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不遺餘力,為孩子提供完美的童年時,很有可能正在讓他們的成長變得更為艱難。」這一句話值得每一位父母進行認真品讀。
一、孩子什麼都有,但就是不幸福
很多家長面對自己悶悶不樂的孩子,總是會有這樣的困惑:
孩子想要什麼我就給什麼,從來都是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快樂?
全家一起出去旅遊散心,但是孩子為什麼就是高興不起來呢?
孩子不想要上學,我們允許了他的輟學,但是他為什麼還是悶悶不樂?
……
曾經有一個女孩20多歲,學習優秀,外表靚麗,擁有堅實的友情,親密的家庭,卻有著極度空虛的感覺。這個女孩找到心理醫生進行諮詢:「明明我擁有著很多人羨慕的生活,但是為什麼我就是感受不到快活?」
在和心理醫生聊天的過程當中,女孩表示她感到十分沮喪的是,她找不出自己到底對什麼感到不滿,而且她的家族史上。也並沒有出現過換藥,抑鬱症或者是焦慮症的病人,但他就是老是失眠、猶豫不定,無法堅持自己的選擇,總是感到心中出現一個空洞。
心理醫生按照以往的經驗,想要嘗試從女孩的原生家庭進行入手了解,但是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才發現,女孩的家庭用著無可挑剔的父母,女孩也擁有著完美的童年。看似女孩的問題並非是由父母帶來的。
但是也正是這樣過於完美的父母引起了心理醫生的注意:是不是這樣的父母太過於完美、體貼了?才導致孩子出現空虛、迷茫。
似乎現在所有的家長都在追求前衛的教育理念,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好的物質、完美的父母關係、不對孩子進行過高的要求……但也正是這樣爭先做「好父母」、拼盡全力、精疲力竭的父母,讓他們的孩子變得無處可依、焦慮。
二、父母努力為孩子營造完美的童年,可能是孩子的負擔
《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災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災難,一輩子他們索要。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體貼和關愛,不僅會讓孩子能力低下,還有可能導致孩子成年之後人格不獨立,身心發育不健全。
電視劇《小歡喜》當中的宋倩為了給英子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為英子的房間安上隔音牆;為了讓英子感到放鬆,主動的帶英子去看電影;為了照顧英子的身體,英子所有的餐食都是她按照營養餐做出來的……
劇中的宋倩為了英子可謂是付出了所有,只是希望英子安心的學習,但是面對這樣的媽媽,英子卻覺得十分的壓抑,終於內心承受不住煎熬,想要用跳河來解放自己。
這些父母看似努力的為孩子營造一個完美的童年,但也無形當中奪走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成為了孩子的負擔。
三、過於追求成為完美父母,只會導致災難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除了一些不稱職的父母之外,還有一類追求完美的父母。他們從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告訴自己要成為一個好媽媽/好爸爸,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長教育。
他們苦學各種育兒知識、帶娃技巧,謹記「正面管教」,對孩子要有高質量的陪伴……這些想要成為完美父母的理念已經成為了父母的執念。
但事實上,教育孩子從來都沒有絕對的正確。如果父母過於苛刻的要求自己,做一個完美的父母,那麼很有可能成為父母的一種束縛。
因為這些「完美」的要求,很容易會讓父母陷入對過去的自責、愧疚,以及對現狀的不滿、對未來的焦慮。
而這樣的情緒和狀態,常常會讓父母感受不到陪伴孩子成長、親子之間那種單純的快樂和滿足感。
並且這些過於「完美的父母」,常常會因為所謂的完美而導致孩子的內在動力被削弱、成長潛能被壓抑。
因為這些完美的父母總是將那些需要還是自己做的部分包攬在自己身上,導致孩子失去了學習自我管理、鍛鍊生活技能的機會。
四、父母應當如何讓孩子獲得幸福感?
過於完美的父母,為孩子營造過於完美的童年,往往會剝奪孩子成年後的幸福感。
那麼作為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獲得幸福感呢?
1.教會孩子正視和接納自己的情緒
《少年斯維派的奇異旅行》當中,小男孩T.S斯比維特在雙胞胎弟弟去世之後,變得十分的敏感,他感覺到爸爸對他的忽視,也感覺到了媽媽和姐姐對他的小心翼翼。
他在一場演講當中說到,我弟弟去世了,可是從來沒有人說起這件事,而弟弟是和他在一起做實驗時不小心打死自己的。
後來他的媽媽告訴他:這並不是你的錯,也不是誰的錯,它是一個意外。
在父母接他回家的時候,他的姐姐也擁抱他,那一瞬間他感覺到自己被治癒了。
父母不忽視,和孩子一起面對內心的感傷和內疚感,告訴孩子,所有負面事例的發生都不是孩子的錯,才能夠讓孩子接受到鼓勵。
心理學家表示:父母讓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用心的和消極的表達出來,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讓孩子了解自己,懂得自己想要什麼
在《我家那閨女》當中,吳昕時常表現出迷茫的狀態,因為他總是一味的傾訴,一味的沉浸在負面情緒當中。
但是同期參加節目的袁姍姍卻不同,袁姍姍在錄製節目前將家中收拾得整整齊齊,也會在一大早去健身房健身,之後給自己做營養早餐……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
只有一個人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時候,才能夠讓自己不再迷茫、讓自己生活的充實。
父母應當從小驕傲約孩子,學會與自己的內心交談,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充實自己,獲得幸福感。
每一位家長都想要竭盡全力的成為一個完美的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完美的童年,讓孩子生活的幸福快樂。
但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的是,自己在過於追求完美時,其實也在無意識的剝奪孩子成年之後的幸福感,所以家長不妨努力成為一個「不完美」父母,成為一個真實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共同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