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美術塾
tada x bluebottle(自娛自樂版本)
BLUE BOTTLE COFFEE於8月7日在東京渋谷的1丁目停車場投放了一臺blue bottle的咖啡自動販賣機。名為 「ブルーボトルコーヒークイックスタンド(BLUE BOTTLE COFFEE QUICK STAND)」。
機器裡販賣的內容有咖啡豆(200g、1473円)、罐裝咖啡(各236mL、582円)、速溶咖啡袋裝(5本入り、1473円)、環保杯(1800円)這些配置。這是blurbottle公司初次自動販賣機版本的實驗嘗試。咖啡的豆子和實體店使用的是相同的貨品,同時和一般的自動販賣機一樣,使用交通IC卡等可以直接進行購買。圖麼。目前是下面這個樣的。
距離BLUE BOTTLE COFFEE從2015年2月起登陸日本已經有五年半的時間了。抱著「不拘泥於地點和時間,至始至終都要為客人提供高品質咖啡」的想法,這一次預計在全國範圍內17000處的停車場(合作商:三井不動産リアルティ)附近進行 「ブルーボトルコーヒークイックスタンド(BLUE BOTTLE COFFEE QUICK STAND)」投放計劃。
空間的利用角度看也是一種新的經營模式。
BLUE BOTTLE COFFEE 5TH ANNIVERSARY
說到五年半這個數字,BLUE BOTTLE今年也舉行了許多5周年的特別活動。(限期已經結束了)平面視覺的設計擔當由株式會社GTDI負責。
*Logo Design, Packaging, Product Design為主要擔任內容
平面視覺上,品牌的Logo使用了片假名的表現。Blue Bottle誕生於加利,在日本登陸後也有了新的成長變化,地域的文化變化帶給了品牌自身的新的魅力特點。
片假名中的一些近似的形狀與5周年的「5」這樣的一個巧妙的點,是視覺靈感的一個出發點。
By creating the logo in Japanese, we wanted to express how Blue Bottle Coffee, born in California, successfully achieved its growth and has firmly rooted its brand in Japan. We wanted to convey that its daily efforts led to its 5th Anniversary. We thought of an idea to incorporate the number "5" into the logo.
帆布包的選材是來自日本歷史悠久的岡山県「倉敷帆布」。工廠的製作流程和地方等的環境,更多的是保留了日本的傳統文化和加生產模式。就像是Blue Bottle的品牌理念中的「Imperfect Perfect」。不完美中隱藏的魅力。恰到好處的不完美。
A collaboration with Kurashiki Hampu in Okayama Prefecture. The tote bag was produced with the intention to highlight historical Japanese craftsmanship. Designed with the idea of imperfect - (im)perfect, we took inspiration from Blue Bottle Coffee Japan's signature interior style of "incompleteness charm".
設計上採用了正反的雙面印花。
日本傳統的「おもてなし」文化精神也巧妙地體現在了設計上。小小的細節,也承載著Blue Bottle在日本5年來的成長和變化。
By incorporating "omotenashi" into the design, we hope to convey Blue Bottle Coffee Japan's exceptional, sincere and honest hospitality.
photo:gtdi
說到周年,說到首次登陸。
BLUE BOTTLE COFFEE在日本首次的1號店位於清澄白河。8月19日暫停休業,翻新後又於2015年10月4日開張大吉。
翻新後的店鋪增設到了47個席位。除了一般的咖啡和簡餐的菜單之外,還限定推出了日本食物造型師裕一和仲村和浩二人共同的的水果芭菲等甜點。
同時,店鋪空間還開設了「C Bar」、「Training Labo」(「トレーニングラボ」)。「C Bar」的開設方便了對咖啡豆講究的顧客群體,在裡面可以直接觀看豆子的烘焙過程和了解相關器具的專業知識。「Training Labo」(「トレーニングラボ」)則是實踐派了,預約者可以直接進行實戰學習,也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和技師進行指導。
「ブルーボトルコーヒー 清澄白河フラッグシップカフェ」
限定菜單(image by Blue Bottle COFFEE JAPAN)
「能有機會參與製作過去每天都看並且憧憬的建築項目真的是件光榮的事情。」
—長坂常
BLUE BOTTLE COFFEE在日本的第五家實體店
「ブルーボトルコーヒー中目カフェ」的項目負責就是長坂常了。坐標中。
「在正式參與項目之前,就多次計劃過無數次了店鋪的空間構造設計了。店鋪的實體空間並不算太大,在內部分配好辦公區域、烘焙室、交流體驗空間、客人利用的空間、販賣區域等等,建築物本身原本其實是三層構造的鐵造電機工廠,如何轉化為現代感的個性空間,以及BLUE BOTTLE COFEEE品牌自身的特點結合起來,這些都很有意思。
同時,這一塊其實距離車站還是挺遠的,但是街道上各種各樣有意思的小店鋪數量也多,如何保持街道和店鋪以及BLUE BOTTLE COFEEE店鋪的空間關係性,做了許多許多嘗試。」
店鋪的主題是「人を育てる」。旨在這家特別的店給中目黑的人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吧。
「ブルーボトルコーヒー中目カフェ」 空間圖
photo:太田
「ブルーボトルコーヒー 三軒茶屋カフェ」
「ブルーボトルコーヒー 三軒茶屋カフェ」是BLUE BOTTLE COFFEE的日本7號店了。於2017年10月27日開張大吉。
相對於中目黑的原有工廠空間的再利用,三軒茶屋的主題又是什麼呢。根據三軒茶屋的「茶屋=休憩所」這一塊的含義,空間整體的主題定位有了重點。據說這裡50年前曾是舊診療所。
「『重視空間建設』相比,我更希望重視客人的體驗感」。BLUE BOTTLE COFFEE日本的總負責監製 井川進行了一系列訪談。
「Markering(市場)這個詞語相比,
我更喜歡Experience。體驗就是一切。
BLUE BOTTLE COFFEE的品牌中,一切關於Marketing的詞彙都不會使用。否則潛意識裡就會帶著一種推銷、販賣商品的情緒。在考慮顧客的體驗感同時,想讓顧客也意識到咖啡文化在這個時代的重要的位置。咖啡文化的價值、咖啡店空間的價值、在這些空間、體驗上能獲得什麼。」
回到BLUE BOTTLE COFFEE自動販賣機的話題裡。
有人吐槽說,什麼東西到了日本,最終都會被自動化。同行業巨頭的Boss和UCC,幾乎佔據了所有的自動販賣機。不過我更關注的重點其實是,裡面買的咖啡的成分真的是真的咖啡嗎(笑)。
品牌的理念之一就是產品與地域特點、人文結合。自動販賣機的設置這次比較講究於「停車場」周圍。這麼一想,好像又能強迫說服自己出來一點耐人尋味的東西。
當然,價格的設定裡面本身包含的也有「體驗的部分」,停車場體驗感,東京的36度天。我有點蜜汁期待。
沒準兒會有續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