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帶了9年孩子,能在兒子家養老嗎?」72歲的老人說:別做夢了

2020-12-23 優美而低回

俗話說:養兒為防老。

可很多老人說,現在是養孫為防老。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夫妻一方放棄工作,或者全程僱保姆帶孩子,都不現實。

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分擔帶孩子的壓力。

正好退休的年齡,身子骨也還硬朗,孫輩繞膝,盡享天倫,仿佛是很美好的畫面。

可誰帶孩子誰知道,那是最難、最累的活。

很多家庭,都是在舉全家之力,養一個或者兩個孩子。

等到孩子長大了,老人也歲數大了,身體不好了,行動不便了。

這時候,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出現了:誰來養老呢?

很多老人說,當然得住在兒子家養老了。

理由很簡單:自己養大了兒子,帶大了孫子,難道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嗎?

現實是:養老還真的和帶不帶孫子沒啥關係。

王姨72歲,有兩個兒子。

最開始大兒媳懷孕生孩子,王姨從孕期開始幫忙,一直照顧到孫女3歲上幼兒園。

大兒媳做點小生意,並不很忙,孩子大點以後,生意也不太景氣,就乾脆停業回家一心照顧孩子了。

孩子上學後,哪能兩個女人同時閒在家呢,雖然大兒媳沒強硬趕人,但王姨還是自己收拾東西回老家了。

一年後,小兒媳又懷孕了,王姨又住進了小兒子家幫忙。

小兒媳有正式工作,無暇照顧孩子,家務活和孩子全推給了王姨。

王姨在小兒子家一住就是9年,從花甲住到了古稀。

有高血壓和腰腿疼的王姨,漸漸感到了體力不支,一家子的家務活,再加上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王姨覺得這幾年自己真是累壞了。

王姨和兒子商量,兒子和兒媳幾天之後給王姨答覆:讓她回老家歇著,讓孩子的姥姥過來接王姨的班,住兒子家。

王姨有苦說不出,老伴沒了,她現在也一身病,實在不想回那個孤單冷清的老家。

可又有什麼辦法呢?大兒子家不能去,嫌棄她現在一身病幫不了忙,還埋怨她偏心小兒子。

小兒子家去了也是吃閒飯,而且親家在,她連住的房間都沒有了。

就這樣,當年被村裡人羨慕去城裡兒子家養老的王姨,如今又回到了村裡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

有人問她:「幫忙帶了9年孩子,還不能在兒子家養老嗎?」

72歲的王姨悲傷地說:別做夢了。

王姨的例子,也說明:並非所有付出都是有回報的,帶大了孩子,也不代表會體恤老人,給老人一個踏實的養老照顧。

我們每個人終將老去,都會有「被養老」的那一天,時代在發展,「養老」的觀念也應該與時俱進:

一、存一筆養老的錢,防範於未然。

很多老人缺乏安全感,主要是老了之後沒有經濟收入,一切都要依靠兒女。

不信,你看那些退休金高的老人,普遍都有一個好的老年生活。

有錢,有經濟能力,兒女沒有太大的壓力和經濟負擔,只需要常回家看看,自然關係就簡單很多。

二、住養老院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小區裡,有一個曾老太太,說她與兒子兒媳同住,不如說是賴在兒子家不走。

兒媳從不掩飾對老太太的嫌棄和厭惡,鄰裡街坊都看不下去,勸老太太住養老院算了。

養老院距離只一街之隔,條件也好,她兒子也願意出錢,可曾老太太就是不去,原因是:自己有兒子,為什麼要住那種地方去,讓別人看笑話。

很多老輩人都有這種觀點:老了,理所應當住兒子家。

可現在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老人住進去跟著瞎摻和,只會把婆媳矛盾越鬧越大,徒增煩惱。

老了,就服老。需要人照顧,兒女沒時間,就花錢住養老院,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後,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養,安度晚年。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老人不幫忙帶孩子,90後夫妻一氣之下拒絕給老人「養老送終」
    老人覺得自己辛苦了一輩子,兒子大了有了家,好不容易有自己的時間,又讓帶孫子,我們想過自己的老年生活,婆婆說帶孫子又不是我們的義務,歡歡聽了肯定不高興,跟婆婆說,現在經濟生活壓力大,年輕人負擔重,沒辦法了才找您幫忙,公婆對於這件事也很堅決,歡歡有點氣急,說了一句,現在我們需要您幫忙你不管,以後老了別怪我們也沒辦法照顧你們, 你婆婆聽完回道,你放心我們不幫你帶娃也不出錢,以後也不用你們養老
  • 72歲母親:「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求兒子養老
    一位72歲老人哭訴:「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指望兒子養老。霍阿姨/72歲我72歲了,我只有一個獨生子,當年兒子出生後,我們一家人都特別開心,特別的疼愛兒子,因為有一個孩子在家,特別的熱鬧,本身我就很喜歡小孩子,所以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兒子,不管兒子需要什麼,我都會滿足。
  • 60歲婆婆想去小兒子家養老,兒媳一席話,戳痛老人心
    「可不可以讓我媽先在你家過夜?」一個朋友打來電話,已經是晚上兩點多了,電話那頭的他焦急而無助。我倆家離得很近,只隔著兩棟樓,然後我就出去接他。等媽媽安好了,這個叫周騰(化名)的男人竟然捧著臉哭了。他說,「我媽就我一個人,她被大哥趕出家門,可我媳婦兒她也跟我鬧,你說,我要給我媽養老,怎麼就這麼難呢?」感情很好,這是他的家事,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我也不好幫忙。把一杯水遞過去。
  • 67歲母親自述:在兒子家住了8年,讓我知道晚年誰才能依靠
    按道理來說,子女成家後,老人也完成了任務,這時候應該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可是有的老人,可是老人卻還是要為子女付出,為子女忙碌,主動幫忙帶孩子,分擔家務,因為他們想幫子女分擔壓力,這樣他們才會覺得開心。老人這麼做,都是為了老了之後,子女能夠好好的孝順,好好回報。
  • 兒媳不給我養老,就因為我去帶了外孫,怎麼辦?
    農村老人有的真聰明,兒子女兒都能照顧好,有些傻子就一個兒子,她都不管不顧,她不親兒媳婦,憑什麼讓兒媳給她養老?把兒媳當外人看待,兒媳再給她養老?做夢去吧!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媳婦最難結婚前十年,掏孩子用人最難,掏孩子傷了心一輩也忘不了,什麼事人有難伸把手幫一下終身難忘,媳婦用人時,大姐你看外孫當時也沒想以後老了。
  • 「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你能想像,這是一個教授吃完飯後對自己80歲母親說的話麼?「世上怎麼有這樣的不孝子!」事實並非如此,洗碗是教授每天給母親「特地安排」的。教授對自己的學生這樣解釋到:「母親即使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被需要,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深以為然。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卻矯枉過正。
  • 積蓄都給了兒子,晚年還有臉面找女兒送終嗎?6旬老人的話太理智
    老人也不是說重男輕女就一直是愛護著自己的兒子,在一些小節上還是偏袒女兒的,但是如果在家庭的大事上,很多時候都是照顧自己的兒子的。那麼人都會老,當老人到了晚年需要養老的時候,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自己的兒子,那麼還有臉面去找女兒幫養老送終嗎?小區裡有個老奶奶,現在已經72歲了,一直都是一個人在生活,每當出去時都會看見她跟別的老人,在樓下聊天。
  • 「沒幫帶孩子,以後兒媳會給我養老嗎?」來聽聽三位媳婦的心裡話
    一位婆婆發帖傾訴,她說因為身體原因沒能幫兒媳照看孩子,沒人幫帶,兒媳只能辭職自己帶。老人自己有退休金,但不多,除去看病所用剩不了多少,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幫襯兒子一家,她說在孫子身上是「既沒出錢又沒出力」,心有餘而力不足讓她很內疚。
  • 84歲痴呆老人被兒子「虐待」,孫媳婦說:哪怕離婚也要安頓好老人
    之前也跟公婆提過,希望能改善奶奶的處境,但是,公婆特別強勢,對我不屑一顧,還對我兇:「你要走趕緊回廣東,別沒事挑事,瞎管。」更令我驚異的是,奶奶窩棚裡,那張摺疊床上,還有一根鐵鎖鏈。在我的「逼」問下,奶奶說,那是公公把她鎖起來的鏈子。
  • 「幫小叔子帶4年孩子,發現自己愚不可及,被我媽一席話點醒」
    想必很多人都見過,一些婆婆偏心兒女,給這一家帶孩子,不給另一家帶的現象,因此鬧出過不少的矛盾。有些家庭實在沒人帶孩子的話,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好了,也會相互幫忙帶。但我覺得兄弟姐妹之間的幫忙不能長久,尤其是幫助帶孩子,還要承擔著一份責任。有時候如果做得不到位,還會落埋怨,這都是不可避免的潛在隱患。
  • 當你老了孤獨一人,會跟兒女一起住養老嗎?聽聽2位老人的心裡話
    張大爺/60歲別把錢都給兒子,自己給自己養老,我的家永遠是兒子的家,兒子的家卻不是我的家,我還是覺得農村老房子住得安心。我今年60歲,以前沒讀過什麼書,就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村人。我原本有一兒一女,可惜女兒在5歲時就得病離我們而去了。那裡家裡窮,給女兒治病又花光了積蓄,還欠了不少債,我只能外出打工地裡打工。
  • 婆婆幫忙帶了3年孩子,我明白一個道理:請神容易,送神難
    可當孩子到了2歲左右,教育成本開始顯現。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各種早教班,各種興趣班,木小姐在兒子語言敏感期的時候,給孩子報了一個幼兒英語班。  她突然發現,樹先生的工資似乎有點難以維持正常生活了。  於是,重回職場的決心,再次被點燃。
  • 「當年不給我帶娃,現在別讓我養老」,網友:做的對,讓兒媳養去
    兒子如果情商比較高還可以左右逢源,但是弱情商不在線就會兩頭受氣,變得裡外不是人。特別是在有了第三代之後,婆婆該不該幫助兒媳帶娃這個問題,又會成為矛盾爆發的導火索。小迪和老公是大學同學,兩人畢業後就領證結了婚,婚後很快就有了兒子,因為夫妻倆都要工作賺錢,所以小迪就和老公商量讓婆婆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孩子。
  • 讓養老服務「暖」到農村老人心坎裡
    因為她所做的養老服務工作不是簡單地舉辦幾場活動、慰問一下老人、送送禮品,而是要從根本上滿足老人的深層次需求。89歲的郭秀朵是王家岸村村民,曾經當過兵。丈夫去世早,她一直和殘疾的兒子住在老房子裡。房子是早年村裡給修建的,如今已經破舊不堪。郭秀朵年邁體弱,兒子亦行動不便,雖然有政策補貼,兩人想要修繕房屋卻十分困難。
  • 兒女家買房,老人要拿養老錢支援他們嗎?聽聽三個老人的想法
    那兒女買房時,父母要把養老錢拿出來支援他們嗎?我們來聽聽三個老人的真實想法。劉大爺:我會支援他們一部分,但不會掏空的我只有一個兒子,當初兒子結婚時,婚房是我們老夫妻倆買的,兩室一廳。他們結婚後第二年,兒媳嫌房子太小,鬧著要換房子,在我們老夫妻倆面前說了好幾次。我和老伴明白,兒媳是想讓我們出錢,可我和老伴已經給他們買了一套房了,不想再買了。我們總得要留點養老錢的,萬一將來兒子兒媳對我們不好,我們好歹手頭裡還有些錢。兒媳見我們裝聾作啞,就很不高興,後來他們把那套兩室一廳賣了,重新買一套三室一廳。
  • 「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這首詩說的是每個人都會老去,也是一種正常的輪迴與無法掌握。放在年輕人身上,可能不會有這麼強烈情緒。他們覺得時間還長,衰老還比較遙遠。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
  • 「你給我養老,我不花你的錢」八旬老人住兒子家裡給兒媳交生活費
    老人來了以後,和家裡的生活習慣多少有一些出入,難免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摩擦。兒媳婦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心裏面覺得不舒服,有時候不高興會掛在臉上,李想提醒妻子幾次,但還是架不住有的時候心直口快,李想的父親也能感覺出來。
  • 親姐妹抱團養老10年散夥了,75歲老人:散了,姐妹關係也斷了
    前段時間,我和小區一位75歲的蘇阿姨討論這個抱團養老,這位老人勸我放棄這種想法。她說:老了,應該學會獨處。自述人:75歲的老人我今年75歲了,有一個女兒,她已經成家了。10年前,我和關係很好的親妹妹一起抱團養老都散夥了,抱團養老散夥了,我們姐妹關係也斷了,從此姐妹兩老死不相往來。
  • 60歲母親的心酸:有3個兒子,可是晚年卻讓無家可歸,養兒無用
    一開始大兒子和二兒子不同意的,可是他跟我說以後我養老就跟他在一起就行了,這時候大兒子和兒子才同意。大兒子和二兒子叫來了家族裡面輩分最高的老人來作證,就是說以後我跟小兒子養老,所以現在這120平方就歸到他那裡去,小兒子就可以分得360平方宅基地。有了家族裡面輩分最高的老人來坐鎮,大兒子和二兒子也同意,這樣子小兒子就分到了360平方的宅基地。很快分得宅基地就蓋房子了。
  • 人到晚年,靠兒子養老還是靠女兒養老,聽聽兩個老人的心聲
    最近沒事在小區廣場和阿姨大媽奶奶們聊天,她們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家長裡短,養老問題,那麼人到晚年靠誰養老,聽聽她們怎麼說:01李奶奶,78歲,我們小區22號樓李奶奶,今年78歲,她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真是兒女雙全,可以說是幸福的一家人。李奶奶年輕的時候也算是個文化人,她和老伴相親相愛,相互理解,把四個孩子教育的都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