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過生命裡的每一天——《八月照相館》

2020-12-21 劇姐

生命是流動的,不由人的,何必需要理由。

我曾嚮往轟轟烈烈的愛情,追求刺激和新奇,甚至極端地認為「平淡的人生不足以談愛情」。直到看了三遍《八月照相館》,才終於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就是一顆無論如何願意互相陪伴、溫暖相待的心。曾經對不確定性的迷戀和追逐,除了受各種小說的影響外,還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是想通過這樣動蕩的方式去證明兩顆心足夠相愛。而《八月照相館》讓我明白,只要是兩顆心確定相知相守,無論日子平淡還是動蕩,都將充滿動人的幸福。兩顆在平淡中滋養的心,無論遭遇多麼巨大的動蕩,都能攜手走過。總之,真愛不一定非要經歷動蕩,但真愛卻一定能穿越動蕩。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前後用了5年的時候才明白。

永元是開照相館的,德琳是交警需要經常衝洗照片,兩人因工作的原因產生交集。在一次次平淡的相處中漸漸加深對彼此的了解,愛情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潤物細無聲」。影片中並沒有過多直白地講述愛情,但愛情的甜蜜卻縈繞在空氣中的每個角落。德琳不知道大叔已經身患絕症,他們像每一對普通的情侶那樣,初相識,慢慢相知,漸漸相愛,只是沒等來最後的相守。

最喜歡大叔的笑容,那麼溫柔,溫厚,溫暖,看到很多彈幕說大叔總是傻笑,就連德琳也說大叔為什麼看到她總是笑。然而對於家中有6個孩子的德琳來說,正是這份笑容中她很少體驗過的寬厚的包容與寵愛,才讓她如此依戀吧。想起一句話:大叔是蓋世英雄,大叔是定海神針。這樣的大叔讓人心安。

就像李健的同名歌曲《八月照相館》中的歌詞:你幸福地靠我的肩,說就這樣過生命裡的每一天。這樣的大叔真的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靜靜地靠在他肩膀,就這樣過生命裡的每一天。所以德琳會在失去大叔的消息後執著地來找他,執著地寫信,他是她的摯愛。

德琳的美是純淨的、可愛的、略帶靦腆的、和善良的,她的一顰一笑都美得像一朵風中搖曳的白蓮花,清風徐來,飄來淡淡幽香。尤記得兩人經過遊樂園的瘋狂玩耍,大叔因為病情有些頭暈坐在椅子上休息,德琳一個人跑去買來冰淇淋,並給大叔單獨買了一聽飲料,並仔細擦拭乾淨、擰開瓶蓋給大叔喝。大叔一手拿著冰淇淋一手拿著飲料,興奮地看了德琳好幾眼,他內心肯定有一股暖流湧過。

那樣隱忍、平靜、從容地大叔,從未在人前表露自己的苦楚。他會在晚上偷偷蒙著被子痛哭,只會在一個人的時候躺在地板上絕望地望著天花板,只是會在好兄弟面前任性一下,只會在下暴雨一個人無法入眠的夜晚悄悄在父親的身邊臥倒……人都是血肉之軀,都有愛恨情仇,更何況是一個身患絕症的人呢,他內心又有著多麼深刻的痛楚呢。他內心深處無比渴望的溫暖和愛,德琳給了他。所以大叔會在最後的時刻從醫院出來去德琳單位門口等她,會明明可以相見卻只是隔著玻璃遠遠望著她,那樣遠遠望著就好了,他不想讓這個善良可愛的女孩承受一點點傷害,因為她是他的摯愛。

影片的最後,大叔還是走了。秋去冬來,當德琳再次回到照相館門前,看到櫥窗裡掛著大叔給她照的相片,開心地笑了。這一笑,是釋懷、是淡然、是將往事好好收在了心裡。

相關焦點

  • 《八月照相館》:相片會褪色,而你在我的心裡永遠美麗
    青澀純淨的愛在他們之間靜靜的瀰漫著,整體呈現出的不俗氣質又讓《八月照相館》變得淡雅而又樸實。人物的設定和劇情的發展,自然且柔如清漣,平和而不亂方寸,你的思緒和心情會被它牽引,帶給你的觸動似和煦的微風拂面而過。
  • 經典愛情電影《八月照相館》:一生很短,一瞬間很長
    《八月照相館》是由許秦豪導演執導,韓石圭、沈銀河主演的韓國愛情電影,1998年上映。學哲學出身的許秦豪導演用自己的講述方式展現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風格細膩唯美,在電影畫面的講述中,愛情溫暖而平靜,死亡淡然而超脫。
  • 致沈銀河《八月照相館》金多琳的一封信
    雖然這樣的「遲到」揭露了我偽影迷的身份,但這卻並不妨礙我接下來想要對看完它之後的感受進行傾述。想了許久,就用寫信的形式吧。因為電影裡並沒有展示他給她回信的具體內容。多琳:見信快樂!提筆給你寫信,對我,是一件特別重要甚至是接近神聖的事情。我雖然沒有像古人那樣齋戒沐浴,但我會把鋼筆清洗乾淨,然後空出一段專門的時間,所書、所寫、所念、所想的一切全部都是你。
  • 家是什麼|走進中國照相館拍張全家福:方寸眾生,瞬間永恆
    央視新聞客戶端1月29日消息,位於王府井大街的中國照相館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80個春秋,小小的相機記錄了千百萬個家庭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相聚、別離,都在一張張相片中組成了日後難忘的記憶。一直以來,照相館延續著春節不休息的傳統,照張全家福也成了很多家庭的一種儀式。今天的《家是什麼》,我們就走進中國照相館,聽一聽全家福裡有怎樣的故事。
  •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誰都知道中國照相館有名,是個老字號,但它位於王府井大街,如果要想有張中國照相館的照片必須到王府井去一趟才行,這對於居住較遠的居民和出門不便的大爺大媽們真成了難題。但現在不一樣了,老字號也放下了架子,中國照相館向小區開出了"社區攝影直通車",將照相館搬進了小區,您就在家裡等著就能照相,就能享受到中國照相館的高檔服務。
  • 樸敏英新劇整裝待發,《八月照相館》式的暖心愛情,很有質感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部優秀愛情喜劇作品,她還參演過《成均館緋聞》《城市獵人》《healer》在內的多部不同類型電視劇,並有著特別精彩的演繹。可能會有一些樸敏英的粉絲,在等著她出新的劇集來一飽眼福。好消息來了,由樸敏英、徐康俊、李宰旭主演的治癒愛情劇《天氣好的話我會去找你》,即將於本月播出。
  • 王開照相館
    1923年,廣東人王熾開在上海創設了王開照相館。通過兩件「出奇制勝」的事,他打響了名氣。    第一件事發生在1925年。這一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王開照片的開價不高,但附帶條件是在刊登的每幅照片下註明「上海王開照相館攝」字樣。這樣,王開的照片每天在上海報紙顯要位置亮相,連外省報紙也紛紛轉載。從此,王開成了聞名全國的名牌。    王開創辦者也很有經營的頭腦。當時,王開有一個規定:凡是上鏡漂亮的,就送一套照片,條件是照片被當作樣照放在櫥窗展示。眾多電影導演常通過這些櫥窗內的照片尋找合適的演員。
  • 「時光照相館」定格大時代裡的小幸福
    1月22日,旅客在南昌西站的「春運照相館」拍攝照片。春運期間,南昌西站的「愛在南昌西溫暖回家路」志願服務主題活動推出了「春運照相館」專區,為過往的旅客免費拍攝照片,留下旅途的美好回憶。雖然形色匆匆,但旅客們也不忘定格下難忘的春運之旅——「春運照相館」拍下的是新時代的大風貌,是回家的小幸福,縱使一路風塵僕僕,人們還是把笑臉留在了照片中。過去,我們對春運抱有許多負面印象,比如混亂、擁擠、麻煩等,這些評價很真實但也很刻板,隨著時代的變化,春運也變了。在強調春運消極一面的同時,我們也忽略了其美好的地方。
  • 中國照相館:人大代表今年不愛照相
    等待了6天後,老字號「中國照相館」設在廣東代表團駐地的兩會照相點終於迎來了今年的第一位客人。  每天從上午9時到晚間19時,5位員工在這裡恭候。早在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報到的那天,他們就戴著人大總務組頒發的藍色胸卡,進駐了警衛森嚴的駐地。
  • 蕩蕩淮海路8:人民照相館
    同紅星相比,人民照相館是有點講頭的。它開業於1940年,老闆是俄商。店先在環龍路(今南昌路),名喬奇照相館,1947年,也搬到了茂名南路131號。翌年,產權易為中國人,更名喬士照相館。1959年再搬到淮海中路581號人民坊門口,改名人民照相館。
  • 「理髮去時美,拍照去杭州照相館!」說出你和杭州照相館的回憶,我們...
    於是,大家分幾排站好,攝影師調整光線、距離,調動好情緒,咔嚓咔嚓,這個大家族幸福的瞬間就被定格在了相機裡。在杭州照相館裡,還有一樣舊道具——一張寶寶椅子。奶奶、爸爸等帶著一個剛出生100天的寶寶來杭州照相館拍照。進入攝影棚,攝影師讓寶寶坐在寶寶椅子上拍照,奶奶看著笑得特別開心。
  • 大北照相館 記錄中國歷史變遷
    這家老北京城裡「獨一份」的照相館此一搬遷,正如它所處的時代,也成為了大北照相館歷史中一個轉折點:之前為北京「八大胡同」裡的小姐,為京劇名角兒和票友照相,之後,國營大北照相館則為歷屆中央會議拍照,拍攝幾代領導人接見勞模、先進人物,會見外賓的重要活動,也在今後50多年中一次次見證了中國歷史重大事件。  橫跨那個年代的人,抑或是企業,都免不了這種歷史性的轉變。
  • 開一家照相館需要考慮什麼?
    01 新興照相館發展快這兩年,新興的照相館發展很快,如雨後春筍般不在出現在一些大型商場,有些照相館更在短短兩三年內,連續開了幾十家分店,這樣的行業的發展趨勢,讓人眼紅不已。紛紛加入這場競爭的有相當一部分是剛畢業或出社會沒多久的大學生。
  • 經典國貨沉浮錄:中國照相館走出老照片
    曾被捧上「國家寵兒」寶座的中國照相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僅僅依靠人們那一點點微薄的懷舊情緒勉強維繫著生存。也正是這個經歷幾度沉浮的照相館,憑藉著其堅韌的毅力,毅然決然地伴隨著中國走過了73年的時代變遷。
  • 小區裡的幸福照相館 免費拍全家福溫情暖鄰裡
    ◀定格居民們的幸福笑顏。  臘八節一過,年味一天濃過一天。近日,玉錦苑小區新開設了一家「幸福照相館」,單眼相機、三腳架、布景屏幕、燈具、電腦等各種拍攝設備一應俱全。  「春節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儀式,生活就是因為這些儀式感才充滿意義,我們希望『幸福照相館』為鄰裡送去溫暖,讓幸福和愛在社區蔓延!」蘇懷川介紹,照相館免費為居民提供攝影服務,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 火車站候車室裡的「春運照相館」
    劉佔昆 攝圖為旅客用手機拍攝候車室裡的照相館。 劉佔昆 攝通過組織專業的攝影志願者為旅客免費拍攝新春照片,讓旅客感受更有溫度的旅途。劉佔昆 攝   1月18日是2020年春運第9天,南昌車站、共青團南昌市委、南昌西站綜合服務中心等聯合開展「愛在南昌西 溫暖回家路」志願服務活動,並創意十足地推出了「咔嚓」春運照相館,通過組織專業的攝影志願者為旅客免費拍攝新春照片,讓旅客感受更有溫度的旅途。
  • 老上海風情:梁時泰照相館
    晚清上海照相館。梁時泰作為中國早期的攝影者,為中國的晚清歷史留下了一份珍貴記錄。對近代中國的攝影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初到上海1876年,廣東人梁時泰到上海開了一家照相館。當時的華人還沒有自有照相的技術,因此大多數的技術都是學自外國人。(2)新的照相技術和中國的傳統「丹青」相關聯。與當時的「畫像」技術有一定的關聯。
  • 開明照相館:時光快門下的太原記憶
    照相半價收費,如照一次五寸像,普通定價是一元,而他們卻只收費五角。同時還要求所有店員必須對顧客熱情接待,不管客人照相與否,只要進入店裡,必須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積極介紹業務。在產品質量上,開明延續了任德華當年定下的「不合格產品堅決不出門」的規矩,把質量作為企業生存的關鍵。要求照相必須用正、副底版各一套。在照、洗、放大、修飾等各道工序上,必須做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 照相館人像攝影被重新藝術定位
    被藝術「拒之門外」的尷尬照相館人像攝影在中國的藝術史上如一個匆匆的過客。縱觀前後,照相館人像藝術在中國出現約150年左右。即便是在這150年之中,它始終像是一個被正統藝術不屑一顧的棄兒。業內人士指出,因為其商業化的前提,拿著金獎銀獎的「非商業」攝影家們瞧不起它。在很長的時期裡,照相館裡的攝影師也根本不屬於所謂的 「文藝戰線」,他們的人像作品基本上被剔除在藝術範疇之外。在正式的攝影史中,照相館的攝影也基本是處於缺失的位置。
  • 五月照相館|我和我的寵物們
    四月開始有一個新的攝影欄目,用你的手機或者相機記錄身邊美好的瞬間,在這裡來一次照相館之旅:四月照相館 | 一起,過春天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線下的展覽哦~這月的主題是我自己最愛的,因為養了一隻拉布拉多和柴犬,在家裡的日子才沒有那麼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