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戰艦的發展過程中,裝甲艦(又譯鐵甲艦)是一個重要的時代,其實現了由木質船體向鋼鐵船體的轉變,廣義上的鐵甲艦發展出的裝甲巡洋艦,也曾在海戰史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一戰中前德國著名海軍將領斯佩中將,曾率領裝甲巡洋艦打敗英國海軍,不過後來遇到了更加強大的新生戰列巡洋艦而覆滅。
講真: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裝甲艦(又譯鐵甲艦)大多也被直接稱為戰列艦,逐漸發展為現代戰列艦,其誕生年代較早,1859年的法國光榮號和1860年的英國勇士號,外敷裝甲的他們已經擁有了更強的防護能力,兼具蒸汽機作為輔助動力的它們,也擁有更強的機動能力。
而從裝甲艦重裝大炮簡化而來的裝甲巡洋艦,因此也成為「鐵甲巡洋艦」,最早是由俄羅斯在1870年開始建造的,其本身的用意是以裝甲巡洋艦兼做主力艦,不過為了保證航速的機動能力,在火力和防護上都做了不小的削弱,實際戰力遠弱於同時代鐵甲艦;不過其火力和防護遠強於普通的巡洋艦,於是逐漸發展為後來的重巡洋艦.
而裝甲防護相對較弱的防護巡洋艦,則逐漸演化為後來的輕巡洋艦,至於戰列艦巡洋艦,則是由戰列艦的火力與巡洋艦的艦體「兼容」,發展而來的「綜合體」,而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的共同點,就是都是從同時代的戰列艦簡化而來。
而裝甲巡洋艦和戰列巡洋艦之間的主要區別有幾點:
1、前後錯開的發展時間段
裝甲巡洋艦主要發展於1870年到一戰之前,而戰列巡洋艦的起始則是在1905年的無畏艦之後,屬於現代戰列艦的「簡化版」,而戰列巡洋艦出現後,在裝甲巡洋艦面前,可以做到幾乎與戰列艦同樣的威懾存在。
1915年的多格爾沙洲中,裝備了8門210毫米艦炮的德國布呂歇爾號,這艘航速不夠而掉隊的裝甲巡洋艦,遭遇了英國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的追擊和沉重打擊。
2、戰列巡洋艦戰鬥力的全面提升
裝甲巡洋艦裝備了接近同時代裝甲艦(戰列艦)的艦炮火力,不過英國發展戰列巡洋艦時,直接使用了同時代戰列艦的艦炮,另外在面對戰列巡洋艦25節以上高速時,裝甲巡洋艦處於「打不過也跑不過」的尷尬境地。
在1914年12月8日的福克蘭群島海戰,德國海軍裝備了8門210毫米艦炮,水線裝甲帶最厚處150毫米的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裝甲巡洋艦,在英國皇家海軍最新的戰列巡洋艦面前顯得十分脆弱。
無敵級戰列巡洋艦裝備著與無畏艦相同的8門305毫米艦炮,在射程和穿甲能力上遠超裝甲巡洋艦,這也是無敵號始終將德艦保持在對方射程之外打擊對方,最終成功「一打二」擊沉對方的主要因素。
3、設計與戰鬥理念的不同
裝甲巡洋艦和戰列巡洋艦本身的作戰職能,有不少相似之處,都具有實施破交戰、破襲戰的作用,不過不同之處在於,俄羅斯當年建造裝甲巡洋艦時,主要目的就是用相對低廉的成本「代替」鐵甲艦,直接「勇敢」的當做主力艦使用。
而戰列巡洋艦在設計建造時,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獵殺巡洋艦」,因此其航速較高,不過早期發展戰列巡洋艦時,並沒有「兼職」主力艦的這項屬性。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前後相依的關係
而實際上,裝甲巡洋艦和戰列巡洋艦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發展聯繫,最直接的聯繫就在於無敵級戰列艦,其首艦無敵號1908年竣工後,其實都是「頂著」裝甲巡洋艦的名號,直到1912年,這種新興艦種才被歸類為戰列巡洋艦。
而在無敵級設計的早期階段,其實也是以「英國未來裝甲巡洋艦」的思路去發展的,包括執行艦隊的偵察警戒任務、海戰時的迅速集中於機動、保護海上交通線,同時在戰爭時可以輕鬆擊退和獵殺對方的巡洋艦,因此從這一點上看,戰巡也像是從裝甲巡洋艦本身,經過創新而發展出的新艦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