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發生在晚清的冒名頂替案:一品大員偷梁換柱,結果丟了首級!

2020-12-21 老方嗶嗶嗶

話說鹹豐戊午年(1858年)的秋天,恰逢3年一度的鄉試。位於南京的江南貢院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云集此處,十年寒窗之後都期待在此一舉登科、金榜題名。

為了確保考試順利進行,鹹豐皇帝十分重視,派遣為官清廉、頗有美名的兵部尚書、一品大學士柏葰親自前往南京擔任主考官,戶部尚書朱鳳標、左副都御史程庭桂為副考官。這個配置可以說是非常非常之高了。

放榜之日,眾多學子都期盼自己的名字能出現在皇榜上,就在他們尋覓自己名字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人的名字竟然位於科甲第七名,他就是滿洲籍戲子平齡。前來應考的學子沒人不知道,這哥們是個浪蕩子弟,向來不學無術,平日最愛的就是唱戲狎妓而已,晨起的朗朗書聲裡必然沒有他,但秦淮河邊的窯子裡肯定有他。他竟然中了,而且還是第七名,如果不是眼睛出了問題,那一定是皇榜出了問題。

一時間輿論譁然,這明顯就是作弊了!得知此事的江南道御史孟傳金一看這事兒鬧大了,立即給朝廷上摺子,揭發這樁嚴重的舞弊事件。

得知此事的鹹豐皇帝很謹慎,沒有輕易地下結論,而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居然破例又讓他考了一次,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總共600多字的八股文,這位老弟一口氣錯了200多個,語句更是毫無通順可言。拿到考卷的鹹豐皇帝肺都氣炸了,這塌螞的也太糊弄人了,這樣的人居然還能登科,而且還是第七名,於是下令徹查此事!

經過調查發現這事兒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大體的情況如下:

副考官程庭桂在考前接到了上百個條子,都是要求關照的,收受了上萬金的賄賂。主考官柏葰沒有查到收錢的證據,可副考官卻把平齡賄賂他的錢送給了柏葰的小妾。小妾拿了錢後,拼命地在他耳邊吹枕邊風,讓柏葰幫忙「偷梁換柱」:把中榜的卷子抽出一份,改成平齡的名字,從而實現讓他金榜題名的願望。

按說官至一品的大員,不應該犯這種低級錯誤,可是這位大佬一念之差,實在是禁不住小妾的軟磨硬泡,於是鬼使神差地暗中操作了一番,造成了平齡冒名頂替的事實,玩了一出狸貓換太子。

柏葰

事情真的這麼簡單麼?其實不然,隨著案情的深入,柏葰直接捲入舞弊的證據也浮出水面。不止是平齡,考生羅鴻繹也通過兵部侍郎李鶴齡的關係,結識嘉峪關同考官浦安;浦安又通過柏葰的門人靳祥的關係,請求柏葰同意調換羅的試卷讓他中舉。事後羅又向柏葰、浦安行賄。所以,這不是一個小妾的問題,真正原因是他自己出了大問題。

鹹豐九年二月十三日,在研究如何判決柏葰時,鹹豐皇帝的顧命大臣之首的愛新覺羅·載垣出臺了處理意見:擬將柏葰「比照交通囑託,賄買關節例,擬斬立決」。

由於柏葰是鹹豐皇帝的愛臣,因此皇帝是想替他開脫,留他一條命流放到嘉峪關去算了。可是這個時候令人詭異的是:「諸臣默無一言」無人附和」。不僅如此,戶部尚書肅順據理力爭,他表示:科舉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應該嚴刑峻法,才能改變科場上由來已久的惡習,力主將柏葰明正典刑。

在這種情況下,鹹豐也沒辦法了,只好打消了流放的念頭,同意「斬立決」。據說做出這樣的判決後鹹豐很痛苦:「言念及此,不禁垂淚」。不僅是柏葰,同案的案犯浦安、李鶴齡、羅鴻繹與柏葰一同四人,被押往菜市口斬首,此事震動朝野。要知道有清一朝以來,極少有正一品大員被公開處斬的先例,就算是罪大惡極的和珅,也不過是給了三丈白綾賜死而已。

最最讓人好笑的是:當事人柏葰自己都認為皇帝不會殺他,甚至還準備好了行李家丁,準備去嘉峪關。柏葰被抓入監獄之前,還自信滿滿地吩咐兒子:備好行李,等我回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直奔菜市口的大結局。

至此,上演了偷梁換柱、狸貓換太子戲碼的一品大員就此伏法。此事之後的30多年間,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科舉舞弊案,殺一個一品大員換來成千上萬學子的錦繡前程,值了!你說呢?

相關焦點

  • 一品大員被判刑,行刑前對兒子說: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會死
    鹹豐八年,即1858年,在這一年當中,清王朝發生了震驚晚清朝野的順天鄉試科場案。這一科場大案因情節錯綜複雜,牽連甚廣的緣故,被鹹豐帝親自批示,分批交由怡親王載垣等人遵旨查辦。兩批審決之後,先後共有九十餘人被查辦,其中連同主考官一品大員柏葰等共有五人被直接處斬。
  • 一品大員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說起古代的官職,我們經常說的就是幾品幾品的大員。在很多影視劇上我們經常看到七品縣令、一品朝廷大員等這樣的稱呼。對於這些官職,我們的感覺就是很多官員都有品級。其中級別最高的就是一品,很多人都覺得一品比較厲害。
  •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在古代的時候,幾乎每一個讀書人都希望能夠有所成就,都希望自己能夠當官,但是不同的官員,所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清朝的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等,最高的是正一品,也就是傳說中的一品大員,要成為正一品的官員並不容易,據說清朝正一品的官員很少,大約只有15人,因此,正一品官員的待遇還是很好的,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的好奇!
  • 晚清第一大案,戊午科場案:考試營私舞弊的後果有多嚴重
    誰知好景不長,十月初七,御史孟傳金上奏,指出這次考試裡出現了舞弊行為,並且不止一起,牽涉到考官,戊午科場案由此案發。鹹豐相當重視,下旨由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兵部尚書全慶和陳孚恩會審,特令「此旨爾等看完, 交軍機處寫明發, 孟傳金原折不必交軍機處」。
  • 古代的「一品大員」,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那麼古代時期的「一品大員」究竟是多大的官呢? 在古代的時候,正一品是相當於現在的正國級的領導,這個正一品也是有很多劃分的,首先就是分為文官和武官,文官是「三公」既:太師、太傅、太保,和殿閣大學士,屬於榮譽上的一種虛職,並沒有實際的權利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通過科舉制度,許多漢人開始走向清朝的政壇,其中晚清四大名臣,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然而,他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到底能享受什麼待遇? 正一品也是漢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峰,到達這個級別的官員,無一不是震動一方的封疆大吏。其中,正一品的文官有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等稱謂;正一品武官則有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伊犁將軍等稱謂。 我們所熟悉的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都是屬於正一品的朝廷官員,他們在晚清的時候,手中握有巨大的權力,足以影響朝綱。
  • 雍正年間7大名臣,全是一品大員,其中兩人死後配享太廟
    期間也出現了這樣7位名臣,深得雍正皇帝倚重,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張廷玉 雍正朝時,張廷玉曆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最後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正一品大員。然而晚年因與乾隆皇帝之間產生隔閡,缺少了相應的信任,最終解甲歸田,乾隆二十年,在家中病逝。乾隆念及其生前對朝廷的巨大貢獻,被封配享太廟,也成了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 晚清誥命夫人到底有多美?穿官服戴朝珠,相貌冷豔美麗!
    圖為一組晚清年間的朝廷誥命夫人真實相貌老照片,眾所周知誥命夫人是古代朝廷對在朝為官的正室夫人或者母親的尊稱加封
  • 在古代,從一品升到正一品大員有多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比登天還難
    從九品往上升到正一品,可謂十八級打怪,道路阻且長,而且要看緣分。在清朝,想升到正一品大員那到底有多難呢?專家:超出你的想像。 文官正一品就是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加上大學士兼直省總督,武官一品就是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加上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 Hi視頻丨威海老故事《一品大員叢蘭(十)》
    咱們今天繼續來講明朝一品大員、出生於文登城北宮村的叢蘭的故事。上回說到,這虎父無犬子,叢蘭的長子叢磐聽從效法父親,為官公正廉潔,晚年卸任回到文登的家鄉,還潛心治學,撰寫文登縣誌,真不愧為咱威海人的驕傲。今天咱們再聊聊,叢蘭生前還做了哪些令人欽佩的事兒。話說叢蘭長期整治邊務、治理漕運,深知民間疾苦。
  • 晚清「淫伶」案中的華洋交涉與集團競爭——以李春來案為中心
    《申報》《新聞報》《時報》《中外日報》等幾大日報對該案進行了密集的追蹤報導,《文匯西報》(The Shanghai Mercury)、《上海泰晤士報》(The Shanghai Times)、《字林西報》(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等以寓滬僑民為主要讀者群的外文報紙亦對此案投以巨大關注。「淫伶」案為何會頻繁發生在晚清的上海租界?
  • 和珅與狄仁傑同為宰相,為何和珅是一品大員,而狄仁傑只是個三品
    而說到狄仁傑和和珅,可能很多人又有些不解,為何和珅與狄仁傑同為宰相,同屬於當時的"頂級大佬",和珅是一品大員,而狄仁傑只是個三品呢?在唐朝三品就是宰相了,那一品和二品呢?莫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都說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唐朝的宰相僅僅三品,那唐朝就沒有一品和二品官嗎?他們又是誰呢?
  • 法律雜議——大竹縣冒名頂替離婚案法律分析
    沒想到,有人會帶著口罩冒名頂替去離婚。其實,這伎倆是很容易也很快被發現的,真是一場鬧劇。法律後期卻嚴重,聞者足戒。 這種冒名頂替,屬於人身頂包,在交通肇事、考試中經常出現。頂包的法律後果是嚴厲的,情節嚴重的,屬於刑事犯罪。譬如交通肇事中冒名頂替肇事人,會被指控為包庇罪或妨害作證罪,考試頂包會觸犯「代替考試罪」而被判處拘役、管制或罰金。 就本案而言,冒名頂替屬於訴訟欺詐,擾亂了訴訟秩序,所以法院以此予以司法拘留。
  • 古代御醫的官位其實很低,只有他做到了一品大員,最後是被嚇死的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明代就有一位御醫做官做到了一品大員,兼任禮部尚書,還被封為太子太保,在明代、甚至整個古代歷史上都是官職最高的御醫,他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太醫院院使許紳。許紳是京城本地人,嘉靖初年在太醫院的御藥房做事,只是太醫院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醫生,後來因為做事勤快,醫術不錯,慢慢做到了太醫院院使的位置。但後來許紳能真正的飛黃騰達,還是因為宮中的一次變故。
  • 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很難嗎?專家:超出你的想像
    ▲科舉畫像01比如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有多難呢?專家表示,其間難度超出你的想像。清朝尚書的官階為從一品,大學士為正一品,然而看似晉升近在咫尺的官階,正常晉升所需的時間可能遠不止十年。就品級來說,能夠晉升為大學士的都是從一品。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誰才是慈禧太后真正的心腹?曾國藩差點被殺
    晚清四大名臣分別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但是這四位漢臣中,究竟誰更受慈禧太后信任和重視呢?現在這裡就來看看吧:首先說說最有名的曾國藩,曾國藩以科舉考試踏足官場,而且還成了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得穆彰阿之助,曾國藩實現了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成為了從二品大員。
  • 晚清名臣駱秉章,殺太平天國石達開,後人出資千萬在廣州重建家廟
    無奈之下,石達開寫信給駱秉章求和,而駱秉章假裝接受石達開的議和,在派部下勸解石達開投誠並籤訂盟約之後,結果駱秉章出爾反爾,將石達開擒拿,押解成都凌遲處死,並殺害石達開2000部眾。石達開之所以投降,是為了保住三軍將士的性命,最終卻沒有實現。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福利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今天想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所享受的待遇到底有多麼好!在那個封建時代,對於讀書人而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這些讀書人終其一生都在埋頭苦讀,他們寒窗苦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一朝鯉魚躍龍門。當你真正踏入官場之後,就意味著你從此脫胎換骨,進入了統治階級。
  • 發生在日本的「謎案」,女廁所便池出現男屍,31年仍然無法破解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其中不乏各種稀奇古怪的案件。有一些「謎案」至今都沒有辦法破解,成為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其中在日本就發生過這樣一起「謎案」,31年過去了仍然無法破解,讓人非常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