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去臺灣時,他說: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必須帶走,不走不行

2020-12-23 文文侃歷史

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蔣介石的勢力就開始慢慢衰退,在接連敗仗之後,蔣介石計劃逃離大陸前往臺灣。大家都知道,在蔣介石撤往臺灣時,從大陸轉移了大批古文物和大量資金。蔣介石將央行為首的黃金白銀全部分批運往了臺灣。據統計,蔣介石搬運到臺灣的黃金足足有400萬兩,銀元和外匯也有300萬兩。為何蔣介石能夠運走這麼多黃金白銀呢?

其實這些黃金白銀都是蔣介石以半強制性手段從老百姓手中搜刮而來的。那時百姓們手中如果有黃金和白銀,就必須要上繳,然後換取相應的金圓券。剛開始2元的金圓券就能夠換一塊銀元,隨著金圓券的濫發,導致了通貨膨脹,百姓們手中的金圓券越來越不值價,直到後來需要5億金圓券才能夠換到一塊銀元。蔣介石前往臺灣時,不僅帶走了大陸大量金銀財寶,還帶走了三個國之重寶的人,這三人是誰呢?當時蔣介石是下了死命令的,要求必須想辦法將這三人一起帶去臺灣。

第一位就是孔子的後人孔德成。孔德成乃是孔子第77代嫡孫,孔子被封為孔聖人,而孔子的後代則被封衍聖公。孔德成從出生就受到了國家的關注,因為孔德成還沒有出生時父親就去世了,作為孔家最後的希望,大總統徐世昌派出了軍隊駐紮在廠房門外,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嬰兒被調包。孔德成出生以後,全城放鞭炮慶祝,就連北洋軍閥也鳴炮13響以慶他的降臨。在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時,他就下令一定要將孔德成也一起帶走。孔德成在被蔣介石「請」去臺灣後,一直在臺北大學裡教書,為人處世非常低調,從來不與他人談及政務,家裡來了客人都一如既往的以禮相待。2008年孔德成於臺北因病去世。

第二位就是張恩溥。張恩溥的父親張天旭是天師道第62代傳人,因家庭原因,又作為長子,張恩溥從小就讀四書五經,學習道教。在1924年時,張恩溥就不負厚望的繼承了天師道第63代傳人的位置。張恩溥在當時可以說得上是富甲一方,家裡的僕人就有上百餘個,山下請的勞工也不計其數,一年的日常開銷就能達到接近9萬銀元。蔣介石在出發臺灣之前,就要求張恩溥必須一同前往,張恩溥於1969年年底在臺北因病去世。

第三位被蔣介石強制性請走的就是第七世章嘉。章嘉呼圖克圖的第一代從清代開始就一直連任帝師這一職位,帝師也可以被稱之為國師。章嘉在1899年見了光緒帝後就被封為了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1934年第七世章嘉又被蔣介石命為蒙旗宣化使,所以在蔣介石在離開大陸時也帶走了他。1957年七世章嘉在臺北圓寂,其舍利多達6000多粒。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了3人,他說:不走不行,都是國之重寶
    抗戰戰爭爆發時,國共雙方積極合作,一起對抗日本侵略者,雙方在不斷戰鬥的過程中進行了很多深入合作,期間有一些國民政府的高級領導,因為認可革命組織的思想和辦事方案,秘密加入革命組織,成了其中一員,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國民政府卻沒有認清現實。
  • 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1949年,蔣介石在大陸沒了營盤,只好連夜搬家去了對岸。作為大財主的蔣介石,在搬家過程中,除了將大量從大陸搜刮的金銀細軟裹挾走以外,還一併帶走了三個人。並且蔣介石表示:這仨是國之重寶,必須帶走。那麼,蔣介石到底帶了哪三位大佬,難不成是「天狼星人」,讓老蔣如此重視?
  • 蔣介石敗走臺灣時,曾下死命令必須帶走三個人,這三個人是誰呢?
    到了1949年的時候,國民政府已經幾乎潰敗,最後蔣介石迫於無奈敗退臺灣。臨走之前,他下了死命令,要求身邊的人必須帶走三個人,這三個人分別是誰,為何會被蔣介石另眼相看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三個人。第一個人名叫孔德成,他是孔子的後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衍聖公。儒家思想在中國境內傳承了幾千年,在民間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 蔣介石去臺灣前,讓毛人鳳去暗殺三個人,結果他遲遲不敢動手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人民都沉浸在勝利與和平的喜悅裡,然而蔣介石在這時卻一意孤行發動內戰,公然撕毀雙十協定,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盡失民心,又因為三大戰略失誤導致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大勢已去。於是蔣介石便準備離開大陸退守臺灣,但是在他撤退以前卻命令毛人鳳為他暗殺三個人,沒想到一向心狠手辣的毛人鳳聽到這三個人的名字卻打起了退堂鼓。
  • 敗走臺灣,蔣介石帶走的8千麻袋破紙是啥?為何被稱為無價國寶
    1949年,蔣政府徹底失敗,不得已帶著人馬逃去了臺灣。但是,當時蔣介石雖然一心想要反攻大陸,但也留了不少小心眼,比如我國值錢的東西都被他打包帶走了。在他帶走的若干寶貝當中,有一樣東西比較特別,那就是被當時人們視為「廢紙」的明清檔案。
  • 蔣介石退守臺灣時,不僅帶走金銀財寶,還帶走了3位神秘人物
    蔣介石在內戰失敗後,知道自己民心盡失大勢已去,於是便早早給自己想好了後路,在他決定退守臺灣之後,便帶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據悉當時國內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都被他帶去臺灣,大量從銀行調出來的黃金由軍艦運輸才能運完
  • 蔣介石逃到到臺灣時,帶走了大陸最值錢的兩樣東西
    有人說人才,有人睡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都沒錯,就是人和錢,所以在解方戰爭勝利前夕,明知失敗已成定局的蔣介石在撤退往臺灣的時候,這些東西他都秘密的準備好,專家人才,黃金古董,他帶走了最值錢的東西。
  • 蔣介石到臺灣,為什麼沒搬走所有的寶物?都怪他有一批文盲秘書
    但是,也不能說北京故宮就沒寶了,故宮依然有很多精美的藏品,比如《清明上河圖》的真品就在北京。問題來了,為什麼蔣介石逃到臺灣時,沒把寶貝全帶走呢?這有數大原因,我們從頭講起。故宮的文物其實就是明清皇家的藏品,清朝滅亡之後,溥儀還可以住在後宮,他就開始想辦法從宮裡帶東西,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賞賜,把宮裡的東西賞給別人,然後由此人帶出去,這裡面最有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圖》,溥儀賞賜給了溥傑,讓他帶出了宮。除了這個,還有一大批珍寶被溥儀帶走了。後面,溥儀到東北搞偽滿州國,他帶出去的東西就藏在長春偽滿皇宮。
  • 蔣介石究竟運了多少黃金去臺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每人一袋金豆子
    國共之間的交鋒最終是以中國共產黨的勝利結束的,國民黨最終是灰溜溜躲到臺灣去了,但他們也不是空手去的,在解放上海之前,也就是5月份左右,蔣介石已經開始悄摸摸地往臺灣運輸黃金了,其實這遠遠不是蔣介石最早開始運送黃金的時間節點,早在48年的時候,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處於劣勢,被迫放棄徐州這個重要的交通樞紐的時候,蔣介石就已經開始為逃往臺灣而運輸黃金了
  • 蔣介石當年有三條退路,為何最終選擇了臺灣?退守臺灣優勢在哪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的失敗,蔣介石最終痛下決心,帶著他的人馬以及在人民身上搜刮出來的七百七十四箱黃金、二百多萬兩銀元,一溜煙地跑去了臺灣。這一走,便是一輩子,老蔣到今天還有家難回。 可是,有人不解,以當時蔣介石的勢力,他是必然要反攻大陸的,既如此,為何要選擇臺灣而不是就近一些的地方呢?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在1949年底,蔣介石和宋美齡去了臺灣。他們把臺灣當作第一退守地,並且提前派人在臺灣進行了布置和建設。比如在他走之前,他就提前把張學良囚禁到了臺灣。而且蔣介石還為自己找另外的出路,萬一臺灣不保,他還為自己可能流亡海外做準備。
  • 蔣介石撤離大陸時說了一句話,李宗仁回憶錄中曾提及
    就在大家面面相覷時,蔣介石開口了:「現在局勢嚴重,黨內有人主張和談。對這樣一個重大問題,我不能不有所表示。現在擬好一篇準備發表的文告,先請張群先生朗誦一遍,再徵求大家意見。」張群朗讀的篇文告,主要意思是蔣介石願意與解放軍和談,至於個人的去留,他並不在意,其中沒有明確提出下野。張群念罷,蔣介石扭頭問李宗仁有何意見。李宗仁不動聲色地表示,我會遵從總統的意願。
  • 宋美齡去美國定居時,帶走了100多箱行李,這裡面會有什麼?
    隨著她一起遠赴美國的還有她100多箱的行李,臺灣當局知道她的行李數目後一片譁然。當時有人傳出來消息說,宋美齡帶走97大件,也就是97箱,但事實上根據士林官邸的侍從們透露,她至少帶走了100箱。雖然這些行李也包括隨同人員的,但絕大多數都是宋美齡一人的。
  • 宋朝傳統茶具—星空碗,「超前」文物,被日本奪去,成國之重寶!
    宋朝傳統茶具—星空碗,「超前」文物,被日本奪去,成國之重寶!。它是宋人在茶碗界的一個最超前的藝術品,細細觀之,其器內壁的曜變斑紋而展現出了夢幻般的光彩,讓人如痴如醉。就算在大宋一朝這種曜變天目也極為珍稀,存世量極少,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三件完好的曜變天目,不幸的是它們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均在日本的日本靜嘉堂、藤田美術館、大德寺龍光院三家博物院收藏,這些超前的藝術品毫不例外的也成為看日本的國之重寶。
  • 老蔣去臺灣時,帶走了一些寶貝,不是黃金也不是故宮文物
    老蔣自知大勢已去,於是早就做好了敗退的準備,當時身邊不少人告訴老蔣,他去到臺灣以後,要想東山再起,就需要有足夠的財富。於是老蔣提前將許多金銀財寶都裝了起來運往臺灣,想著有一天能夠用這些錢購買武器,重新返回大陸。眾所周知,老蔣走的時候盜走了不少黃金以及故宮的文物,當時他還一起帶走了傅斯年。這個人是著名的史學家,他自小鑽研歷史,對文物十分了解。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國以民為本。爭取「民心」,這是任何政權都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蔣介石以改善「社會福利」為贏取「民心」的方法,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孫中山主張將由於社會發展所增益的地價「歸公」,但是,他並未提出具體辦法,因此無法可依,無律可循。臺灣當局提出徵地「土地增值稅」,這就為解決「漲價歸公」找到了具體可行的辦法。蔣介石對此高度肯定。
  • 蔣介石當年從廈門轉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據說至少有三個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廈門離臺灣近,可以快速抵達;二是可以就近給當時還在抵抗的東南和西南國民黨軍隊發軍餉;三是蔣介石對當時的臺灣一把手陳誠並沒有完全信任,在他還沒退到臺灣而直接把金銀運往臺灣,他不放心。 2、 700萬兩的黃金,對於當時國庫空虛的國民黨政府來說,這一筆巨資是從哪裡來的呢?
  • 蔣介石逃到臺灣就萬事大吉了嗎實際上臺灣不保他還有一條退路
    這就明確地告訴蔣介石及其殘部:如果不向新生的人民政權投降,臺灣也非他們的久留之地,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面對這種嚴峻形勢,蔣介石不得不考慮另外的退路了。
  • 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有三個地方備選,蔣介石為啥偏偏相中了臺灣
    蔣介石這時候真是手忙腳亂,他必須要選擇一個地方出逃,如果選擇不好地方,那麼國民黨可能就被共產黨全殲了,當時各界普遍認為蔣介石會選擇四川的崇山峻岭來保存自己最後的「命脈」,如果蔣介石要退守
  • 蔣介石潰敗之前在大陸瘋狂抓壯丁,最終帶走100萬人
    1949年的蔣介石自己知道快要氣數已盡,想方設法的掠奪了國寶金銀,連哄帶騙地搶走了一部分人才,蔣介石最後的心願就是儘可能多地把部隊帶走。這時候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蔣介石,手中還剩下哪些家當呢?這些部隊在得到撤退去臺灣的命令時,部隊是一路 一路抓壯丁,一直抓到臺灣對岸的廈門、金門,這一路下來從路過的城市和鄉村抓了大批的20-30歲的青 ,我們廣大的網友當中應該有這樣的親戚吧,不知道出去辦個什麼事,就被他們抓到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