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眼中的周恩來總理!

2020-12-21 濉園主人

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是美國共和黨著名政治家、律師。

1952年,和艾森豪搭檔參加美國總統、副總統大選競選成功,作為艾森豪的副總統連任兩界,任職8年。在1960年、1964年兩度競選總統失敗後,1968年競選總統成功,1972年又成功連任。1974年8月,在第二任上,尼克森因為「水門事件」被迫辭職,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主動辭職的總統。

在此後20年的時間裡,尼克森不斷反思自己,積極參與國際間事務,為美國的在任總統出謀劃策,在國內外講演數百次,寫了包括《尼克森回憶錄》、《六次危機》和《領導人》在內的8部書。1994年,尼克森因中風去世,終年81歲。

1972年2月,尼克森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他也成為首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為中美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在1952年與1956年兩度與德懷特·D·艾森豪搭檔參選並獲得勝利,在1953年到1961年間,擔任了兩屆副總統職務。

他在他的《領導人》一書中寫道:「在那平凡的歷史時期,我有難得的機會在最近的三十五年期間直接地研究世界領袖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重要領袖人物中,除了史達林以外我都認識。我訪問過八十多個國家,不僅和這些領袖們打過交道,而且目睹他們進行領導的情況。」

這部書的第七章《周恩來》中,對周恩來總理進行了評價,從中可以看到對周總理的許多讚譽之詞。當然,因為他掌握的資料還有限,有些敘述並不準確。但並不影響從書中透露出的對周總理的欽佩之情。

他的書中說,在他前1972年訪問中國之前七個月,亨利·基辛格作為他的特使秘密來北京,花了十六多小時的時間與周恩來進行坦率而又廣泛的討論。回去後對他說,周恩來與戴高樂一樣,是他所遇見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外國政治家。

當時他還不太相信,在他與周恩來總理會面並會談了一周之後,他「才理解基辛格為何如此不尋常地稱讚周恩來。」

對中美外交關係突破作出貢獻的人物中,他認為:「其中最值得稱讚的人物便是周恩來。」

尼克森說, 周恩來是一位共產主義革命家,又是一位儒雅的人物;他既是致力於意識形態的人,又是一位精明的現實主義者;既是政治上的鬥士,又是最大的調和者。在扮演如此錯綜複雜的角色的人物中,很少有人能象周恩來一樣,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應付裕如。而周恩來卻可以扮演這些角色中的任何一個,或是毫不猶豫地將這些角色糅合在一起。對他來說,這並不是意味著在適當的時機逢場作戲,而是說明這位內心世界十分豐富複雜但又敏銳聰穎的人物具有不同的幾個側面。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他在政治生涯中有著漫長而又豐富的經歷。

他說:「在我訪問中國期間,周恩來無以倫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過多次長時間的正式會談和非正式交談,我終於了解了他,並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敬意。……他待人很謙虛,但沉著堅定。他優雅的舉止,直率而從容的姿態,都顯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風度。」

「周恩來的外貌給人的印象是:儀態親切,非常直率,鎮定自若而又十分熱情。雙方正式會談時,他顯得機智而謹慎。」

「在正式的會議上,他輪廓清晰的面部的表情始終比較嚴峻;在聽我講話時,頭總是側向一邊,同時兩眼緊盯著我。亨利·基辛格曾經把周恩來比作眼鏡蛇:靜靜地蜷伏著,保持著出擊的姿勢,以便伺機猛撲過去。曾經用來描述查爾斯·帕納爾這位十九世紀的愛爾蘭偉大愛國者的警句,完全可以用到周恩來身上:他是重冰覆蓋下的一座火山。」

他欽佩當時已七十三歲高齡的周總理的旺盛精力:「周恩來身材瘦削,似乎顯得有些虛弱。然而,他精力之充沛卻超過他許多年輕的助手。由於肩負了大量的工作,他工作很長時間,總是起早睡晚,在他擔任總理兼外長時尤其如此。

他經常利用清晨的零星時間會見外國來訪看,談話繼續到日出,談話結束時,精神卻仍然星爍如初。」

他欽佩周總理知識淵博:「我們談話的內容涉及到政治、歷史和哲學。所有這些周恩來都很在行,周恩來是一位由學者轉變成了造反者的人,但從未失去學者敏銳的頭腦和深刻的思想。」當然,在討論問題時,他也可能不會完全造成周總理的意見。

他欽佩周總理細緻入微的工作:「周恩來也具有另一種罕見的本領:他對瑣事非常關注,但沒有沉湎於其中而不能自拔。」親自安排為第二天參觀長城提前掃雪清路,親自挑選歡迎他們的儀仗隊,親自為樂隊挑選在晚宴上演奏的樂曲等。

他說:「對於周恩來來說,任何大事都是從注意小事入手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雖然親自照料每一棵樹,但也能夠看到森林。」

他說:「周恩來還具有其他中國人的品德——不可動搖的自信心,它來自中國人民享有的幾千年的優越的文化傳統。」

「周恩來的才智和吸引人的魅力,使許多人為之傾倒。」 「他象合金鋼一樣——融合在一起的臺金比其中的任何一種金屬都要堅韌。」「周恩來的政治天才,在於他能夠成功地同時扮演鬥士和調解人的角色。」

他說:「中國人懷念周恩來,可能是把他看作一位把黨和國家擰在一起的偉大的調和者。然而,世界上的人懷念他,則是因為把他看作中國第一流的外交家。他是中國的梅特涅、莫洛託夫和杜勒斯。在談判中,天生的靈活性、對國際權力鬥爭原則的熟悉和熱切堅定的思想信仰這些品格集於周恩來之一身,此外,他對外國情況也十分了解,具有高瞻遠矚的歷史洞察力和極其豐富的經驗。所有這些,使他成為當代最卓越的外交家。」

對周總理在外交談判中的印象,「除了共進午餐、晚宴和其它公開活動之外,在面對面的正式會談中,我與周恩來會晤了十五個小時以上。他有四個特點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精力充沛;準備充分;談判中顯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壓力下表現得泰然自若。」

「他的精力是驚人的。我注意到在一些時間較長的會談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談雙方的年輕人逐漸感到睏倦,翻譯也顯得語調不清了,但七十三歲的周恩來卻始終反應敏捷,態度強硬和保持著高度的警覺。他從不離開正在討論的議題,從不延宕時間影響討論,也不要求休息。如果在下午的會議上雙方對聯合聲明的措辭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他也不會把問題留給他的助手,而是在當天休息的時間裡或晚上,親自與基辛格一起去完成它。第二天早晨,他看起來就好象剛從鄉間度過周末歸來似的,又以旺盛的精力去解決重大的問題了。巨大的權力和責任感,使他永葆青春。」

「基辛格曾經對我說過,周恩來的談判技巧將會使我感到吃驚。」「周恩來是強硬和不肯讓步的,但在弭合中美兩國的分歧方面,他又是靈活的。」

他說,在中美聯合公報中有關臺灣問題的那一段,中美之間的觀點相去甚遠,周恩來總理和基辛格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一項折中的協議,雙方都用心平氣和的詞句在公報中闡述各自的立場。

「在我們所有的會談中,周恩來總是鎮定自若,與章曉夫的滑稽可笑和勃列日涅夫的矯揉造作恰成鮮明的對比。他從來不提高講話的調門,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談判相威脅來迫使對方讓步。」

「周的沉著冷靜,我認為主要歸功於他所受的教育和他的經歷,但也反映出他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周恩來從來沒覺得有必要象蘇聯領導人明顯地表現出來的那樣,在他的助手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大丈夫氣概。」

他對周總理的治理國家的才幹同樣也很欽佩:「周恩來也能夠進行破壞,但他很有才幹。他不是光能管理廢墟的人,而是能夠進行建設,這在革命領導人中是罕見的。他既能維護過去留下的最美好的東西,又能為未來建設一個新社會。」

從書中不難看出,尼克森對周總理的評述是力爭客觀的,對周總理的讚譽也是由衷之言。當然,有些表述不十分準確。他認為周總理作為當代世界偉人之一,如他第一章的題目所說:他們影響了世界的進程!

相關焦點

  • 深受周恩來總理喜愛的手錶到底是什麼來歷?
    周恩來總理佩戴上海牌手錶A5811958年,上海牌商標正式註冊,同年4月23日,中國第一家手錶廠當時,A581型號投入市場後,周恩來總理也買了一塊長期佩戴,而這塊上海牌手錶也跟隨周恩來總理多次出國訪問,有一次,周恩來總理特意向非洲幾內亞總統展示自己身上清一色中國製造的衣服鞋褲和手錶,以此來說明自力更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周恩來訪問十四國隨員軼聞
    這支隊伍共有七八十人,除規格較高的代表團成員陳毅外長、國務院外辦副主任孔原、外交部副部長黃鎮、總理秘書處主任童小鵬、外交部部長助理等人外,還有大批的新聞、翻譯、警衛等人才精英。這些人物雖然職務不算高,其業務之精通,處事之老練,每每在關鍵時刻發揮別人無法代替的作用,以下記錄的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陳毅(右二)陪同周恩來總理(右五)訪問亞非歐十四國時在埃及金字塔前合影。
  • 紀念周恩來,習近平這些金句有何深意?(附珍貴照片:總理一生的120個...
    1938年夏,周恩來和鄧穎超在武漢會見美國著名進步記者和作家、《西行漫記》作者埃德加·斯諾。抗戰時期周恩來在重慶1939年春,周恩來到安徽雲嶺新四軍軍部傳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確定新四軍的發展方向和作戰任務。這是他同新四軍領導人的合影。1939年7月,周恩來在延安墜馬,致使右臂粉碎性骨折。這是8月赴蘇聯治療前和劉少奇合影。
  • 美國記者與周恩來握手,故意掏手帕不停擦手,周總理一招輕鬆反擊
    圖│周總理與印度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在科倫坡會議上,印尼總理提出正式召開萬隆會議。得到消息的美國企圖阻擋該會議的召開,並且製造出了各種流言蜚語挑撥離間南亞五國的關係。在趕赴印尼出席萬隆會議前,周總理針對當前世界局勢,做出了緊密詳實的戰略總方針,結合中國當時的國情來看,周總理總結出了這樣一句話:"在妥協中堅持原則,在和解中達到目的!"
  • 周恩來總理外交史上的十個經典幽默段子,太有智慧了!
    1、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同國民黨政府談判。在我方義正詞嚴面前,對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周恩來總理當即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詞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3、50年代,有一次,周恩來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裡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周恩來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籤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
  • 周恩來生命中三位貴人,畢生念念不忘,其中一人去世總理親自抬棺
    比如前一段,某十八線藝人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大放厥詞,聲稱鍾老除了在疫情中最大的貢獻就是推廣白雲山牌板藍根。這種言論不僅是無知無畏,更是缺乏最基本的做人底線,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忘恩負義之舉。
  • 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首相籤署《中日聯合聲明》的談判逸聞
    「飲水不忘掘井人」,在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署40周年的同時,應了解中日關係三個政治文件的第一個開創性奠基性文件——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首相籤署《中日聯合聲明》的談判細節。當時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許多細節沒有公開發表。現根據解密的談判記錄當事人的回憶等史料梳理如下,以饗讀者。
  • 1965年中國總理四句警告,嚇得美國沒敢放肆
    針對這種情況,1965年4月周恩來請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向詹森轉告中國對美國的政策。1966年4月10日他同巴基斯坦《黎明報》記者伊查茲-海珊談話時,重申了這個政策,並說明這幾句話是不能割裂的整體。同年5月10日在《人民日報》公布。 (-)中國不會主動挑起對美國的戰爭。中國沒有派兵去夏威夷,是美國侵佔了中國領土臺灣省。
  • 美國為什麼沒有總理?
    當然是美國總統的。總理,是政府的首腦。在西方的共和制國家,基本都設有總理一職。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不過,美國與德國的情況,有所不同。美國政治體制的特點,是贏家通吃。美國政府的部門首長,是當選總統任命的自己的執政班底,無需進行選舉;而通常所說的總理就不一樣了。比如德國總理,是議會內最大黨派的領袖。
  • 外事活動間隙 周恩來經常對翻譯人員進行「考試」
    翻譯不是「傳聲的機器」進入翻譯處,我經常聽到老同志講,「總理」怎麼說,「總理」又有指示啦……。那時,外交部的人都把周恩來總理親切地稱為「總理」。周恩來對翻譯工作特別關心,經常在見外賓前後通過口譯或陪同人員對翻譯工作提出要求。周恩來對提高翻譯的外語水平很關心,在日理萬機中還經常想到翻譯。
  • 為什麼德國總理比總統權力大?
    (德國女總理默克爾) 同樣是西方發達國家,美國總統大權在握,為何德國的總統,卻沒有什麼存在感呢? 魏瑪憲法規定了總統由公民直接選舉,任期7年。總統不僅可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還能任命總理和部長,解散國會。並具有任免軍官和統帥軍隊的權力。但總統對軍隊發布的命令,必須由總理或部長副署。 可以看出,從德意志帝國向民主共和過渡的德國,其總統擁有的極權,比當初的皇帝都要大,這也為德國未來的命運打下了伏筆。
  • 1/3的美國總統竟是愛爾蘭後裔?
    美國歷任的46位總統中,包括新勝選的拜登,其中15位都有愛爾蘭血統。新姐特意扒了這些美國總統的族譜,情況如下:安德魯·傑克遜(第 7 任總統),他的父母出生在愛爾蘭,1765 年來到美國;詹姆斯·波爾克(第 11 任總統),其曾曾祖父出生在愛爾蘭,1680 年移民美國;詹姆斯·布坎南(第 15 任總統),其父親出生在愛爾蘭,1783 年來到費城;尤利塞斯·格蘭特(第 18 任總統),其母出生在愛爾蘭;威廉·麥金萊(第 25 任總統
  •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有多不靠譜?「鹹豬手」曾嚇壞德國女總理默克爾
    美國大選應當是一切都塵埃落定的,川普這4年算是徹底結束了,以後我們未必能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再看到一個如此這樣荒腔走板但又給我們帶來很多歡樂的川普總統了。可是大家知道嗎?川普總統並不能完全算美國總統中的一個異類,挺有意思的是共和黨似乎經常出這樣的奇葩。
  • 緬懷│用郵票銘記永遠的總理
    因為他的光輝,聖潔,一心為民,時至今日,無需在職務前冠以姓氏,「總理」仍都是他的專屬稱呼之一,他就是人民永遠的總理——周恩來。偉大的人民總理沒有一個人不敬佩的。他革命和奮鬥的精神永遠值得人們學習。少年,他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中年他為中華革命而奮鬥。 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值得尊敬和愛戴。郵票作為國家名片,當然少不了周總理人物郵票。
  • 法國總統馬克龍,新冠陽性!前幾日才見了西班牙首相、葡萄牙總理
    多位國家領導人感染過新冠病毒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即將年滿43歲的馬克龍,今年以來世界上至少還有7位現任國家領導人(或臨時總統)感染過新冠病毒,其中年齡最大的是74歲的美國總統川普。 英國首相詹森。
  • 周恩來總理床前囑託勿忘臺灣兩個人,一個是張學良,另一個是誰你...
    床前囑託勿忘臺灣兩個人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來平靜地躺在病床上。當時,他的體溫是38.7℃。從是年12月中旬起,他已無法進食,所需要的營養靠管子通過鼻飼直接送到他的胃裡。那天上午11點左右,周恩來醒來,說:「我要見羅青長。」
  • 影響美國冷戰走向的二人組:尼克森與基辛格當年的權勢有多強大?
    1968年美國大選以理察·成功當選結束,理察·尼克森一眼就看中了基辛格的才能,認為基辛格並非等閒之輩,這也是尼克森同樣作為一個權謀家的敏銳之處,基辛格成功地當上了尼克森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從這一刻開始,他和尼克森的冷戰時代正式拉開了帷幕。
  • 從川普感染病毒談美國總統的繼位順序
    那麼,萬一美國在任總統真的不能履行職務,繼任情況會是怎麼樣的呢?由於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必須是由自然產生的美國公民(出生時即是美國公民,通常指生於美國)的人出任,因此繼任順序成員中若有歸化美籍者時,將會自動跳過順位到下一位。 從圖中可以看出,國務卿在總統繼承順序中排名第4,居各部之首,緊接著是財政部長。 國務院和財政部都建立於1789年,不過國務院比財政部早問世了一兩個月,因此排在前面。排在第6位的是國防部長。
  • 桌球外交時,美國運動員問周總理對嬉皮士怎麼看?總理妙語化尷尬
    1971年4月10日,邀請了美國桌球代表團抵達北京。這是1949年以來第一批獲準進入中國大陸境內的美國代表團。#睿智的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對美國等五國代表團的衣食住行及各項活動給予了事無巨細的周密安排。4月14日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親自接見了來訪的美國等五國桌球隊的全體成員與隨團記者。周老理問大家:「你們住得怎麼樣?習慣中國菜的口味麼?有沒有什麼問題要提?」此時,美國桌球運動員科恩突然站了起來,他是大學二年級學生。
  • 美國何時才能有女總統?
    全文共2339字 | 閱讀需5分鐘美國作為世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其四年一度總統選舉的受關注程度,幾乎可以比肩奧運會和世界盃了。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來,一共產生了45位總統,均為男性。世界範圍內,無論是歐洲、亞洲還是美洲,都有女性出任國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腦,默克爾更是當了十三年德國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