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放蕩,18世紀法國人表示在座各位都是渣渣

2021-02-23 桃子筆記

撰文 / 紅鸛

編輯 / Kay

出品 / 桃子筆記

浪漫是在詩情畫意裡遲疑過的放蕩,放蕩是更體現真實原始衝動的浪漫。十八世紀的法國,男人們就這麼浪著,在道德韁繩外的領域裡利用自己的床上戰績稱王稱霸。女人們都是一幅慾火焚身的形象,袒露著白花花的顫動的胸部,貪婪地在男人身上攫取快感。

提起法國,人們總能想到「浪漫」這個詞。

 

浪漫可以是套路。在下著雨的艾菲爾鐵塔下,撐著傘告白,配上法語發音特有的、猶如迷失在高潮裡時熱浪從喉底湧出匯聚在鼻腔裡共振發出的呻吟一般的尾音。就連一句粗俗戲謔的「putain」(法國人的國罵)都聽得人心底發癢,更別提那些百轉千回的情話加上一雙更會說話的眼睛了。

《午夜巴黎》(2011)

 

浪漫也可以是豪氣地宣洩欲望,坦然地放蕩。恰如《戲夢巴黎》中三個年輕人以情慾探索在歷史洪流中夢想優遊的故事。

《戲夢巴黎》(2003)

但比起十八世紀龐大的貴族階層集體縱情聲色的浪潮,今天的法國人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情愛戲碼完全都是小case,或者說只是稍微體現出一點當年放蕩主義的遺風。

 

放蕩,法語寫作libertinage。這個詞,看看它和自由liberté的相似度便可知其源於當時宗教道德的嚴厲束縛下對自由和叛逆的追求。放蕩主義是一種自由思想哲學,這 「自由思想」指反對既有傳統、信念、權威和信仰的哲學。

 

約翰·威爾莫特(John Wilmot),1647-1680,放蕩主義代表人物。據傳由他撰寫的《罪惡之地》被公認為世界上已知的最早期的色情文學作品。威爾莫特本人享年33歲,死於梅毒。

 

這麼一場義正辭嚴的啟蒙運動怎麼走偏到全民縱慾的方向了呢?

 

其實是因為欲望往往比理智先覺醒,衝破束縛的第一步就是先遵從欲望驅使下的直覺衝動。

 

當時虔誠慣了的法國人個人意識才剛甦醒,叱吒風雲那麼多個世紀的教會標杆依舊挺立,所以十八世紀初的法國人也不知到底該聽心裡的哪一股聲音。

 

因此,對於法國人來說,放蕩本質上是一種迷茫的狀態,但卻是發現自我的第一步探索,是人性中最先活躍起來的部分。

路易十四一家(1670) / by Jean Nocret

 

十八世紀的法國,全國最有頭有臉的男人們對於像種馬一樣四處播種的行為簡直是趨之若鶩。當時的法國,政治宗教仍高度結合,貴族名義上都不得不遵守宗教規定的制度,如一夫一妻制。實際上都是明裡遵從,暗度陳倉。

 

太陽王路易十四光大家知道的私生子就有十幾二十個,大部分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爵位。他的那些情婦雖然名義上都是別人的妻子,實際上,「王的女人」這一眾所周知的身份為她們和她們的家庭都帶來諸多特權。很多侯爵甚至因此有意將自己的夫人獻給國王。

 

法國貴族男性穿搭

有了國王的帶頭,貴族男人們每天梳妝打扮,緊跟時尚潮流,研習勾搭要領,竭力體現挑剔的貴婦們要求的理想情人必備特質:體貼、細膩、多情、俏皮,(也就是江湖上俗稱的「潘驢鄧小閒」),以便成為在女人們的溫柔鄉中所向披靡的徵服者。

 

(了解更多當時法國宮廷驕奢淫逸的生活細節,戳桃子之前寫過的《這部尺度逆天、滿屏胴體的歐洲神劇出第二季了!|圖文開扒》)

歐洲神劇《凡爾賽》劇照。

每個貴族男人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獵物列表,女人就是他們的獵物,沒啥正事好忙的他們畢生的追求就是爭當那個擁有最長且名目最豐富的列表的主人。

他們會去追求別人家的夫人。在那個時候,夫妻往往只是出於各種利益、封號原因的結盟虛名。貴婦們普遍都擁有自己的公開追求者,並與他們一同出席各種社交場合乃至閨房活動,而這些親密的藍顏知己大多也都是別人家的丈夫。

 

他們也會追求有名的交際花,她們是這類男人間角逐的最直觀的見證人。

 

當然,還可以追求妓女,與端著身份的良家婦女不同的色慾代名詞。

法國畫家François Boucher作品, 畫中女性是路易十五的情婦之一 ,1752

十八世紀的情慾小說中女人們都是一幅慾火焚身的形象,袒露著白花花的顫動的胸部,貪婪地在男人身上攫取快感。可別以為這體現了當時蓬勃發展的女權主義。正是因為女性越是慾壑難填,便越能烘託出徵服她的人的強大。

那些對良家婦女和大家閨秀仍有束縛作用的宗教道德,在某種程度上為她們增添了幾分色氣。畢竟看著一個一本正經的聖女一點點淪陷,一臉的素淨沾染上情色的斑斕,或是原本乾涸清瘦的身子陡然變得肉慾四溢,又或者一個還試圖用貞潔遮掩自己蠢蠢欲動,即將衝破青澀花苞的原始生命力的天真少女欲拒還迎的嬌憨,是件多麼刺激的事啊。

法國畫家Jean-Honoré Fragonard作品,表現放蕩的愛,1770-1773

嚴格的貞操觀成了一層輕薄的白紗,裡面隱隱綽綽的胴體被裹上一層柔光,顯得純潔又脆弱,仿佛下一秒就會在粗暴的愛撫下炸裂,噴濺出汁液染紅這塊在情慾面前絲毫不起抵擋作用的遮羞布。

 

越是束縛,越是想掙脫。

 

十八世紀的法國,男人們就這麼浪著,在道德韁繩外的領域裡利用自己的床上戰績稱王稱霸。像卡薩諾瓦享有「夜射六次」伯爵的美名,貴婦們四處宣揚自己的情人一夜八次的天賦異稟,薩德的《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裡更有一位公爵可以日射十八次且最後一次的公糧絲毫不少於第一次的傳奇佳話。

 

法國畫家Jean-Honoré Fragonard作品,表現放蕩的愛,1777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知識點是,這樣一份大肆放蕩的情懷竟還源於一種古老的恐懼。十六世紀對巫術打壓力度最盛時期,歐洲各國廣泛流傳著一種能讓成年男性不舉的法術,即對牲畜進行閹割後綁上一條系了結的繩子,就能徹底損害一個新婚丈夫的性能力。法語的「陽痿」字面意思就是「繩子打結」。當然也流傳了一系列破除法術的作法,自然是不見效的。

 

這種極易受心理、生理以及另一半影響發生的尷尬事成了當時法國男人難以解釋的噩夢,而且越擔心自己的男性力量受到魔鬼的控制,反而越容易發揮失常,相應地催生了大批無法被滿足的人妻。你懂的,越害怕不舉就越不舉。

 

女性的不滿足和男性的不舉成了十八世紀初法國色情文學的兩大主題。

 

當時常見的一種情節是一個花花公子和仙女結合的時候因不明原因無法勃起,惱羞成怒的仙女姐姐便把他變成沙發承受世間無數男歡女愛,直到有另一個男子在這名稱職的沙發上和他一樣不舉的時候他才可以變回人。默默心疼一秒無辜中槍的沙發。

法國作家Nicolas Chorier成書與17世紀的情色小說The School of Women,裡面有多種形式的性愛場景描寫。

現實中,為了回應廣大少婦的訴求,致力維護婚姻的神聖不可分割性質的羅馬教會積極設立了專門檢查已婚男性性能力的機構。在離婚訴訟案中,由專業的醫護人員本著透明、公開的精神檢測丈夫的勃起狀況及硬度,檢測結果將作為庭審重要文件被公之於眾。因此常有身份顯赫的王孫貴族在公眾面前竭力捍衛自己的性能力。儘管這個機構在十七世紀末被廢除,類似事件還在持續上演,法國男人們更是通過徵服的女性數量向世人證明自己不容置疑的生殖健康。

 

到了十八世紀末,這份對勃起的執著發展為對性興奮的狂熱。劇烈的春藥受到青睞,原本用於宗教懲戒的鞭笞不知從何時起給予人們一種不可描述的高潮,逐漸演變為刺激快感的情趣手段。薩德小說裡痛苦猙獰的魔鬼般的性愛也成了當時新鮮的香餑餑。

法國畫家Jean-Honoré Fragonard作品,貪婪的女人和獻殷勤的男人,1795

浪漫與放蕩,其實本就是同一情懷的不同表現。浪漫是在詩情畫意裡遲疑過的放蕩,放蕩是更體現真實的原始衝動的浪漫。

 

它們都有血有肉,寄託了願望和欲望,隱藏著在不確定的愛欲裡的恐懼。愛欲本就是人性裡瘋狂的一面,也是最真實的一面。

 

法國對于震驚世人的情愛大戲普遍持有的平常心和較高的寬容度,意味著他們對於「食,色,性也」有著更開放的理解。

 

這份開放大概就是從十八世紀的放蕩到今天法國人的浪漫,輾轉三百年都未能消磨掉的精神內涵吧。

《兩小無猜》,2003

.END.

紅鸛 / 本文作者

一隻欣賞人間煙火氣的火烈鳥,

一個嚮往候鳥生活的純人類。

喜歡這個充滿愛恨嗔痴、活色生香的世界。

本文為桃子筆記徵稿計劃獲選文章,
了解更多徵稿計劃詳情,請發送關鍵詞「徵稿」。

互動

你對法國人的印象是什麼?

你如何看待浪漫和浪?

戳下方「寫留言」留下你的聲音。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往期風情專欄文章。

相關焦點

  • 全球搶口罩大賽開始,德國遇真正對手:論耍流氓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諷刺的是,美國FDA此前曾表示「不承認」中國產口罩的質量標準,如今著急了連自己的臉都開始打了。德國官員強調,美國應該遵守相關國際秩序,不能這樣粗暴的對待盟友,「西部狂野」的方式必須收斂一下,這絕對是一種現代海盜行為,不應該發生在文明世界。德國衛生部長施潘也隱晦表示,總體上這不是什麼積極的現象。
  • 論坑娃,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
    飲食方面,它們同多數袋鼠一樣,是食草動物,很多植物都在它們的食譜中。若是遇到食物匱乏的窘況,短尾矮袋鼠的尾巴就派上用場了。原來,它們的尾巴能夠儲存脂肪,在缺少食物時用以度過難關。看來,不管短尾矮袋鼠媽媽的「棄子逃生」是有意為之還是慌亂之下的意外,這種情況都更有利於整個種群的延續。圖片來源 sohu
  • 衣香鬢影:18世紀的法國上層貴族沙龍的邀請,可不容易得到
    不過今天的沙龍和17世紀起源時期的法國沙龍,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在那個年代裡面,並不是什麼樣的人都有資格舉辦沙龍。阿尼塞.夏爾在1812年描繪了一幅油畫,是18世紀末若弗蘭夫人舉辦的沙龍,在這場沙龍中,所展現出來的形象,應該是17世紀法國沙龍時代發展到極致的代表,事實上可以看出,既然是上層貴族舉辦的沙龍,那麼參加沙龍的人,無疑在當時社會上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甚至是名望,並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參加的。
  • 18世紀法國為何會產生文學政治
    首先要從法國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起18世紀的法國依然是一個封建主義國家,全國人口的95%以上都是佃農。但在18世紀初,法國東北部已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農場。到18世紀中葉,法國進出口貿易發展迅速,金融資本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工業行業也開始出現機器作業。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舊社會的生產關係嚴重限制了新生產力的發展。
  • 18世紀法國模仿英國模式,法國的「英國時刻」,英國模式逐漸沒落
    導語:在18世紀的後期,有非常多的國家想要學習英國的制度。他們模仿英國的大部分風俗文學,最嚴重的就是模仿英國的制度。一、英國制度對法國的吸引力不夠很多法國人一開始是比較喜歡英國的自由思想,大家比較熟悉的伏爾泰也大力支持過法國模仿英國制度,雖然有很多人表示支持英國思想,但是也有很多出名的思想家反對這個事情。在這麼多因素的影響下,英國的制度對於法國的吸引力就慢慢下降了。
  • 18世紀法國古董家具類型匯總
    經過了義大利文化的多年的主導,到了18世紀,法國再次出現了新的藝術和家具風格。與往常一樣,人們一直在尋找新的經典。過去的學生現在已經成為了老師,並將過去所學習到的經驗和教訓帶進了18世紀的家具設計當中。
  • 18世紀數學的發展,代數、幾何、分析三大分支開始形成
    自17世紀,創立微積分學以來,便大量應用於理論物理、力學和天文學等領域,並因此刺激和推動了微分方程、無窮級數論、微分幾何、變分學和複變函數論等新分支的產生。這些新學科與微積分本身的發展成為18世紀數學最重要的內容,使分析學形成了在內容和方法上都具有鮮明特點的、獨立的數學領域,與代數、幾何並列為數學三大分支。
  • Chinoiserie——流傳在18世紀法國的中國夢
    美國瓊斯·德尚的《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稱:「事實上,想了解法國奢侈品改變風尚的原因和方式,以及新的一類古董奢侈品包含哪些物品,關鍵要知曉17世紀末流行全歐洲的東方裝飾風。」在18世紀的法國,一個名為「Chinoiserie」的風格驚豔了世界:富麗的色彩、繁複的設計,這種風尚在19世紀被命名為「Chinoiserie 」,又稱『中國風』、『東洋風』指一些來自中國或依據中國品味而製作的藝術品、家具、奇異珍品。這個名詞背後是對神奇富饒的東方寶藏的憧憬。
  • 趙涵:18至19世紀英國人對哭泣態度的變遷
    截然不同的現象,反映出18至19世紀英國人對哭泣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近年來,隨著情感史研究的興起,朱莉·埃利森、伯納德·卡普、託馬斯·迪克森等英美學者開始關注英國人的哭泣史。本文結合晚近研究成果,分析18世紀中期至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哭泣文化」盛極而衰的原因和過程,揭示這一時期英國的道德和價值觀念、政治和社會局勢等因素與社會情感之間相互作用、互為表裡的關係。
  • 18世紀法國平民寫實主義畫家,夏爾丹油畫作品欣賞
    夏爾丹(Cha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法國畫家。1699年11月2日生於巴黎,1779年12月6日卒於同地,法國18世紀市民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畫能賦予靜物以生命,給人以動感。晚期以家庭風俗畫為主,表現第三等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畫風平易、樸實,具有平和親切之感,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美學理想。午餐前的祈禱 夏爾丹十八世紀的法國,洛可可風盛行啊,豪門貴族都喜歡找畫家把他們奢靡生活記錄下來,看過安東尼·華託的作品就可以了解當時的流行趨勢。
  • 美腿口紅,傳承18世紀法國的優雅,你敢用嗎?
    造型參照了18世紀法國女性的摩登造型,有人喜歡,也有人不敢不用。還有妹子高呼:和我本人的腿一樣粗,太真實了!這款在微博引發熱議的口紅,出自Les Merveilleuses de Ladurée之手。這是由日本知名美妝品牌ALBION,與創立於1862年的法國知名馬卡龍名店Ladurée一同合作推出的品牌,以18世紀的法國為創作靈感,每一款產品都像藝術品一般的甜美夢幻。甜蜜不只能入口,還能隨身攜帶,為美麗加分。也許你覺得「美腿口紅」造型怪怪的,但在18世紀的法國,女性的時尚由小小的口紅可見一斑。
  • 用五年時間,法國人把婚姻變成了一種消遣
    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布迪耶·德·維爾梅爾寫過一篇《輕浮贊》,「他指出,輕浮是一種合理的選擇,符合人類狀況,對於人際交往必不可少」,而之所以會發此論調,是因為在維爾梅爾的時代,馳名歐洲的沙龍文化已經興盛,女主人迎來送往、言笑浮浪的樣子,在貴族圈子裡太常見了。那麼在貴族之外廣大的平民社會裡呢?
  • 上海十大浪漫派對餐廳,深藏於魔都的18世紀法國「宮殿」
    ·徐天立表示:「集『品味·質感·時尚·溫度·圈層』為一體,鑽石精英會跨界聯合上海高品質餐廳,融合美食與單身精英為一體,重磅推出『單身貴族晚宴』,旨在連結圈層,聚合資源,為更多美好瞬間,在推杯換盞之間,碰撞出不一樣的浪漫。」
  • 淺談18世紀風靡法國及歐洲的洛可可繪畫藝術
    洛可可(rococo)藝術,源於法文rocaille,意為貝殼形,指18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15-1774)所推崇的風格,在工藝美術、繪畫、建築等方面都很明顯,以具有纖細、小巧、華麗和繁瑣的裝飾性為其特徵。
  • 18世紀的法國,一邊痴迷中國風一邊瞎畫中國人
    參加舞會的很多法國王公貴族都化裝成中國人,貴族小姐們則裝扮成菩薩,樂師們全部身著中國袍。舞會不僅提供「中式風味小吃」,甚至還以一段名為《中國國王》(Le Roi de la Chine)的表演作為開場——30位樂師將坐在轎子中的「國王」抬進場引爆氣氛。
  • 可以露乳房但不能露肩膀(18世紀的法國時尚邏輯)
    不得不說,18世紀的法國時裝時尚邏輯真是相當詭異啊。或許你也認為1920年前的服飾一直非常保守,就算不包得像個粽子,胸部怎麼也得藏一藏,但,一切總有例外..(寡婦服也可以露乳)在18世紀晚期,很多走在時尚前沿的妹子甚至更加開放。她們時不時就會故意露出自己一兩顆小葡萄。
  • 漲姿勢 在法國,18世紀瑪麗皇后式的假髮被玩壞了
    最近,倫敦Victoria and Albert博物館推出了一個頁面小遊戲,大家可以用珠寶和其他裝飾品來設計一個18世紀瑪麗皇后式的假髮
  • 法國宮廷中的「頭號玩家」——17至18世紀法國王室遊戲風貌!
    序言十七至十八世紀是歐洲主要國家向近代過渡的關鍵時期。在法國,隨著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從十六和十七世紀之交亨利四世創建波旁王朝開始,法國結束了中世紀的封建割據狀態,並加速向君主集權的絕對主義國家邁進。在這些問題上,路易十四都在《致王儲訓言》中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的見解。本文將會介紹相關的宮廷遊戲,為大家展示十七至十八世紀法國王室"頭號玩家"的風貌。一、國王的宮廷遊戲總體上說,舊制度時期法國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人們對遊戲的由衷迷戀。
  • 為何法語會成為18世紀歐洲貴族通用語
    18世紀前後的歐洲各國宮廷都通用法語,貴族都以會說法語為榮,甚至在俄羅斯出現貴族不會說法語都不能結婚的現象。為何當時的歐洲貴族都喜歡說法語,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法國是歐洲的霸主1678年法國獲勝,荷蘭遭受重創,法國獲得西屬尼德蘭的弗朗什孔泰、佛蘭德、埃諾等地,歐洲各國承認路易十四「太陽王」的稱號,確立了法國在歐洲的霸權。1680年巴黎市政廳為路易十四獻上「大帝」的尊號,路易十四成為歐洲名副其實的霸主,此後法國的霸主地位一直維持到18世紀。
  • 威少:論穿衣,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