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阿呆爸
ID:adaibaba520
今年有一部熱播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導演周軼君,做過多年戰地記者,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實地走訪了日本、芬蘭、英國、印度等地,用攝像機帶我們看到了其他國家的孩子的童年。
在日本這一集裡,她拍了一家位於東京都立川市的幼兒園:藤。
這家幼兒園,名氣非常大,大到很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幼兒園」,其中也包括我。
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追捧它?作為一個新手爸爸,家裡也剛好有孩子上幼兒園,它打動我的秘密,又是什麼?
三對夫婦,強強聯手
藤是一家私立幼兒園,創建於1971年。
雖然目前在校生只有600多人,卻是日本規模第三大的幼兒園,也是日本最有名的一家幼兒園,
在最初的三十多年裡,它的名氣並不大,暴得大名是從2007年開始的。
在此前的2004年,從父親手中接手幼兒園的園長加藤積一發現園裡建築老化、生鏽,還經常漏雨。萬一發生地震,就很難保障孩子的安全。
於是,加藤積一決定改造老的藤。
他邀請到佐藤可士和夫婦擔任設計師,手冢貴晴夫婦擔任建築師。
佐藤可士和,是大名鼎鼎的設計師。中國人熟悉的優衣庫、711連鎖便利店,就是他的作品。
手冢貴晴,名氣也不小,曾設計建造過無扶手屋頂之家。2015年,他上了TED,向世界介紹了藤,名聞遐邇。
這兩個設計師,再加上已經傾注了兩代人精力,對藤有著深厚感情的加藤積一夫婦,強強聯手,一起對藤開始了改造。
幼兒園,要像一個巨大的遊樂場
當時,為了設計一所真正的適合孩子的幼兒園,手冢夫婦還帶著自己三歲的女兒一起過上了孩子般的生活。
他們從早到晚泡在藤幼兒園裡,和孩子們一起爬樹、奔跑、唱歌。
最終,在反覆溝通之後,三對夫婦對怎樣改造藤,有了高度的共識:
現在的很多幼兒園都太奢華了,裝修現代,高科技,走道多寬,教室多大都有明確的標準。
而實際上,幼兒園最應該考慮的是孩子。它應該是孩子們每天都想去的夢寐以求的地方。孩子的本職工作是玩,建造出來的幼兒園,要像一個巨大的遊樂場。
幼兒園的環境,不要追求華麗的外表,而是要想方設法讓孩子能夠多親近陽光、雨水、風、泥土、樹木、花草、昆蟲。
在一次坐公交時,手冢想到了具體的設計方案,把草圖匆匆地畫在了口香糖包裝紙上。
萬事俱備,改建開始。
2007年3月,在經歷了一年多的重建後,一個新的藤竣工了。
隨後,迅速走紅,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現在它每年都有幾次固定的面向社會的開放時間,上官網預約即可。去日本的朋友,有興趣可以提前預約參觀看看。
它走紅的速度和分量,從接二連三的獲獎就可以看出來了:
2007亞洲設計大獎;
2008年日本建築最高獎項日本建築學會獎;
2011年經合組織(OECD)評為最優秀的教育建築。
上面這些關於藤的歷史,是我在觀看《他鄉的童年》,還有閱讀園長加藤積一先生的著作《藤幼兒園的秘密》時,得知的。
有的孩子一上午就跑了近6千米
藤的面積不大,設施、招生都不算高大上,但它偏偏就打動了很多人,比如我。
面對這家幼兒園,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屋頂。
從高空中看,它的屋頂就像一個橢圓形的田徑場,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它不僅是看起來像田徑場,而且實際上就是!
在改建之初,大家都沒有想到這個屋頂會激發孩子奔跑的本能。
改建之後,他們發現這裡成了孩子的遊樂場,孩子可以無止境地跑下去。
在藤幼兒園,孩子大約有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於是,就有孩子會一圈圈地在房頂奔跑,一上午就跑了30圈,將近6千米。
6千米,在微信運動上,這大概就是一萬步!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這也是一個不小的運動量。
真的,我很羨慕這個圓形屋頂。
因為,在我看來,孩子天生喜歡跑動打鬧,運動的多,身體素質會強,性格精神都會好很多。
然而,很可惜的是,在現代生活裡,孩子們卻很少有這樣能放開腳丫子奔跑的機會。
比如,我家孩子阿呆,一天在幼兒園裡大概七個鐘頭,都是老師帶著上課,做遊戲,睡午覺,幾乎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
即使周末有了時間,我也很難找到向藤這樣的圓形屋頂,或者操場,供他無拘無束的奔跑。
更奇妙的是,藤的巨大的圓形屋頂還有一種很神奇的作用:
在圓形屋頂上奔跑,會給孩子一種特別的安全感。
為什麼呢?
因為它是圓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所以孩子在奔跑的時候,也就沒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那些身體弱小的孩子,就不容易被欺負,遭到霸凌。
親近自然,適當保留危險
藤,打動我的第二點,是它將親近自然的理念落到了實處。
做大自然的朋友,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是所有社會的共識。
有心的家長,會特別在周末帶孩子去郊區、農村,參加一些摘草莓、葡萄的活動,為的就是讓孩子感受自然、農事。
但實際上,因為條件限制,不識小麥、韭菜,沒有摸過牛羊馬的孩子,不僅是在日本,在中國,也很多吧?
在親近自然這一點上,藤就做得很好。這裡舉三個例子。
他們有一個微笑農場。
在這個小農場,孩子們和老師一起種植。土豆、玉米、地瓜、茄子,收穫了會擺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也會用在午餐上。
有一年他們算錯了時辰,種了4000顆蘿蔔,天天吃蘿蔔料理,吃到園長加藤積一都崩潰了。
他們還養了兩匹馬。
一個名叫「小春」,一個叫「小銀」。
這兩匹馬就像聖誕老人的禮物一樣,成為每個孩子的期盼。
每年在孩子生日這一天,過生日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個特別的禮物:在園區騎馬,溜達溜達。
他們有三顆可以爬的大樹。
藤的園區裡有三顆樹齡超過了50年的大櫸樹。
這三顆大樹,成就了孩子們攀爬的樂趣。
當然,也會有許多家長擔心爬樹會摔傷,不安全。
藤的理念則認為,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不是被教出來的,需要他自己去體驗,去從失敗中去吸取教訓:
如果將上幼兒園看作孩子邁入社會前的準備階段,那麼我認為幼兒園應該像一般的社會環境一樣,不要過度地去保護孩子,而是要適當保留一些危險,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自己躲避危險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藤幼兒園還接收了30多名受自閉症影響的兒童。
但奇怪的是,這些孩子在藤幼兒園裡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自閉症症狀。
為什麼呢?
研究者認為,這很可能就是因為藤的空間是完全開放的,始終處於一種自然的噪聲之中。
而其他現代、安靜的教學建築設計,因為太安靜,太隔音了,反而不利於自閉症孩子的心智發展。
如此看來,大自然的神秘與潛移默化,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向生活學習,教育孩子
藤打動我的第三個地方,是它的教學理念:蒙臺梭利。
這是義大利女性瑪利亞·蒙臺梭利(1870—1952)總結創造的教育模式。
這種幼兒教育的核心,就是認為孩子天生就有自己促使自己成長發展的能力。
而老師則主要通過「日常生活練習」「感官教育」「語言教育」「算術教育」「文化教育」五大領域,來幫助孩子成長。
比如說在「日常生活領域」這一點,蒙臺梭利就強調讓孩子通過穿衣服、脫鞋子、掃地、擺放物品這些事情來鍛鍊身體和大腦的配合。
在藤裡,也會利用各種教育來模仿生活場景。
其實,蒙臺梭利這個詞我並不陌生,因為我家孩子一歲多上早教時,報的就是一個打著蒙臺梭利旗號的品牌。
據我觀察,這個理念現在中國也很流行。幾乎市面上所有的主流早教品牌,都會主打這種理念。
但到底有沒有一種長遠的效果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不過,看藤裡的許多設施,都是真實生活、環境的再現,而沒有刻意去迎合孩子,將它們設計的更便利。
比如,操場上故意設置的沒有感應的水龍頭,凹凸不平的草地,需要用力才能關上的門,真實的自然噪音,不隔音的教室,等等。
中國的家長,很少有人真的有時間精力去讀去學理論,上培訓,研究怎麼帶孩子,怎麼教孩子。
畢竟,大部分人,還是要朝九晚五忙生活,能擠出時間,帶孩子吃好玩好就不錯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能適當總結一些規律,就很不錯了。看了藤對蒙臺梭利理念的實行,我覺得很受啟發,也值得家長多多關注。
設計師說「孩子們有時需要跌倒、也需要受一點傷,這樣會讓他們學會,如何在這個世界生存。」求認同
前幾次,我陸陸續續寫了幾篇原創,聊了對《他鄉的童年》中對芬蘭、印度、以色列部分的觀感。
其實,日本這一集是最先播放的,也是對我觸動最大,但卻遲遲不敢寫的一集。
不敢寫,是因為中日歷史緣故,稱讚日本,說不定就會被扣上崇洋媚外,無恥吹捧的帽子。
觸動最大,則是因為我覺得現在的中國家長實在是太瘋狂了。
孩子還只有三四歲,就忙著學英語,上舞蹈,學圍棋,學畫畫,每天課程排得滿滿的。
而我則固執地認為:
孩子還小,就要多跑多玩,多一點運動量,晚上睡得好,身體發育也會好。多親近自熱,多接觸花草樹木,牛馬昆蟲,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多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學習,則有利於發展孩子的心智,熱愛生活。
而這三點,我在日本的這家叫做藤的幼兒園中都看到了。所以,在我眼裡,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幼兒園之一了。
Ps:讓孩子多跑跑,多親近自然,多向生活學習,這三「多」,對嗎?你們家的孩子,上的幼兒園也是這樣嗎?
- END -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