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道本幫菜,十斤肉只做6份,幾乎桌桌必點,上桌就一掃而空

2020-12-06 荷小衣的分享

若你到上海來旅遊,有在上海生活的朋友或你到本幫菜館去吃飯,十有八九都會向你推薦燻魚這道菜。

燻魚,上海人喜歡稱爆魚。這是一道很受歡迎的上海冷菜,這道菜最大的特點就是:外焦裡嫩,香而不膩,冷菜熱吃。如果你來上海旅行,到上海的本幫菜館,一定要點一道燻魚嘗嘗,這道餐前菜,不僅開啟了你的味蕾,也開啟了你的老上海之旅。

如果你沒有吃過上海的燻魚,千萬不要以為上海的燻魚事我們印象中的用大火煙燻製作而成,上海的燻魚是以油炸、浸滷製成的本幫美食。

上海本幫菜烹飪手法以紅燒、生煸、滑炒、蒸、煨、糟為多。濃油赤醬和外形精緻是上海菜的最大特點。燻魚作為一道上海本幫菜,已經有百年的歷史,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是上海人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冷菜。不僅是老上海們兒時的味道,傳承下來也捕獲了許多年輕食客的喜愛。既能流傳在市井的小攤上,也能端上高級制定的私人餐桌。

上海的燻魚,大多選用鮮活烏青魚,去頭斬尾(有些菜館喜歡改進選用其他的魚身做菜),取其中段,清洗除鱗後用毛巾拭乾,爾後開片投入以紹酒、薑汁、八角、茴香、胡椒粉、白糖等多種佐料合成的原汁醬油中,浸泡一定的時間後瀝乾撈出,魚塊表面烏油閃亮,掰開則肉質白嫩,鮮美可口,口味兼具鮮、甜、香、濃、脆。

那麼,你來上海旅行,除了來自朋友的推薦外,獨自出行,如何選一家館子呢?

1、老吉士家酒店

地點:天平路41號。

這是一家很有名氣的上海老餐廳,以上海徐匯區天平路那家最出名。雖然這家餐廳主打的是紅燒肉,但是它家的燻魚也蠻贊的,最重要的是這家餐廳的本幫菜的味道非常的穩定,這麼多年來一直受到食客們的喜愛和支持。唯一有點麻煩的就是一定要提前預定。

在這裡推薦這家的理由是,如果你是來上海旅行的朋友,路過徐匯區的頻率比較高,而且上海徐匯的濃綠蔭下的天平路,非常有上海的風情,天平路是上海原法租界的一條街道,與天平路臨近的餘慶路、康平路、高安路都大有來頭,那是上海上只角的地方,非常值得特地來上海旅行的朋友去走走,在上海這座移民的城市中,上海的馬路太重要了,承載著許多上海的歷史故事,若沒有去過的朋友,可以在吃了飯後再去這幾條馬路走走,來一次深度遊。

2、人和館

肇嘉浜路407號。

這是一家老字號的餐廳,如果你來上海又想吃到地道的本幫菜,又想體驗舊上海灘的風情的話,來這家館就對了。人和館取名出自根據《孟子·公孫丑下》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名言,取用「人和」兩字作店名。

從餐廳的外觀來看,一股濃濃的老上海風情,他們家主打的也是純上海的本幫菜。除了裝修和主打地道本幫菜之外,這家餐廳還有表演,演唱的曲目都是老上海的歌,置身於其中,會讓你有置身於上海三四十年代的感覺。

像他們家的燻魚、金牌紅燒、醬爆豬肝、響油鱔絲、酒釀圓子都非常的有代表性的。他們家的燻魚很香,在燈光映襯下特別的晶亮,很有食慾。

3、老正興菜館

福州路556號。

這家老字號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了,也是一家米其林餐廳,若你在外灘附近遊玩的時候,可以用手機導航一下到這家店去吃吃這家的本幫菜。其實真的不遠,從廣州路或九江路過去都是非常近的。

老正興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迄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凡你熟悉的上海本幫菜,老正興都有,用料精細、製作考究是老正興的特點。雖然油爆蝦是他家的招牌,但是冷菜燻魚同樣做得很出色,他們家的燻魚很好賣,幾乎桌桌必點,一上桌就會一掃而空。可見它的受歡迎的程度。

燻魚,於上海來說,可以說是一道非常常見的家常菜,幾乎家家都會做,但是能把這道菜做得出彩,得到廣大食客的喜愛並廣為流傳的並不容易。老正興從原材料的選擇到烹製,都非常的講究,據說十斤青魚只做6分燻魚。每條魚只選擇中段部分,每塊魚肉都切得厚薄均勻,基本保持在3釐米左右的厚度,以保證最佳的口感,做出來的燻魚,肉質鮮嫩,甜中帶鮮。如果你也知道老正興,正好慕名而來,一定要點上這道燻魚嘗嘗。

旅行途中,美食和美景永遠是不可辜負的。來上海看過璀璨的外灘夜景,逛過聞名遐邇的霞飛路,看過最有煙火氣的石庫門,別忘了嘗嘗那濃油赤醬的本幫菜哦。

相關焦點

  • 七道大廚創新菜,推出後桌桌必點!
    這道蛋黃南瓜布丁特別受婚宴、家宴的歡迎,它是將南瓜泥加煉乳、椰漿、鷹粟粉等熬成布丁狀,冷卻後切大丁,掛脆皮糊油炸後裹勻鹹蛋黃,吃起來外酥裡嫩,南瓜的清香中夾雜著奶香,一改常見南瓜甜菜的造型和口味,日售量高達60份。
  • 8款特色旺銷菜,桌桌必點!銷量驚人!
    但是劉大廚在具體操作中卻發現了一個問題:廚師多在開餐前炸蔥油,撈出的料頭待餐中入菜時就回軟了,效果不理想。於是,他便顛倒了順序:準備一鍋油,客人點菜後現炸蔥料,撈出趁幹香入菜,而該油在整個餐口反覆炸幾次後,便可以在下一餐作為蔥油使用。此菜用大量炸香的蔥姜料搭配煎好的鮑魚、雞腎,烹自調辣鮮汁,主料被輔料包圍著,幹香濃鬱,是一道桌桌必點的旺銷菜。
  • 本幫菜的濃油赤醬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特色本幫燻魚幾乎桌桌必點,而且比較特色的是他家選用了鯧魚做原材料。,不同於常吃到的燻青魚。鯧魚是海鮮,而且小鯧魚多是野生的,味道比較好。雖然是煎出來的,但肉非常鮮嫩,沒有硬邦邦的感覺,表面可見很多汁水。
  • 農村婚宴,50桌大席夠排場,12道菜1888,網友:這比城裡實惠多了
    隨著鞭炮聲響起,婚宴這是開始了,首先上的是6道開胃小菜(說明一下,在這裡開胃小菜不算主菜哦),有涼拌海蜇頭、醃脆蘿蔔、幹炸小香魚、醬河蝦、白切羊肉、魚皮花生等6道開胃菜,雖是小菜,這味道一點都不比大菜差,瞬間勾起了人們的食慾,你們說這6道小菜誘不誘人。小菜打開味蕾後,第一道主菜就端上桌了,懸接得剛剛好。
  • 一根蘿蔔出倆菜!白蘿蔔絲蓋紅泡椒,上桌焗熟,毛利超高,桌桌必點!
    這道蘿蔔絲毛利超高,幾乎桌桌必點。原料切絲,加鹽抓勻後鋪入砂鍋,蓋泡椒醬上桌當堂焗熟,搭配新奇,有互動性。1.白蘿蔔切成筷子頭粗細的長條。取400克放入盆中,加鹽4克抓勻,待蘿蔔出水,擠幹水分,鋪入砂鍋。
  • 8款大廚拿手特色菜,桌桌必點!
    一般小炒肉就是普通的辣椒炒肉,在一些口味較清淡的地區,客人吃完肉片後還會留下半盤辣椒,這種可食性不高的菜客人就不太愛點。
  • 12道特色招牌菜 桌桌必點!
    烏雞+鮑魚,鮮味融合檔次高此菜在雙福尖椒雞的基礎上增加十隻活鮑魚,雙鮮合璧、檔次更高,好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這道酒鬼牛肉酥脆香辣,是下酒的必選菜。這是一道熱賣9年的老菜,每家店月均銷量為1200份。這道蝦仁,以菠蘿、柚子做輔料,突出果香;調拌時加入改良版的喃咪汁,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柚子茶,補足甜味和清香。啥叫喃咪汁?
  • 白斬雞桌桌必點,美味靈魂是這碟蘸汁!公開6類蘸料的調法
    這款白斬雞能桌桌必點,來源於兩大亮點:第一,黃梔子水上色,使成菜浮光躍金、惹人食慾;第二,秘制蘸汁滋味濃鬱香醇,有畫龍點睛之效。 2.走菜時,取半隻白斬雞改刀成寬條裝盤,用小碗盛一勺蘸汁,淋少許香油,撒蔥薑末即可走菜。
  • 六道水產菜蒜香濃烈,桌桌必點!
    大蒜在烹調中除了作為小料還被各地大廚巧妙運用呈現出令人迷醉的蒜香菜餚在餐廳中幾乎桌桌可見
  • 上海人「拉桌頭」 ▸上海獨白◂
    現在聽勿見「拉桌頭」迭句閒話了。前個十廿年,逢年過節尤其頓年夜飯,屋裡廂總歸要燒桌菜,大人小人一家門坐了圓臺面浪熱熱鬧鬧吃頓團圓飯,親情濃得化也化勿開。男主人平常無論工作幾化忙,碰著拉桌頭辰光,總歸要圍只圍袋、捏把鑊鏟上灶頭,一隻煤球爐子上照樣可以燒出四冷盤、四熱炒,外加點心甜羹酒釀小丸子,滿滿一臺子像像樣樣,迭個就是上海人拉桌頭的本事。
  • 超正宗的上海本幫菜館!每一口都是上海老底子的味道!!
    生醉蟹日漸式微,王琪先生首創的熟醉大蝦借著這陣東風,大大方方取代醉蟹霸佔了餐桌。「我當時想,該用什麼代替呢,蝦嘛,太小隻了點,小龍蝦味道層次上又不夠好,結果那天,我去市場,剛好就看到了這個大頭蝦。」說起自己在市場裡的淘到的好食材,王琪先生頗為得意,「拿回來一做,結果就火了,幾乎是桌桌必點,現在別的店也都開始做熟醉大蝦了。」一兩三到一兩五之間的鮮活大頭蝦,熟醉後滿滿登登碼了一大盤,在乾冰的霧氣下,倒是顯得活力十足,這菜有了動感,才算是有了靈氣。被酒味兒浸的通透的蝦肉,飽滿緊實,入口彈牙爽滑,酒香混著蝦肉本質的回甜。
  • 只有6張桌的小店,火到堵住胡同口
    ----每天中午,北京吃貨小分隊陪你吃飯-----交道口這家胡同小店一共只有6張桌專吃>交道口南大街上、胡同口的這家小店,只有6張桌,靠一鍋實惠接地氣兒的涮肚火了,飯點不排隊基本吃不上,門口自己撕號等位,別具一格。
  • 分享5桌適合深秋吃的晚餐,有菜有肉,營養均衡,每桌都有下飯菜
    我家一日三餐,也就只有晚餐能坐在一塊安安穩穩的吃,所有我一般都是做得稍微豐富一些,現在正是深秋時節,所有我一般都是做一道肉菜搭配兩三道素菜。
  • 這道菜,飯店幾乎每桌一份,在家做,十分鐘搞定,清清爽爽吃不膩
    蒜蓉蒸絲瓜這道菜,在當地的飯店特別受歡迎,幾乎每桌一份。我和姐妹們常去的那家飯店,把絲瓜做到了極致,有絲瓜蒸肉丸,絲瓜蒸沙白,絲瓜蠔仔烙,蒜蓉粉絲蒸絲瓜,絲瓜天婦羅等。。。這家店的廚師想法比較獨特,經常弄點創新菜式,即使經常去店裡吃飯,仍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原因是人家保留了經典菜式外,不斷推陳出新。
  • 10分鐘做一道家常菜,只要6塊錢,香氣撲鼻,餐廳桌桌必點
    10分鐘做一道家常菜,只要6塊錢,香氣撲鼻,餐廳桌桌必點。
  • 特色招牌菜,推出桌桌必點!
    走菜流程:砂煲內放入發好的腐竹段100克墊底,盛入燉好的牛腩750克、鵪鶉蛋5顆,灌入原湯100克,放在煲仔爐上燒開後撒蔥花即可上桌。製作關鍵:此菜要選用帶筋牛腩(兩層筋膜夾一層牛肉)為主料,壓熟後筋肉相連,口感也更加軟糯。當餐剩下的牛腩要從高壓鍋中盛出,按份裝入大盤內,入蒸箱內保溫。儘量不要用炒鍋回熱,否則口味和鹹度都會改變。
  • 土豆絲也能變成桌桌必點的招牌? 只需加點小米和油渣! 六款土豆旺菜, 超實用!
    「萬能」食材從主菜到零食、甜品任何出品形式都能hold住然而家常做法的土豆菜餚往往千篇一律、缺少新意要想將其玩出新花樣便需要大廚們精心設計~今天,小微給大家帶來六款以土豆為原料製成的創意家常菜普通的小炒通過一點點創新就能變身桌桌必點的招牌菜
  • 16款旺銷家常菜,每桌必點
    原料:牛腱子肉10斤。調料:川式紅滷水20斤,山楂6個,自製稻香醬料4600克,白芝麻、香蔥碎各5克。自製稻香醬料配方:菜籽油1500克、紅油900克,李錦記香辣醬400克、老乾媽豆豉醬800克、沙茶醬900克小火炒香,調入保寧醋100克、糖80克、雞精、味精各40克 製作方法:1)批量預製:牛腱子肉10斤剔去表面的白色筋膜,改刀成大塊後衝去血水,入沸水汆至變色,撈出下入川式紅滷水,投入山楂6個,大火燒開轉中火滷30分鐘,再加蓋小火燜
  • 20道農家菜, 桌桌必點!
    土灶炒雞土法:小時候常圍在外婆的灶臺前,看外婆把宰殺剁好的土雞塊投入燒柴火的地鍋中翻炒,那撲鼻的香味,一直讓我難忘,於是我用外婆的土辦法做了這道菜大個兒的鯰魚可改切成6-7釐米的小段,小個兒的整條即可。茄子去蒂洗淨去皮,撕成條狀進鍋。茄子最大的特點是吸味,吃到嘴裡柔軟易化,但是已經充份吸收了鯰魚的味道和營養。狗肉燉豆腐
  • 16款桌桌必點的高毛利小炒菜
    調料:姜、蒜片各10克,味達美醬油20克,豉油汁12克,老抽6克,味精5克,雞粉8克,胡椒粉4克,色拉油100克。製作:1.黑山羊肉切片,加味達美醬油、豉油汁、老抽拌勻;香菜切段。2.淨鍋下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黑山羊肉,大火煸幹水分,入鮮小米椒、姜、蒜片炒香,調入味精、雞粉、胡椒粉,下香菜梗翻炒出鍋,配蒸熱的荷葉餅上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