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他寫過一首詩、只有四行,但常有人發表成千上萬字評論

2020-12-12 年之父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詩,甚至有人稱之為「現代詩的第一名篇」。這首名叫《斷章》的詩作者是卞(biàn)之琳。

卞之琳,曾用筆名季陵、薛林等,祖籍南京市溧水區,1910年12月8日生於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湯家鎮。上海浦東中學畢業後,卞之琳於1929年入北京大學英文系就讀,曾師從徐志摩,並深受賞識。徐不僅將卞之琳的詩歌在其編輯的《詩刊》上發表,還請沈從文先生為之寫題記。

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國內有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叫做「新月派」,這個流派因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較大而得名,徐志摩就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們的活動陣地,先後是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新月》月刊、《詩刊》季刊。

卞之琳年輕時
泰戈爾與林徽因、徐志摩等

當時,凡在《新月》等投稿多的,就會被稱為「新月派」;除了徐志摩之外,新月派的知名詩人還有聞一多、朱湘、饒孟侃、孫大雨、陳夢家、方瑋德、林徽因、臧克家、劉夢葦、羅隆基、蹇先艾、沈從文、孫毓棠等,卞之琳也是其中代表詩人之一。

不過,比起新月派,卞之琳更醉心於法國象徵派,因此不久就走向了現代詩風;加上他善於從中國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本文開頭的《斷章》,就是詩人創作於1935年10月的一首現代詩。據作者自雲,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於是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也由此而來。

《斷章》一詩曾先後吸引無數學者和評論家撰文評述,短短的四句詩,詩評常常都是成千上萬字,而從中解讀出來的意思也紛紜不同。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表達的是詩人對所戀愛異性(即張充和,沈從文妻張兆和的小妹)的傾慕之情;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哲理詩,表達的意思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異曲同工……

而詩人自己的說法是:這是抒情詩,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所寫得一剎那意境。他說:「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

儘管如去對於詩並沒有非常專業的研究,但是也知道,當一首詩完成之後,詩人並不擁有這首詩的獨家解釋權,當一首詩被100個人看後、產生100種不同的理解,那就說明詩人的寫作獲得了成功。

卞之琳也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現代派」代表詩人。1936年,他與李廣田、何其芳合出《漢園集》,因此三人又合稱「漢園三詩人」。

卞之琳
卞之琳(前排拿草帽者)和同事們

所謂「漢園」是「漢花園」的意思。何其芳、卞之琳、李廣田曾是北京大學文學院的同學,當時他們以文會友,常聚一起、切磋詩藝。到了1934年,鄭振鐸編「文學研究會創作叢書」時,要編卞之琳的一本詩集,卞之琳便把何其芳、李廣田到當時為止的詩全部拿來湊成一本集子。因為他們一塊讀書的地方叫「漢花園」,集子就取名作《漢園集》。

卞之琳獲得大眾的廣泛關注,則是因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他投寄給《北京晚報》的雜文《漏室銘》。他在文中講述了居室漏雨之苦,行文詼諧,怨而不怒。當時的《北京晚報》是北京唯一的晚報,發行量極大,而這篇文章又是分兩天才登完的,因而一舉為他在北京民眾中間贏得了極大的知名度;甚至有次到醫院看病,醫生見到病歷上的名字,就問:"您就是寫《漏室銘》的吧?"

2000年12月2日,卞之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去世;值其忌辰,如去願詩人安息。

相關焦點

  • 卞之琳最經典的一首無題詩,柔情似水,最後11字令人心醉
    下面分享卞之琳最經典的一首無題詩,柔情似水,最後11字令人心醉。無題作者:卞之琳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過你一絲笑影而去的,今朝你重見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後好一片春潮。百轉千回都不跟你講,水有愁,水自哀,水願意載你你的船呢?船呢?下樓去!南村外一夜裡開 齊了杏花。卞之琳出生於江蘇南通,祖籍南京溧水,現當代詩人、文學評論家。
  • 識人先讀詩,沈從文為何對卞之琳高度評價?
    識人先讀詩卞之琳在《〈雕蟲紀曆〉自序》中,這樣敘述他開始寫詩的動因:「我從鄉下轉學到上海,經過一年的呼吸荒涼空氣、一年的埋頭讀書,我終於又安定不下了。說得好聽,這也還是不滿現實的表現吧。我彷徨,我苦悶。有一陣我就悄悄發而為詩。」卞之琳當時的卞之琳,是頗為不自信的。這段時間寫的作品,「自行銷毀的較多」。
  • 余光中連朱自清都批評,卻為卞之琳這四句詩點讚
    1910年,卞之琳出生於江蘇海門湯家鎮,7歲入本鎮私立小學,11年歲入私塾學習了一年古代典籍(《孟子》、《左傳》等),12歲,進入高級小學,接受白話文教育。14歲,1924年,卞之琳隨父去上海,第一次買了一本冰心的詩集《繁星》,接著,他又郵購了徐志摩的《志摩的詩》,然後又陸續接觸到了郭沫若、聞一多等更多詩人的詩。
  • ...歷史·「思考者」趙毅衡②|張愛玲的語言、卞之琳的詩,「像鑽石」
    :「卞之琳的詩,張愛玲的小說。」寫詩只需要「小聰明」趙毅衡很佩服卞之琳的詩,認為他「是一個對語言美感極其敏銳的詩人。」卞之琳稱自己是minor poet(小詩人)。「我想卞之琳成為真正的優秀詩人,就是因為他拒絕做那種寫毫無形式感的所謂內容宏大的語句。」這也是趙毅衡「小聰明主義」詩歌主張的由來。
  • 和尚寫了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只有短短的56個字,讀懂了受益終生!
    唐朝詩人寒山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早年間也是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每次都名落孫山,這也使得他心灰意冷,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出家為僧,青燈古佛了此一生。寒山是唐朝著名的詩僧,不過關於他的記載少之又少,生卒年均沒有記載,只有幾首詩流傳於世。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其中以《北史》和《隋書》等大量史料,還有他的一些可以佐證。
  • 古代最不含蓄的一首情詩,只有28個字,翻譯一下就成了:約不約?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句情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作家沈從文當年喜歡上張兆和後就展開了馬拉松式的寫情書追求,他寫的情書能裝滿滿一車,而他憑藉這樣的方式,成功娶到了心中的女神。
  • 古代最經典的一首「考試詩」,最後10字是千古名句,堪稱神來之筆
    晚唐的花間派的鼻祖溫庭筠,人稱「溫八叉」,就是因為他在考詩賦的時候,別人還在冥思苦想,而他一叉手就是一韻,八叉手就能寫完,才思之敏捷令人嘆服。 不過可惜的是,他的這些應試作品流傳下來的並不多。 有人說創作這類有特定格式,又對韻律要求極高的詩,就像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我深以為然。
  • 讀詩賞譯 卞之琳《斷章》及七個英譯文
    《斷章》是「新月派」代表詩人卞之琳
  • 李商隱寫首小詩訴相思,卻不料成就了一首絕美詞,一首絕美現代詩
    讀者不知,可讀罷這句詩,許多人內心塵封的故事和記憶,忽然洶湧而出,逆流成河,然後化作兩行清淚。李商隱除了《無題》、《錦瑟》等七律寫得綺麗悽美之外,一些七絕同樣感人肺腑。不說那令無數人稱道的《夜雨寄北》,單是一首不怎麼被詩評家重視的小詩《代贈》,都影響了後世許多文人。
  • 卞之琳的戀愛大作戰
    那位年輕人,叫卞之琳。 卞之琳是江蘇南通人,我們熟悉他,是通過那首著名的詩:「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戶\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這些僧人與普通的文人不一樣,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是要更加深刻,作品自然而然也更有韻味,往往還多了一層禪理。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懂
    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儘管這句詩只有短短十個字,但卻在詩句之外,卻蘊含著無限的意蘊,將畫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這首詩只是描寫了一個小小的牧童,但是每一句都很唯美,還充滿了詩情畫意,整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但是寫得又是活靈活現,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呂洞賓的才華,還有才情也是無人能及,最後由於看淡的世事,選擇了去到終南山修行,後來我們都知道,他修行成功,還與另外七人成仙。
  • 讀一首詩,交一個字朋友,金鼎作家林世仁為您解讀「字的小詩」
    《字的小詩》系列三冊《字字小宇宙》、《字字看心情》、《字字不簡單》,嘗試將「字」與「詩」聯結起來,讓漢字暫時脫離「說文解字」的學術分析,轉身變成童心創意的來源。詩集中試圖引領讀者從漢字的字形、部件的拆解中,展開趣味聯想,從一個字中看出一首詩,從一首詩中品味一個字。讓小朋友從字的拆解中,發現創作的樂趣;從字的形體中,感受中國文字獨有的芬芳。
  • 詩仙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對現實生活的生動記錄,而李白則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上天入地,他的想像力汪洋恣肆,如大江大河,奔湧不息,令人讀來心潮澎湃。李白的性格極度張揚,和他寫的詩一樣,在當時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了一杯烈酒,火辣辣地刺激著人的神經。
  • 餘秀華寫給馮小剛的情詩,只有4個字,網友評:有一種秀叫餘秀華
    多年前,著名現代詩人北島寫過一首名叫《生活》的小詩,全詩只有一個字:網。對於這首詩想表達什麼意思,北島先生倒是沒有解釋過太多,但不少詩迷卻認為這是一首涵義很深的作品。大家想出了數種理解方式,比如有人說生活不就是一張網,各種人際網,將我們網在裡面。甚至有人寫了幾千字的文章來解釋這個只有一個字的小詩。當然,也有自認為理智的朋友認為,這些人也太能過度解讀和聯想了吧!這比當年我們上學時做閱讀理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還想得多!其實北島的這首詩還不算是最短的作品,文壇還出現過無字詩。
  • 李商隱寫了一首愛情詩,頷聯成為經典名句,常被用來歌頌奉獻精神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擅長創作「無題」詩,內容大多涉及男女之情。但是,他最著名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流傳六百餘年來,一直爭議不斷。詩中到底寫的是李商隱的「愛情」還是政治「寄情」?詩評者各執一詞。當中牽涉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影響了他一生的仕途。
  • 詩寫得不好,詩寫得不好,詩塗得不好,三萬多個讚美名不副實
    不過,我經常喜歡看網上評論,高手在民間是名不虛傳。很少有人在網上評論也寫過詩或印過油,我覺得比郭德綱和于謙好,為什麼人們不讚美他們呢?相反,他們被認為是「詩仙詞聖」,因為他們是名人。所以說到他們的詩,我覺得他們寫得不好,寫得也不好。既然我感興趣,我們就談談詩歌和打油詩吧。首先,我不是詩人,我不寫詩,我也從來沒有當過石油工人,我只是多讀了幾本書,朝古往今來又走了幾步。雖然不是專家,但教人做事沒有問題。
  • 孟浩然讓人意外的一首詩,不相信是他寫的!
    這首詩寫得既雄且壯,有俯視一切的氣概,甚至與杜甫的《登嶽陽樓》並列為描寫嶽陽樓的千古絕唱。如果我不是先在課本上學到這首詩,我簡直要懷疑這是另外一個人的作品了,無論是王維、杜甫、李白,或者是其他人,就是不敢相信是孟浩然寫的。因為孟浩然的整體詩詞風格,和這首的風格太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