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三不》快樂人生的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2020-12-13 財經點點懂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的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康 德

「人生在世都想獲得他人的認可,尊重。打從心底裡都想證明自己的價值,追求更好的自己和更高的生活質量……」這句話是《修心三不》這本書的前言。

這本書的作者「馮濤」,用最樸實的語言及強有力的事例,證明了「快樂人生」的三個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把控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不生氣是成就卓越人生的大智慧。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因為一些人和事而生氣,讓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待人接物損失極大,不僅讓我們變得煩躁,而且使我們心胸狹窄。

生氣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擾亂我們的心境,惡化我們的人際關係,破壞我們的人生幸福。更為嚴重的是,生氣還是摧殘身體健康的罪魁禍首,會加速我們的衰老。我們雖然不能做到無貪無嗔無痴,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不生氣,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

不計較是造就豁達心胸的大學問。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也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因為沒必要。

不抱怨是獲得幸福生活的秘密所在。「對過去不悔,對現在不煩,對未來不憂。」遠離抱怨能夠讓我們幸福、快樂地生活。

在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與其耿耿於懷,不如放下心結,整裝待發,為下一次的奮鬥做好準備。

破解屬於自己的情緒密碼

達爾文提出,人類在繁衍生息中要爭取最大的進化優勢。當趨利避害的心理和行為已經深深烙印在基因裡時,人們會體現出兩種相反的情緒——積極正面的情緒和消極負面的情緒。

情緒的產生,除了跟外界的刺激有關,也跟這個人的主觀意識有關。

想要真正了解不同的情緒,除了了解情緒的理論知識,還有特別重要的 一點,就是認真去體察、分析和總結自己的感覺,才能真正破解屬於自己的情緒密碼。成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

現代社會快速發展,每個人都會收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如果我們不能直面自己的情緒,不對負面情緒加以控制,不僅會對他人造成傷害,長此以往,還會給自己帶來嚴重影響。每個人都有兩種心理,一種是理性心理,另一種是情緒心理。

負面情緒是一滴墨,能迅速染黑我們心靈的湖泊。要想控制負面情緒,不讓情緒失控,我們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不要做激烈的抵抗。最好的方法是梳理,理清情緒的問題根源,把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正面的情緒。最後做到和自己的情緒握手言和,和諧共處,真正成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人的情感是複雜多變且不容易控制的。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體現。有效地管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面對不如意的現實。

成功的前提就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是我們身心健康的保證。一個理智的人,處理事情時,不會感情用事。相反會用理性去支配自己的言行舉止。因此,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來控制感性,把握情感的流向。

給頭腦降溫,熄滅心頭怒火

憤怒會使人喪失理智,會讓人做出不計後果的言行。生活中,每個人都免不了動怒。憤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通常它還是健康的。但當它不受控且變得有破壞性時,會導致你在工作、人際交往甚至一切生活中出現問題。

如何消除憤怒的具體方法:

(1)請可信賴的人幫助你,當看見你動怒的時候,就及時提醒你。當你接受信息後,試著努力推遲動怒,看看自己在幹什麼。

(2)不總是對別人抱有期望。

(3)當你憤怒時,請冷靜思考,提醒自己不要消極看待事物。

(4)主動控制,用道德和意志修養來緩解和降低憤怒的情緒。

(5)學會假裝動怒,例如提高嗓門或板起面孔。

(6)給自己10秒鐘的時間來冷靜地描述自己和對方的感覺,換位思考。

(7)學會允許別人選擇其言行,就像堅持自己的言行一樣。

(8)改變自己的心態。用疏導的方法將煩惱與怒氣引導到高層次,升華到積極的態度上。

總之,一個人必須提高自己控制憤怒情緒的能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緒的波動。深悟「淡定」二字的含義。

嫉妒是人生的一記暗傷

俗話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別人的成就,我們不去心懷嫉妒。嫉妒別人容易消磨自己的鬥志和銳氣,要學會平靜地看待別人所取得的成功,這是擁有幸福人生的秘訣。

不要讓恐懼深入自己的心中

羅斯福曾說過「克服恐懼最佳的對策,就是勇敢地面對它。」可見,恐懼源於我們自身,發自我們內心。恐懼是一種基本的情緒。我們只要用理性和行動控制自己的想法,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用積極的行動激勵自己並相信能夠戰勝恐懼。

猜疑是害人害己的禍根

所謂猜疑,無非就是無中生有地起疑心。思想家培根曾說過「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

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你的事業。」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有了猜疑之心,無論是對待朋友,還是看待事實,都無法站在一個理智的層面去判斷,反而會憑藉一點表面現象,作出主觀臆斷,隨意誇大並進而扭曲事實,甚至無中生有,從而破壞人際關係。

猜疑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置的心理屏障。無論在今後的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只有敞開心扉,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排除誤會,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理解。

克服抑鬱,遠離不良情緒困擾

心理學家們認為,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加大和工作節奏的加快,再加上經濟拮据、失業和下崗等各種因素,抑鬱等發病率會增加。嚴重者會出現自殺,即抑鬱症不僅會影響人的工作和生活,還會危及生命。

如何排解抑鬱情緒,還自己一個快樂人生,方法如下:

(1)向親友傾訴。傾訴的過程就是一個不良情緒釋放的過程。親友們的理解和支持,有利於不良情緒的釋放。切記不可完全依賴,一定要學會讓自己變堅強,多有正面情緒的釋放,養成不積累情緒垃圾的好習慣。

(2)適當運動。適量的運動會產生許多對身體有益的激素,可以使你遠離不良情緒,萬不可過度。

(3)放鬆自己。學會找到可以緩解壓力和釋放情緒的地方,例如唱K、做瑜伽等,做一切自己喜歡的事。

(4)注意飲食。適當吃一些高熱量、有健腦作用的食品。少吃零食和刺激性食物。

《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通過哲理和故事告訴我們:生氣,傷人傷己;計較,累人累心;抱怨,天怒人怨。與其生氣,不如爭氣;與其計較,不如努力;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如果您想要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3本書只要79元。

全3冊《口才三絕》+《為人三會》+《修心三不》

《修心三不》讓你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抵達寧靜、圓滿、富足的人生境界。

無論你是淺嘗輒止,還是深入探究,裡面都藏有值得你去借鑑、學習甚至挖掘的深厚內涵。

相關焦點

  • 修心有「三不」,做到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生活就有芬芳
    也有人很早就明確人生目標,一直向著目標踏實地走,最終功成名就。這便是修行,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修行有成的人,張偉麗是這樣的人,馬雲也是。修行先修心,在《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詳細闡明了修心的內容。修心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到並不容易。修心要求做到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只說第一點,能做到的人就寥寥。
  • 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修行就是一種修心,所謂修心,其實就是調整、修煉自己的心態。心若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是生活快樂永恆不變的修心法則。是社交圓融,職場生存中簡單平凡的成功利器。學會制怒,能容,消怨,才能在順境中安享祈福,在逆境中心存喜樂。
  • 人生三種好心態:不抱怨,不計較,不對比!
    人這一生,要有三種好心態,即不抱怨,不計較,不對比。這樣的人生,活著才會更加舒心。人生,有個好心態,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為好的心態就如陽光一般,能讓人身心愉快,感受到溫暖。所以,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過好每一天吧。
  • 聰明人,都懂得不生氣,不抱怨,不計較
    人生沒有坦途,生氣讓你一觸即潰,抱怨讓你不堪一擊,計較讓你面目可憎。聰明人,大多懂得不生氣,不抱怨,不計較。如果你哭,你的對手就會笑。如果你笑,你的對手就會哭。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每次你失敗的時候,總有幾隻豬在笑。
  • 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不生氣、不關心、不抱怨,是培育幸福生活心靈的永恆法則,是社會和諧與職場生存中簡單而平凡的成功工具。只有學會控制憤怒,包容和消除怨恨,才能在順境中享受幸福,在逆境中保持幸福。不生氣是成就卓越人生的智慧。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為一些人和事而生氣,這使我們在工作、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損失慘重。它不僅使我們煩躁不安,而且使我們的思想越來越狹隘。
  • 真正聰明的人,不計較,不抱怨
    01 你不快樂,是因為計較得太多《菜根譚》有言: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人生在世,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可計數,什麼事該計較,什麼事該裝糊塗,心裡都應該有一筆帳。所謂不計較小事兒,不計較爛事兒,其實就是拔除心頭的雜草,如此一來,才會有富餘的地方留給鮮花盛開。02 不抱怨,你就贏了總有一些人,喜歡抱怨。抱怨天,抱怨地,抱怨伴侶,抱怨孩子,甚至抱怨父母。
  • 不生氣,不抱怨,是一種人生智慧
    01 心態放好,笑對人生誰的人生不迷茫?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些挫折和磨難,克服就好了,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越過不去的坎。想要過一個輕鬆、自在、快樂的人生,首先心態要放好,心態端正了,人才能過得開心。
  • 《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理智的成年人會這麼做
    當大多數人遇到不滿時,他們會關心別人,為什麼這麼不公平?為什麼欺負我?為什麼我是唯一一個生活如此艱難的人。這本書《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告訴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這樣我們就不會生氣、關心和抱怨。這本書共有20個章,125個章節,每個章節都分析深度情感問題。
  • 口才三絕、為人三會、修心三不,說話,修心,做人,皆是人生學問
    說話,修心,做人,年度暢銷之作,需要趁年輕多讀的書,決定你的人生高度與寬度。為人處世,生活職場,與人相處……方寸之間,皆是人生學問。《口才三絕》:會讚美,會幽默,會拒絕。說話是人與人打交道的基礎關卡,也是形成自己外在形象的堅定基石。
  • 人生最高境界:不生氣,不抱怨,不強求
    活出順意人生的人,都懂得不做以下這三件事。會發脾氣,是本能;不發脾氣,才是本事。當面對別人的指責和謾罵,或是面對一些不利於自己的事情時,能夠不生氣,保持心平氣和,這才是人生的一大境界。別讓怒火輕易衝昏了你的頭腦,生氣時記得多提醒自己:「生氣就是認輸,最終輸的只會是自己的人生。」
  • 人生感悟:不爭、不比、不計較
    不爭、不比、不計較,是一種感悟,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很多人每天跟這個爭,跟那個比,計較這個,計較那個,就能活得快樂嗎?就能獲得獲得幸福嗎?人生其實很簡單,就看你自己想要怎麼過。人生很短,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節奏,不慌不忙,不急不緩,不爭不比,從容不迫,淡定優雅的生活。03 不計較有一句話這樣說:「無論你說什麼話都會有人罵你,有人誇你,無論你成為什麼樣人,都有人喜歡你,有人討厭你。」
  • 夜讀| 人生有三種好心態:不抱怨,不計較,不對比
    人生有三種好心態:不抱怨,不計較,不對比。願你早點擁有,豁達、從容、通透地過好每一天。 作者 一梨來源 十點讀書 人生有三種好心態:不抱怨,不計較,不對比。積極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沉的心態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心態好了,一切都好。
  • 做一個豁達大度的人,不生氣不計較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如果愛生氣,必然是處處有氣生,時時有彆扭。人如果想不開,就是和自己過不去,生活不但不快樂,而且還會無端地生出許多煩惱。
  • 情商高的人,不抱怨、不計較、不浮躁
    01不抱怨《梁冬說莊子》裡寫道:「一個人情商的高低,本質上就是他能否隨時切換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永遠不會抱怨。當他再一次拿到一手爛牌後,他徹底憤怒了,他開始大聲抱怨上帝不給他好運氣。他的母親看到兒子失態的樣子,嚴肅地說道:「如果你還打算繼續玩的話,就不要再抱怨,不管拿到的牌是好事壞,都認真地玩下去!」
  • 不計較得失,不被負面情緒影響,人生才會快樂
    不那麼計較得失,不被負面情緒影響,人生可能會快樂很多。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快樂,就是因為太計較得失,太容易情緒化。其實,生活就是這樣,要學會看開點,因有得必有失,但是話說回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是嗎。
  • 性格內向不擅長交流,這3招你一學就會,跟陌生人也能輕鬆交談
    還真是有這麼一套書,第一本書是《修心三部》。第二本書是《為人三會》,第三本書是《口才三絕》。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人生能夠避免各種陷阱,能夠專心做好一件事,最後修成正果?不就是靠修心嗎?要修心,就是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 別和小人計較,別和家人生氣,別和自己過不去,一生幸福快樂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生活不會是康莊大道。在我們追求幸福快樂的路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憂愁令人不快。如果讀懂了這三個「別」字,人生處處是風景。第一個「別」:別和小人計較世界上有一種人叫小人,他們整天無事生非、吃飽撐地、說東道西、斷章取義、造謠挑撥。這些人還有紅眼病,見不得別人過得比他好,無論你做人多麼善良,做事多麼踏實,他們都會到處造你的謠言。遇到這種小人,你越計較越生氣,越計較越會拉低你的品位。
  • 學會不生氣,你就贏了
    有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人生最好的心態,是學會不生氣;學會不生氣,你就贏了,學會不生氣,你就戰勝了自己,變得心平氣和,變得高興快樂。學會不生氣,是一種修養,生氣既傷心又傷身,何苦呢?一個人經常生氣,就會成為習慣,成為毛病,成為性格上的缺點,就會左右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沒有好的人緣,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會不順,沒有好運;生活不是一個人的一廂情願,更不會事事順遂,要學會看得淡,看得破,擺正自己的心態,心平氣和地去接受自己的生活,如果事事都去計較,看不慣就生氣,這不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嗎?為一點點小事就生氣,真的不值得。
  • 人到中年,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深度好文)
    人生一世,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許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常常會生氣,還只會生怨氣、生悶氣、生閒氣、生怒氣。殊不知,生氣,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傷害感情,弄僵關係,使本來不如意的事,更加不如意,猶如雪上加霜。
  • 有一種成熟,叫不爭、不吵、不計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塊福田,所謂不爭吵不計較,就是拔除心靈上的雜草,才有富餘的地方盛開幸福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