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半年報:佳士得達成史上最佳業績蘇富比亞洲市場表現突出

2021-01-14 東方財富網

2018上半年拍賣成績出爐,從成交額來看,藝術市場回暖明顯。但高價拍品情況難預估,易造成大起大落的負面影響。

8月6日,蘇富比拍賣行發布2018年中財報,結合其7月27日發布的2018上半年亞洲拍賣成績,可以看出亞洲藏家對蘇富比影響很大。佳士得拍賣行7月24日發布的半年報同樣顯示,亞洲藏家在其全球拍賣版圖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今年上半年,由於洛克菲勒家族世紀拍賣的助陣,佳士得成交額達40億美元,獲得了有史以來的最佳半年業績;蘇富比則因為頂級拍品保證金過高、香港拍賣日期變動等因素,雖然拍賣成交額有所上漲,但收益卻下降,尤其第二季度降幅較大。

亞洲藏家更趨國際化、年輕化

在全球藝術市場上,亞洲藏家越來越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來自亞洲的買家不僅助陣香港地區拍賣業績上漲,也在全球範圍內購買更多藏品。蘇富比2018上半年亞洲拍賣成績顯示,其全球拍賣成交總額中,28%來自亞洲藏家;而蘇富比全球成交價最高的20件拍品當中,8件由亞洲藏家投得。佳士得半年報則顯示,2018年上半年,亞洲地區的客戶貢獻了佳士得全球成交總額的24%。2018年1至6月,來自亞洲客戶的成交額高達9.6億美元。

同時亞洲藏家的收藏偏好也從以亞洲藝術品為主,轉向東西方並舉,購藏品位日趨國際化。蘇富比全球拍場購藏西方藝術品的亞洲藏家人數增長28%,四月香港現當代藝術兩場晚拍,西方藝術拍品100%成交;五月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共四分之一拍品由亞洲私人藏家競得;六月倫敦當代藝術拍賣上,亞洲藏家的成交總額為去年同期近三倍,來自亞洲的競投人士及買家不僅數目增長,其收藏品位也不斷拓寬,多位拍場「新面孔」備受追捧,包括Sam Gilliam,Henry Taylor及Eric Fischl等。佳士得方面也指出,來自亞洲藏家的成交額中,60%都源自亞洲藝術以外的拍賣類別。

中國香港是亞洲拍賣的主戰場。佳士得2018香港春季拍賣成交總額達31.1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7%。本季拍賣見證了佳士得在香港舉行拍賣以來首個「十億之夜」的誕生——「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融藝」晚間拍賣成交總額逾10.4億港元,成為佳士得香港歷來成交總額最高的夜拍。香港春拍期間,佳士得共有三件藝術精品以過億港元成交,分別是趙無極1959年的巨作《14.12.59》(成交價逾1.7億港元)、Moussaieff設計的8.01克拉梨形鮮彩藍色IF鑽石項鍊(成交價近1.6億港元)以及清乾隆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成交價過1.3億港元)。

蘇富比2018上半年亞洲拍賣成交額達38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成功拍出兩件逾2億港元拍品及一件逾1億港元拍品,分別是同樣以2.39億港元成交的《宣德御製大般若經》和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以及1.47億成交的錢維城《臺山瑞景》。

值得關注的是,蘇富比亞洲客戶群體不斷擴展,新客戶佔亞洲蘇富比拍賣整體買家人數28%。同時,年輕藏家日益活躍,亞洲區拍賣中,年輕買家(40歲以下)佔整體23%。6月份香港蘇富比根據如今年輕藏家收藏品位而策劃的「當代藝術專場:TURN IT UP」上,年輕買家比率更高達40%。

洛克菲勒家族助力佳士得破紀錄

從亞洲放眼全球,可以看到佳士得2018年上半年全球成交總額高達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創史上最佳半年業績。其拍賣、私人洽購及網上拍賣三大平臺的成交額均有上升,作為佳士得的支柱業務,拍賣成交額上升28%至36億美元,私人洽購則翻番至3.9億美元,網上拍賣上漲50%至3800萬美元。

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的世紀珍藏拍賣成交總額達8.351億美元,打破私人珍藏拍賣紀錄,更成為史上最重要的慈善拍賣。據報導,洛克菲勒世紀拍賣的拍品在亞洲、歐洲和美國巡展時,吸引了超過8.5萬名觀眾。今年5月,全世界的買家都飛到紐約,競投洛克菲勒家族的2000件藏品。

這一系列拍賣也為佳士得吸引了不少新藏家,據佳士得方面表示,原本為洛克菲勒家族拍賣而來的新藏家,為接下來的20世紀藝術拍賣周貢獻了15%的成交額。佳士得美洲區主席Marc Porter表示:「我們抓住了洛克菲勒世紀拍賣帶來的機遇,得以與藏家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在高端市場,佳士得佔據統治地位。2018年上半年,全球成交價排名前十的拍品中,有八件由佳士得拍出,最高價拍品為1.15億美元成交的畢卡索作品《拿著花籃的女孩》,這也成為藝術家第二高價作品。此外,共有55件拍品以逾1000萬美元成交,遠超去年的38件。

如今,全球藝術市場都在關注新買家的加入,佳士得也不例外。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買家佔佳士得全球客戶的27%,來自新買家的成交額與去年相比增加29%。按渠道劃分,40%的新買家參與的是網上拍賣;按拍品類別劃分,29%的新買家受奢侈品吸引。2018上半年,佳士得全球新買家的成交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9%,投得100萬英鎊以上拍品的新買家人數增加32%。

不過,由於佳士得拍賣行由開雲集團控股公司Artemis私有,所以本次半年業績披露的內容有限,並未涉及上半年利潤等信息。

蘇富比成交漲,利潤降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蘇富比總成交額同比上漲15%至23.64億美元,其中拍賣成交額增長10%至20.27億美元;私人洽購增長57%,達到2.96億美元。不過,第二季度淨利潤從7690萬美元降至5730萬美元,降幅達26%。每股收益從1.43美元跌至1.08美元。

蘇富比財務長Mike Goss在財報中解釋道:「單就第二季度而言,考慮到原定香港拍賣會的時間提前,同比利潤表現出現下滑是正常現象。」據財報顯示,本場提前舉行的香港拍賣會成交額達到1.3億美元,這使得蘇富比超過2000萬的營業收入從第二季度轉入第一季度。

就整個上半年來看,蘇富比總成交額為34.5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22%,其中,拍賣成交額上漲19%至28.54美元,私人洽購增長63%至5.43億美元。淨利潤為5076萬美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6557萬美元,降幅為23%,略低於2018年第二季度26%的淨利潤跌幅。

在8月6日的電話會議中,Mike Goss指出淨利潤下降是由於兩幅由蘇富比支付高額保證金的重要拍品銷售不佳造成。蘇富比執行長Tad Smith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其中一幅雖然成交價格高於保證金,但未能達到拍賣行的此前預期,原本應能拍出更高的價格並大幅改善拍賣行的財報表現,而另一幅則是「由估價失誤導致損失」。

據報導,雖然蘇富比方面拒絕透露具體是哪兩幅畫作,但有藝術行業內部人士表示這兩幅作品比較容易判斷。應分別為蘇富比紐約以1.39億美元成交的莫迪裡阿尼作品《裸女》,以及蘇富比倫敦以3600萬美元成交的畢卡索作品《寫作的女人》。

這兩幅作品均在上半年以蘇富比支付保證金的方式參與拍賣。這意味著無論最終拍賣價格如何,蘇富比將支付賣家一筆固定的金額。據稱,在上半年莫迪裡阿尼作品的拍賣中,蘇富比很有可能與賣家商定了高達1.5億美元的保證金。此後,為規避風險,蘇富比又與一位買家達成了競拍保價協議,要求買家在拍賣前保證以不可撤回的固定金額參與競拍,但在其他買家出價高於這一金額時為該買家提供一定補償。

最終在拍場上,這幅作品的落槌價格僅為1.39億美元,加上買家支付給蘇富比的服務費,恰好略高於1.5億美元,但遠低於蘇富比此前的預期。雖然交易細節沒有公布,但據藝術市場專家分析很可能是激活了競拍保價協議。

而在畢卡索1932年作品《寫作的女人》的拍賣中,蘇富比對作品估價高達4500萬美元,並以此估價與賣家商定了高額保證金。最終,這幅作品也以競拍保價協議的形式售出,落槌價僅3600萬美元,加上服務費總價不足4000萬美元。據分析,這幅作品的估價失誤導致蘇富比直接損失達600萬-700萬美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相關焦點

  • 佳士得蘇富比發布2014業績均創歷史最佳
    蘇富比2014年報公布的重點數據顯示,成交額共計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並創歷史新高。2014年三分之一都是新客戶,新客戶業務佔成交總額20%。蘇富比大中華區客戶2014年共計購買藝術品價值超過10億美元。  由業績報告可見,佳士得和蘇富比創造了兩家拍賣行創立兩百多年來的最佳業績。
  • 蘇富比佳士得恢復拍賣行保證金模式
    原標題:蘇富比佳士得恢復拍賣行保證金模式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藝術品拍賣市場遭中創,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均放棄了拍賣行保證金模式。蘇富比拍賣行在每季拍賣中保證金收入損失高達5200萬美元,而由於佳士得並未上市,因此,相關損失則無從計算。在2008年放棄了保證金業務後,兩家拍賣行嚴重依賴三方保證金模式。但是,當人們對藝術市場的信心走強以及利潤最大化的壓力下,如今兩家拍賣行都恢復了拍賣行保證金模式。
  • 佳士得蘇富比半年銷售報告出爐
    原標題:佳士得蘇富比半年銷售報告出爐 近日,全球2大拍賣行同時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銷售業績報告,這2份報告透露出全球藝術市場的最新趨勢。報告中,佳士得總結6大重點:引領全球、主題拍賣、大師級作品需求強勁、新賣家增加、電子業務增長以及周年慶專場拍賣;而蘇富比發布的總結僅僅是亞洲蘇富比的銷售成績,順帶提及到全球範圍內的蘇富比拍場上亞洲藏家的耀眼表現,而非上半年蘇富比的全球成交報告,而蘇富比2016年第一季度的虧損高達2591萬美元(約合1.73億元人民幣),可見蘇富比這份銷售總結,多少有些避重就輕的意味。
  • 2020年度成績單蘇富比跑贏佳士得 私人洽購潮起
    日前,蘇富比、佳士得、富藝斯等幾大拍賣行陸續公布年度銷售數據,各大行的總銷售額迎來了意料之中的下跌,但行業整體仍然十分有韌性,線上拍賣、私人洽購以及來自亞洲的強勁需求,抵消了部分下行壓力,助力拍賣行業在疫情的困境中穩步前行。數字銷售大幅攀升佳士得執行長Guillaume Cerutti將2020年描述為「震驚和催化」的一年。
  • 盛大或將購買蘇富比拍賣行股權 原因幾何
    原標題:盛大為何要購買蘇富比拍賣行股權  據報導,以經營網路遊戲起家的盛大集團可能將增持世界著名拍賣行蘇富比股份到10%,如得以實現,陳天橋創立的盛大集團將成為蘇富比的第二大股東。5月17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批准了此次盛大集團在新加坡註冊的私有投資集團對蘇富比拍賣行持股的反壟斷增持。
  • 蘇富比深陷「危機門」 拍賣巨頭的亞洲新寶地
    對於這樣的成績,在維權投資者丹·勒布看來依然不足以彌補蘇富比在亞洲、尤其是中國中高端藝術市場的戰略失誤。花旗集團奢侈品分析師奧利弗·陳也指出,蘇富比原本可以有更好的表現。「相比其競爭對手佳士得拍賣行,蘇富比在亞洲市場和當代藝術市場均落於下風。」在他看來,這些領域更吸引新興市場的買家,也蘊藏著最大的機遇。
  • 著名拍賣行蘇富比被賣了,最大贏家是中國這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斥資收購蘇富比,將讓德拉希與另一位法國億萬富翁弗朗索瓦·皮諾特在收藏領域平起平坐。皮諾特旗下的開雲集團控股公司Artemis手握蘇富比的最大對手——佳士得拍賣行的多數股份。在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看來,歷史上蘇富比就曾有過上市後退市私有化後來又上市的事情,上一次蘇富比私有化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在這次私有化的過程中蘇富比從一個英國屬性的公司變為美國屬性的公司。這次私有化又讓蘇富比從美國屬性的公司變為法國屬性的公司。季濤認為,法國人一直想擁有國際拍賣行的話語權。
  • 蘇富比裁員,佳士得減薪,拍賣業節流渡難關
    以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龍頭拍行為例,3月至5月的所有重要拍賣全部延期:包括紐約的亞洲藝術周(3月)、日內瓦的鐘表珠寶拍賣周(5月)、紐約的現當代藝術拍賣周(5月)。而原定於5月底的香港佳士得春拍能否如期開幕,目前同樣存疑。在無法開源的情況下,拍賣行財政壓力加大,只好選擇節流,以熬過艱難時期。
  • 蘇富比、佳士得春拍交卷:進退之間,藝術市場能否再造夢?
    而這一次,正在經歷春拍大考的國際拍賣行,能否在進退之間,為藝術市場再次造夢?北京時間7月11日凌晨,254年歷史的佳士得,利用網絡實現了第一次全球4個拍場的同步拍賣。香港、巴黎、倫敦和紐約,拍賣官、職員、買家一齊發力,「ONE:現當代全球聯合夜拍」拿下4.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5億元。佳士得全球總裁彭凱南說:「要為業界建立一個標準」。
  • 蘇富比裁員、佳士得降薪,珠寶拍賣的新未來在哪裡?
    自3月開始,全球兩大龍頭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的一些重要拍賣全部延期,其中包括日內瓦的鐘表珠寶拍賣周。此外,蘇富比宣布裁員、臨時調整薪酬、強制休假,佳士得宣布降薪。再看Gemfields公司,由於全球各國相繼實施隔離防疫政策,原定於5月和6月舉行的高品質祖母綠和混合品質紅寶石拍賣會將押後至下半年舉行,具體日程未定。
  • 佳士得蘇富比兩巨頭突然提價 內地拍行無力追漲(圖)
    傅抱石《攜琴過綠陰》  成交價:1437.5萬元  佳士得、蘇富比爭相上漲買家佣金  近期,藝術品市場的熱點話題莫過於佳士得、蘇富比兩大拍賣巨頭爭相上漲買家佣金。佳士得率先發力,於2月中旬公布了佣金上漲方案,兩個星期後,蘇富比也宣布了幅度更大的漲價細則。  作為全球拍賣行業界的「百年老店」,佳士得和蘇富比此番佣金上漲的目的何在?中國內地的拍賣行是否會望風「追漲」?斡旋於豪商巨賈的拍賣行,維持其風光無限的經營成本又包括了哪些?數字背後,且看我們如何探尋市場真相。  強勢「漲價」:爭江湖地位多過掙錢?
  • 世界第三大拍賣行被收購,成立兩百年的邦瀚斯將如何超越蘇富比
    4 日,邦瀚斯拍賣行( Bonhams )宣布已被總部位於倫敦的私募股權公司 Epiris Fund II 收購。這家擁有 225 年歷史的拍賣行,被認為在 2014 年就考慮出售公司。當時,中國最大的拍賣行之一的保利是最主要的潛在買家。據《 泰晤士報 》報導,包括貝恩資本、 CVC 資本、 Pret A Manger 的母公司 Bridgepoint 在內很多私募股權基金也考慮對其進行收購。但邦瀚斯董事會最終否決了此項業務交易。
  • 蘇富比在中國為什麼總是落後於佳士得
    對於中國市場,蘇富比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中國藝術市場的巨大容量與上升空間,20年間,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藝術市場,且仍有豐富的未開發的藏家資源。中國也是蘇富比的第三大營收來源,2013年貢獻了超過1.5億美元的營收,僅次於美國的3.5億美元以及英國的2.3億美元。恨,則是因為蘇富比的坎坷與曲折,以及來自老對手佳士得和國內新對手的競爭與趕超。
  • 勞力士以千萬價格刷新蘇富比鐘錶拍賣紀錄,是什麼讓疫情之下的拍賣價格猛漲?
    7月中旬,蘇富比舉辦了香港春季拍賣會,該場鐘錶拍賣會是2020年度首個現場拍賣會。當中,一枚鉑金備青金石錶盤的勞力士迪通腕錶再度以最高價領銜整場拍賣成交價,成交價為2540萬港元,超過估價的五倍。「從本年度首場現場鐘錶拍賣中,我們看見亞洲市場的高強韌度。「蘇富比鐘錶部環球主管Sam Hines表示,「在不明朗的環球情況下,藏家對頂級珍罕時計的需求依然強勁。」
  • 疫情下的藝情丨應對拍賣「寒冬」 蘇富比裁員 佳士得減薪
    以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龍頭拍行為例,3月至5月的所有重要拍賣全部延期:包括紐約的亞洲藝術周、日內瓦的鐘表珠寶拍賣周、紐約的現當代藝術拍賣周。而原定於5月底的香港佳士得春拍能否如期開幕目前同樣存疑。在無法開源的情況下,拍賣行財政壓力加大,只好選擇節流,以熬過艱難時期。
  • 獨家專訪|蘇富比沈菲琳:後疫情時代,拍賣行的「數位化」未來
    因為疫情的反覆,畫廊、博物館、拍賣行關門歇業、遣散員工、削減成本,大型拍賣行的傳統現場拍賣或暫停或推遲或取消,不少藝術家們也因為疫情的原因失去收入來源,藝術市場在疫情的波及下受到重創。 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老牌拍賣行,蘇富比在疫情期間做出的各種創新嘗試,不僅給行業提供了可借鑑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發展風向。
  • 關於佳士得蘇富比億元珠寶拍賣成交背後的秘密!不得不看啊!
    近一百年來,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家公司在競爭中迎合了魅力女人和富裕男人的需要。每年4月、10月在紐約,5月、11月在日內瓦,都要舉行盛大的珠寶拍賣活動,不斷刷新著珠寶拍賣的成交記錄。在珠寶拍賣會上收藏珠寶是一種傳統的高端投資方式,而任何一種投資都需要花時間去研究學習。那截至目前,中國的珠寶拍賣市場經歷過哪幾個階段的發展?主流的拍賣形式是什麼,那些屬性的拍品比較容易拍得高價?
  • 外資拍賣行止步上海自貿區 布局內地市場
    這就意味著,外資拍賣行藉助上海自貿區進駐中國內地拍賣市場的願望落空了,內地拍賣企業依舊「安全」。  外資拍賣行布局內地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發展成為全球規模第二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並躋身全球最活躍的市場行列。但是,在巨大的市場面前,國際拍賣巨頭卻只能望洋興嘆。
  • 最古老的蘇富比拍賣行,竟然還有一所藝術強校?
    如今,提及拍賣行,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拍賣界的翹楚: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兩大熟悉又陌生的拍賣行業巨頭。 世界最早的拍賣可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的羅馬人把雕像、掛毯等當作拍賣品,但這往往是買主與賣主之間的行為。
  • 亞洲頂級拍賣場上不可或缺的重頭戲!翡翠收藏潛力有多高?
    今天,就從近年來翡翠在國際高端拍賣市場的表現,來看看翡翠的真實投資收藏潛力。▲香港拍賣中心——香港麗山大廈目前,國際拍賣市場分別以中國香港、美國紐約、歐洲日內瓦為三大中心。其中,中國香港的拍賣市場作為整個亞洲市場的珠寶風向標,每年春秋兩季的珠寶拍賣專場,引領著行業內所有的目光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