國的咖啡一直都受到世界的肯定,而被評比為世界級的高品質咖啡之一。境內許多海拔達2000公尺的高聳火山,咖啡漿果得以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與高海拔冷涼的環境中緩慢成長,孕育出風味完整而豐富的咖啡豆。

  

  哥斯大黎加於兩百年前開始種植咖啡,最早的栽種地是位於Poas和Barva火山的山坡,也就是今日被稱為中央谷地的地區。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目前哥斯大黎加有八個主要產區,分別為:Guanacastes、 West Valley、Central Valley、Turrialba、Orosi、Tres Rios、Tarrazu與Brunca。

  

  根據ICO統計,哥斯大黎加一年可生產約160萬袋的阿拉比卡咖啡,雖然產量不及瓜地馬拉與宏都拉斯等中美洲國家,但在品質和價格方面卻是遠高於他們的。

  

  哥斯大黎加一年可分為兩季,乾季是在每年的12月到4月,也就是咖啡收成的時候,而雨季則是在5到11月。近幾年微型處理廠紛紛成立,由於耗水量僅需傳統水洗處理廠的5%,而且也不需要龐大的水槽和曝曬場,所需要的投資相對小許多。酸度低、複雜度提高、甜香濃鬱的「蜜處理咖啡」就此成了近年咖啡界競逐的標的;當中的佼佼者近年在各大比賽大放異彩,大大提升了各莊園的國際知名度。

舒馬瓦莊園



           哥斯大黎加有七個咖啡產區,其中塔拉珠,中部山谷,西部谷地為知名度最高,品質最好的三大產區,舒瑪瓦莊園 (Finca Sumava de Lourdes)就位於哥斯大黎加西部谷地產區,靠近橘郡市(Naranjo),海拔1700公尺,種植品種有薇拉莎奇(Villasarchi)和卡杜拉10公頃,SL28 2公頃,geisha 1公頃及其他的品種。莊園主人Francisco Men,莊園經理Jose Ordonez,帶領一個全職工作團隊,園區內除了種植多樣咖啡品種外,還保留很大面積土地作為森林保護區,讓野生動物有自然棲息地方,是哥國相當優質的咖啡莊園.

  

   哥斯大黎加舒馬瓦莊園,是一個很年輕的莊園;原本是從事咖啡貿易生意的Francisco Mena,買下了這片土地,並且保留了多數原有的森林,僅開發了一小部分來作為咖啡種植區,以保持莊園的自然生態平衡。

  

  舒馬瓦莊園的海拔大約在1670-1790公尺之間,在哥斯大黎加另一個知名產區-西部谷地,高溫差,加上肥沃的土壤,非常適合咖啡種植。


  

  莊園主Francisco Mena引進了在超凡杯進入前13名的優質品種,波旁的突變品種,薇拉莎奇(villa sarchi)。這是一種透過紅波旁樹種雜交所育出的奇珍品種。抗強風、喜好高海拔環境,擁有絕佳的酸度與各種紛陳的水果氣息,甜度高,有明亮細緻柑橘的酸香與較低沉的葡萄乾與堅果香氣,複雜度頗高平衡感十足。

  

  莊園多半留給了森林,以保持自然的環境。在莊園整理上,也費了不少心思,對於斷木、腐木、野草等不使用傳統燃燒的方式,而是將木頭打碎成碎片,並且與有機肥料混合,作為農場上的肥料使用。來自西部山谷El Chayote 保留區,在Poás肥沃的火山土,面臨太平洋的對流與溼氣加上早晚頗低的溫差與優異的微型氣候下,這個方圓1公裡的小區域誕生了4個冠軍莊園!真的地靈人傑!

02 | 處理方式

蜜處理法,叫做HoneyProcess或Miel Process,稱為Honey Coffee,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巴拿馬(Panama )和瓜地馬拉(Guatemala)等地的咖啡園都有採用此處理法。所謂蜜處理,就是指帶著黏膜進行日曬乾燥的生豆製成過程。

  

   莊園主梅納採用獨特的甜汁蜜處理法,他稱之為:sweet sugar process將咖啡漿果處理過程產生的汁液取來浸泡處理中的帶殼豆,因漿果汁液含有頗高的甜份與獨特的酵素,處理的帶殼豆蘊含了更豐富的滋味與很複雜的正向風味!

  

  通常採收季節是每年的1月到4月,由於莊園溫度僅10-20度C,因此常在4月份仍有剛熟待採的咖啡果實!簡單理解:保留越多的果膠的處理方式咖啡最終的風味會越豐富、甜度更高,以下是幾款蜜處理風味對比:

  

       果膠黏膜部分是咖啡果糖分含量最高的部分,也是咖啡處理髮酵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這個部分80%的決定了處理過程中營養的補給。黃蜜保留60%的果膠,紅蜜保留75%的果膠,黑蜜幾乎不去除果膠。

 03 | 生豆分析




生豆信息:

產區:西部谷地(West Valley)

莊園:舒瑪瓦莊園(Finca Sumava de Lourdes)

品種:卡杜拉

海拔:1700公尺

處理法:黑蜜處理(black honey)

土壤:火山地質

採收:12月至隔年3月

風味敘述:黑糖,花香,柑橘,柚子,甜香料,甜膩的口感

卡杜拉、卡圖拉Caturra,varietal Caturra,Coffea alabica var. caturra。

  

1937年在巴西聖保羅州首次發現,波旁的自然突變種。目前在巴西、哥倫比亞等中南美產區廣泛種植。


 04 | 烘焙分析


楊家800N,生豆投550g ,  具體操作:

  

  爐溫至攝氏200度入鍋,風門開設3,1分鐘燜蒸後調火力160度,風門不變,爐溫160度調一次火力,降到135度,烘至5『40」,溫度154.9度,豆表變為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脫水完成,風門不變;

  

   第9分鐘,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麵包味明顯轉為咖啡香,可以定義為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9』21」開始一爆,調小火力至80度,風門全開5(調火力要非常小心,不可小到無爆裂聲)50度,193.4度時下鍋。



杯測的口感

03  | 衝煮分析



手衝參考


         用key家濾杯,16克粉32克水燜蒸30秒,89-90度水溫萃取,1:15,中細研磨小富士3.5第二次注水到110ml斷水,待水下降再慢慢注水,速度均勻,水位不宜過高,再次注水到233ml停止,萃取時間2:15秒~豐富的日曬甜感,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微調。



咖啡工房,正開設一個咖啡研習課室專欄

把學習成果分享給大家,給行業

耶加雪菲雪咧圖  九十+燭芒   雲南鐵皮卡   肯亞 

秋日手衝拼配   日曬耶加aricha   耶加雪菲紅櫻桃      耶加雪菲科契爾 

商業豆   巴西皇后莊園黃波旁     巴拿馬花蝴蝶    埃塞的咖啡豆

藍山、雲南、天堂鳥風味對比    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專題   日曬和水洗的花魁

瑰夏VS藍山口感對比  陳年曼特寧   花魁  

 哥倫比亞唐納德      哥斯大黎加卡內特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瓜地馬拉拉蒂莎 | 咖啡工房研習課室
    森林佔全國面積的一半,是咖啡最佳的生產地段緯度所在地,由於咖啡在當地屬於重要的經濟作物,由此而衍生了豐富的咖啡文化,人們每天都要喝咖啡,大多數人的午餐都要有一杯咖啡。 03 | 生豆分析      如同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墨西哥、宏都拉斯等中美洲產國一樣,瓜地馬拉的分級也是以海拔高度作為標準。
  • 咖啡知識 | 哥斯大黎加咖啡豆不同蜜處理的風味口感
    哥斯大黎加咖啡哥斯大黎加的高緯度地區所生產的咖啡豆是世上赫赫有名的,以口感濃鬱、味道溫和、均衡感佳著稱。哥斯大黎加栽培咖啡歷史悠久,近10餘年來,蜜處理法使用廣泛且不斷提升品質。前街目前除了口糧豆系列中有一款哥斯大黎加代表產區的水洗咖啡豆之外,還有幾款採用蜜處理的哥斯大黎加咖啡豆,十分受新老客戶的喜歡。
  • 夏威夷KONA | 咖啡工房研習課室
    由這種咖啡豆研磨煮製出來的柯娜咖啡,如絲般順滑,香氣濃鬱,略帶迷人的堅果香,酸度適中,宛如夏威夷島上五彩繽紛的景色一樣動人,一樣意味無窮。  目前市面常見的夏威夷咖啡,除了大島的kona區之外,包括茂宜島、卡霧島、與可愛島,都有咖啡莊園展露頭角。而常見的夏威夷咖啡則包括Typica、Mocca 及Catuai等不同的品種。
  • 哥斯大黎加咖啡產區資訊 哥斯大黎加鑽石系列黑蜜處理咖啡豆品種
    哥斯大黎加咖啡產區最新資訊據哥斯大黎加政府數據顯示,哥斯大黎加2020年11月共出口咖啡29,147袋(每袋60公斤),相比去年同期的15,796袋增長了近85%,並且連續第6個月實現出口增長。由於良好天氣導致產量增加,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有效的咖啡莊園維護以及國際對哥斯大黎加咖啡的強勁需求共同為出口增長做出了貢獻。正文導讀也許大家對Venecia這個咖啡品種很陌生,在大家的印象中,中美洲咖啡產區種植的咖啡品種以卡杜拉卡杜艾為主。前街本文要說的Venecia品種是100%從卡杜拉中挑選出來更加抗病更加高產的植株,是卡杜拉的一個自然突變種。
  • 【咖啡品鑑】哥斯大黎加的蜜處理中的黃蜜、紅蜜和黑蜜在風味上有什麼區別?
    蜜處理和水洗處理方式的的口感區別:比水洗甜度更高,糖分含量較高,醇厚度也相對更高(同個烘焙度對比的前提下)  蜜處理法它讓咖啡保留了水洗處理的乾淨,儘管咖啡的明亮度有所下降,但增加了甜度與焦糖口感。按照蜜處理程度的不同,蜜處理咖啡又分為黃色蜜處理,紅色蜜處理和黑色蜜處理。
  • 咖啡產區|哥斯大黎加八大咖啡產區介紹及蜜處理介紹
    乾燥後的羊皮生豆,也不像含果肉果皮的日曬法那般的堅硬,可以用去殼機(hulling)打磨去殼而得到生豆   (3)蜜處理:   哥斯大黎加咖啡以「蜜處理」Honey Process,是一種當地創新的處理法。
  • 哥斯大黎加布倫卡產區寶藏莊園咖啡豆 哥斯大黎加黑蜜咖啡豆口感
    哥斯大黎加咖啡業起步早,是中美洲裡最早種植咖啡的國家,1820年擁有首批咖啡運往哥倫比亞,1854年被英國貴族譽為「黃金豆」,咖啡自此成為哥斯大黎加主要的經濟作物,這一發展使得哥斯大黎加咖啡農地位也變得崇高起來。在哥斯大黎加種植的都是阿拉比卡咖啡樹,生豆呈綠色,整體而言為大顆粒,因此咖啡品質基本屬於優勝咖啡。
  • 蜜處理咖啡對比 | 黃蜜、紅蜜、黑蜜有什麼區別?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 【瓜地馬拉安地卡花神】專題報告 | 咖啡工房研習課室
    瓜地馬拉咖啡主要產區有 Antigua、Huehuetenango、Atitlan、Coban、Fraijanes、、Acatenango等七大產區。當擁有七大咖啡產區的瓜地馬拉所生產的咖啡豆均為阿拉比卡,皆位於亞熱帶氣候下的高地地形上,雨量豐富穩定,肥沃的火山灰土壤,使得瓜國各地有著極適合咖啡種植的自然環境條件。
  • 咖啡產區 | 哥斯大黎加咖啡知識點詳解!
    ▲點擊關注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 咖啡師養成記 | 哥斯大黎加的葡萄乾蜜處理咖啡又是什麼味道?
    經典的處理法包括水洗處理法、日曬處理以及蜜處理,前街咖啡認為水洗法酸度明亮,乾淨度高,日曬咖啡則果香、甜感足,蜜處理咖啡整體平衡、既保留水洗的乾淨又略帶日曬的果香。其中蜜處理法保留果膠層進行乾燥,因其果膠層如蜂蜜一般而得名蜜處理,蜜處理又按照保留果膠層的量而分為黃蜜、紅蜜以及黑蜜處理。哥斯大黎加經典的蜜處理除了以上幾種分支的蜜處理之外,也因音樂家系列而讓其「葡萄乾蜜處理」的名字流行開來。
  • 哥斯大黎加咖啡,好喝在哪?
    ),前幾年的紅蜜黃蜜黑蜜,就是哥斯大黎加玩的飛起,這兩年風靡咖啡圈的音樂家系列,依然是哥斯大黎加精品豆的地盤!此地區的咖啡主產國有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牙買加等。可以說,你花在這個精品區的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哥斯大黎加一側瀕臨太平洋,一側瀕臨大西洋,從海岸到雲霧林,再到高山,地形多樣,氣候覆雜,這裡所產咖啡具有非常好的品質。
  • 這咖啡廣告很「汙",一大波粉絲福利來襲,精品掛耳咖啡低至29.9!
    手衝教程:巴拿馬花蝴蝶 | 咖啡工房研習課室減15九十+燭芒手衝教程:九十+燭芒 | 咖啡工房研習課室>優惠三:耶加雪菲科契爾水洗68元半磅手衝教程:耶加雪菲科契爾 | 咖啡工房研習課室| 咖啡工房研習課室淘寶連結:【前街印尼PWN 黃金曼特寧黑咖啡豆G1水洗進口單品精品新鮮烘焙包郵】http://m.tb.cn/h.BDTzjq 點擊連結,再選擇瀏覽器打開;或複製這條信息¥97gM0jG7Lk1¥後打開手淘
  • 哥斯大黎加葡萄乾蜜處理-卡內特莊園音樂家系列·莫扎特咖啡豆
    處理:葡萄乾蜜處理位中美地峽的哥斯大黎加,同時受太平洋、大西洋洋流與海風對氣候調控作用,境內多海拔達2000米的高聳火山,咖啡漿果得以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與高海拔冷涼的環境中緩慢成長,孕育出風味完整而豐富的咖啡豆。
  • 咖啡師養成記 | 探索咖啡處理法——蜜處理
    2  蜜處理製法正式出現是在哥斯大黎加和薩爾瓦多等中南美洲地區,其前身源於巴西的去皮日曬法(也叫半日曬),當時巴西因為其地形和水資源(天候乾燥)的關係,普遍採用日曬處理,但由於巴西農場多數是商業種植園,以機械採收咖啡,然後鋪於廣場乾燥。
  • 獨創「甜入蜜」的咖啡蜜處理法——哥斯大黎加咖啡
    該國獨創的蜜處理法為哥斯大黎加的咖啡風味增添了不少甜美的感覺。哥斯大黎加種植產業發展哥斯大黎加咖啡種植業起步深造,1820年就有首批咖啡運往哥倫比亞和智利。1825年政府持續推廣咖啡種植,方法是對咖啡免除某些稅。1831年,當地政府又頒布命令,如果有人在休耕的土地上種植咖啡超過五年,便可以獲得該土地的所有權。
  • 哥斯大黎加咖啡烘焙技巧 葡萄乾蜜處理咖啡豆什麼是SHB咖啡豆
    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豆在很多咖啡愛好者的記憶中,除了蜜處理方式讓人影響深刻,還有哥斯大黎加咖啡豆的硬度也讓人記憶深刻。前街又被很新入門的手衝愛好者問到「你們手磨哥斯大黎加豆子的時候也要很使勁嗎?」是的,哥斯大黎加的豆子的確比起其他產區的豆子難研磨,那是為什麼?
  • 【處理法】白蜜、黃蜜、金蜜、紅蜜、黑蜜處理的細微區別
    這支哥斯大黎加的蜜處理咖啡有多少蜜?  聽起來很饒舌,但你可能對於這些標示著蜜處理、日曬、水洗的咖啡不陌生,可能還聽過紅蜜、黑蜜,但卻比較少聽到店家解釋其差異,本文讓我們來看看不同的蜜處理咖啡。   為了撰寫此文,作者採訪了薩爾瓦多莊園主Cesar,以及哥斯大黎加莊園主Francisco和Wayner,這三位都非常熱衷於研究蜜處理,而Francisco在哥國咖啡微型處理革命上發揮了極大影響力,他出口了將近百位哥國小農的咖啡,同時管理了Sumava莊園。
  • 蜜處理咖啡豆口感哥斯大黎加鑽石系列黑蜜處理咖啡豆手衝風味描述
    塔拉珠(Tarrazu)產區平均緯度最高、氣候、土壤條件極佳,造就塔拉珠在哥斯大黎加最著名、也是一般公認最優秀的咖啡大產區,三水河(Tres Rios)是塔拉珠產區內著名的小產區。蜜處理蜜處理是讓咖啡豆帶著黏膜進行日曬乾燥的生豆製成過程,而蜜處理則根據果膠刨除的厚薄程度、日曬時間長短(或晾曬厚薄程度),晾曬時翻動頻率等,蜜處理又區分為黑蜜、紅蜜、橙蜜、黃蜜、白蜜。黑蜜:幾乎不去除果膠,因此乾燥用時最久,需要持續14天以上,過程中為避免乾燥太快,會用遮蓋物擋住太強烈的陽光,以讓糖分轉換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