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被除名九大行星,命名為矮行星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在天文學上有什麼意義嗎?為什麼要這麼歸類?
在上學的時候一直是背誦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但在2006年冥王星被天文學家們投票,踢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當時還有些為冥王星鳴不平,憑什麼這些科學家靠一個投票就取消了它的地位,這些科學家真的公平嗎?當然其實這對於一個星球來說,它完全不知道人類在搞什麼,這只是人類的階級思想。
在天文學界有一個階段也是只有八大行星的,在1930年之前,人們也是認為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但是由於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與海王星收到了未知引力的影響,之前人們通過對天王星的分析發現了海王星,所以天文學家推斷海王星之外也存在一個行星。它離我們非常遠,有30-50個AU,一個AU就是一個天文單位(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
冥王星的運行軌道非常扁,導致它有時候會出現在海王星內側。冥王星距離我們不僅遠,它還非常小,所以人們一直沒有觀測到它。直到1930年才拍到了它的照片,經過計算後才宣布發現了第九大行星。不過當時人們把質量計算錯了,認為它比地球還大,而冥王星的實際大小只有月球體積的1/3,比地球的衛星還小。
不過冥王星雖小卻也是有自己的衛星的,冥王星有5顆衛星,其中一顆「卡戎」直徑是冥王星的一半。在這個尺寸下,卡戎於冥王星的關係更像是兄弟,形成了雙星系統。
冥王系被除名九大行星,體積小是其中一個原因,目前天文學家判斷一個天體是不是行星主要依據三個條件,第一,它一定要繞著太陽轉,而且不是其他行星的衛星;第二,它要足夠大,自身重力能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狀態(呈現出球形);第三,它要有能力把自己軌道上的小行星都清理乾淨。第三條冥王星就沒有滿足,它的軌道是穿過柯伊伯帶的。
太陽系除了八大行星,還有很多小行星,他們有的分布在木星和火星中間的小行星帶,還有的分布在海王星外面的柯伊伯帶。冥王星被除名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它處在柯伊伯帶上,這裡還有很多的小行星是後來發現的。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2005年鬩神星的發現,它只比冥王星略微小一點,這讓人們覺得是不是發現了十大行星,但後來人們又發現了不少類似的天體。這下可讓人們很糾結,這些都算的話有些太多了。
2006年最終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各國天文學家討論、投票,最終達成一致,冥王星被歸入了矮行星。因為冥王星的歸屬問題,最終誕生了一個新的行星分類,它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除了新的分類,冥王星還得到了一個頭銜「類冥天體」,鬩神星和鳥神星就屬於類冥天體,矮行星並不一定是類冥天體,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的天體,離太陽較近,主要成份都是巖石和金屬。在柯伊伯帶的天體距離太陽遠,它們的表層是甲烷和水以冰殼的形式存在。冥王星現在是矮行星之中體積最大的,可以稱為矮行星之王,還帶著自己的近衛「類冥天體」,這是要單幹的節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