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不識茶油。
即使在中國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且一直被視為山珍貢品,但產於南方高山及丘陵地帶的山茶油,卻長期處於「養在深山人未識」的狀態。
在食用油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評價食用油營養水平的重要依據,而山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5%到97%,可謂是各種食用油之冠。
可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油王」被市場嚴重低估,讓茶油非主產區的消費者存在認知上的陌生感?
我們將走進益陽的8000畝油茶林,一一揭開茶油的面紗,讓茶油體驗一把當網紅的快樂。
自然饋贈,金貴「油王」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山茶油從山茶科油茶樹的種子中獲得,是大自然傾力饋贈的禮物。
據典籍記載,最早栽培油茶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是中國特有的油料樹種。
清代醫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茶油,「潤腸清胃,殺蟲解毒」。
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茶油烹調餚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這種天然綠色有機保健食用油,其營養價值高,不僅出現在各類醫典與食譜中,現如今也得到了現代科學驗證。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研究表明,茶油的食療雙重功效優於橄欖油,也優於其他任何油脂。
橄欖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達75%—90%,茶油比之更高。
茶油中含有特定生理活性物質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酯的升高,卻是橄欖油所沒有的。
茶油,不負「油王」之名。
11年堅守,荒山產山珍
湖南是茶油之鄉。
如今卻很少有年輕人願意種植油茶樹了。
因為見證一棵油茶樹長大,以及滿樹的果實榨成茶油,至少需要耗費10年以上的光陰。
但在2009年,湖南省金檸農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他們在益陽承包了近8000畝荒山,用11年的堅守,等到了山珍貢品——鄭金檸山茶油。
在丘陵開荒並非易事,尤其是改變山丘原本的形態,變成層層疊疊的階梯。可從決定種植油茶樹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即便油茶樹生長緩慢,慢到過了三五年,依舊能看到開荒時裸露的地表。
即便油茶樹生長周期長,等了10年才迎來盛果期。
即便油茶樹終於開始產果時,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要13個多月。
即便盛果期油茶樹產量低,出油率也很低,甚至不到40%。
……
但他們最終堅持了下來。
11年間,他們悉心呵護著這片油茶林,每年給油茶樹除草施肥,防病蟲害,修剪枝條。
考慮到茶油花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只能人工採摘。
一顆一顆地摘下來,一袋一袋地搬到山下。晾曬,去殼留籽,悉心挑選,冷榨加工,層層精濾,最大程度地完整保存茶籽中的營養,才有如今我們看到的鄭金檸山茶油,色澤通透澄澈,淡淡茶油香。
堅持,是他們對這片油茶林最大的熱愛。
茶油金貴,滴滴香醇
茶油金貴。
因為茶油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優質食用油,食療雙重功效優於其他食用油。
更因為農人10年以上的堅守,悉心管理,等待著它們不慌不忙地長大,慢慢悠悠地開花結果。
好在,農人漫長的等待換來了人間值得。
他們終於等到了油茶樹的厚積薄發,而我們終於等到了滴滴香醇的純天然綠色有機的山茶油。
8000畝油茶林產出的鄭金檸山茶油正在出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