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蔣介石的勢力就開始慢慢衰退,在接連敗仗之後,蔣介石計劃逃離大陸前往臺灣。大家都知道,在蔣介石撤往臺灣時,從大陸轉移了大批古文物和大量資金。蔣介石將央行為首的黃金白銀全部分批運往了臺灣。據統計,蔣介石搬運到臺灣的黃金足足有400萬兩,銀元和外匯也有300萬兩。為何蔣介石能夠運走這麼多黃金白銀呢?
其實這些黃金白銀都是蔣介石以半強制性手段從老百姓手中搜刮而來的。那時百姓們手中如果有黃金和白銀,就必須要上繳,然後換取相應的金圓券。剛開始2元的金圓券就能夠換一塊銀元,隨著金圓券的濫發,導致了通貨膨脹,百姓們手中的金圓券越來越不值價,直到後來需要5億金圓券才能夠換到一塊銀元。蔣介石前往臺灣時,不僅帶走了大陸大量金銀財寶,還帶走了三個國之重寶的人,這三人是誰呢?當時蔣介石是下了死命令的,要求必須想辦法將這三人一起帶去臺灣。
第一位就是孔子的後人孔德成。孔德成乃是孔子第77代嫡孫,孔子被封為孔聖人,而孔子的後代則被封衍聖公。孔德成從出生就受到了國家的關注,因為孔德成還沒有出生時父親就去世了,作為孔家最後的希望,大總統徐世昌派出了軍隊駐紮在廠房門外,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嬰兒被調包。孔德成出生以後,全城放鞭炮慶祝,就連北洋軍閥也鳴炮13響以慶他的降臨。在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時,他就下令一定要將孔德成也一起帶走。孔德成在被蔣介石「請」去臺灣後,一直在臺北大學裡教書,為人處世非常低調,從來不與他人談及政務,家裡來了客人都一如既往的以禮相待。2008年孔德成於臺北因病去世。
第二位就是張恩溥。張恩溥的父親張天旭是天師道第62代傳人,因家庭原因,又作為長子,張恩溥從小就讀四書五經,學習道教。在1924年時,張恩溥就不負厚望的繼承了天師道第63代傳人的位置。張恩溥在當時可以說得上是富甲一方,家裡的僕人就有上百餘個,山下請的勞工也不計其數,一年的日常開銷就能達到接近9萬銀元。蔣介石在出發臺灣之前,就要求張恩溥必須一同前往,張恩溥於1969年年底在臺北因病去世。
第三位被蔣介石強制性請走的就是第七世章嘉。章嘉呼圖克圖的第一代從清代開始就一直連任帝師這一職位,帝師也可以被稱之為國師。章嘉在1899年見了光緒帝後就被封為了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1934年第七世章嘉又被蔣介石命為蒙旗宣化使,所以在蔣介石在離開大陸時也帶走了他。1957年七世章嘉在臺北圓寂,其舍利多達6000多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