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王本顯,男,1930年生,遼寧省大連市人。從1980年開始具體籌建並負責《中國針灸》編輯部的工作。任中國中醫研究院所究員,《中國針灸》主編、中華全國中醫編輯學會委員、中國針灸專家講師團成員兼副秘書長,中華針灸進修學院顧問,阿根廷中華針灸學會顧問,美國國際針灸醫學院教授等。曾發表科研論文及譯文100餘篇,著有《國外對經絡問題的研究》、《國外針灸經絡研究概況》、《中國專題講座選》(合作)、《當代國內外針灸研究進展》及《電子針灸治療儀的臨床應用》等。
【醫案】
洩瀉(慢性腸炎)
劉××,男,19歲,知識青年。
1970年11月5日初診。
主訴:
大便溏洩半年餘,每日便溏3~4次。
病史:
半年來由於水上不服,飲食不節,殃成痢。初經服藥後症狀一度好轉,但由於硫於節制飲食,遂經幾次反覆,而演變成慢性洩瀉。尤其近2個月來病情因氣候變化而加重。每日少則溏瀉3~4次,多則5~6次。時輕時重,纏綿不斷,因服中西藥治療不明顯而來求治。
檢查:
面色萎黃,消瘦,呈慢性病容,左下腹部壓痛明顯,但無硬塊及腫物。心、肺末見異常。1周前曾查大便未見痢疾桿菌及阿米巴。舌苔淡白,兩脈濡弱。
診斷:
洩瀉(慢性腸炎),脾腎兩虛型。
治療:
溫補脾腎,化溼止瀉。
取穴:
氣海俞、關元俞、大腸俞、小腸俞。
操作:
埋線療法。每周埋線1次,每次埋線兩穴。埋線治療2次後,腹痛即明顯減輕,埋線4次後腹痛消失,每日僅有軟便1~2次,便漸成形。經6次治療基本治癒,患者已恢復體力勞動,體重增加5kg。
【按語】
慢性腸炎多因腹瀉遷延日久,傷及脾胃,脾虛後殃及於腎,導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土,更致運化火司。故取氣海俞益氣扶土,振奮脾陽;關元俞益命門真火;大腸俞、小腸俞,分別清濁,厚腸止瀉。慢性腸炎,治療方法很多。作者在敦煌農場,治療很多由於水土不服,飲食不節而殃成慢性洩瀉的天津知識青年。經由埋線法治療後大部分獲顯效。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如需了解醫學基礎知識可關注@梅小護科普 ,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