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斬雞、白灼蝦、肉凍等菜餚
水餃、火鍋等品類
皆須配蘸汁上桌
這些鹹鮮、香辣、酸甜、蒜香
等千姿百態的蘸汁
有祛腥、解膩、緩辣、增香、提味的作用
往往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甚至可以賦予菜品二次生命
使成菜口味愈發濃鬱
層次更加豐富
今天,小微給大家分享
六款蘸汁的詳細配方
並帶來配這些蘸汁上桌
的六道旺銷菜品
比如白斬雞帶鹹鮮蘸汁上桌
雙色肉凍配自貢辣蘸水
而白灼牛雜則跟蔥姜醬油汁走菜
……
這些蘸汁和菜品
配方精準、流程清晰
大廚跟著試做就能完美複製
為菜品增添一款萬能蘸汁
或者給餐廳增加一道旺銷新菜
還等什麼?
快隨小微一起看看吧~
鹹鮮蘸汁
熬製流程:
淨鍋內放欣和尚品金標生抽1桶(1.9升)、六月鮮醬油500克、李錦記天成一味醬油500克、李錦記鮮香紅燒醬油500克、美極鮮味汁500克、白糖1千克、味精、日本進口鮮味素各適量,添入燙雞原湯1千克,燒開後熬約5分鐘即成。
招牌白斬雞
製作/張國榮
餐廳/上海御璟軒
這款白斬雞能桌桌必點,來源於兩大亮點:第一,黃梔子水上色,使成菜浮光躍金、惹人食慾;第二,秘制蘸汁滋味濃鬱香醇,有畫龍點睛之效。
製作流程:
1.選用淨膛1750克的南匯散養雞清洗乾淨。桶內添寬水,加入少許黃梔子煮至湯汁沸騰、變黃,關火後用鉤子掛住淨雞浸入熱水中燙約3秒,至其外皮定型後,將鉤子掛在桶邊,雞身懸於水中,扣上蓋子浸燙45~50分鐘,撈出後入冰水中浸涼,取出瀝淨水分、擺入託盤備用,此時雞身慢慢呈現鮮亮的黃色。
2.走菜時,取半隻白斬雞改刀成寬條裝盤,用小碗盛一勺蘸汁,淋少許香油,撒蔥薑末即可走菜。
每一口都要吸足汁水
試吃體驗:
一份大碗盛裝的白斬雞端上桌,除了顏色黃亮外,實在看不出有何獨到之處,卻讓小編在試吃時放不下筷子,每吃一塊雞肉,恨不得要蘸三次料汁,讓每一口都吸飽了它,可見這款蘸汁的魔力。
自貢辣蘸水
調製方法:
鍋入色拉油90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洋蔥丁100克、蒜蓉100克炒香,放紅油豆瓣醬碎300克、紅泡椒蓉100克、鮮紅小米椒蓉100克炒出紅油,調入土醬油150克、香醋30克、白糖30克、雞粉25克、花椒麵20克、十三香15克、雞粉10克炒勻出鍋,走菜時在小碗中舀入50克即成。
雙色肉凍
製作/廖曉鑫
餐廳/成都辛廚房
大廚在傳統川式肉皮凍的做法上進行了四點改良:首先,將原料換為豬脆骨、豬蹄,一脆一糯,搭配和諧;其次,熬湯時加入了三種料——洋蔥、甘蔗增清甜,烤鹹豬骨提香氣;第三,皮凍有兩層,下半部是肉,上半部為菠菜蓉,白綠相間,十分漂亮;最後,走菜時,搭配一碗自貢的辣蘸水,香辣鹹鮮,滋味濃鬱。
批量預製:
1.製作烤鹹豬骨:豬龍骨3000克剁成小塊,泡去血水,瀝乾後加粗鹽120克、蔥段40克、薑片40克、花椒15克、白糖10克、五香粉10克充分抹勻,放入保鮮盒冷藏醃製48小時;胡蘿蔔2個、洋蔥3個分別去皮切成小塊,西芹4棵洗淨切段。以上原料拌勻後鋪入託盤,送進上、下火均為180℃的烤箱中烤1.5小時即可。
2.處理原料:豬蹄7000克燎燒去盡餘毛,刮洗乾淨,對半剖開,汆水瀝乾;豬肋排上端的脆骨2000克泡去血水,汆水備用;甘蔗去皮,砍成小段;洋蔥去皮,對半切開。
選用豬肋排上端的脆骨以及豬蹄為原料
3.熬湯:烤鹹豬骨、烤蔬菜、豬蹄、脆骨、洋蔥、甘蔗放入湯桶,添清水12千克,放蔥段300克、薑片300克、八角3粒、桂皮1片、香葉10克、幹辣椒20克、陳皮20克、紅棗15粒,大火燒開轉小火,加蓋燉3小時,關火撈出烤鹹豬骨、豬蹄、脆骨,原湯瀝渣備用。
豬蹄、脆骨、烤鹹豬骨等料燉熟
4.做皮凍:豬蹄去骨切丁,脆骨斬成小粒,剔下鹹豬骨上的肉,將三者混勻後,鋪入託盤至厚約3釐米,澆入瀝渣的原湯浸沒,送進冰箱冷藏定型。菠菜1000克洗淨,汆水至熟,擠幹水分後加豬蹄原湯5000克攪打成蓉,澆在已凝固的皮凍上,再次冷卻定型即成。
走菜流程:
取雙色皮凍改刀成重約40克的長條塊,取9塊「顛倒」裝盤,點綴墨汁脆片、小番茄、茴香苗,帶自貢辣蘸水一碗即可走菜。
做好的皮凍改刀後「顛倒」裝盤
Q:為何燉湯時要放入烤蔬菜?
A:蔬菜要制熟後,才能充分釋放營養物質和香味,國內大廚一般是用油炒的方式使其斷生後再來熬湯,但以此法做成的湯汁雖香,卻略嫌油膩,而我們借鑑西餐烹飪手法,將蔬菜先烤後煮,全程不加油,湯汁清爽不膩。
複合蘸汁
調製方法:
花椒粉40克、辣鮮露50克、生抽50克、辣椒粉60克、藤椒油50克、白糖50克、香油5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100克、香醋100克、紅油200克攪勻,每個小碗內舀入75克,撒白芝麻、蔥花備用。
毛肚卷折耳根
製作/帥紅波
餐廳/成都蘭錦會館
折耳根味道特別,一般以根入菜,而此菜選用折耳根的嫩葉,外裹黑毛肚和小黃瓜兩層「被子」,搭配一款自調蘸汁,入口脆韌中又帶有獨特香氣,既可作為前菜開胃,又能放在餐後清口解膩。
批量預製:
1.水發黑毛肚入80℃熱水,添少許料酒汆燙5秒迅速撈出,投入冰水浸泡5分鐘,取出瀝乾,改刀成長8釐米、寬5釐米的片;小黃瓜洗淨,縱向片成薄能透光的片;折耳根葉子擇洗乾淨備用。
2.將折耳根葉用黑毛肚卷緊,外面裹一層黃瓜片。
走菜流程:
取8個毛肚折耳根卷擺入墊有消毒砂礫的木盤中,點綴花草和水果,帶蘸碟走菜。
技術關鍵:
黑毛肚汆水後要浸入冰水,使口感冰涼脆韌,但不可泡太長時間,否則會發硬。
酸辣蘸汁
調製方法:
1.蒜蓉250克、細辣椒麵100克、鹽50克、十三香3克放入碗中。
2.鍋入菜籽油400克燒至無異味,晾至六成熱後潑入碗中熗出香味,此時蒜蓉八成熟,倒入醋480克、生抽160克、家樂酸辣鮮露50克調勻即成。
長安釀貨
製作/鄭建軍
餐廳/陝西「醉長安」
釀貨是陝西地區的特色菜餚,被稱為古早版的「火腿腸」,二者無論形象還是原料都十分類似,因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這道菜也開始被其他省份的饕客們所熟知。
傳統做法中,釀貨以豬前腿肉為主要原料,加入雞蛋、饅頭渣等拌勻調味後卷進蛋皮蒸熟,「醉長安」的大廚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調餡時有三種肉碎,另外添上火腿腸,油潤鮮香;輔料加入蓮藕、香菇、甜蜜豆,豐富可食性,還使成菜帶上了脆感。
批量預製:
1.調餡:豬前腿肉碎4000克、五花肉碎1000克、雞胸肉碎1000克、碾碎的美好牌火腿腸2根一同放進盆中攪勻,分次倒入蔥姜水800克不斷攪打10分鐘,加雞蛋300克、饅頭渣800克、鹽100克、雞粉30克、白胡椒粉20克、十三香20克繼續攪拌10分鐘,加藕絲800克、香菇丁300克、甜蜜豆200克拌勻即成。
2.做釀貨:雞蛋打散,加少許鹽、白胡椒粉調味,入鍋攤成蛋皮。在每張蛋皮上薄薄地刷一層麵糊水,放餡料200克抹勻後裹起成卷,擺入託盤覆膜旺火蒸20分鐘,取出晾涼即成。
走菜流程:
取釀貨200克改刀成片,裝盤帶酸辣蘸汁一碗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調餡時摻入雞肉,目的在於降低成本,須將其打碎以破壞內部纖維,制熟後口感才不會發柴。
2.調餡時所用的饅頭應是置於室溫下隔夜的,將其從中掰開後相互摩擦便能成碎末狀。
3.蛋皮上刷層麵糊水,能將肉餡牢牢黏住,防止蒸熟後蛋、肉分離。
泰式甜辣蘸汁
調製方法:
魚露45克、鹽2克、糖60克、涼水50克入鍋熬勻,待白糖溶化,關火晾涼,放白醋5克、鮮紅小米椒碎5克、泰式甜辣醬20克攪勻,擠入1個青檸檬的汁即成。
河內嫩糯米鮮蝦餅
製作/李雨秋
餐廳/南寧「花樣西貢」
這款蝦餅的與眾不同之處有兩點:第一,青蝦、龍利魚、肥肉打成蝦膠,包入肉球做成蝦餅,降低成本卻更鮮美油潤;第二,蝦餅外部裹上越南特產青糯米,炸後酥鬆香脆,有爆米花般的口感,且並不油膩。
批量預製:
1.調肉蓉:豬裡脊肉2500克、雞胸肉1500克、豬皮1000克洗淨切丁,放入攪拌機,加洋蔥丁100克、蒜瓣50克攪打成蓉,倒入盆中。另一小碗中放入木薯粉100克、低筋麵粉100克、香油50克、橄欖油200克、自發粉25克攪勻,靜置5分鐘,待混合物產生氣泡,倒入肉蓉中,添魚露100克、黑胡椒粉50克、砂糖50克拌勻,冷藏醃製4小時。取出肉蓉,重新放入攪拌機,分次添入冰水600克攪打40分鐘,待肉蓉變成粉紅色,有彈性而不黏手時取出即成。
2.調魚蝦滑:青蝦3000克洗淨瀝乾,取1000克切成小段,剩餘的放入料理機,加龍利魚肉1500克、肥膘肉500克攪打成蓉,倒進盆中,放蝦段,加打發的蛋清800克、鹽40克、雞粉30克、家樂雞汁50克順同一方向打勻,添香油200克、花生油350克繼續攪打10分鐘至上勁,往盆中摔打10分鐘即成。
3.包蝦餅:取肉蓉20克團成圓球。再取魚蝦滑35克壓扁,包入肉球,團圓後放入青糯米中滾一圈,使其表面沾滿米粒,壓扁備用。
肉蓉團成圓球
魚蝦滑裹入肉球,粘勻青糯米
走菜流程:
鍋入寬油燒至六成熱,下蝦餅炸至成熟,此時糯米顏色金黃,口感酥脆,撈出瀝油,擺入墊有粽葉的盤中,點綴炸蔥絲、苦菊、青檸檬片、紅椒圈各少許,帶蘸汁1碟即可走菜。
按成餅後入油炸香
Q:在魚蝦裡包肉球目的何在?
A:包入肉球的主要目的在於增加蝦球的油香味。
蔥姜醬油汁
調製方法:
生抽500克、蒸魚豉油200克、魚露60克、美極鮮味汁50克、蠔油50克、糖25克一同入鍋小火熬香,出鍋晾涼後,撒金蒜碎50克、薑蓉60克、香蔥碎60克、小米椒碎30克,擠入檸檬汁40克,衝入八成熱油80克激香攪勻即成。
白灼三脆
製作/陳安智
餐廳/南寧真好吃牛雜大排檔
「真好吃」的這道白灼菜,每天能賣出近200份。大廚選用黃喉、百葉、光元為原料,一盤內呈現三種不同的脆度;處理時,先將食材加油醃製,再下入香料水中汆熟,祛腥增香,同時增加滑潤度;出鍋後原料還需澆熱油激香,上桌後蘸食特製的蔥姜醬油,極為鮮香爽脆。
原料掃盲
所謂光元,其實是牛皺胃內壁的白色筋膜,表面帶有粗大條槓,口感彈中帶脆。剔下光元後,外側口感粗糙的毛肚便不再使用,而是將其售賣給小攤販,用於製作湯煮牛雜。
牛皺胃表面帶有粗大條槓
牛皺胃內壁的白色筋膜被稱為「光元」
製作流程:
1.牛光元洗淨,切成小片;牛黃喉表面打十字花刀,改成小塊;牛百葉洗淨,放入盆中加沸水浸泡3分鐘,並用木棍不停攪拌,把表層的黑皮燙掉,撈出後加適量鹽、白醋不斷揉搓祛腥,衝洗乾淨,改刀成條。所有原料各自放入清水中保鮮。
處理好的牛原料需泡入清水保鮮
2.取牛百葉300克、牛黃喉150克、牛光元100克納盆,加豬油10克、花生油20克、香料粉10克、鹽5克抓勻醃製5分鐘。
牛雜納盆,加兩種油、香料粉、鹽抓勻
3.鍋入清水,每500克加薑片30克、香料粉5克、鹽4克攪勻,燒至冒魚眼泡時先下入牛黃喉汆15秒,再加入牛百葉汆10秒,將兩種原料撈起墊在盤中,然後放牛光元汆10秒至成熟,瀝乾後放在牛百葉上,表面點綴蔥絲20克、紅椒絲10克,澆入燒至八成熱的花生油30克激香,在盤子另一端舀入蔥姜醬油適量即可走菜。
清水加香料等調勻,燒至冒魚眼泡時放入原料
白灼三脆,每天都要賣出過百份
汆熟的原料上撒入蔥姜辣椒,澆入熱油激香
製作香料粉:
沙姜粉50克、八角粉40克、香葉粉40克、小茴香粉40克、草果粉20克、當歸粉10克混勻即成。
編輯/張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