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會有經常抱怨手腕尺側(小拇指側)疼痛,在手腕旋前或旋後時會有咔嗒聲或是劈裂聲(類似感覺)、
手部握力降低,手腕扭力變差(擰毛巾、轉動門把手都使不上力)?!
這可能是你的
* 腕部三角纖維軟骨損傷[TFCC損傷] *
手腕是由橈骨(radius)、尺骨(ulna)、八塊腕骨(carpal bones)、27 條韌帶(ligaments)以及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所組成。
* 其中包含了三個關節面 *
三個關節面分別是:
1. 遠端橈尺關節(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
2. 橈腕關節(radiocarpal joint)
3. 腕中關節(midcarpal joint)
△ 尺骨、橈骨
* 橈尺關節主要可以幫助前臂做旋前/旋後 *
本文不做詳細解釋
△ 八塊腕骨
近端: A=舟骨,B=月骨,C=三角骨,D=豌豆骨
遠端: E=大多角骨,F=小多角骨,G=頭狀骨,H=鉤骨
將近側ABCD聯合稱為舟、月、三角、豆;將遠側EFGH聯合稱為大小頭狀鉤
△
TFCC是手腕關節尺側(小拇指側)的一個複合體結構。
* 常被形容被手腕的半月板 *
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組成
主要包括:
1. 關節盤(articular disc )或者是半月板同系物(meniscushomologue)
2. 掌側及背側的橈尺韌帶(radioulnarligaments)
3. 尺月韌帶(ulnolunateligament)
4. 尺三角韌帶(ulnotriquetralligament)
5. 尺側副韌帶(ulnarcollateral ligament,UCL)
6. 尺側伸腕肌腱腱鞘(ECU sheath)
△
與三角纖維軟骨(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TFC)相相連的厚而強壯的周邊膠原纖維束有良好的血管,而且 TFCC 周邊的動脈分枝可以提供良好的血液供給;
然而淺薄的關節盤中央部分卻是與無血管的膠原纖維相接連。
因為如此血液供應的不同,使得在 TFC 周邊部分的傷害可以得到較快速的復原。
這些血管只滲透周圍10%-40%的TFCC,如TFCC外周損傷可具有治癒的能力,而中央部分如果不及時縫合需要做清創術。
(Adapted from Thiru-Pathi RG, Ferlic DC, Clayton ML,et al: Arterial anatomy of the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of the wrist andits surgical significance. J Hand Surg. 1986; 11A:261.)
△
TFCC 有三個重要的功能:
1. 遠端橈尺關節(DRUJ)的主要穩定結構。
2. 穩定尺側的腕骨。
3. 將尺側腕骨所受的壓力轉移至尺骨遠端。
(Ahn, A. K., Chang, D., & Plate, A-M., 2006)
TFCC 的傷害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相關的解剖位置上(水平關節盤、周邊組織或附著點),
其中可能不只聯合鄰近骨頭的軟骨的周邊組織傷害,也可為附近月三角韌帶等韌帶結構的傷害(Palmar,1989),主要分為兩類:
TFCC的創傷性損傷通常發生在手腕過度伸展加上扭轉的動作下,
在遠端尺骨處的手腕尺側(小拇指側)遭受外力的衝擊。
最常見的創傷性損傷是發生在:
與橈骨遠端乙狀切跡相連接處、背側至掌側的膠原纖維(Type IA)。
位於尺骨莖突基部TFC的起點周邊組織的分離或撕裂(Type IB)有可能與橈骨的骨折、或是其他與TFCC本身沒什麼相關聯的上肢傷害。
撕裂也有可能牽扯到尺腕韌帶(包括尺月韌帶及尺三角韌帶)(Type IC)
TFCC在遠端橈骨出的乙狀切跡的完全分離,通常是撕裂性傷害(Type ID)與DRUJ的不穩定有關,並且使由強烈的撞擊或扭轉所造成手腕或是前臂的傷害
退化性損傷幾乎都發生在關節盤的中央部分,
通常會造成不平滑的邊緣,而且是由於尺側(小拇指側)腕骨與尺骨頭的撞擊所造成。
最早期的階段,被定義為關節盤變薄,但並沒有穿孔的情形出現(Type IIA)
除了關節盤變薄外,伴隨著於尺骨頭和月狀骨相連接的軟骨軟化現象出現(Type IIB)
關節盤的穿孔伴隨著尺骨頭及月狀骨的軟骨軟化(Type IIC)
月三角韌帶有部分撕裂的情形發生,關節軟骨會進一步被破壞(Type IID)
橈尺關節的關節盤表面會有裂縫並且纖維化,並伴隨著關節盤的破裂以及月三角韌帶的滑膜炎(Type IIE)
TFCC 會受傷常常是因為:
1. 網球、高爾夫球、羽毛球等運動者手腕尺側受力和快速扭轉活動
2. 車禍中司機手握方向盤腕部受到旋轉牽張暴力
3. 突然摔倒時用手撐地
4. 提重物不慎或手腕用力不當時扭傷
手腕在做旋前或是旋後( pronation / supination)的動作時,橈尺之間的韌帶會變得緊繃。
Trumble, Gilbert, and Vedder(1996)的研究指出,在前臂做旋前( pronation)的動作時,會增加 TFCC 所承受的負荷。
Palmer and Werner (1981)也指出,手腕在做伸展( extension)的動作時,手腕尺側所受的負荷會增加。
同時研究都顯示出,手腕的尺側偏移(ulnar deviation)會增加尺側結構的壓力。
另外一些手腕尺側骨折或是結構性的問題,如遠端橈骨骨折( distal radius fracture)或尺腕碰撞症候群(ulnocarpal Impaction Syndrome)都有可能會造成TFCC的傷害。
△
在健美操技巧7動作中圖(a)上手(TO Hand)是一項基礎動作,
一位運動員需要站在另一位運動員的手上,此時,下方運動員的手腕做了一個完全旋前(full pronation)加上伸展(extension)的動作,Fu代表尺骨支撐的力。
根據研究指出,在這樣的動作下,尺側的腕部結構會相當緊繃、並承受很大的負荷。
如果運動員技術不熟練,手腕承受一個人的重量(W),腕部肌群產生的力矩(MF)不足以抵抗上方運動員的重量產生的力矩(MW)、為做好足夠的保護或出現晃動,腕部就會容易造成TFCC受傷或尺側腕部韌帶的扭傷。
1. 被動的尺骨偏移十分疼痛,特別是當手腕同時伸展或屈曲時。
2. 手腕在被動伸展時會十分疼痛(如用手支撐桌子)
3. 將橈骨和尺骨做被動壓迫會感到疼痛
4. 尺骨遠端尺骨頭處有壓痛感
在進行損傷評估時,主要分為病史、觸診、理學檢查以及儀器檢查四部分。
患者通常抱怨有手腕尺側疼痛,抓握力量減退,以及在工作或活動上的動作受限。
如果患者只抱怨在做旋前/旋後的動作時有不舒服的感覺,則有可能是關節盤損傷。
如果患者抱怨日常生活時有持續性疼痛,並且關節活動受到限制,則可能是周圍穩定結構的損傷(Raskin & Belaner,1998)
TFCC在尺骨頭和三角骨之間會被觸診到,在尺骨遠端外側面,會摸到尺骨莖突。
再往更深處和掌側方向則會發現一個窩狀處,這個窩狀處即是恥骨莖突基部溝,提供了TFCC附著點(Ahn等 2006)
理學檢查上可能有肌腱發炎、TFCC、尺側腕骨及DRUJ處的腫脹情形。
屈曲(Flexion):0°~90°
伸展(Extension):0°~70°
橈側偏移(Radial Deviation):0°~15°
尺側偏移(Ulnar Deviation):0°~45°
患者坐姿椅子上,手臂房子桌子上(中立位,拳眼朝上),
治療師一隻手穩定遠端橈尺關節,一隻手握住手腕並給一個向內的壓力,然後進行旋前旋後的動作。
如果出現疼痛或咔嚓聲為陽性。
患者坐位,手臂旋內放在桌子上,治療師先將拇指按在患者尺骨遠端,再將食指按在患者豌豆骨上,然後慢慢用力擠壓。兩隻手都要測試。
如果產生疼痛或出現過度鬆弛,則為陽性。
患者坐位,治療師一隻手握著患者的手掌使前臂抬離桌面,並用另一隻手的食指按壓遠端尺骨背側(和掌側),兩隻手都要測試。
如果兩隻手尺骨鬆弛程度明顯,則鬆弛側的手為陽性。
患者坐位,治療師一隻手握住患者的前臂,另一隻手握住患者手部,然後沿著中軸施加力量並將手腕向尺側偏移,同時將手腕往背側和掌側移動或旋轉前臂。
如果此測試會引起TFCC處疼痛感、有喀、啪聲則測試為陽性。
觸診到尺側窩時會有疼痛感,兩隻手都測試對比。
如果一側手異常疼痛,則可能有TFCC的損傷。
檢查尺骨以及橈骨之間的位置、骨折或退化情形
對水平的關節盤有精確的判斷力,但對TFCC周邊分離較難發現
對於發現TFCC穿孔標準十分準確
對結構直接影像化,可以精確評估TFCC撕裂的大小、位置以及穩定度、而關節鏡可以做視覺檢查和對關節內組織進行觸診,對與軟組織和關節表面更有很大的意義
在受傷急性期階段(24-72小時),處理原則一PRICE為主。
針對TFCC受傷的運動員時,可以以手腕護具提供支撐與保護,避免傷處再次受傷。
在手腕受傷後,即應停止繼續運動和訓練,避免傷勢惡化,並以冰敷的方式進行最初步的第一線處理。
在冰敷時可使用彈性繃帶纏繞以固定,並抬高患側。
復健期主要分為四期,然而在傷害的處理上,並沒有明確的時間分期,傷害的實際發展情形以決定復健方式(Prentice,1999)
1)固定:Chou an Lee(2000)指出,創傷性的TFCC損傷,在沒有不穩定的情形下,應該在開始的2-3周固定。
一般而言,將手腕固定在中央位置,而且最主要的是讓前臂不能有旋轉動作。
如果損傷發生在TFCC血液供應充分的地方,那有很大機會在這段時間內疚可以痊癒。
在固定手腕時,由於手腕上的曲度較大,因此可以使用SAM夾板加上彈力繃帶固定來代替手腕護具。
如果是運動員需要繼續訓練,可以採用平時固定,訓練時拆下改為貼扎方式支撐。
2)冷敷:用冰袋冷敷能減緩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降低疼痛並減輕發炎反應。
急性期是冷敷的最佳時機,冷敷時間建議15-20分鐘,一天二至四次。
1)固定、冷敷;
2)熱敷:由於通過手腕部分的血管及動脈分支並不多,因此無法提供充分的養分,使手腕部軟組織恢復緩慢。
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相對可以增加養分的供給。(可用熱毛巾,暖水袋等)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鐘,敷於患處。
3)等長肌力訓:等長訓練可以刺激肌肉中的橫橋,使其及早恢復原有的功能。
而早期的肌力訓練可以使促進患者之後的肌力恢復。
最簡單的方式是採用握彈力球的訓練方式,每次3保持-10秒。(網球、彈力球等)
4)主動的關節活動度:早期關節活動可以避免關節粘連的情形發生。
在這個階段,主動關節活動度時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在無痛的範圍內進行)
1)固定、冰敷、熱敷;
2)等張肌力訓練:此時的肌力訓練主要是加強手腕周圍的肌群,
可以手拿小啞鈴進行屈伸、橈側偏與尺側偏等反覆性肌力訓練,每次10-20次/3組。每天2-3大組(無痛情形時進行)
3)伸展:主要針對腕部屈曲與伸展進行被動伸展。
每次10-30秒/3組,每天2-3大組。
1)冰敷、熱敷、肌力訓練、伸展;
2)本體感覺訓練:
用腕力球(Powerball)進行訓練,某寶可購。
將一個球(籃球、足球…)放在桌面上,雙手放在球面上,緩慢的進行球的旋轉、滾動。
在手腕旋前加上伸展的動作下,會造成TFCC強大的負荷。
平時經常加強腕部肌力,特別是屈肌,可以在手腕旋前加伸展動作時給手腕提供更大的支撐力。
手腕尺側損傷(小拇指側)不只有TFCC,還有DRUJ損傷、尺側夾擠症候群(Ulnar Impingement Syndrome),
尺側伸腕肌半脫位 (Extensor Carpi Ulnaris Subluxation)等損傷都會使手腕尺側產生疼痛。
要弄清導致手腕疼痛的真正原因,進行詳盡的診斷(包括醫院的儀器)
「 腕關節-1 」腕管症候群的預防與康復訓練
「 高爾夫球肘」康復與訓練
「 網球肘」康復與訓練
「肩關節-7」胸椎的影響
參考文獻:
陳雅惠(2000)。冷療在運動傷害中扮演的角色。大專體育,47,77-83。
陳凱勝、董厚吉、鄭建民、林昭宏譯(2008)。運動傷害臨床指南。藝軒圖書出版社:臺北市。(原著:Bahr, R., Bolic,T.(2004). Clinical Guide to Sports Injuries.Human Kinetics Inc.:Oslo)
tears: A Chou lage complex. Journal of OrthopSurg, 19, 1-8.
Palm omplex of the Ahn, A. K., Chang, D., & Plate, A-M.(2006). Triangularfibrocartilage complex review. Bulletin of NYUHospital for Joint Disease, 64(3), 114-118.
, C. H., & Lee, J. S.(2000).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oulnarjoint subluxation with repair of triangular fibrocarti
Netter, F. H. (2003). Atlas of HumanAnatomy (3rd ed.). ICON Learning System, LLC.
er, A. K., & Werner, F. W.(1981). The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complex of the wrist--anatomy and function. 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6(2),153-162.
Palmer, A. K.(1989).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lesions: aclassification. The
), 177-190.
y early arthroscopic repair. The Journal of Hand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14(4),594-606.
Prentice, W. E. (1999).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in Sports Medicine (3rd ed.).
McGraw-Hill :Boston, WCB.
Raskin, K.B, & Beldner, S.(1998).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thedistal ulna 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s. Hand Clinics, 14(2
Trumble, T. E., Gilbert, M., & Vedder, N.(1996). Isolatedtears of the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management b Surgery, 22(1), 57-65.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