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黑色幽默的糖衣下 魯蛇世代的無情自嘲

2020-12-17 益生英明

娛樂圈新頭條,妹幫你全打包!各位看官老爺們大噶好!可愛如我的益生妹突然出現!

今天益生妹給大家介紹一部獲獎無數的國產電影——《大佛普拉斯》,作為一部由臺灣主創團隊製作,由臺灣本土導演執導,由臺灣當地演員演繹的黑色幽默電影,《大佛普拉斯》用臺灣當地方言通過臺灣最底層人民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初看讓人忍俊不禁,再品令人如在喉的故事。

這部電影通過臺灣最底層的幾個小人物展開,主人公肚財是一個孤兒,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從小四海為家,露宿街頭還進過監獄,現在每天騎著電動車四處撿垃圾,撿完之後搬回回收站,過秤稱重後,拿著僅能填飽肚子的酬勞,過著從來沒過精神消費的生活。而菜埔是另一位身處生活夾縫的小人物,他白天需要打零工,晚上還要為黃啟文的工廠值夜班以此來照顧他病重的媽媽,他木訥遲鈍,心裡沒注意,只想繼續過著這種掙不脫卻又抓不住的生活。

肚財和菜埔從小就是朋友,晚上肚財會去711撿一些過期的冷便當,帶到工廠的值班室和菜埔共同分享。兩人一邊看著黑白電視,一邊吃著變冷的便當,就這麼過著難熬的生活。一次黑白電視出現了故障,肚財就慫恿菜埔去取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想窺探一下有錢人的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老闆的黃啟文是從美國留學歸來的人上人,憑藉藝術的造詣,他在當地開了一個製造佛像的工廠,而最近黃啟文還拿到了護國法會中大佛的訂單,可以說正是春風得意。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了他的風流史,也為肚財和菜埔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次,兩人照例看著行車記錄儀吃便當,卻意外地目睹了一個兇殺現場。

黃啟文的女友發現了黃啟文出軌的事情,並以此索要賠償,黃啟文惱羞成怒將其打暈裝入後備箱,之後驅車返回佛廠,並在行車記錄儀的見證下毀屍滅跡,手忙腳亂的黃啟文也是將假髮脫離,徹底露出猙獰的面目。當晚,黃啟文連夜組裝好了佛頭。

肚財菜埔深知惹禍,連忙前往廟中燒香拜佛,但佛祖沒有站在他們這一邊,肚財先了意外身亡,之後黃啟文又趕來威脅菜埔。護國上,數百名和尚圍坐在大佛周圍,點著燭火,誦著經文,敲著木魚,影片也正式結束。

作為一部黑白電影,《大佛普拉斯》擁有相當出色的視聽語言,在整部電影中只出現了幾次彩色鏡頭,這些彩色鏡頭都出現在行車記錄儀中。同時,對於肚財和菜埔這兩位主人公,影片都調高了ISO,使得黑白電影擁有相當密集的噪點,增加了幾分粗糙感和劣質感,而行車記錄儀的色彩畫面就比較寫實,這樣的對比也頗具玩味。

同樣影片中還運用了大量的黑色幽默元素,首當其衝的就是菜埔和肚財的名字,這兩個名字都沒有什麼實際的意思,菜埔指的就是普通的醃鹹菜,而肚財也是相當於旺財的叫法。導演黃信堯還為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生活橋段,比如菜埔拿著300新臺幣去買眼鏡,再比如肚財心懷理想的太空艙,這些意向仔細咀嚼起來耐人尋味,也是《大佛普拉斯》贏取眾多大獎的不二法寶。

大佛普拉斯的成功絕非偶然,在它獲獎的童年,草東沒有派對憑藉專輯《醜奴兒》擊敗了周杰倫的告白氣球一舉奪下了當年的金曲獎。作為一種以Past Rock為主的多元音樂力量,草東的搖滾爆發出了年輕人蓬勃而又熱血的力量,草東的歌詞帶著對現實和生活的戲謔和嘲諷,寫出了年輕一代的掙扎和迷茫,寫出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忍俊不禁,一種可逃的自娛自樂,一種越陷越深的自我救贖。

在臺灣,這樣的一代年輕人將自己成為魯蛇世代(loser),其意就如同大陸人口中的屌絲一般,而《醜奴兒》和《大佛普拉斯》就是魯蛇世代最自己的無情自嘲。雖然身處社會底層,卻不像肚財菜埔般窮困狼狽,但面對身份地位上無法彌補的差距,既無運籌帷幄之智,也無暴虎馮河之勇,魯蛇世代只能在無奈中平添幾分無奈,在傷感中多增幾分傷感而已。

相關焦點

  • 豆瓣8.7,黑白影片《大佛普拉斯》,包裹著喜劇外衣的黑色幽默!
    《同學麥娜絲》維持黃信堯導演的黑色幽默風格,雖然沒有機會一舉拿下最佳劇情長片與最佳導演,但仍不減其黑色魅力,票房節節高升。然而,這也不是堯氏幽默第一次嶄露頭角,早在前作《大佛普拉斯》就曾經跟《血觀音》殺得煙硝四起。所以,對比於具有聲光效果的好萊塢電影,《大佛普拉斯》這部灰暗的黑白草根片,到底有何魅力?
  • 以《大佛普拉斯》為例,淺析黑色幽默喜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電影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將社會邊緣人物與上流官商的強烈反差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對比、上帝視角的旁白,將社會的滑稽、醜惡、荒誕無限放大,展現出濃厚的人文社會關懷和哲學思辨。今天我就以黑色幽默為切入點,帶你一起解讀《大佛普拉斯》這部荒誕喜劇背後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01 絕望的黑色與反諷的幽默,構成了黑色幽默的內核什麼是黑色幽默?
  • 三部角逐奧斯卡的國產片,我最看好《大佛普拉斯》!
    電影裡菜圃和肚財出現的畫面全都是黑白畫面,兩位角色竟然會在電影屏幕裡隔著鏡頭自嘲、甚至可以說一種荒誕的吐槽:「原來有錢人的生活是彩色的!」畫面在切換到行車記錄儀裡老闆的聲色犬馬,是霓虹般絢麗的藍色燈光和粉色曖昧,儘管是讓我們感到小人物悲愴的現代暗黑故事,但是兩位演員或者角色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打破第四面牆的吐槽,既讓我們心酸卑微,又有一絲自嘲般的幽默輕鬆感,這就是高級或者說更「舉重若輕」的完成導演或演員對殘酷社會以及階級固化的吐槽。
  • 電影《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
    2017年10月13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一個多月後,《血觀音》上映,兩部類型相似,內容雖不同,卻同樣精彩的電影不約而同地被看過的影迷拿來做比較。意識清楚,身體不能動彈,想了卻自己生命的月影卻永遠無法自己做主,在棠真「就這樣長長久久的活著」的祝福下,留下了痛苦而悔恨的眼淚。善與愛,惡與恨,它們最大的區別是後者因為沒有愛,於是失去了所有生的意義。
  • 自嘲,幽默的最高境界
    自嘲,幽默的最高境界
  • 《大佛普拉斯》: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最近沒什麼時間,看了下電影榜單,2018年度國內喜劇評分第二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就抽空看了一下。剛開始的導演獨白後,映入眼帘的就是黑白的,原以為自己下錯了,查了一下電影,原本就是黑白的,就靜心看了下去。
  • 大佛普拉斯:其實電影是彩色的,人心是黑白的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極具風格特色的臺語片,不僅把幽默與悲涼的比例拿捏得非常好,在又好氣又好笑的觀影體驗後,留下的或許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文/解憂電影院大佛普拉斯 (2017)大佛普拉斯這個命名是因為這部片改編自導演14年的金馬提名短片《大佛》。同時也意味著這裡的大佛還多了點什麼,故事主角就是菜脯跟肚財,他們兩個就是社會底層最滷的那種滷蛇(loser)。在某一天的日常裡,他們卻意外的捲入一場兇殺案之中,無助的菜脯跟肚財,該怎麼面對這一切呢?
  • 《大佛普拉斯》憑什麼獲得5項大獎?
    提名十項領跑,並且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這就是——《大佛普拉斯》。這部影片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部《大佛普拉斯》影片豆瓣評分8.6高分,定位的類型是劇情喜劇,放眼望去,其主演沒有一個我們認識的。但是就是這樣一部寂靜無名,看起來並不十分出彩的電影,卻深深的打動了無數人的心。
  • 《大佛普拉斯》導演新片:比上次的機車更機車
    《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同學麥娜絲》,曝光了第二支預告片。《大佛普拉斯》被稱為近幾年來臺灣最好的一部電影,這部沒什麼大腕也沒有多大投資的電影,最終以十項提名領跑金馬獎,一舉拿下了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大佛普拉斯》,又是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就是它——《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肚財先來解釋一下這個看起來意味不明的電影名《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之前拍攝過一部短片《大佛》。而這部電影就是在短片的基礎上製作的。除了這個片名起的很趕客之外,《大佛普拉斯》還有幾個不討大眾喜歡的特質——文藝片。對白基本是閩南語。全片80%的畫面都是黑白的。
  • 從《大佛普拉斯》到《同學麥娜絲》,同樣的套路,卻不同的結果
    但也正因為在創作的道路上持續耕耘,黃信堯終於在2017年交出了人生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大佛普拉斯》,並在第5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囊括最佳新導演等5項大獎。而繼《大佛普拉斯》獲得廣大迴響後,黃信堯在《同學麥娜絲》裡試圖複製相同套路,在說故事之時,還輔以極具個人特色、既幽默且戲謔的旁白,也運用了大量的諧音雙關製造效果。
  • 打破「第四面牆」,運用色彩劃分階級,《大佛普拉斯》展現眾生苦
    2017年,臺灣導演黃信堯帶著作品《大佛普拉斯》橫掃海內外多個獎項。而就是這部小成本電影,沒有任何流量明星,沒有女主角,只是幾個社會底層的臺南城鄉結合部的男人故事。就是這樣一部看起來不出彩的電影,在看似幽默的氛圍中將社會的醜惡和荒誕無限放大,帶給人別樣的反思。
  • 為何他眼瞼低垂,是佛還是娼妓——《大佛普拉斯》的黑色幽默
    ——《大佛普拉斯》這是一個只拍過紀錄片和廣告片的導演,《大佛普拉斯》是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長片。資本對於他的才華給予了最大的認可,金主們為他投資,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長片——《大佛》的plus版本,於是電影就有了《大佛普拉斯》這樣戲謔的名字。
  • 近年來少有的華語佳作,《大佛普拉斯》為什麼獲得眾人青睞?
    這樣有趣的構想,導演表面上將它拍成一部黑色喜劇,但實際上片中除了行車記錄器中的大膽性愛場面與謀殺案這個支撐影片懸疑性。也就是真正能啟動觀眾偷窺欲——想知道後來怎麼了的主軸外,劇情放入了大量對臺灣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辛苦生活描繪、以及對上層社會糜爛生活與仗勢欺人嘴臉的特寫,導演黃信堯的悲憫與批判感是非常明顯的。
  • 《大佛普拉斯》:瘋狂的人間金字塔
    2017年的臺灣金馬獎出現了兩部可以載入華語電影影史的佳作,一部是《血觀音》,另一部則是《大佛普拉斯》。雖然最後《血觀音》成功奪魁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但是這一部《大佛普拉斯》的整體水準完全不遜色。 導演黃信堯在2014年拍過一部名叫《大佛》的短片,市場反響非常不錯。
  • 《大佛普拉斯》是我最近幾年看過最好的華語電影。(上篇)
    兩年前,臺灣《大佛普拉斯》成了一匹黑馬,席捲海峽兩岸各大電影節,舉辦眾多獎項,並擊敗「血觀音菩薩」獲得五項金馬獎。這是我近年來看過的最好的中國電影,沒有一部。或許正是因為太現實,這部電影無法跨過大陸電影的「門檻」,只能在一些網站生存。
  • 《大佛普拉斯》:佛也有Plus?
    《大佛普拉斯》藉由電影中的看似莊嚴的大佛,卻不知暗藏了什麼玄機,用大佛代表一個根植在臺灣人心中的權威,黃信堯希望觀眾藉此反思不可挑戰的權威之下更值得深思的真實面貌。《大佛普拉斯》是幾年來少有的佳作,說人性,從不矯情,見社會,沒有控訴,講佛性,不露痕跡。劇本紮實,節奏老練,表達完整,寓意深遠。
  • 《大佛普拉斯》:這部臺灣限制級電影直面貧富差距
    認真安利一部華語小成本電影《大佛普拉斯》 一個華語電影為什麼取這樣一個「洋氣」的名字呢?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個叫大佛的短片,而這部電影是大佛的加強版,所以用了「plus」的諧音《大佛普拉斯》作為片名。(當然光明磊落的小朋友是不需要害怕的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人與富人的生活有雲泥之別,貧富差距一直都是每個國家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大佛普拉斯》直面這個問題。電影講的是兩個窮人看到一個富人的行車記錄儀所記錄的一場命案而引發的一系列危機。兩個窮人,一個叫肚財,他是個孤兒,靠撿垃圾為生,愛好抓娃娃和看色情雜誌。
  • 《大佛普拉斯》,震撼你的不只是車震!
    它就是:「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獲得者《大佛普拉斯》!要知道入圍「最佳兩岸華語電影」是有贏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最佳女配的《血觀音》以及內地口碑票房雙贏的《芳華》。那麼《大佛普拉斯》是如何從眾多好片中突圍捧得大獎的呢?前方有劇透,如有不適,可在評論區評論拿資源!《大佛普拉斯》,這個奇怪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