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華為任正非

2020-12-16 海文考研online

1987年,43歲的退役解放軍團級幹部任正非,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湊來的2萬元人民幣創立了華為公司。當時,除了任正非,可能誰都沒有想到,這家誕生在一間破舊廠房裡的小公司,即將改寫中國乃至世界通信製造業的歷史。

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此時,國內在程控交換機技術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識到了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他將華為的所有資金投入到研製自有技術中。此次孤注一擲沒有讓任正非失望。華為採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先佔領國際電信巨頭沒有能力深入的廣大農村市場,步步為營,最後佔領城市。

電信設備製造是對售後服務要求很高的行業,售後服務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當時,國際電信巨頭的分支機構最多只設立到省會城市以及沿海的重點城市,對於廣大農村市場無暇顧及,而這正是華為這樣的本土企業的優勢所在。另外,由於農村市場購買力有限,即使國外產品大幅降價,也與農村市場的要求有段距離,因此,國際電信巨頭基本上放棄了農村市場。

事實證明,這個戰略不僅使華為避免了被國際電信巨頭扼殺,更讓華為獲得了長足發展,培養了一支精良的營銷隊伍,成長起來一個研發團隊,積蓄了打城市戰的資本。因此,在當年與華為一樣代理他人產品的數千家公司,以及隨後也研製出了類似的程控交換機的中國籍新興通信設備廠商紛紛倒閉的時候,華為在廣大的農村市場桃花依舊笑春風。

作為華為創始人的任正非常說一句話: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什麼叫做「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它和開闊的視野及結構性思維能力有什麼聯繫?下面引用一段任正非2013年9月5日在華為無線業務匯報會議上的講話:

高級幹部要少幹點活兒,多喝點咖啡。視野是很重要的,不能老像中國農民一樣,關在家裡埋頭苦幹。美國是很開放的,這是我們不如美國的地方。最近胡厚崑寫了一篇文章《數字社會的下一波浪潮》,就專門講「過去擁有的知識已經沒有意義了」,知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視野。

高級幹部與專家要多參加國際會議,多喝「咖啡」,與人碰撞,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擦出火花,回來寫個心得,你可能覺得沒有什麼,但也與就點燃了熊熊大火讓別人成功了,只要我們這個群體裡有人成功了,就是你的貢獻。公司有這麼多務虛會就是為了找到正確的戰略定位。

這就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總結任正非這番話的意思就是: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己戰略上的懶惰,戰略上的決策能力取決於視野和結構性思維能力,而開闊視野和結構性思維和戰術執行是相衝突的,在戰術細節上花費的心思越多,那麼往往視野會變得越狹窄,思維空間越容易被局限。時勢造英雄,選擇往往比努力重要,方向性選擇的決策能力比戰術執行能力更為關鍵。一杯咖啡之所以能夠吸收宇宙能量,是因為喝咖啡之際能讓人脫離諸多細枝末節,能讓人精神放鬆,能和其他人進行思想交流,能開拓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全局思維能力,不以一城一池之得失判斷成敗,而是以整體價值最大化判斷得失。

相關焦點

  • 華為雲CloudIDE:一杯咖啡釋放開發者能量
    王亞偉,華為雲DevCloud研發技術總監。他將一杯咖啡,推到老同學面前。「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是華為的企業文化,王亞偉深得此精髓。「開發者並不在乎從松江到張江,但他們時刻想著什麼時候『內環』通車。」或許,這只是大咖之間才能聽懂的對話。
  • 華為與美國和解路線圖是什麼?任正非這樣說
    Nathan VanderKlippe:華為現在正處於在法庭上談的階段。您覺得什麼時候會轉向聲音小一點的談?什麼時候你們會就達成某種和解協議展開具體的討論?  任正非:如果美國政府找不到證據,它沒有什麼理由、聲音小一點的時候,我們的聲音也可以小一點。那時我們就不在法庭上談判,可以到咖啡廳談判,如果聲音太大,影響周邊客人,聲音就會自然小了。那時就會討論「你多喝一杯,還是我多喝一杯」的賠償問題。
  • 任正非辦公室裡的搪瓷杯和那本書,藏著華為的「制勝之法」
    眾所周知,華為經過不斷的變革與更新,逐漸走進國人的視線,也走向了世界市場。美國注意到了正在慢慢崛起的華為,想要從各個方面打壓華為,不論是從外部技術方面,還是從華為的內部下手,都讓華為受到不小的震動。任正非作為華為的領導者,不僅沒有退縮,即使面對女兒孟晚舟被陷害而無法回國,他也是含淚說自己已經做好再也見不到女兒的準備,從桌上的那本《美國陷阱》就可以看出任正非昂揚的鬥志以及從來不打沒有準備戰的華為。
  • 任正非|華為的終極密碼
    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任老師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但是一想到還有七個孩子,便默默吞下苦水。在父母的刻意隱瞞下,遠在重慶的任正非毫不知情,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位貴州老鄉,才知道父親的遭遇。他想回家看看,但是沒錢買票,於是心一橫,扒上了一趟火車。結果遇到查票的,那時還沒有文明執法一說,任正非挨了頓打,然後被趕下了火車。
  • 任正非「斷舍離」:華為紮根基礎科學穿越寒冬
    來源:時代周報任正非「斷舍離」:華為紮根基礎科學穿越寒冬時代周報記者 楊玲玲 發自廣州華為的2020年註定不平凡。制裁加碼、晶片斷供、剝離榮耀……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卻說:「不擔憂華為能否存活下來,而是考慮是否持續領先。」
  • 任正非:讓員工感恩公司,是老闆無能,華為不需要員工感恩公司
    在任正非眼中,感恩說到底是人類的一種情感,如果公司一味倡導員工感恩,實質上是想讓員工無私奉獻。但其實,員工來公司上班的目的就是賺錢養家,員工得到的每一分錢都是通過自身勞動和業績掙來的,既然是自己汗水所得,屬於價值交換,天經地義,又何須感恩?
  • 華為5G的成功,源自於任正非的愛才本心
    任正非挖人不是一般的狠,一位俄羅斯數學家被華為看上,出價年薪200萬美元,對方心動,但不行動,後知原因:離家太遠和家裡有牽掛!華為HR頭疼不已,任正非卻一招將其納入麾下!同時也發現他在接人待物,在和人溝通的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實際的問題,上帝再給你打開一扇窗戶的同時,也會關上一扇窗戶,有點很突出,缺點也很明顯,世界就是這麼奇妙。
  • 華為30歲了,73歲的任正非管理哲學是怎樣迭代的
    華為到了它的「而立之年」,任正非也73歲,陪著華為走過了三十年坎坷歲月。在世人眼中,華為是一個神秘的存在,任正非為人低調,不喜歡面對公眾或媒體,也不允許公司高層接受媒體採訪。外界研究華為,更多的是通過任正非的那些文章:《華為的冬天》、《北國之春》、《我的父親母親》等等,或者從任正非在華為內部的一些公開講話尋找蛛絲馬跡。
  • 任正非的辦公室曝光,桌上的兩樣東西亮了,網友:難怪華為強大
    目前華為的熱度居高不下,1987年,任正非47歲創立,雖然他今年已經76歲了,但是他的影響力依然穩居一線,他讓我們看見了華為的決心,在危難面前屹立不倒的決心。而桌上的一本書格外顯眼,這本書是皮耶魯齊的《美國陷阱》,此書講述了皮耶魯齊自身被某國迫害的經歷,和現在孟晚舟的遭遇十分類似,任正非早已熟讀這本書,也許是在做準備,也許是在找方法,我們不得而知。
  • 任正非:華為不是什麼都行,僅僅是5G比美國強
    你們與歐洲僅僅一海之隔,人工成本比歐洲低,歐洲應該把大量工業製造中心轉移到這些國家來。如何迎接這些轉移?第一,人才的教育培養;第二,基礎設施改善。當然,基礎設施中也包含通信網絡設施,通過網絡,可以大大提升教育的普及性。韓國在4G的網絡投入很迅猛,雖然電信運營商的收益不是非常高,但是促進了國家GDP。每一美元的ICT基礎設施投資,可以額外增加數倍美元的GDP增加。
  • 華為今天的成功,還真的離不開任正非!
    1992年,是華為創立的第5年。那時,常常發工資都困難。一天,48歲的任正非站在5樓會議室的窗戶邊,對公司全體骨幹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們就散了吧,你們可以另謀出路!」那些年,創業很艱苦,日子也很難。
  • 任正非:華為能進步 與本身的開放有關
    網易科技訊 5月5日消息,任正非日前在英國倫敦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在談及華為的未來時,任正非稱,華為今天還是一個硬體公司,未來也還會是硬體為主;同時,任正非表示,華為之所以能進步到今天,與華為本身的開放有關。任正非表示,「華為今天還是一個硬體公司,未來也還會是硬體為主。轉型太快,華為未必能承擔得了。
  • 華為彎道超車有望,麒麟不會「滅絕」,任正非果然有遠見!
    華為彎道超車有望,麒麟不會「滅絕」,任正非果然有遠見! 2020年是華為最難的一年,在臺積電方面斷供了華為之後,這個劣勢變得更加巨大,不過就算如此,華為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只有要信念,華為就可以觸底反彈,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
    物理學上絕對的黑一打開,灰塵落上去,就變成深灰;絕對的白一打開,灰塵落上去,就變成了淺灰。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灰度,你聽了別人的想法,回來後加工一下吸收一下,就不是絕對的了,是相對的。灰度不是對著科學研究講的,是對管理者講的。因為幾千人、幾萬人沒有妥協,就沒有團結,就形不成合力。
  • 悲觀的樂觀主義者任正非如何讓華為走到今天?
    《華為成長之路》一書,是在華為任職11年,華為原中國區規劃諮詢總監,華友會華為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鄧斌在研究華為10餘年後,沿著華為成長的軌跡,全景式的再現華為的奮鬥史。雖然本書是對華為如何成到今天做出解釋,但從書中,我們更可以看到中國的公司如何為以華為為範本去成長。
  • 一杯咖啡,兩種能量,三段故事
    但彆扭的男朋友總是「愛在嘴邊卻說不出口」,女生像往常一樣為雙方準備了G7咖啡,主動挑起話題,問出了一句「你願意一輩子喝我衝的咖啡嗎?」G7借三段場景故事向大眾展現了正能量滿滿的一面,但在影片的更深一層次中所傳達的品牌理念,也值得我們慢慢細品。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熵的概念是貫穿任正非華為管理思想的精華。雖然華為是近兩三年才開始講熵,但成立30年來,華為的文化和制度一直都是符合熵理論的。在任正非看來,所有的管理、經營的行為都是為了防止組織生命力的衰弱,抵擋組織從有序趨於無序,避免組織逐漸走向衰亡。
  • 任正非的招賢納士,華為的「床墊文化」
    而郭平也不負任正非所望,他立下的第一個大功,就是在1989年,為華為挖來了鄭寶用。這可是華為有名的元老和老將,鄭寶用是福建莆田人,比任正非小20歲,華中理工大學雷射專業研究生畢業,考上了清華大學博士,任正非大喜過望,立即任命鄭寶用為華為總工程師。
  • 任正非76歲仍駐守華為,為中華崛起而戰
    三六零掌門人周鴻禕說過,我和任正非之間差了不知道多少個馬雲。而馬雲表示,任正非是一個被遺忘的高人,是神秘的企業家。能夠得到如此盛讚,是因為任正非的華為成了國家的寵兒,他創辦的華為公司躋身五G科技前沿,而五G號稱肩負著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任,做出這些成就的任正非本人如今已是垂暮之年。
  • 任正非:我的思想是灰色的
    物理學上絕對的黑一打開,灰塵落上去,就變成深灰;絕對的白一打開,灰塵落上去,就變成了淺灰。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灰度,你聽了別人的想法,回來後加工一下吸收一下,就不是絕對的了,是相對的。灰度不是對著科學研究講的,是對管理者講的。因為幾千人、幾萬人沒有妥協,就沒有團結,就形不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