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無力早期症狀 肌無力怎麼預防

2021-01-21 三九養生堂

肌無力的症狀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很陌生。但是對肌無力有所理解的人都曉得這種疾病的可怕之處,這是一種得上之後就難以治療的疾病,而且還可能發展為重症肌無力,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那麼肌無力早期症狀有哪些呢?該如何預防?下面跟著小編了解一下吧。

肌無力早期症狀

常見症狀:四肢近端及軀幹無力、口乾

肌無力症狀比癌腫症狀先出現,表現為四肢近端和軀幹無力,下肢症狀比上肢嚴重,短暫用力收縮後肌力增強,而持續收縮後肌力反而減弱,呈現出病態疲勞的現象。一般不累及眼肌與延髓支配的肌肉,近年來報導延髓症狀較前有增多,但其發生率遠低於重症肌無力。呼吸肌力弱需人工呼吸不常見。

腱反射特別是下肢反射經常減弱或消失,但運動後腱反射可恢復。少數患者可有肢體感覺異常和疼痛。可出現自主神經功能異常,表現為口乾、無力等。在一些患者中可以見到LEMS與亞急性小腦變性和腦脊髓炎伴隨發展。

肌無力要做哪些檢查

檢查項目:肌電圖、CT、腦電圖

1、肌電圖檢查:肌電圖提示肌收縮力量降低,振幅變小。肌肉動作電位幅度降低10%以上,單纖維興奮傳導延緩或阻滯。

2、血液檢查:TH/TS比值升高,80%病人AchR-Ab滴度升高,2/3病人IgG升高;伴甲亢者T3、T4升高。免疫學檢查:70-93%的患者可查出血清抗乙醯膽鹼受體抗體陽性。

3、抗膽鹼酯酶藥物試驗:症狀可一過性改善。抗膽鹼脂酶藥物試驗:陽性。

4、胸腺影像學檢查:90%患者有胸腺增生或胸腺腫瘤,可行X光、CT或MRI檢查。

5、肌肉活檢: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後膜皺褶減少、變平坦,AchR數目減少。

肌無力併發症

1先天性終板Ach酯酶缺乏

這種病多發於男性,從出生起便出現所有骨骼肌無力比正常人易疲勞。肌活檢正常,光鏡及電鏡細胞化學檢查發現Ach酯酶缺乏。

2.慢通道症候群

嬰兒、兒童或成人期起病漸進性加重,可有數年的間歇期。典型肌無力表現可累及頸、肩和指伸肌,可有輕至中度上瞼下垂,眼外肌活動受限,下頜肌、面部肌、上肢肌、呼吸肌和軀幹肌等不同程度肌無力,下肢相對倖免。受累肌肉可見肌萎縮和易疲勞,嚴重受累肢體腱反射降低。

3.先天性乙醯膽鹼受體缺乏

常在嬰兒期起病,臨床症狀及電生理特徵與重症肌無力相似。肌肉活檢顯示AchR數量減少火罐網,膽鹼酯酶正常。血清AchR-Ab陰性,終板區未見免疫複合物。

4.藥物引起的重症肌無力

肌無力的預防

1、防止感冒,感冒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感染容易引起肌無力危象,加重病情。預防流感要適應自然和及時的改變,衣服,飲食,生活,工作和休息應合理安排。武漢腦研究所指出,流感儘量少去公共場所,注意飲食衛生防病進入的嘴。得了感冒是早期治療,特別是用於治療肌無力的經驗豐富的醫生的診斷和治療的肌無力患者,因為有很多是需要避免使用。

2、調節情緒,心理平衡。治療肌無力的這些無休止的,還需要醫務人員耐心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家庭護理,支持和治療,相信科學,保持愉快的心情,抑鬱,恐懼,悲觀,去除不耐煩的不良心理,樹立信心。樂觀是提高療效,促進健康的概念的重要性。

3、注重鍛鍊,鍛鍊增強體質,但不能運動過量,特別是肌無力患者過度運動會加重症狀。對於重病患者或長期臥床不起的病人,應給予適當的按摩防止褥瘡。

4、心理護理,要注意的是克服悲觀和憂鬱的情緒。肌無力患者病程長,療效慢,用量大,許多患者因此導致失望,悲觀。

肌無力的日常護理

1.心理調理

重症肌無力特別容易復發而且病程較長,感冒或者過於疲勞都會讓病情加重。所以患者在治療時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定期複查,防患於未然。

2.生活調理

生活有規律,日常中注意氣候的變化,以防疾病加重。如染上感冒要及時治療,避免重症肌無力危象的發生,尤其在流感泛濫的季節,要遠離公共場所,以防傳染,對日常穿衣飲食、起居、勞逸等都應當有適當的安排,注意保暖。另外一些藥物,如抗生素中的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多粘菌素、金黴素、四環素等;抗心率失常藥物中的奎尼丁、奎寧、普魯卡因醯胺、心得安、利多卡因等箭毒類肌肉鬆弛劑,大劑量的苯妥因鈉均可抑制神經肌肉傳遞功能,亦應禁用。

3.飲食調理

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蛋白的攝入,清淡避免油膩,慎吃寒涼刺激之物,多食溫補平緩之品,以達到補益之功,從而增強機體正氣。也可選用健脾補腎的食品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如多食排骨湯、蛋類、慄子、核桃仁等。

4.注意休息

重症肌無力患者勞累後病情會加重,休息後減輕,因此,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注意休息並不意味著臥床不動,適當的體育鍛鍊同樣是重症肌無力患者不可缺少的,患者可以做一些醫療體操、太極拳或保健氣功,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對本病的康復也有一定的幫助。

同大多數免疫系統疾病一樣,重症肌無力也存在反覆發作、病程綿長的特點,因此,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重症肌無力的日常護理措施。也要注意適量運動,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但不能運動過量,特別是重症肌無力病人運動過量會加重症狀,所以病人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些有助於恢復健康的運動。病情較重的病人或長期期臥床不起的病人,應給予適當的按摩防止褥瘡的產生。

總結:通過這篇文章大家了解了,肌無力是一種病程長且難治的疾病,它不但給患者帶來身體與心理上的痛苦,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所以做好預防非常有必要,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長時間四肢無力,當心是重症肌無力
    而重症肌無力患者體內有一種抗體,會阻礙囊泡與乙醯膽鹼的受體相結合。如此一來,患者的肌肉就無法正常收縮,出現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的情況。重症肌無力分為全身型和眼肌型兩種。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在早期可使全身肌肉受累,導致肌肉無力,甚至累及呼吸肌,導致生命危險。
  • 常見典型的重症肌無力的症狀有哪些?
    早期多為一側,晚期多為兩側,還有不少病人一側的眼皮瞪上去時,另一側的眼皮又耷拉下來,即出現左右交替瞼下垂現象。2、全身無力也是其中之一。病人常感到嚴重的全身無力,肩不能抬,手不能提,蹲下去站不起來,甚至連洗臉和梳頭都要靠別人幫忙。病人的肌無力症狀休息一會兒明顯好轉,而幹一點活又會顯著加重,好像是裝出來似的。這種病人大多同時伴有眼瞼下垂、復視等症狀。
  • 重症肌無力專家殷世榮:重症肌無力的症狀有哪些?對我們有哪些危害?
    重症肌無力往往是指患者因為各種病因導致全身骨骼肌的無力,這些患者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後天獲得性的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因此神經肌肉間的遞質就會出現傳遞障礙。這些患者往往會出現肌肉沒有力量,容易疲勞感,在活動後感覺更加疲勞,休息之後能得到緩解。
  • 「晨輕暮重」,四肢肌無力,沒想到這個病不簡單
    ▌ LEMS的診斷基於臨床體徵和症狀、電生理檢查和抗體檢測:臨床特徵:以下肢近端肌無力為主,活動後肌疲勞,但短暫用力收縮後,肌力反而增強,持續收縮後又呈疲勞狀態以及自主神經症狀諸如口乾,男性陽萎和便秘等。電生理檢查:肌電圖重複電刺激可見低頻(2-5Hz)刺激時動作電位波幅降低,高頻(10Hz)刺激時波幅增高。
  • 身體出現異常乏力,可能是重症肌無力,及時治療,減輕患者痛苦
    1、咀嚼無力重症肌無力病情處於早期的時候,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咀嚼無力。因為患者的面部肌肉已經失活,不能正常工作,失去了正常功能,所以患者咀嚼的力度就會下降。其中比較常見的是眼球出現上轉的障礙,其次會出現內直肌的麻痺,而且雙側以及一側都有可能發生,這種症狀的發病規律一般是從一側開始然後慢慢地變成全眼肌麻痺。病情越來越嚴重時,還會出現瞳孔的運動障礙。
  • 重症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一)
    但在發病早期可單獨出現眼外肌、咽喉肌或肢體肌肉無力;顱神經支配的肌肉較脊神經支配的肌肉更易受累。經常從一組肌群無力開始,逐漸累及到其他肌群,直到全身肌無力。部分患者短期內出現全身肌肉收縮無力,甚至發生肌無力危象。 骨骼肌無力表現為波動性和易疲勞性,晨輕暮重,活動後加重、休息後可減輕。
  • 糖尿病早期的「5大症狀」,這「4個」方法可以有效預防血糖
    大量證據表明,80%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糖尿病素有「沉默的殺手」之稱。目前我國糖尿病直接醫療費用有80%以上用在了併發症的治療上。這是錯誤的治療策略,其源於我們不能把高危人群找出來,及早實施預防幹預;不能及時發現早期患者,實施早期治療。早期檢測、早期治療、預防併發症的花費相對較小,被稱作便宜的治療;延緩併發症、治療併發症的花費巨大,被稱作昂貴的治療。
  • 重症肌無力:了解一下吧!
    性別:男:女=1:1.5累及全身任何骨骼肌:眼外肌,咀嚼肌,咽喉肌;面肌,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全身骨骼肌以四肢近端為主。受累肌肉極易疲勞;晨輕暮重,症狀波動。感冒、精神刺激可使症狀加重。沒有神經系統定位體徵。女性患者經期症狀加重;閉經、妊娠期減輕;產後加重。
  • 年輕姑娘每天渾身無力……一查竟是種「怪病」
    「患者眼瞼下垂、脖子和四肢無力,症狀早晨輕、傍晚重,的確有重症肌無力的可能,不過確診還要看相關檢查結果。」丁主任介紹。隨後的新斯的明試驗、電生理檢查和血液檢查共同證實小林 「虛弱」的病因是重症肌無力。說起重症肌無力,很多人會感覺很陌生。的確,它是比較罕見的一種病,在大眾中知曉度不高。
  • 可能是重症肌無力的前兆,還需警惕起來
    15%的患者為只有眼部症狀的眼肌型MG,而85%的患者為除眼肌外還有其他骨骼肌受累的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在AChR-Ab陽性的GMG中可能有10%進展為難治性重症肌無力。高達40%的患者會出現呼吸肌無力導致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
  • 北京中醫內科劉泉鵬:常見典型的重症肌無力的症狀有哪些呢?
    重症肌無力(MG)是一種由神經-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和易疲勞,活動後症狀加重,經休息後症狀減輕。該病症最常影響眼部、臉部及吞咽相關的肌肉,會造成復視、眼瞼下垂、說話困難及行走困難等症狀。
  • 說說「肌無力」那點事
    怎麼知道的?當然了,您看,有時候走路晃悠,平衡不好;有時視覺突然模糊;有時冷不丁來一陣子頭暈;有時感到莫名其妙地累;有時,突然感到手腳無力,過去輕輕鬆鬆拿得起的東西,現在感覺很困難;甚至有時手都握不起拳頭來,好像肌肉不聽使喚了;也有的是臉部肌肉、眼球肌或呼吸肌突然失去原來的活力,等等。到了一定歲數,出現上邊的這些症狀,一點都不稀奇。
  • 劉泉鵬:運動神經元病的症狀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運動神經元會產生肌無力和肌萎縮蔓延至軀幹、頸部,最後到面肌和延髓支配肌。了解運動神經元病早期症狀有助於及時發現病情、及時的治療。那麼,運動神經元早期症狀有哪些? 運動神經元的症狀最早出現在手部,患者會感覺到手指僵硬,笨拙,運動無力,手部肌肉逐漸萎縮,可見肌束震顫的感覺。
  • 肌肉萎縮專家劉泉鵬:肌肉萎縮的早期症狀表現都有哪些呢?
    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並發肺炎、壓瘡等,不僅讓患者喪失基本生活能力,嚴重的更會威脅患者的生命。 肌肉萎縮是一種慢性疾病,通常是由於過度的勞累所引起的。在人的身體抵抗力比較低下的時候出現,對患者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那麼肌肉萎縮的症狀主要表現有哪些?
  • 直播預告:專家解讀重症肌無力的外科診療策略
    重症肌無力常常表現為一個或多個部位的骨骼肌無力,譬如眼外肌、面部肌肉、頸部肌肉、咽喉肌肉、四肢軀幹肌肉、軀幹肌肉甚至呼吸肌等,引起相應部位肌肉力量不同程度地下降,從而導致臨床症狀。與普通的「肌肉沒勁」不同,重症肌無力的症狀常呈現出現波動性和易疲勞性,症狀表現出「晨輕暮重」的特點。
  • 乳房癌的早期有肩背部刺痛症狀嗎 該怎麼預防
    這種疾病還是要以預防為主。很多人對乳房癌不是很了解,不清楚它的症狀。那麼,乳房癌的早期有肩背部刺痛症狀嗎?在早期都有哪些症狀呢?應該怎麼預防?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乳房癌的早期有肩背部刺痛症狀嗎乳房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它在早期治癒率高一些,一般是不會有肩背部刺痛的。除非是有癌細胞轉移的情況,肝病、膽囊之類的疾病就會引起背部疼痛,最好還是去醫院進行檢查,確定具體原因。
  • 女嬰全身肌無力,只有眼珠能轉動……這種罕見病的特效藥,終於進...
    童童患的是龐貝病,又稱Ⅱ型糖原貯積症,這種罕見病發病率約1/40000- 1/50000,肌無力是典型的症狀。嬰兒期發病的兒童,因伴有心臟肥大及心力衰竭,基本活不過1歲。2020年7月1日起,龐貝病正式納入浙江省罕見病用藥保障支付範圍,這意味著浙江省的龐貝病兒童終於能用上救命藥了。
  • ...直到視線變得模糊,直到不能呼吸 ——談談先天性肌無力綜合症
    01 什麼是先天性肌無力綜合症(CMS)圖 1 先天性肌無力患者。照片來源於網絡。先天性肌無力綜合症是一種由於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遺傳疾病,患者多為隱形遺傳,發病率為1/500000-1/200000。該疾病突變基因大多編碼在神經肌肉接頭處發揮重要功能的蛋白。
  • 治療重症肌無力,從命門入手
    ,我也是無意中翻閱到本文,覺得作者的辨治思路很有意思,而作者怎麼一步一步將重症肌無力的治療引向求之於命門的過程,也很有意思,選出來分享給大家。閆卓如醫生臨床經驗作者/閆卓如重症肌無力臨床症狀:患者在重複活動、短時間迅速疲乏無力休息後,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復。一般早晨情況較好,夜間較重。
  • 全身型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眼瞼無力最常出現
    有時,患者只會出現肢體無力。重症呼吸性重症肌無力患者,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即重症肌無力危象。(2)復視常從一組肌肉群開始,逐漸累及其他肌肉群,復視為最常見症狀,佔80%。神經學檢查顯示肢體近端、軀幹、頸部及顱面區肌無力,對疲勞無抵抗力。Jolly試驗陽性,肌腱反射正常,無感覺障礙,上瞼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