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網購進口食品安全嗎?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

2021-02-15 清徐縣婦女聯合會

無檢驗檢疫合格證的進口奶粉能買嗎?

新手媽媽米女士對進口奶粉情有獨鍾,經過精挑細選,她在一家網店購買了3罐日本某品牌嬰幼兒奶粉。涉案產品的詳情頁面顯示,奶粉產地為日本,適用人群為0至1歲。收到奶粉後,米女士又查詢了該產品的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信息,在「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名單」中未查到所購買奶粉的生產企業,甚至產地國都不在名單之列。

米女士慌了,要求網店提供報關單、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產品檢驗檢疫衛生證書等,均遭到拒絕,店鋪明確表示「奶粉肯定沒問題,但是你要的這些材料一個也沒有。」於是,米女士將該網店訴至法院。

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店鋪作為經營者必須要保證食品來源的安全。上述涉案產品是奶粉,依據《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乳製品銷售者應當建立並執行進貨查驗制度,審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驗明乳製品合格證明和產品標識,並建立乳製品進貨臺帳,如實記錄乳製品的名稱、規格、數量、供貨商及其聯繫方式、進貨時間等內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案中,店鋪通過網絡銷售的涉案進口奶粉不是我國目前準入的食品,並且該店鋪也無法提供進口貨物的相關報關單據、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進口食品所應具備的資料,所以法院認定涉案奶粉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或者損失3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為1000元。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在審判實踐中,網絡售賣進口食品領域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條規定,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進出口商品檢驗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檢驗合格。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按照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要求隨附合格證明材料。具體包括報關單據、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

現階段,我國食品的進口流程主要是以下四步:

第一步是備案和註冊。海關總署對向中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實施註冊制度,出口商、代理商應當根據真實的企業備案信息向海關總署備案。因此,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化妝品時,可以通過進出口商備案系統或者是海關總署官網查詢。

第二步是報關、報檢。在政府機構合併後,報關和報檢同時進行,進口食品的進口商或者代理人應當帶著四類材料統一申報:一是合同、發票、裝箱單、提單等必要的憑證;二是批准文件;三是輸出國家(地區)官方檢疫(衛生)證書;四是針對首次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提供進口食品標籤樣張和翻譯件。海關對進口商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報檢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受理報檢,籤發報關單。

第三步是入監管倉。進口食品在取得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前,應當存放在海關指定或者認可的場所,未經海關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動用。

第四步是查驗、抽檢。進口食品經檢驗檢疫合格的,由海關出具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準予銷售、使用。如果產品經檢驗檢疫不合格,海關會出具不合格證明。

對於食品進口流程,不僅進口商、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要嚴格把握,店鋪經營者要對進口商、出口代理商的資質與合格證明材料逐一審核查驗,而且消費者也要儘量規避相關風險,起碼在購買進口食品的時候,知道要查看進口食品的報關單、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等,並且有查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進口商、代理商備案信息的意識。

能代購國家禁止進口的燕窩嗎?

張女士在一家網店購買了10盒即食冰糖燕窩,店鋪的產品詳情頁面顯示燕窩為「越南原裝正品」,她收到燕窩後發現包裝盒上標明產地為越南胡志明市。張女士不放心,去相關部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確認目前我國僅準許符合相關檢驗檢疫要求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燕窩進口,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燕窩產品通過正常貿易形式暫不能進口。於是,張女士將網店訴至法院要求賠償。對方辯稱,該燕窩是張女士委託代購的。

上述案件中,張女士與店鋪構成網絡購物合同關係。雖然網店辯稱越南燕窩是張女士委託代購的,但涉案商品的頁面上並未標註,而且在下單當天就從浙江省發貨。同時,店鋪也未提供證據證明雙方訂立的是委託合同,因此法院支持了張女士的訴訟請求。

為防止動植物疫病及有害生物傳入,保護國家農林牧漁業生產生態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2012年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修訂、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第1712號公告),除另有許可外,名錄內物品禁止攜帶、郵寄進境,其中就包括燕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國家質量監督部門發布的公告,我國對向中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實施註冊制度。截至目前,僅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燕窩產品允許以正常貿易的形式對我國出口,以快件、郵寄和旅客攜帶方式進出口食品的,應當符合相關規定。上述案件中,因涉案產品產地為越南,無論店鋪以何種方式進口涉案燕窩,均違反了相關規定,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

另外,國家有關行政主管機關為防病等特殊需要,還發布了一系列禁止從疫區、核輻射區進口食品的公告。法院在審理案件時發現,越來越多店鋪或朋友圈違反此類禁令經營進口食品,給消費者帶來重大隱患。

法官提醒,國家禁止進口的食品全部沒有合法的來源,消費者不要購買。同時提醒網店,國家對進口食品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不要以代購等經營模式作為逃避管理的擋箭牌。

預包裝進口鵝肝醬中文標籤不實怎麼辦?

酷愛法國鵝肝醬的方先生在一家店鋪一次性購買了15罐,收貨後,他想進一步了解鵝肝醬的進貨來源,就對產品標籤上標註的國內經銷商進行查證,發現竟然無法查實經銷商名稱。他認為,鵝肝醬的進貨來源肯定不靠譜,於是將店鋪訴至法院。

預包裝進口食品中文標籤問題非常常見,而且涉訴量很大。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籤。標籤應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籤或者標籤不符合規定的,不得進口。店鋪作為銷售者,應當履行食品經營者的法定義務。上述案件中,店鋪並不了解進口食品的基本知識和產品信息,加貼中文標籤的經銷商信息又不實,且無法作出合理解釋,此種情形下,法院認定方先生購買的鵝肝醬存在著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所謂預包裝食品,食品安全法中給出的定義是「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容器中的食品」。說到預包裝食品標籤問題,最常見、也是最易被發現的問題是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籤,還有一類是漏標的情況,就是進口食品標籤上未標註生產日期,營養成分,原產地,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事項;最後一類是標註錯誤的情況,這種最難被發現。

可能有人不以為意,認為「不就是個標籤嘛,又不影響食用」。其實,標籤非常重要,一方面能讓消費者了解到產品資質信息,包括產品的原產地,境內代理商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另一方面也是消費者知曉產品的配料、保質期、儲存及食用方法等重要信息最直觀、最有效的途徑。在審判實踐中,有一些標籤違法案件的背後,就是不良商家打著進口食品的幌子售賣「三無」與假冒產品,因此消費者必須要保持警惕。

法官提醒,對於進口商來說,要建立境外出口商、境外生產企業審核制度,對進口商品是否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重點審核,如實記錄進口食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或進口批號、境外出口商和購貨者名稱、地址及聯繫方式、交貨日期等內容。

網絡平臺中的店鋪、商家要審查進口商、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的資質,仔細查驗進口食品有無中文標籤、報關單、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並進一步查詢進口的食品是否屬於國家禁止進口的食品,中文標籤及檢驗檢疫證明材料的貨物品名、規格、批號是否對應等,只有把這些問題都查驗清楚,才能說是履行了經營者的查驗義務。

(劉更超 張夏意 作者單位: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來源: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北京日報等

相關焦點

  • 網購進口食品安全嗎?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
    很多人喜歡網購進口食品,認為其性價比高,質量可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司法實踐中,進口食品領域是網售食品安全案件的高發區。 那麼,網購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法律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
  • 網購進口食品安全嗎
    很多人喜歡網購進口食品,認為其性價比高,質量可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司法實踐中,進口食品領域是網售食品安全案件的高發區。那麼,網購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法律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案例一無檢驗檢疫合格證的進口奶粉能買嗎?
  • 15樓財經 外賣、網購、進口食品的安全誰來負責?最高法給出司法解釋
    網購食品和外賣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平臺要承擔擔責外賣食品已經網購的食品安全,電商平臺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具體到網購和外賣,《解釋》第3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 防範進口冷鏈食品風險有4招
    原創 馬志英 食品與生活 收錄於話題#食品安全1個自2020年6月以來,我國多個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從疫情國家進口的冷凍海產品或肉品將新冠病毒傳入我國的風險越來越高。建議消費者通過以下4招加強防範。
  • 如何安全選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
    市監部門提醒:「冷鏈食品溯源碼」查詢「三證」信息       冷凍蝦、冷凍牛肉、冷凍豬肉……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進口冷鏈食品」成為當下疫情防控的熱門話題。年關將近,冷鏈食品市場即將迎來消費旺季。不少市民擔心,進口冷鏈食品是否安全?我縣冷鏈食品安全情況如何?購買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 給食品網購戴上安全「緊箍」
    網購已成為公眾日常的消費方式之一。昨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電商平臺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 冷鏈食品如何放心吃 各縣區發布提醒 建議不網購冷鏈食品
    冷鏈食品如何放心吃 各縣區發布提醒 建議不網購冷鏈食品 2020-12-23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免費餐食、外賣、網購、進口食品出了問題誰來負責?最高法司法解釋...
    免費餐食、外賣、網購、進口食品出了問題誰來負責?不合格食品沒吃出毛病也要賠不合格食品沒吃出毛病要承擔懲罰性賠償嗎?解釋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切斷「黑作坊」食品的生產經營鏈條
  • 網購自製食品悄然走紅 真的可以放心吃嗎?
    中秋節臨近,一大批自製食品店主的手工月餅將在朋友圈等各種社交網絡平臺「閃亮登場」,開始新一輪的同場競爭……那麼,這些打著「媽媽的味道」、「純天然無添加」、「純手工製作」的網絡自製食品,製作原料從哪裡來?食品安全問題誰來保證?作為消費者,當食品出現問題時又該找誰?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 最高法:明確電商平臺責任 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該條規定目的在於落實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1款規定的首負責任制,避免生產經營者之間相互推諉,及時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解釋》明確了公共運輸運輸中的食品安全責任承擔主體。實踐中,承運人在運輸途中向旅客提供食品或者餐飲服務,有時會發生食品過期或者黴變損害旅客身體健康的情況。
  • 網購進口冷鏈食品,請按下你的「暫停鍵」
    然而,近期以來進口冷鏈食品攜帶新冠病毒已是不爭的事實。據媒體報導,12月份以來,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案例已經涉及湖北、浙江、山東、河南、山西、安徽、遼寧、黑龍江等多個省份。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就應該及時按下「暫停鍵」——終止各種網上進口冷鏈食品採購活動,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這也是每個公民應具有的「國家責任」。
  •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消費者網購食品維權有底氣
    摘要:12月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為食品網購平臺和商家戴上了「緊箍」,明確了電商平臺責任,進一步維護消費者在網購中的權益。
  • 區領導督查進口冷鏈食品及住宅電梯安全工作
    區領導督查進口冷鏈食品及住宅電梯安全工作 2020-12-14 2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 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該條規定目的在於落實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1款規定的首負責任制,避免生產經營者之間相互推諉,及時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解釋》明確了公共運輸運輸中的食品安全責任承擔主體。實踐中,承運人在運輸途中向旅客提供食品或者餐飲服務,有時會發生食品過期或者黴變損害旅客身體健康的情況。
  • 【網絡科普】網購「自營」食品出問題誰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網絡科普】網購「自營」食品出問題誰賠償?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昨天(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來看要點梳理↓
  • 強化電商平臺責任 保障網購食品安全
    原標題:強化電商平臺責任 保障網購食品安全吳學安最高法日前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明確規定電商平臺應承擔責任,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 冬季進口食品防疫指南,如何進口安全的食品?(收藏)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都在吃一些進口食品,尤其最近進口冷凍產品又開始出現新冠病毒了,所以我們就要從進口食品上面多多下功夫,那麼如何安全的進口國外食品?收到進口食品後我們防疫都有哪些步驟?下面和大家說一說。安全的進口國外食品的安全流程只有通過正常的渠道來進口食品,才能有效地拒絕病毒肆虐,進口安全食品資料流程是怎樣的呢?
  • @黃江市民 冷凍進口食品發現新冠病毒,如何放心吃?
    迄今為止,也尚未發現消費者因接觸汙染的冷鏈海產品而感染的案例,我國普通消費者感染風險相對較低。在我國當前重點防範境外輸入感染者的同時,還需警惕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國家層面出手圍堵防控漏洞面對日益嚴峻的跨境貨物帶毒的風險,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關於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上述通知指出,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 一斤網購食品「半斤」保鮮劑!如何網購食品才不會「少稱」呢?
    近日一個朋友在網購食品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就是其所購買的花生之中居然有高達半斤的保鮮劑,這讓我這位朋友十分的惱火。網購食品缺斤少兩的問題你遇到過嗎?我們該如何避免網購食品缺斤少兩這個問題呢?我們在網購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商品介紹,這一點最為重要。第二點就是找誠信的商家去購買商品,商家誠信我們才不至於吃虧,這是不變的準則。第三,直播帶貨不可信我們很多消費者都有在直播平臺買貨的習慣,其實我們最不建議在直播平臺買貨。
  • 網購「自營」食品出問題誰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昨天(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