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從學校回來,沒精打採,「奶奶,我頭疼嗓子疼,是不是感冒了啊?」。聽到樂樂這麼說,奶奶立馬衝到房間拿出「治病神藥」阿莫西林,「快點吃兩粒消炎藥,病就好了。」。
這樣的情景在實際生活中並不少見,那麼「治病神藥」阿莫西林這個「消炎藥」真的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嗎?甚至可以預防疾病嗎?接下來,讓我給您苦口婆心的講一講抗菌藥物到底是咋回事,它有多麼重要。
一、「消炎藥」究竟是什麼呢?
大家經常說的「消炎藥」,其實並不是一個醫學上的概念。
如果一定要談消炎藥的話,只能從字面上理解,消炎藥應該是指消除炎症的藥。粗略地講,炎症的典型表現無非就是「紅、腫、熱、痛」,那麼,最接近這個概念的藥是「解熱鎮痛類」藥物。比如布洛芬就是典型的解熱鎮痛藥,它可以直接對抗發燒、疼痛的症狀。
一些激素也有抗炎的作用,通常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這裡不再贅述。
但抗菌藥物就不一樣了,它對抗一些引起疾病的細菌,直接對病因治療,並不會去「消炎」。
抗菌藥物是一種珍貴資源,服用前應諮詢正確的使用方法,這不僅能確保我們獲得最佳治療,還有助於減少抗菌藥物的耐藥威脅。
二、抗感染藥物、抗菌藥物、抗生素的說法有什麼區別?
抗菌藥物:即抗細菌藥,是能殺滅和抑制細菌作用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和其它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學藥物。
抗生素: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在生活過程產生的對病原體或腫瘤細胞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物質。
抗感染藥物:是用於治療各種病原體(細菌、真菌、衣原體、支原體、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原蟲、蠕蟲等)所致感染的藥物。
因此,抗菌藥物≠抗生素≠抗感染藥物。
三、何時才會使用抗菌藥物?
只有在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感染人體導致病變的時候才能使用。對於感冒等病毒性感染,抗菌藥物是無效的。
對於已經明確感染病原菌的患者,最科學的辦法是根據感染病原菌的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針對性強、窄譜、安全性好、價格適當的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分很多種類,什麼情況的感染用什麼種類的抗菌藥,是很專業的問題,患者難以把握,不可隨意自行用藥。抗菌藥物不是靈丹妙藥,應先諮詢,後使用。
四、濫用抗菌藥物,危害所有人。
濫用抗菌藥物會加劇抗菌藥物耐藥性,抗菌藥物耐藥感染較為複雜,且較難醫治,任何年齡的任何人以及任何國家,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濫用和過度使用多種抗菌藥物可能產生以下不良後果:
1.產生耐藥性的菌株增多;
2.毒性反應、過敏性反應等不良反應增多;
3.二重感染發生的機會增多;
4.給人一種虛假的安全感而貽誤正確治療;
5.浪費藥物,增加國家和患者的負擔。
更為可怕後果是可能導致細菌耐藥,甚至產生「超級細菌」,使有效的抗菌藥物效果變差,或者完全無效。
五、公眾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存在誤區
抗菌藥物=消炎藥嗎?錯誤
消炎藥是針對炎症起作用,比如對乙醯氨基酚可以減輕炎症,起到退熱止痛的作用,起到「治標」的作用。抗菌藥物是針對引起炎症的細菌本身,起到「治本」的作用。
沒有效果應該立即更換抗菌藥物?錯誤
用抗菌藥物1天,發熱不好轉,就認為藥物無效,馬上更換抗菌藥物。實際上,應用抗菌藥物治療細菌感染,起效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需觀察2-3天,確實無效後再考慮更換。
沒有症狀了需要立即停藥?錯誤
抗菌藥物治療細菌感染時要達到一定的療程。如果停藥過早,可能出現病情反覆。比如細菌性肝膿腫的治療,在患者體溫正常後仍需繼續用藥,總療程達到3-4周。而且療程不足還可能導致細菌耐藥。
越貴的抗菌藥物越好嗎?錯誤
每種抗菌藥物都有自己的抗菌譜,針對不同的菌種,選擇不同的抗菌藥物。適合的抗菌藥物才是最好的,並不是越貴的越好,也不是越新的越好。
廣譜抗菌藥優於窄譜抗菌藥對嗎?錯誤
如果窄譜抗菌藥能殺滅病原體,不宜用廣譜抗菌藥,因為後者可能同時殺滅人體內的有益細菌,導致人體內菌群紊亂。
六、抗菌藥物使用常識
1.能用常用藥品的就不用新特藥;
2.能口服的就不要打針,好多抗菌藥口服吸收效果不比輸液效果差。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輸液;
3.不要一感冒就用抗菌藥;
4.抗菌藥物服用有時間要求:有些藥物空腹吸收效果好,如阿奇黴素、羅紅黴素要在兩餐之間空腹服用,即飯前1小時,飯後2小時。
【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202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召開會議,決定將「抗菌藥物」名稱改為 「抗微生物藥物」,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為提高全社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決定在11月18日-24日組織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以「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為主題,通過廣泛宣傳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和醫務人員對耐藥危機的認識;牢固樹立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觀念,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
11月1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宣傳材料》。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新聞熱線:0534-8017166
轉自:德州市婦幼保健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