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會有經常抱怨手腕尺側(小拇指側)疼痛,在手腕旋前或旋後時會有咔嗒聲或是劈裂聲(類似感覺)、
手部握力降低,手腕扭力變差(擰毛巾、轉動門把手都使不上力)?!
這可能是你的
* 腕部三角纖維軟骨損傷[TFCC損傷] *
TFCC是手腕關節尺側(小拇指側)的一個複合體結構。常被形容被手腕的半月板 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組……
其結構包括:關節盤或者是半月板同系物,掌側及背側的橈尺韌帶、尺月韌帶、尺三角韌帶 尺側副韌帶、尺側關節囊、尺側伸腕肌腱腱鞘。
功能:
1.橈骨遠端關節面的尺側延伸,覆蓋尺骨頭。
2.傳導尺腕關節間的軸向應力,吸收部分負荷。
3.形成橈骨、尺骨遠端牢固的彈性連接,提供旋轉穩定性。
4.對腕關節尺側部提供支撐。
手腕是由橈骨(radius)、尺骨(ulna)、八塊腕骨(carpal bones)、27 條韌帶(ligaments)以及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所組成。
TFCC複雜的解剖和多重的功能,使其易於遭受外傷和出現退變。
損傷原因:
1.創傷性損傷通常發生在手腕過度伸展加上扭轉的 動作下,在遠端尺骨處的手腕尺側遭受外力的衝擊。
2. 退化性損傷幾乎都發生在關節盤的中央部分,通常會造成不平滑的邊緣,而且是由於尺側(小拇指側)腕骨與尺骨頭的撞擊所造成。
臨床表現:
手腕尺側疼痛和旋轉時手腕彈響,腕尺側瀰漫、深在的疼痛或酸脹不適或燒灼感,一般向背側放射,很少向掌側放射。疼痛在用力抓握物體時誘發,從而導致握力減弱。在腕尺偏,腕過伸位用力和前臂用力旋轉時加重。通常難以完成擰毛巾、開車和使用勺子等動作。很多患者會出現用力撐床或撐椅子扶手起立時手腕尺側疼痛 。
TFCC 會受傷常常是因為:
1. 網球、高爾夫球、羽毛球等運動者手腕尺側受力和快速扭轉活動
2. 車禍中司機手握方向盤腕部受到旋轉牽張暴力
3. 突然摔倒時用手撐地
4. 提重物不慎或手腕用力不當時扭傷
手腕在做旋前或是旋後( pronation / supination)的動作時,橈尺之間的韌帶會變得緊繃。
Trumble, Gilbert, and Vedder(1996)的研究指出,在前臂做旋前( pronation)的動作時,會增加 TFCC 所承受的負荷。
Palmer and Werner (1981)也指出,手腕在做伸展( extension)的動作時,手腕尺側所受的負荷會增加。
同時研究都顯示出,手腕的尺側偏移(ulnar deviation)會增加尺側結構的壓力。
另外一些手腕尺側骨折或是結構性的問題,如遠端橈骨骨折( distal radius fracture)或尺腕碰撞症候群(ulnocarpal Impaction Syndrome)都有可能會造成TFCC的傷害。
日本進口希格瑪護腕,使用樹脂支撐條,內置拇指周圍,方便指尖活動;拇指固定帶可以滑動,用於調節固定力度;可單手簡便穿戴。
1. 被動的尺骨偏移十分疼痛,特別是當手腕同時伸展或屈曲時。
2. 手腕在被動伸展時會十分疼痛(如用手支撐桌子)
3. 將橈骨和尺骨做被動壓迫會感到疼痛
4. 尺骨遠端尺骨頭處有壓痛感
患者通常抱怨有手腕尺側疼痛,抓握力量減退,以及在工作或活動上的動作受限。
如果患者只抱怨在做旋前/旋後的動作時有不舒服的感覺,則有可能是關節盤損傷。
如果患者抱怨日常生活時有持續性疼痛,並且關節活動受到限制,則可能是周圍穩定結構的損傷(Raskin & Belaner,1998)
如果損傷發生在TFCC血液供應充分的地方,那有很大機會在這段時間內就可以痊癒。
在固定手腕時,由於手腕上的曲度較大,因此可以使用SAM夾板加上彈力繃帶固定來代替手腕護具。
日本進口希格瑪護腕,使用樹脂支撐條,內置拇指周圍,方便指尖活動;拇指固定帶可以滑動,用於調節固定力度;可單手簡便穿戴。
觸診:TFCC在尺骨頭和三角骨之間會被觸診到,在尺骨遠端外側面,會摸到尺骨莖突。
再往更深處和掌側方向則會發現一個窩狀處,這個窩狀處即是恥骨莖突基部溝,提供了TFCC附著點(Ahn等 2006)
1.受傷之受傷後兩周
1)固定:創傷性的TFCC損傷,在沒有不穩定的情形下,應該在開始的2-3周固定。
一般而言,將手腕固定在中央位置,而且最主要的是讓前臂不能有旋轉動作。
2)冷敷:用冰袋冷敷能減緩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降低疼痛並減輕發炎反應。(活動訓練後進行)
3)理療: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TENS)、超聲
2.受傷第二周至第四周
1)固定、冷敷;
2)熱敷:由於通過手腕部分的血管及動脈分支並不多,因此無法提供充分的養分,使手腕部軟組織恢復緩慢。
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相對可以增加養分的供給。(可用熱毛巾,暖水袋等)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鐘,敷於患處。
3)手指等長運動:目的在於減緩疼痛與為更進一步運動做準備,在手腕不動的狀態下手指輕抓握網球(注意不要過度使力造成手腕移動)。而早期的肌力訓練可以使促進患者之後的肌力恢復。
最簡單的方式是採用握彈力球的訓練方式,每次3保持-10秒。(網球、彈力球等)
4)主動的關節活動度:手腕多方向自主運動(屈曲、伸展、尺偏和橈偏),早期關節活動可以避免關節粘連的情形發生。(在這個階段活動在無痛的範圍內進行)
3.受傷第四周至第六周
1)固定、冰敷、熱敷;
2)等張肌力訓練:此時的肌力訓練主要是加強手腕周圍的肌群,
可以手拿彈力帶、小啞鈴進行屈伸、橈側偏與尺側偏等反覆性肌力訓練,每次10-20次/3組。每天2-3大組(無痛情形時進行),若用啞鈴訓練,治療師在一旁給予口令指導,避免快速重力作用下損傷軟骨板。
3)伸展:主要針對腕部屈曲與伸展進行被動伸展。對於預防手腕傷害和受傷後期減少軟組織短縮有幫助。每次10-30秒/3組,每天2-3大組
受傷第六周後
1)冰敷、熱敷、肌力訓練、伸展;
2)本體感覺訓練:用腕力球(Powerball)進行訓練。
將一個球(籃球、足球…)放在桌面上,雙手放在球面上,緩慢的進行球的旋轉、滾動。
用腕力球(Powerball)進行訓練,某寶可購。
將一個球(籃球、足球…)放在桌面上,雙手放在球面上,緩慢的進行球的旋轉、滾動。
總結
在手腕旋前加上伸展的動作下,會造成TFCC強大的負荷。平時經常加強腕部肌力,特別是屈肌,可以在手腕旋前加伸展動作時給手腕提供更大的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