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 "飄香奶豬" ↑ 即可訂閱本公共號,隨時查詢菜譜噢。
你還記得自己有了烤箱之後做的第一個烘焙是什麼嗎?我記得很清楚,多年前第一臺烤箱到家之後,我做的第一個烘焙作業就是 - 蛋撻。當然了,那個時候就是最簡單的,買的現成的蛋撻皮,然後自己弄了點蛋液,放了點煉乳,糖什麼的,烤了烤。實話說,烤出來的不難吃。但要說多好吃,確實談不上。一直以來,有不少朋友在微信上問我蛋撻的做法。看來蛋撻這種小點心真是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呀!
今天,我就來寫一下自己在家做蛋撻的方法。我寫的是蛋撻底和蛋撻餡都自己做的一個完整的方法。我知道,很多剛買烤箱的朋友想自己烤蛋撻來吃,但又怕麻煩,因為蛋撻皮確實做起來不簡單。所以大家經常會買外面那些現成的蛋撻皮(現在網購這麼便利,一搜就有很多牌子的)。現成的那些蛋撻皮我以前也用過,但實話說,外面賣的那些,用料並不是說特別好。不少朋友可能都了解,很多這類商業批量做的蛋撻皮基本是用人造黃油(植物黃油)做的,這種東西吃多了對健康是有害的。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有興趣不妨看一下本文,以後做蛋撻的時候可以參考做一下。
實話說,自己做的蛋撻皮,不但用料放心,實在,味道也真的比外面買的現成那些好吃太多了!
為了讓更多的朋友可以參考操作,我分別寫了兩種不同(繁簡難度各異)的蛋撻做法。所以本文篇幅比較長,請耐心閱讀完噢!
好了,廢話不提,下面開始原料和做法。請仔細看每一製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第一種:葡式蛋撻 * 蛋黃撻水
(關於葡式蛋撻起源啊,形成啊,發展啊什麼的,我就不多說了哈,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查看去)
蛋撻皮:千層酥皮
原料:高筋麵粉 90g;低筋麵粉 110g;鹽 2g;檸檬汁 2g;無鹽黃油 35g;純淨水 85-95g;片狀黃油(裹入用) 130g。
注意:不同牌子的麵粉吸水率不同,故純淨水的量可酌情微調。
蛋撻餡:蛋黃撻水
原料:純牛奶 120g;淡奶油 220g;蛋黃 4個(中等大小 不要用太小的土雞蛋的蛋黃);細砂糖 30g;香草精華 幾滴。
注意:甜度可根據自己口味調整,但個人覺得按以上比例糖的分量不要少於30g。
將高筋麵粉、低筋麵粉、鹽、檸檬汁、無鹽黃油和純淨水都放入麵包機內桶裡,啟動攪拌程序,將這些原料和成一個均勻光滑的麵團。
用刀在麵團中間切一個「十」字(如圖示),然後裹上保鮮膜,放冰箱冷藏半個小時。
將片狀黃油從冰箱裡取出。
注意:用專門的片狀黃油製作千層酥皮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片狀黃油又叫做「裹入黃油」。片狀黃油是天然的動物黃油,很多進口品牌都有。這裡不要用瑪琪琳、人造黃油、植物黃油這類名稱的東西來製作千層酥皮。因為這類人造黃油是由植物油氫化後而製成的,含有反式脂肪酸,在口感和健康方面都不如天然的動物黃油好。當然了,有的朋友可能也知道,人造黃油在製作千層酥皮方面更容易操作掌控。但為了做更好的食物,也是為了自己健康,還是用比較好的動物黃油來製作比較合適。
將片狀黃油切成小片,放入保鮮袋裡排列好。
用擀麵裝敲打片狀黃油,使其變成約0.4-0.5cm左右的黃油片。(如圖示)
現在這個季節室溫,敲打好後,黃油就很軟了,這個時候用保鮮袋繼續包好,放冰箱裡冷凍(沒錯,就是冷凍)約15-20分鐘。
將之前冷藏好的麵團取出,沿「十」字分割成的四個方向,將麵團擀薄擀大。
從冰箱裡取出冷凍完畢的片狀黃油,放在麵團中間。
從四邊分別向中心折起,將黃油完全包裹住,一定要包裹嚴實。成一個長方形。
(圖上這樣是我包好後,翻了面的。)
將麵團擀長(如圖示)。
然後像疊被子一樣,將兩個短邊向中間進行三折。(如圖示)。
折好後,放保鮮袋裡,然後放進冰箱冷藏鬆弛半個小時。
冷藏好後,從冰箱裡取出再次擀長,然後再進行以上步驟所說的「三折」。然後再次放入冰箱冷藏鬆弛半個小時。以此類推,這種擀長 - 三折 - 冷藏鬆弛 一共要進行四次。
注意:操作的時候,臺上和手上都撒些低粉防粘。操作時,麵團表面可能會有氣泡,用牙籤輕輕挑破就可以了。
麵團經過四次三折冷藏鬆弛完成之後,最後從冰箱裡拿出來,擀長,再進行一次四折(如圖示),然後放冰箱裡冷藏鬆弛半個小時。(我是採用的先四次三折,最後第五次是四折。也可以這樣安排摺疊順序:三折-四折-三折-四折-三折。)
注意:千層酥皮製作時,冷藏鬆弛這個步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做的時候,發現麵團不容易擀開,而且裡面的黃油特別軟,開始漏油出來了,那麼立即停止操作,將麵團包好保鮮膜,放冰箱冷藏半個小時以上再取出接著製作。
最後冷藏鬆弛完成的麵團從冰箱裡取出,擀成約0.3-0.4cm的面片。(其實就是比較薄的片,如圖示)
注意:我取用了一半的麵團來擀片,另外一半留著放冰箱裡冷藏可以做別的酥皮點心。
從一邊將面片捲起(如圖示),然後放保鮮袋裡,冷凍半個小時(是冷凍,不是冷藏)。
之後從冰箱裡取出,根據自己要用的蛋撻模的大小,將卷好的麵團均勻的切成一個一個的小團。
按我用的這種蛋撻模,差不多每個小麵團是26g左右。
將每個小麵團沾上一點低粉,壓平,擀成一個均勻厚度的薄的圓片。
然後將每個圓的面片放入蛋撻模裡,將它們都調整貼合好。
蛋撻皮入模就做好了,放冰箱裡冷藏半個小時,防止蛋撻皮回縮,這樣後面才能烤得更好。
將蛋黃和淡奶油放入一個乾淨的大碗裡,攪拌混合均勻。
再放入細砂糖、純牛奶和香草精華,攪拌混合均勻。這裡要有耐心,多攪拌一下,讓糖全部融化。
將攪拌混合均勻的撻水過濾三遍,直到非常細滑。放冰箱靜置冷藏1個小時以上。
注意:撻水可以提前做,靜置冷藏時間越久越好。我一般都是靜置冷藏3-5個小時。
從冰箱裡取出做好的蛋撻皮,做好的撻水倒入,每個差不多倒八分滿的樣子。(不要太多,七分滿也是可以的)。
烤箱預熱220℃,中層,200℃烤25分鐘左右,直到表面出現深金色的焦點就可以了。
烤好後,取出來,放涼就可以吃啦!
吃一個,好香濃,好好吃哈!(撻水裡面加的純蛋黃,而不是全蛋,這個味道真的好香濃好棒!)
跟你們講噢,自己做的蛋撻皮,隔夜用烤箱熱幾分鐘,一樣那麼酥香濃,入口即化,絕對不會硬邦邦!有機會自己試試做吧,雖然麻煩點,也是一個廚房挑戰嘛,真的比外面賣的那些現成的蛋撻皮強不知多少倍!(我們家最挑嘴的人對比之後說,外面買的那個皮烤完很油膩,吃一個就不想吃了。這個自己做的能吃好幾個,嘿嘿!)
好了,第一種千層酥皮做底的葡式蛋撻就寫完了,是不是覺得好麻煩,不要怕,繼續往下看。
下面給大家呈上另一個版本的。這第二種呢,我借鑑了洛林撻的撻底酥麵團做法,這樣做的蛋撻底烤出來是比較香脆的。撻水方面,我新寫了一個全蛋液的,而不是第一個葡式蛋撻我做的那種蛋黃撻水,這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第二種:酥底蛋撻 * 全蛋撻水
蛋撻皮:撻底酥麵團
原料:無鹽黃油 65g;低筋麵粉 130g;鹽 2g;全蛋液 25g;香草精華 幾滴;純淨水 5-8g。
注意:不同牌子的麵粉吸水率不同,只要可以揉成一個均勻的麵團即可,不是非得加水進去,請注意。
蛋撻餡:全蛋撻水
原料:純牛奶 160g;淡奶油 65g;全蛋2個(中等大小 不要用太小的土雞蛋);細砂糖 30g;朗姆酒 5g。
注意:這個撻水的量基本是上面寫的撻底量的兩倍。就是說上面的撻底量乘以2,正好夠這些撻水用完。
將無鹽黃油切成小丁,低粉過篩,兩者粗粗混合。然後加入鹽、全蛋液、香草精華,視情況加入一點純淨水,揉成一個均勻的麵團。裝保鮮袋裡,放冰箱冷凍10分鐘左右(不用冷凍太長時間)。
冷凍好後麵團取出,用手再輕輕地揉推幾下。
然後將麵團分成21-22g左右的小麵團,放蛋撻模具裡。
把麵團在模具裡壓開,鋪完整個模具貼合好。(如圖示)
烤箱預熱200℃,中層,將撻底放入烤箱160℃烤8-10分鐘左右。然後取出放涼。
將全蛋和淡奶油放入一個乾淨的大碗裡,攪拌混合均勻。
再放入細砂糖、純牛奶和朗姆酒,攪拌混合均勻。這裡要有耐心,多攪拌一下,讓糖全部融化。
將攪拌混合均勻的撻水過濾三遍,直到非常細滑。放冰箱靜置冷藏1個小時以上。
注意:撻水可以提前做,靜置冷藏時間越久越好。我一般都是靜置冷藏3-5個小時。
將做好的撻水注入之前已經烤好放涼的撻底裡,每個七分滿就可以了,不要太多。
烤箱預熱220℃,中層,烤25-30分鐘左右,直到表面上色就可以了。
烤好後,取出來,放涼就可以吃啦!其實這種酥底蛋撻熱著吃和涼著吃,都很棒噢!
香酥脆的撻底,嫩滑的撻餡,嘿嘿,不要吃太多呀!
怎麼樣,第二個是不是好簡單,哈哈,動起來吧!兩種蛋撻都做好了,你更喜歡哪一種呢?(我似乎更偏愛第一種一點哈!)
那來做個票選吧!
小tips:
1 沒有用完的千層酥皮撒一點低粉,裝保鮮袋裡,放冰箱冷藏一個星期沒有問題。
2 千層酥皮可以用來做其它酥皮點心,比如榴槤酥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所有菜譜文字和圖片均為原創,禁止盜用。
轉載請事先聯繫告知獲得授權同意。多謝。
我的個人微信是 piaoxiangnaizhu01(暗號:飄香),想交流食物的可以加;
也可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