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植物園在木奶果食果動物組成及食果行為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21 中國科學院

版納植物園在木奶果食果動物組成及食果行為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5-15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

語音播報

  食果與種子散布是跨營養級植物-動物之間重要的生態學行為之一,在植物和動物群落構建、森林群落動態與更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食果和種子散布行為容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例如生境喪失與片段化,散布中介的消失等。研究不同環境條件下食果動物的組成及其食果行為,有助於回答植物和動物群落構建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群落構建與物種共存研究組泰國籍碩士研究生Supparat Tongkok在助理研究員和雪蓮、研究員林露湘的指導下,在位於泰國Khao Yai國家公園內Mo Singto大樣地和西雙版納大樣地及其周邊區域開展了常見樹種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 Lour.)食果動物組成及其食果行為的研究。利用紅外觸發相機分別在中國和泰國兩個森林(熱帶季節雨林和熱帶季節性溼潤常綠林)的木奶果果期選擇9棵目標木奶果個體進行全程拍照和錄像,共記錄27種食果動物,其中10種在兩個森林均有發現。根據相對果實採食量,西雙版納研究地的主要食果動物為對種子擴散貢獻較小的小型採食者,包括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紅頰長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和巨松鼠(Ratufa bicolor);泰國研究地主要食果動物為兩種典型的種子散布者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和白掌長臂猿(Hylobates lar),以及一種小型採食者巨松鼠。西雙版納研究地的採食者物種豐富度和體重均小於泰國研究地。果實多度在兩個研究地均顯著影響食果動物拜訪頻率和採食量。地面覆蓋度影響食果動物拜訪時長和採食量。西雙版納研究地大型食果動物的喪失可能是由於生境片段化以及較大的捕獵壓力。大型食果動物的喪失將造成需要靠動物擴散的大種子植物擴散距離受限,降低植物在不斷變化和高異質性生境中長期存活的能力。

  相關結果以Composition of frugivores of Baccaurea ramiflora (Phyllanthaceae) an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frugivory in two tropical forests of China and Thailand為題發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上。該研究得到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區域性國際合作基金項目以及版納植物園「一三五」專項突破項目的資助。

  西雙版納(上3)與泰國(下3)研究地排名前三的木奶果食果動物:(A)相對拜訪頻率;(B)平均拜訪時間;(C)相對採食量;(D)每次拜訪採食量


  食果與種子散布是跨營養級植物-動物之間重要的生態學行為之一,在植物和動物群落構建、森林群落動態與更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食果和種子散布行為容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例如生境喪失與片段化,散布中介的消失等。研究不同環境條件下食果動物的組成及其食果行為,有助於回答植物和動物群落構建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群落構建與物種共存研究組泰國籍碩士研究生Supparat Tongkok在助理研究員和雪蓮、研究員林露湘的指導下,在位於泰國Khao Yai國家公園內Mo Singto大樣地和西雙版納大樣地及其周邊區域開展了常見樹種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 Lour.)食果動物組成及其食果行為的研究。利用紅外觸發相機分別在中國和泰國兩個森林(熱帶季節雨林和熱帶季節性溼潤常綠林)的木奶果果期選擇9棵目標木奶果個體進行全程拍照和錄像,共記錄27種食果動物,其中10種在兩個森林均有發現。根據相對果實採食量,西雙版納研究地的主要食果動物為對種子擴散貢獻較小的小型採食者,包括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紅頰長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和巨松鼠(Ratufa bicolor);泰國研究地主要食果動物為兩種典型的種子散布者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和白掌長臂猿(Hylobates lar),以及一種小型採食者巨松鼠。西雙版納研究地的採食者物種豐富度和體重均小於泰國研究地。果實多度在兩個研究地均顯著影響食果動物拜訪頻率和採食量。地面覆蓋度影響食果動物拜訪時長和採食量。西雙版納研究地大型食果動物的喪失可能是由於生境片段化以及較大的捕獵壓力。大型食果動物的喪失將造成需要靠動物擴散的大種子植物擴散距離受限,降低植物在不斷變化和高異質性生境中長期存活的能力。
  相關結果以Composition of frugivores of Baccaurea ramiflora (Phyllanthaceae) an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frugivory in two tropical forests of China and Thailand為題發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上。該研究得到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區域性國際合作基金項目以及版納植物園「一三五」專項突破項目的資助。
  西雙版納(上3)與泰國(下3)研究地排名前三的木奶果食果動物:(A)相對拜訪頻率;(B)平均拜訪時間;(C)相對採食量;(D)每次拜訪採食量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木奶果食果動物組成及食果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食果與種子散布是跨營養級植物-動物之間重要的生態學行為之一,在植物和動物群落構建、森林群落動態與更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食果和種子散布行為容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例如生境喪失與片段化,散布中介的消失等。研究不同環境條件下食果動物的組成及其食果行為,有助於回答植物和動物群落構建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
  • 美洲野牡丹:南美熱帶雨林動物的「糧倉」
    最近,生態學家統計了350種美洲野牡丹屬植物的果實特性,以及上面的食果動物。發現有646種動物(60科)鳥類、哺乳類、爬行類、魚類和螞蟻均可食用美洲野牡丹的漿果。除了種類豐富,美味可食之外,不同的美洲野牡丹屬植物還在不同的時間段成熟,形成全年均有果實的穩定食物資源。
  • 武漢植物園在河岸帶植被-氣候關係研究中取得進展
    河岸帶是地球上最多樣、最動態和最複雜的自然生境類型之一,擁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亞熱帶山地河岸中相對集中的珍稀樹種。河岸帶物種的生長、分布與適應及其與環境的關係,一直是植被生態學領域引人關注的科學問題。
  • 華南植物園在石斛花香物質香葉醇代謝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很多石斛花能夠合成和釋放怡人的香味,這是其能夠開發成花茶的重要物質基礎,然而目前對石斛花香物質的合成與調控研究尚不多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農資中心研究人員以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為材料,基於香葉醇是鐵皮石斛主要單萜類花香物質之一的前期研究結果,在全基因組水平上挖掘到3個候選的香葉醇合酶,其中DoGES1定位於葉綠體中,表明鐵皮石斛可能通過甲基赤蘚糖(MEP)途徑參與香葉醇的合成。
  • 版納植物園揭示單一性橡膠種植園的森林、道路和槲寄生
    版納植物園揭示單一性橡膠種植園的森林、道路和槲寄生對鳥類多樣性的影響 2016-05-20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版納植物園研究揭示擬南芥miR396參與調控心皮數量
    無論在動物還是在植物中,miRNA都起著關鍵的調控作用。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植物miRNA通過調控靶基因時空表達模式進而控制植物的器官發育。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餘迪求研究員領導的植物分子生物學組已於2009年報導了miR396調控擬南芥和菸草葉片發育的分子機制。在此基礎上,該研究組梁崗副研究員和餘迪求研究員又進一步研究了miR396調控花發育的分子機制。
  • 版納植物園New Phytologist文章:植物複葉的幾何形狀影響葉的運動
    蒺藜苜蓿葉片(野生型R108)固著生長的植物並不能像動物那樣可以自由移動,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 FeOOH晶相結構及晶相依賴的電化學分析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FeOOH晶相結構及晶相依賴的電化學分析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2020-01-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儘管已有報導表明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不同的晶相結構表現出獨特的電化學性能,但是,由於催化反應體系複雜,影響其電催化性質的因素眾多,對於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晶相依賴的電化學行為背後的關鍵因素難以確認。一方面是缺乏從原子層面上理解納米材料與目標分析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催化反應中的動力學過程不甚清楚。此外,對於不同晶相的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的內部結構和生長方向缺乏直接證據。
  • 酸酸甜甜好滋味——木奶果
    每年3-4月,華南植物園內百花齊放,奼紫嫣紅,到了7-8月份,各種植物紛紛結果。
  • 色香味俱全 成都市植物園國慶活動-「餐桌上的植物」送上饕餮大餐
    食果?還是食根?今天(10月6日)上午,「餐桌上的植物」自然課堂在成都市植物園青少年植物科普館順利開講。豐富又好玩的活動,為大家送上了神秘的饕餮知識大餐,吸引了眾多家長和孩子們參與。今年國慶期間,為了豐富廣大市民朋友的出行選擇,積極打造良好公園城市氛圍,成都市植物園準備了眾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此次活動是國慶系列活動之一。
  • 武漢植物園在山地河岸帶木本植物適應策略研究中獲進展
    選取具代表性的植物群落,開展生物多樣性格局及適應策略的研究,對該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科組長期從事亞熱帶山地生物多樣性研究,以山地河岸帶植物領春木及其所在的木本植物群落為對象,取得系列成果:(1)領春木種群遺傳多樣性格局受河流結構(Wei et al. 2015)、地形(Wei et al. 2013, 2016)和植被類型(Meng et al. 2019)的影響,不同研究尺度上的主要影響因子存在差異;(2)中國分布區內,領春木的繁殖方式表明該物種有向高緯度地區遷移的趨勢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構建一種能舒張血管的人造細胞 湖南日報12月11日訊 (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周娉)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管舒張則能治療疾病,避免惡化。
  • 版納植物園發現雪災造成的林冠破損
    因此研究外來入侵物種如何利用氣候誘發的幹擾事件入侵當地生態系統對了解入侵過程和制定相應保護策略極為重要。  2015年1月哀牢山地區發生嚴重雪災,曾經鬱閉的林冠破損嚴重,林下光環境顯著改變,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森林群落結構、功能與動態研究組在哀牢山20公頃樣地開展實驗的過程中監測到林下出現了大量入侵植物紫莖澤蘭(Ageratina adenophora)的幼苗。
  • 尋找版納酸爽之旅
    元旦期間經中央民族大學龍教授引薦認識了在西班牙做學問的曉悅老師,最近在版納做田野調查,聊天期間得知羊排果在開花,約上好友,驅車前往!曉悅老師在版納調查研究已經有多年了,每年七八月份都會從西班牙來版納調查,由於疫情原因,最近這次停留的時間很長,春節也沒有回去,就在寨子裡過年。研究地在一座茶山上,幾年前來過這片山裡舉行過野炊。這次來的目標換成了酸爽的羊排果!
  • 水生所在解析微藻脂質合成關鍵酶功能分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DGAT在植物種子發育與萌發、葉片新陳代謝、幼苗發育等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動物中,由於與TAG合成及代謝緊密相關,DGAT可作為治療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靶標。DGAT是提高微藻油脂含量的關鍵靶標基因,長期受到關注。真核生物中DGAT通常分為I型和II型。在多種微藻中,相比於其他物種,II型DGAT基因的拷貝數顯著擴增。
  • 武漢植物園在非洲大果印加果抑菌活性及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非洲大果印加果抑菌活性及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11-09 武漢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朊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朊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朊病毒的臨床前檢測十分困難,但新的研究表明,在神經系統症狀出現之前,能夠在皮膚樣本檢測到早期朊病毒的跡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一項開創性的研究中,作者等人成功地使用了兩種方法來檢測從接種的齧齒動物中採集的皮膚樣本中的朊病毒。該研究提供了第一個概念驗證證據,即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可以使用易於獲取的皮膚樣本來檢測朊病毒病。
  • 硒與典型汙染物汞、砷等元素交互作用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馮新斌課題組張華領導的交叉創新團隊成員、博士在讀研究生常傳宇、巴基斯坦籍博士在讀研究生Waqar Ali分別在「硒-汞、硒-砷交互作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
  •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0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系統發育研究證明,蓮葉衣目為單系群,由球皿葉屬(Ertzia), 蓮葉衣屬(Lepidostroma)和麗燭衣屬三個屬組成(圖1);研究發現雙色麗燭衣Sulzbacheromyces bicolor D. Liu, Li S. Wang & Goffinet和雲南麗燭衣S. yunnanensis D. Liu, Li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