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2020-12-16 七月仟情

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這首詩說的是每個人都會老去,也是一種正常的輪迴與無法掌握。放在年輕人身上,可能不會有這麼強烈情緒。他們覺得時間還長,衰老還比較遙遠。

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

其中,就有一種「存錢養老」,指的是自己存錢給自己養老,完全不靠子女,甚至演變為對子女的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子的想法下,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

那麼,就有個老人這麼做,但結局真是讓人意外,真實又殘酷。

01、

老人帶孫子後得出「存錢養老」的想法

李阿姨膝下有一兒一女,在兩個子女各自成家後,老兩口也就有種「無所事事」的感覺,認為人生差不多就這樣子。如今是時候停下來休息一下,或是帶帶孫子。

李阿姨的老伴身體不好,好幾年前因病而離開,留下李阿姨一個人。雖然孤獨,但生活總要繼續下去。剛好兒子的孩子出生,李阿姨就從老家搬到兒子家裡去住,順便照顧孫子。

李阿姨脾氣很好,對兒子兒媳都很禮讓。她深知這幾年都是分開了,才一直保持關係良好。要不然,肯定要有婆媳問題。如今是迫不得已才住在兒子家,心裡也本著和氣生財的心態,對家裡的事處處上心,很少讓夫妻倆做家務活、帶孩子。

一年多過去了,兒媳也變了,從一開始的婆婆客氣態度也變得理所當然,經常放下孩子出去玩這讓李阿姨忍不住嘆氣,時間久了,果然都是這個樣子。

但最為讓她不能容忍的是兒媳脾氣不太好,時不時會和兒子吵架。作為母親的李阿姨本不想插手,覺得那是夫妻倆的事,自己就不能插手。

可是次數多了和時間久了,不忍心兒子被欺負也就插了手,導致小兩口感情越來越差。兒子反而責怪母親的多管閒事。

李阿姨最終也想明白,就兒子這種情況,想要依靠他們給自己養老還真是個未知數。還不如放手,趁早存點錢給自己養老。

02、

一個「自私」的老人,對子女不管不顧,安心存錢與享受生活

從那時候開始,李阿姨不顧兒子反對,放下孫子給兒媳照顧,自己又跑回老家去。這讓夫妻倆很不滿,尤其兒媳剛瀟灑沒幾年,又要辭職回家帶娃,經常好說歹說想叫婆婆再回來帶孫子。

可李阿姨跟變了個人似的,對他們的勸說就不管不顧。她覺得目前最重要的是存錢,要不然以後誰給養老還說不定呢?婆媳關係因此變得越來越差,兒媳經常又哭又鬧,就想要叫丈夫把媽媽接過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需要分擔一點壓力。

兒子也是孝順,最初還會說盡好話,希望母親可以回來幫自己一把。但李阿姨變得很執著,直言說:「你就那麼希望你媽媽過去做保姆?你那媳婦的態度,又不是不知道,還理所當然的樣子。兒子我養大,孫子也需要我?」

兒子瞬間不知說什麼,反而兒媳聽到這話就直接和婆婆吵架。李阿姨氣不過就轉頭對兒子說:「就你家這種情況,我還指望你給我養老?還不如我現在不管不顧,好好存錢。」

最終,婆媳鬧僵又不相往來,兒子左右為難也沒說什麼。李阿姨看到兒子沉默的態度,也就鐵了心要存錢給自己養老。

自此,兩家人不相來往。尤其生了二胎,兒子家忙得是雞飛狗跳。李阿姨過得很悠閒,沒事多存錢還買買東西、旅遊,日子過得滋潤。

期間,女兒、兒子跑過來勸說,希望可以幫幫自己。但老人就是不管不顧,最終也就任憑她了,關係正式惡劣。

03、

老人老了後,結局真實

時間慢慢就過去了,李阿姨還真的存了不少錢,她信心滿滿可以應付晚年生活。雖然期間有所動搖,想要去幫忙照顧孫子,但還是忍了下來。

她看到目前的情況,自己連個晚年生活都說不定,難道不帶孫子就是自私?李阿姨想到這些,還是忍不住的心寒。連個拒絕的機會都沒有,現如今還被孤立起來,帶孫子也是老人的義務了?

日子還是需要繼續下去的,李阿姨考慮身體越來越不好,只能自己主動聯繫養老院。最終,她找到個合理價格的養老院,就打算直接住進去了。

李阿姨想了想,還是打個電話給兒子說:「我要去養老院了。」說完,她眼淚忍不住流出來。電話那頭也沉默,最終李阿姨還是掛掉電話。

李阿姨對養老院的生活,一開始覺得新鮮,有伴又有專人照顧。可時間久了,她就忍不住覺得難受。尤其每逢佳節,子女們都紛紛來看望父母或接回家,自己卻落了個如此悽慘的局面。別人一問自己,李阿姨只能說孩子忙,實際都是忘了自己。

每天晚上,李阿姨躺在床上很想念老伴。要不是他早離開,自己也不會這樣子。她很好奇老伴會怎麼對待如今的情況,自己做的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最終兒子還是不忍心,還會帶著兩個孫子來看自己,卻非常變得陌生。幾個人見了面的場景很尷尬,兒媳不說話,兒子也說幾句就沉默,畫面一直很冷場。兩個孩子都對自己奶奶是有點膽怯,這讓李阿姨心中一痛。

難道自己真的做錯了?

04、

分析:老人該不該帶孫子?如何養老?

老人該不該帶孫子,這個話題一直都沒有很明確的定義。有人覺得這是必須的,分擔子女的壓力;但也有人認為不應該,老人老了,身體不好或餘生不長,就應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在這點上,只能說因人而異。只不過大多數的人還是會在「孝順」的基礎上,根本情況做出抉擇,而不是一味的強制要求老人。

至於老人如何養老確實是個很矛盾的問題,如今的經濟壓力讓不少普通家庭都自顧不暇,可以說不好難顧到老人。

可這也是每個子女的責任,盡心盡力去贍養他們,讓其有個美好的晚年生活。事實上,我們如何對待老人,以後老了,孩子也是那樣子的對待。做起榜樣,才有個良性的因果循環。

結語:

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就深刻點明每個家庭背後的各種各樣的不幸,所謂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也是這個道理。

在當代,婆媳、養老都是離不開的話題,甚至有人會把帶孫子和養老掛鈎,強制要求老人需要帶孫子,要不然就不給養老。

反過來將心比心的話,等我們老了,還覺得那是理所當然了嗎?畢竟人老了,體能、健康跟不上,也就經不起折騰了。

百善孝為先,還是希望每個子女可以孝順老人。

今日話題:你覺得李阿姨做的對嗎?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配圖與人物(化名)無關,侵權刪。

相關焦點

  • 靠子女養老靠譜嗎?看臉色過餘生開心嗎?怎樣自己可以安享晚年?
    在看到老年孫有元的境遇,再看一看我周圍那些已經處於養老階段的人的狀況。再一次告誡我不要老了靠子女,一是孩子可能沒你想像的那麼孝順,二是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本來一個人活著就很難。你再讓他養活幾個老人,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吧。
  • 「圈養型養老」綁架多少中國老人,子女自認孝順,老人卻鬱鬱寡歡
    王大爺聽完兒子的話之後覺得很不舒服,覺得被圈養了一樣,就離開了兒子家,搬去了女兒那裡住。然而,女兒比兒子更是個厲害角色,她搬出了自己上了初中的孩子,讓王大爺盯著他做作業,其實,就是想孩子盯著王大爺,不讓他出門亂跑。最後,王大爺住了沒幾天就鬧著要回老家住了。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案例妍妍生完二胎後,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兼顧兩個孩子,於是想要麻煩婆婆幫忙來搭把手,可是卻遭到婆婆的嚴詞拒絕,對方稱:我不想一把年紀還去瞎折騰,反正我將來也不指望你們給我養老,你們自己請個保姆吧。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還有的人去學習自己以前沒有時間想學的東西,把自己的老年過得豐富多彩,快樂幸福。而那些沒錢的人,即使退休了也不得好好休息,而是儘量去尋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實在不行就去社區撿拾廢品,攢些零錢,為自己攢些未來的養老錢。
  • 74歲老人的坦然:養老跟子女無關,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靠什麼養老?養兒防老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有錢才是硬道理,這個觀點應該是越老明白的越透徹,74歲老人的坦然:養老跟子女無關,有錢才是王道。
  • 50歲,女人存錢養老最好的十年,你開始存錢養老了嗎?
    說到養老,就不得不提到錢,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養老離不開錢。那麼50歲的你,開始存養老錢了嗎?大數人的回答是沒有,很多人年輕時受窮,窮著窮著就窮了大半輩子,到了50歲,發現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雖然每個月都在努力賺錢,但掙得永遠沒有花得快。那些50歲,存不了養老錢的人,往往都逃不開這幾個原因。
  • 如果一輩子不結婚生孩子,結局會怎麼樣
    人要結婚生子,說得虛無縹緲一點,為了至高無上的愛情,說得具體一點,就是為了自己基因的延續。雖然結婚生子比較燒腦哈麻煩,養育孩子也比較辛苦,但是看著孩子長大成人,所有的付出又感覺很值得,那些辛苦根本不值一提。
  • 「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最大的原因就是,子女們普遍反對。金大姐說,在她從業多年的「資料庫」裡,子女找過來幫父母找伴侶的,一個都沒有,反而是那些在父母明確表示再婚意願之後,還堅決反對的子女,一抓一大把。這無疑是老人們的一種悲哀。
  • 兒女家買房,老人要拿養老錢支援他們嗎?聽聽三個老人的想法
    父母見子女過得不輕鬆,自然想要幫一把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孩子在吃苦,父母卻過得舒舒服服的,這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不可能的。他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孩子吃苦,否則心就會不安的。那兒女買房時,父母要把養老錢拿出來支援他們嗎?我們來聽聽三個老人的真實想法。
  • 老人若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晚年大多是這三種結局,很現實!
    網上有過這樣的一個問題:「老年人該不該幫子女帶孩子?」有的年輕人就說,孩子出生以後,不出去掙錢怎麼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請得起保姆,所以還是需要老人出面幫忙帶孩子。也很多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又要上班,半輩子都很辛苦。
  • 老人不幫帶娃的家庭,最後怎樣了?4位29歲媽媽實話實說,很扎心
    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娃」卻成了「潛規則」一般的存在,成了老人與子女之間必須跨越的一條「鴻溝」,成了一件老人不得不「扛下來」的事情。那麼,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以下4位29歲媽媽實話實說,暴露了四種殘酷又心酸的結局。
  • 晚年過得悽慘的老人,不是沒錢和子女不孝順,而多半是這2種情況
    既然人都有老的時候,那麼人老了以後,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可以過得幸福和快樂一點,雖然我們沒有抗拒衰老的權利,但是我們有追逐晚年幸福生活的權利,但是對於人老了以後,究竟怎麼樣才算是幸福?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認識,也就是認為人老了以後,只要有錢花,子女孝順,那麼就算是過得幸福。那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人到晚年,靠兒子養老還是靠女兒養老,聽聽兩個老人的心聲
    這樣的神仙生活每個人都想過,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無奈,人到了晚年並不是你想怎麼過就怎麼過,人吃谷五雜糧,免不了生病。最近沒事在小區廣場和阿姨大媽奶奶們聊天,她們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家長裡短,養老問題,那麼人到晚年靠誰養老,聽聽她們怎麼說:01李奶奶,78歲,我們小區22號樓李奶奶,今年78歲,她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真是兒女雙全,可以說是幸福的一家人。李奶奶年輕的時候也算是個文化人,她和老伴相親相愛,相互理解,把四個孩子教育的都很優秀。
  • 退休金多少才能體面養老?兩位老人說出相同的數,你達標了嗎?
    「養兒防老」也正在逐漸失去作用,甚至可能會逐漸變成「養老防兒」。 實際上,目前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像螞蟻一樣來搬父母的資產。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在逐漸變大是不爭的現實。畢竟之前的人沒有房貸和車貸的支出;之前養兒育女的成本也沒現在的高。也不是說,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孝順了,而現在的年輕人在「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償還房貸的情況下,壓力倍增也是不容置疑的。
  • 老人不幫忙帶孩子,90後夫妻一氣之下拒絕給老人「養老送終」
    在我國老人幫忙帶娃已經成為中國式養老,雖然辛苦,但是照顧的是自己的孫子孫女,他們很開心。風氣形成,很多子女覺得這是理所應當,靠老人帶娃被稱「新型啃老」風氣。老人覺得自己辛苦了一輩子,兒子大了有了家,好不容易有自己的時間,又讓帶孫子,我們想過自己的老年生活,婆婆說帶孫子又不是我們的義務,歡歡聽了肯定不高興,跟婆婆說,現在經濟生活壓力大,年輕人負擔重,沒辦法了才找您幫忙,公婆對於這件事也很堅決,歡歡有點氣急,說了一句,現在我們需要您幫忙你不管,以後老了別怪我們也沒辦法照顧你們, 你婆婆聽完回道,你放心我們不幫你帶娃也不出錢,以後也不用你們養老
  • 智能+時代,智能養老系統彌補子女不在身邊的困苦
    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日益普及,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當下,智能養老的呼聲越來越高。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養老產業已經進入「智能+」時代。基於這一背景,守護佳智慧養老構建健康、和諧的智能養老系統。歷時四年,以養老院風控能力差、護工照護不及時、父母的孤獨、疾病,兒女的忙碌和牽掛等為核心痛點,量身打造了一整套智能養老模式——智能養老管理系統。在居家養老管理系統中老人提出訴求,平臺將調動各種資源為老人服務。實現養老並不是躺在養老院進行養老就足夠,而是要關注健康,進行健康、智慧地養老。
  • 孫女取走奶奶28萬養老錢,養兒不能防老?請老人守住最後的依靠
    已經成年的孫女,偷走了奶奶的28萬存款,花給了自己30歲的男友。而在奶奶發現了之後,孫女卻表示不打算要這個錢了。而這個錢裡面,還有10萬,是她父親臨終前留給奶奶養老的……一:積穀可以防飢,但養兒未必能養老古人云,積穀防饑,養兒防老。但現在的社會,卻讓人從中看出了另一番景象。
  • 老人獨行被撞,靠手錶救命,上海還有這些智能養老利器
    在危難時候,他想到了自己佩戴的智能腕錶,立刻按下「SOS緊急呼救鍵」。瞿爺爺的子女在收到急救報警後,通過微信綁定的腕錶數據,實時定位找到了瞿爺爺在古華公園附近的第三個斑馬線附近,同時馬上撥打了110,120。
  • 居家、保姆、養老院及子女家,哪種養老方式最好?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逐漸加重,人們對養老的話題,討論的也就越多。居家,保姆,養老院,子女家,哪種養老方式最好?就是新的話題。本文益養老智慧養老平臺小編,將通過梳理的形式,將各種養老方式的優勢和劣勢與大家說明,如何選擇交給大家自己做決定。
  • 未來養老靠什麼,尊享人生年金保險怎麼樣?
    人口老齡化已經無法避免,未來養老靠什麼?子女贍養、以房養老等方式都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如果想保持高品質的晚年生活,只靠社保養老也是不夠的。在政策鼓勵發揮養老保障體系中第二、三支柱重要作用的趨勢下,年金保險能輔助客戶對養老時所需資金進行提前規劃。中宏保險尊享人生養老年金保險(分紅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