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中覓隱士 人生本是一修行,脫口秀界的祖師爺——東方朔

2020-12-08 不禪不道一小僧

在陝西西安的近郊25公裡處有一座終南山,這裡群峰林立,層巒疊翠,溪河在山腳下灣流,綿延兩區兩縣,全長約200公裡。每到三伏酷暑之際,這裡便成為了西安市民避暑納涼的聖地。山中涼爽如春,河水滲涼,沿河而建的一座座農家院落熱情的招待著駕車而來的遊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終南山更引人入勝的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內涵。成語「壽比南山」裡的南山便指的是這裡,老子曾在山中修煉傳道,寫出了5000言的《道德經》傳承至今,並終葬於終南大陵山下。

道家全真教在此山中發源。自隋唐以來,幾千年中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駐足山中,舞文弄墨。更有自詡高潔之士隱居山中以示淡泊名利,吸引著皇帝垂青關注。長此以往,那些鬱郁不得志的窮苦書生紛紛投宿此地以求皇上的垂愛出仕為官,漸漸的這裡便形成了一條做官的捷徑,被譽為「終南捷徑」。在口口相傳中形成了終南山特有的隱士文化。

秦嶺群山眾多,好山好景不勝枚舉,為什麼終南山的聚居的隱士會獲得當權者高度的關注呢?第一是終南山據古都長安距離較近,皇帝出遊避暑首選終南;第二歷朝歷代那些開疆拓土的王公宰相,功成身退後選此地養老修道,使它在朝堂上有較高的曝光度。而今的終南山隱士文化經久不息,據不完全統計山中居住有多達5000人的隱士。而又以此三類人居多。

第一類人被稱為世外高人。他們多信奉儒、釋、道,到山中擺脫塵世凡塵,以求清境,淡泊名利。每日讀書參禪或誦經打坐求得人生開悟的智慧,居住在破敗的茅屋山洞中生活極為清苦,常常節衣縮食種些農菜自給自足。為人低調平靜,遠離人群享受孤獨,擁有一些不平凡的能力而選擇平庸,不願被輕易的打擾,在山中極難尋找,即使偶然有幸謀面也未必認得出。他們屬於終南真正的隱士,思想境界上的精英階層,人數也極少。

第二類人是避世之人。這些人生活命運多不如意,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選擇在山中隱居求得清靜,租住在冷清寒舍,粗茶淡飯艱難度日。更有一些涉世不深的小年輕,初入職場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便墮落消沉從此不願再去工作,租住在山中的民房裡,捧著幾本不甚精通的仙道之書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以求仙問道,生活的開銷仍向家中頻頻索要。人多是群居的動物,圈子也是要體現出個人價值的,而內心的懦弱又註定無法享受孤獨的苦酒。他們逃避於城市裡喧囂的爾虞我詐,又無法融入當地村民粗俗的孤陋寡聞,再一次在孤獨中消沉,倉促逃避的窘境只是跳到了另一個環境裡輪迴,往往是來了又去,去了又回。

第三類人是商業隱居者。近幾年自媒體直播行業的興起,這裡便衍生了一種商業隱士,他們多租住在前有樹,側有井,溪水旖旎,蒼老古樹的農家小院。每天打開直播展示出田園生活最好的一面,滿足人們好逸惡勞,心中嚮往的世外桃園。獲取流量與打賞成為當地一種新興的行業,而他們所租住的美麗田園也會因知名度的提高水漲船高,背後的商業團隊而又不得不另闢蹊徑。

有的人隱於山,有的人隱於市,每個人真實的內心都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歷練人生和生存的方式,我們無權過多評判,但若是修行時,處處皆道場。漢朝的名臣東方朔曾言「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我們不妨在閒暇之餘看看東方朔的人生,或許給迷茫的人生帶來一些啟迪。

東方朔是漢朝名臣,雖博覽群書但無安邦之策,放蕩不羈但又嫉惡如仇,是漢朝為數不多的滑稽之臣,總是讓人在啼笑皆非中肅然起敬,常有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之韻味。

話說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在全國海選人才,好處就是不設門檻,無論達官貴人還是草莽書生都擁有著平步青雲的機會。而人數眾多魚龍混雜,勝出者也必有過人之處。看東方朔是如何勝出的。幽默風趣會第一時間給人帶來好感,也更會使人記憶猶新。他在簡歷上做文章,硬是把簡歷寫成了段子,朗朗上口成了即興脫口秀。

草民東方一小朔,無父無母吮兄嫂;

直到 13把書讀,三冬已去書完了;

十五練劍六讀詩,十九習兵字二二,

二二又來歲沒了;兩米大個長得帥,

眼亮牙白還勇敢;能蹦會跳最廉潔;

為等老婆水淹了,看我不動最誠信。

這一封簡歷遞上去,讓看千篇一律八股文,略感枯燥的漢武帝眼前一亮,頻頻搖頭笑了起來。漢武帝記住了他,東方朔很快被錄用,招進了衙門做了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顧問。初入職場的小吏東方朔,上無人提攜,下沒有幹的起勁的工作,而且收入微薄。東方朔越幹越沒意思,既然沒人提拔我,我就來個自我升值。

一天東方朔來到一群養馬的小矮人中間,提了提嗓子說到:「我聽皇帝說你們,幹活沒力氣,當官沒本事,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準備送你們去見閻王!」侏儒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了看一臉嚴肅的東方朔,一下一個個痛哭流涕。這時東方朔故作同情的說道:「去找皇帝說說吧!」侏儒們顧不得擦去眼角的淚痕,烏壓壓的一下跪倒在武帝的面前,叩頭求饒。漢武帝蒙了,一打聽才知道是東方朔假傳聖旨,便質問東方朔道:「你為何假傳聖旨?」東方朔故作無辜的站在一群小矮人中間說道:「他們這麼小一個月開240,吃的肚皮圓圓的,我這麼高也開240,餓的更扁了!」武帝看著臉上還有未乾淚痕,一臉不忿的小矮人,又看了在小矮人中間如羊群裡駱駝的東方朔,甚至滑稽好笑,看著東方朔惡搞的小品哈哈大笑了起來,便給東方朔升了職,加了薪。

不久,漢武帝給屬下一些慰問的豬肉,可是分肉的人左等右等不見來,東方朔等不及了,上去割了一塊最肥美的肉,笑嘻嘻的對大夥說:「各位先等,我先走一步!」一溜煙的不見了。正當東方朔得意的在家大口的吃著肉,漢武帝就讓人把他抓了過來說道:「你小子,給我一個完美的解釋!」東方朔抹了抹嘴角的油漬,故作傷感的說道:「東方朔呀東方朔!沒人分肉你不等,自己分肉一小點,不懂禮貌有氣節,自己不吃愛老婆!」這一段即興脫口秀又把武帝逗笑了。

話說沒過多久東方朔又出么蛾子了。有人給武帝獻上一壺號稱長生不老的仙酒。漢武帝非常珍惜。把酒放在神壇上又是參拜,又是節食洗澡,終於等了7天來喝酒時,發現酒沒了,氣的武帝五雷轟頂大發雷霆。抓住東方朔要宰了他,東方朔胸有成竹的說:「別急!皇上這酒要是真的你殺不死我,要是假的你殺我沒用!」武帝一聽道理好像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嚴肅的臉上露出了無可奈何的苦笑:「滾!滾!趕緊閃遠」,東方朔又是脫帽,又是鞠躬的閃退了。

這些事要是放在別人身上可能腦袋都掉了幾回了,可是做這些的是東方朔,他為什麼敢做這些,還免遭處罰,這就體現了他不同尋常的智慧。他懂得什麼時候討皇帝歡喜,怎麼做能博皇帝一笑,怎麼做才最有價值,什麼時候給皇帝要好處,什麼時候用博學陪皇帝嘮家常,雖然不拍馬屁,但有著濃濃的馬屁味道,使得皇帝離不開他。一次東方朔馬失前蹄,喝酒喝大了,便尿在皇帝的辦公室,這下武帝氣急敗壞免了他的官,貶到地方,但沒多久又很想他,又把他調了回來,依舊和東方朔風趣的尋開心,賞賜也更豐厚了。東方朔拿到這些賞賜幹什麼呢?就是娶老婆,一年換一個的那種,每年年初給彩禮娶媳婦,年底又換了,周而復始年年有新人,都是新氣象。

看到這你還覺得東方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朝堂裡扮豬吃虎的小丑,曲意迎逢的脫口秀演員,其實這都不是真正的東方朔,或者說與他做官的初衷是違背的,他渴望開創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渴望被重用實現宏偉的人生目標,內心是正直而剛毅的。東方朔寫了《據地歌》和《答客難》表明了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不得已避世。

他很清醒的發現朝堂上皇帝此時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有開疆拓土的,也有討皇帝歡心的,他神神叨叨的性格,再加上平常經常用衣服打包宮廷裡的肉,所以顯得即滑稽又邋遢,他被眾人貼上了搞笑小丑的標籤很難改變了。而所處的時代又是一個統一的王朝,需要不了那麼多開疆拓土的功臣。他說過「用你就是將,不用啥也不是,提你則平步青雲,不用則在深淵,用之為虎,不用為鼠」。有幾件事可以體現出東方朔的憂國憂民,不甘平庸。

一次武帝要擴建皇家狩獵場,滿朝之中只有一人提出反對,這個人就是東方朔,他向武帝建言到:」建了這個遊樂場會形成不好的風氣,減少國家的稅收;世代居住此地的百姓舉家遷墳,勞民傷財;一國之君縱情聲色犬馬,傷身誤國,以一己單薄之軀阻止武帝的妄為。

還有一次漢武帝的親戚竇太主早年喪夫,孤家寡人甚是寂寞,雖已是五十多歲但渴望男歡女愛,便包養了18歲的英俊小生董堰,竇太主非常喜歡這個小男人,每天人前人後的給小董花錢從不限制,並打算把他介紹給漢武帝,一來為小情人謀個好的前程,二來也為這段忘年戀謀個保障,免得落下霍亂宮廷的死罪。

一來二去便和漢武帝接上了頭,漢武帝也就順勢的做了個順水人情。由於二人差不了幾歲,聊得很投機,就請這一情侶到宮廷赴宴。誰知當班的正好是東方朔,竇太主進入後東方朔並未阻攔,但董堰要進時東方朔持戟攔下死活不讓進。這時漢武帝也聞訊趕了過來對東方朔說:「愛卿堅持原則很好,朕要好好的獎賞。我們就在一起吃個飯,下次不這樣了行不?」東方朔義正言辭的說道:「此處是王宮大臣專用通道,不是這個下人該走的。

這個董堰私通公主亂倫,傷風敗俗,又拉皇帝下水,無論觸犯哪一條都是死罪。今天沒有請求皇上就地法辦已是留足情面,請自重!」這頓羞辱把這對情人羞愧的滿臉漲紅,好不尷尬,漢武帝只得另選場地。這一鬧,情侶雖和皇帝席地而坐,但都少了盎然的興致,慢慢的雙方也就疏遠了。後來竇太主心裡越想越不是滋味,一病不起駕鶴西去。董堰也日趨墮落消沉,不久也鬱鬱而終,雙方合葬,有情人終成眷屬。

眾人皆醉我獨醒,東方朔開創了一種勸諫叫做傻諫,這招被東方朔用的是爐火純青,惟妙惟肖。裝傻充愣裡有故事,瘋瘋癲癲裡有自保。 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十分溺愛兒子,這個兒子在驕縱的撫養下膽子越來越大,殺人越貨無所不敢,因為有隆慮公主的關照,無人敢查辦。隆慮公主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兒子在劫難逃,便散布家財為兒子捐個免死金牌,武帝不好博妹妹的面子應承了下來。

隆慮公主死後他的兒子有持無恐繼續為非作歹。激起了眾憤,漢武帝便殺了他。但漢武帝又有承諾在先,便在朝堂上演起了悲情戲,帶著哭腔說心疼外甥,但國法難容,君雖無戲言但也得看事呀。正當大臣們陪著皇帝虛偽的假哭演雙簧時,東方朔從哪不知弄來一壺酒,瘋瘋癲癲向皇上敬酒說:「皇上聖明,大義滅親,天下之福呀!」漢武帝好不容易營造的悲情氛圍被他這一攪合弄得滿朝面面相覷,哭不出來了,漢武帝皺著眉頭掃興退朝。

把東方朔單獨留下來不冷不熱的說道:「人要是有眼色,就不會招人煩!」東方朔故作驚訝,誠惶誠恐道:「我這個人沒啥腦子,看到了您傷心,便想到了酒能解憂愁。」漢武帝皺眉望著東方朔「哎!」的一聲,說:「來人賞東方朔」。東方朔偷瞄了武帝一眼,發現武帝怒氣已消,調皮的故作無辜的對武帝說:「我上次尿在朝堂裡,現在還扣著錢呢!您看能不能也給免了。」武帝又被逗笑了,「免了!」說罷笑著拂袖而去。

其實東方朔勸諫表達了幾點意思。一、國家法度本就不是隨便交換的,本就該殺何必囉嗦;二皇帝出口誠信,重複這些此地無銀三百兩多此一舉;三、你一演大家跟著演,各個心知肚明,從此浮誇之風興起。武帝最後依然賞賜東方朔也體現了武帝的開明,雖然不高興,但事後一想這個瘋瘋癲癲老頑童正好給了皇帝一個尋樂的臺階。這也許就是東方朔,裝傻賣萌不失正直,深深號住了皇帝的脈,又適時討要好處,一切春風化雨恰到好處。把聰明藏在裝傻中,把智慧包在無形中,隱而不露出,正而不顯,不愧為大隱隱於朝的絕代高人。

人終將老去。年老的東方朔自感時日不多,突然一本正經的對武帝說:「蒼蠅不叮無縫的籬笆,要親賢遠諂者,國可長治久安!」武帝聽完很吃驚,這老頭怎麼了,咋突然這么正經。不久東方朔盎然離世,武帝不住的感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也真呀!他似乎更了解東方朔裝瘋賣傻的含義,沉默良久。

東方朔走了。他的一生是混亂顛倒的,富有正直而無用武之地,裝傻充愣謀得生存。他或許感到他的一生是被動的,另類的、痛苦的,但卻為後世留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絕世佳話。

品讀完東方朔,似乎更加有一種勇氣直面慘澹的人生。也許你正在為瑣事困頓,也許正經歷人生低谷,也曾想避於山野間不問世事,但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人生處處是道場,修行自身在當下。我似乎聽到了一個垂垂老矣的東方朔吟誦著。。。。。。「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相關焦點

  • 83歲終南山「茅棚隱士」:與山為伴 與人為善
    1979年,王芝霞做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決定,皈依佛門。(圖片來源:中新網) 與山為伴與人為善(圖片來源:中新網) 陝西終南山小五臺的半山腰,有一位83歲高齡的隱士,每日捻佛珠、誦佛經,潛心修行。不僅附近的村民都認識她,往來的遊人也都知道這裡有一位樂觀開朗的隱士。
  • 第一個關注到秦嶺終南山隱士的人
    所謂空谷幽蘭,字面意思指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實際指代一個人人品高雅,正所謂「蘭生空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提到隱士,大部分人都知道。「隱居在山上的修行人,秦嶺終南山裡面多得很!」而比爾波特,就是第一個關注到中國現代隱士的人,《空谷幽蘭》就是根據他1989年尋訪秦嶺終南山隱士寫成的一本書。- 1 《空谷幽蘭》-《空谷幽蘭》,一本寫終南山隱士的書籍,尋訪和成書的時間大約是1989-1993年。
  • 終南山第一女隱士,修行40年從不和丈夫見面,85歲能連續打坐108天
    「天下隱居,終南為冠」,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世俗生活到終南山進行隱居,就有這樣一個在終南山上隱居的女性,她被稱為是終南山第一女隱士,85歲高齡仍舊能夠連續打坐108天,她告訴世人,這是在和佛祖進行交流,她就是終南山上最大的隱居者——王芝霞。
  • 相聲界祖師爺是東方朔,演藝界、音樂界的保護神是誰?
    傳統文化中,每個行當都有祖師爺或保護神。,如德雲社相聲界供奉的祖師爺是東方朔。史書載「東方朔,以善滑稽著稱」,也就是說東方朔好詼諧,與相聲逗你樂的結果一樣。而在戲曲界、音樂界,對應的保護神是誰呢?目前這一類行當公認的保護神有三位,分別被稱為老郎神、公子爺、相公爺。
  • 終南山志第一刊丨張劍峰:「終南隱士」是中華道統的堅守者
    但主辦方熱情相邀,那我就把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終南山隱士現狀及文化跟大家交流一下,算是給各位專家學者做個匯報,希望各位不吝賜教。我是從2008年開始進終南山尋訪「隱士」的。在此之前,我對終南山的「隱士」確實是不了解。當然之前我去過終南山,不過都是以驢友的身份,遊山玩水。
  • 東方朔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樣的形象是親切的,又愛插科打諢,再加上機智,相聲以東方朔為祖師爺,並不奇怪。漢代最早流傳的東方朔奇異故事,是他弘聞博物,善於猜謎語和射覆(猜蓋子下面的東西)。《史記》中的《東方朔傳》(由晚於司馬遷和東方朔半個多世紀的褚少孫補入)記載他認識一種叫「騶牙」的怪獸,已經頗有傳說色彩。
  • 為什麼說東方朔的政治能力無法與諸葛亮、魏徵等名臣相提並論?
    東方,漢族的傳統複姓之一,以地為氏,東方朔則被視為東方姓的一位始祖。據《洞冥記》,東方朔的父親為張夷(字少平),母親田氏在東方朔出生後不久即去世,東方朔本人為鄰居抱養。然而據東方朔本人的說法,是「兄嫂」將其養大。此外,王充的《論衡》中收錄有關於東方朔本姓金的說法。漢武帝和東方朔這對君臣組合比較有趣。
  • 終南山「隱士」已高達五千人,隱居之地變「鬧市」究竟為哪般?
    而講到南山,中國最著名的「南山」就是終南山了。雖然陶淵明所見的「南山」並非指的是終南山,但終南山的名氣自古以來就十分之大,「壽比南山」這個成語中的南山說的就是終南山,更是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稱。而且終南山還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相傳在公元前6世紀中期,當時楚康王任命尹喜為函谷關關令,地處終南山附近。
  • 東方朔的處世術
    東方朔這個不折不扣的小丑,竟然能在達官顯要、天子諸侯聚集一堂的宮廷之中,放肆地開著玩笑,嘻嘻哈哈戳中了皇帝的痛處,又何嘗不是一種別人永遠達不到的功業呢?現代社會裡,人際關係總是最讓人頭疼的。用玩笑的方式處理重大問題,給別人留下餘地,豈不是很令人感激?讓你的朋友更有理由愛你,你的敵人更有理由怕你,這就是東方朔留給我們的一份厚禮。東方朔深受漢武帝器重,然而卻一點正經沒有,始終過著吊兒郎當的生活。
  • 東方朔的傳說
    話說,在西漢時期,有這麼一天,有兩個女子要到河邊洗衣服,其中一個是東方朔的母親,當時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黃花大姑娘,另外一個是這姑娘的嫂子,也就是東方朔的舅媽,這二位女子來到河邊正談笑風聲的洗著衣服,忽然發現從河的上遊飄來了一隻桃子,這桃子的個頭兒是大的出奇,就像現在在超市裡賣的大個的柚子,而且顏色特別的鮮嫩,據說這隻桃子是王母娘娘蟠桃園裡一隻熟透了的桃子自願下凡來到人間為民服務的。
  • 德雲故事1:德雲社為何尊東方朔為祖師爺?4位已故大師位列兩旁
    而今天要講的是德雲社祖師爺的由來,以及德雲四位先生的故事。跟著小嶽嶽看德雲,當一走進德雲社小劇場的後臺時,不少人可能會被嚇了一跳,這怎麼還這麼「肅穆」?牆上掛著牌位,還有已故先人的遺像。下面更是有相應的供桌,擺放著各類貢品。
  • 小偷的祖師爺是誰?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一些古老的職業,伴隨著社會的腳步漸漸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被新興的職業所代替。但是還有些職業並沒有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消失,它就是我們深深厭惡以偷盜為生的人——小偷。
  • 當初隱居終南山的姑娘無奈下山,只因租金太貴
    「終南山,自古以來都不是真正修行之地」其實,這屆年輕人都搞錯了,終南山根本就不是真正值得他們隱居的地方,終南山一直被名利多充斥。終南山雖然說是佛教、道教聖地,號稱為「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但是他早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變質了。
  • 終南山拜訪全真道長,喝茶問道茅塞頓開,並幫大家爭取到這些福利
    #春季旅遊#秦嶺有72峪,其中一個是子午峪,在秦嶺終南山子午峪裡有一座全真道觀被韓國視為道教祖庭一路上沒有一個遊客,僅僅碰見一個爬山的單身美女,本想和她結伴而行,誰知在分叉路口,她獨自一人向另一座山進發,荒山野嶺也確實比較膽大。子午峪一路上有慈善橋、荔枝驛、大壩、龍王廟、牌坊、金仙觀等景點和遺蹟,慈善橋相傳為陝甘總督左宗棠捐資修建,荔枝驛則是當年為楊貴妃千裡送荔枝的驛站。一路大約徒步3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金仙觀。
  • 104歲「陸地神仙」: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仙逝日,一生所學造福百姓
    一聽到雞打鳴就起來生火、挑水、做飯。天亮之後,才叫師兄們起床吃飯,等到他們吃完,自己才吃,然後洗碗。等到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看到師兄們在炕上打坐,他才照著他們的樣子打坐。這樣一幹就是十幾年,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這不就是一場修行了麼?
  • 終南山修士破5000人,食物緊缺,鹹菜地位上升變身神仙菜
    這種思想在現代的一些修真小說中得到了很具體的表達,通過道教修仙,能夠一指毀滅一寸沙河,不過這都是一些小說裡的,現實中的道教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國家現在也是有道教傳承的,比如終南山上的道教修士,現在終南山上道教修士,已經多達5000多人。
  • 漢武帝慕長生,東方朔說:我去天上給你取
    東方朔頭一昂,大聲道:「我。」武帝很喜歡東方朔,因為東方朔「說學逗唱」樣樣精通,但說話經常沒邊際。武帝知道他又在胡說八道,倒是想藉機讓他出醜難堪,於是下令命東方朔上天取藥。武帝笑眯眯地看著東方朔領命拜辭離宮,不料東方朔剛走出殿門又再折返回宮,仿若看破了武帝的心思,說道:「現在臣要上天取藥,皇上一定會認為臣胡說吹牛,懇請皇上能派一人隨臣一起去,作為人證。」武帝的興趣真被東方朔勾起來了,難道東方朔真有這個本事?就派了一名方士陪著東方朔,並且約定三十天後回宮復命。
  • 揭開終南山的神秘面紗
    而當我們一聽到「南山」這個名字,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終南山」。說起終南山,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有仙氣」,是歷代修仙、祈福者的嚮往之處,甚至直到今天,山上仍有許多與世無爭的隱士。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如此受歡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終南山」的神秘面紗。
  • 現物慾橫流的今天,相信有許多修行的人已經忘了修行的第一要素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稱為苦修士或是苦行僧,而在擁有悠遠歷史的中國,他們被稱為和尚或是道士,他們亦或是出從小被收養,或是生活的困頓中,選擇了逃避。在古時候,道士修道,一般都會選擇遠離塵世,在他們看到修行是自己的事情,紅塵中有太多羈絆,會影響到他們修行的目的。但因為是遠離人煙,所以基本上所有的道士都會一些醫家之術,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自己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也不至於在無人煙的地方等死。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雲遊各地的時候,可以做化緣的方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