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最近幾年優秀的黑白電影,不得不提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該片獲得了第45屆金馬獎10項提名,斬獲了包括最佳新導演、最佳攝影、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歌曲、最佳配樂在內的5項金馬大獎。
《大佛普拉斯》講述的是拾荒者肚財和佛像雕塑廠門衛菜埔是彼此唯一的好朋友,兩人經常夜裡閒來無事拿出菜埔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影像來滿足內心的情慾。通過行車記錄儀,他們看到了有錢人的另外一個世界,也發現了黃啟文殺死情人的秘密。
電影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將社會邊緣人物與上流官商的強烈反差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對比、上帝視角的旁白,將社會的滑稽、醜惡、荒誕無限放大,展現出濃厚的人文社會關懷和哲學思辨。
今天我就以黑色幽默為切入點,帶你一起解讀《大佛普拉斯》這部荒誕喜劇背後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01 絕望的黑色與反諷的幽默,構成了黑色幽默的內核
什麼是黑色幽默?《大英百科全書》對「黑色幽默」的解釋是:「一種絕望的幽默,力圖引出人們的笑聲,作為人類對生活中明顯的無意義和荒謬的一種反響。」
「黑色幽默」來源於美國文學,是一種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的文學方法。後逐漸進入了電影等藝術領域,黑色幽默的一大特點就是思想情緒的黑色與幽默相結合。
1.絕望的黑色:人物形象的反差,塑造出無可逾越的社會階層
影片中肚財、菜埔、釋迦代表著社會底層邊緣人物,電影非常生動地刻畫了這類人群的無力感:
以撿垃圾為生的肚財,一車的垃圾賣給老同學對方稱都不稱就只給一百塊錢,肚財也一聲不吭沒有能力還價;肚財死後幾個朋友為他送行,遺照也只有他被警察毆打時上新聞節目的截圖;流浪漢釋迦每天住在海邊廢棄的屋子裡每天瞎逛,沒有人知道他的過往也沒有人對他感興趣。
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態,如同螻蟻一般無人問津,也無力向上。肚財因為知道了黃啟文的殺人罪行被滅口,卻被警察判為酒後醉駕而死,而在釋迦的第三視角看來,這樣的死並沒有什麼不好,起碼在地上能畫出個人形,因為像他們這類社會邊緣人,死了也無人知曉。
與之相反的,是黃啟文、副議長、高委員等代表的社會中上層人物的生活:
國外歸來的高材生黃啟文,表面上是文質彬彬的藝術家,卻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黃啟文殺人後被警察懷疑,副議長去警局一鬧事,警察就乖乖放人……
通過兩個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態的對比,電影給我們展現了兩個不可逾越的社會階層,更可悲的是,底層人物唯一窺探階層的時刻,是吃著冰冷的米飯偷窺有錢人行車記錄儀裡的影像,貧富差距和階級劃分的絕望展現地淋漓盡致。
2.反諷的幽默:在荒誕、反諷中,將社會的醜惡無限放大
《大佛普拉斯》無處不在的黑色幽默,將真實世界中的滑稽、醜惡、畸形、陰暗等等無限放大和扭曲,使其變得更加荒誕不經。
影片中無處不表現著荒誕:
肚財死後菜埔有不祥的預感,於是想讓他的小叔幫忙照顧母親,結果菜埔走到小叔的眼鏡攤,不僅受到了小叔的冷漠回應,更荒謬的是被小叔忽悠了300塊買眼鏡,買的正是他原來那副眼鏡。這樣的荒誕行為,菜埔沒有抱怨,只有內心唏噓……這就是底層人物的無奈與辛酸,面對這人世間所有荒謬的行為,他們都無能為力。
影片中也有無處不在的反諷:
黃啟文車裡的情人念著的單詞Puta(賤人)和Buddha(大佛)的讀音相似,嘲諷著建造大佛的藝術家卻過著如此驕奢淫逸的生活;菜埔用副議長的宣傳海報來作為修補房頂的材料,諷刺著當局者「為民遮風擋雨」不過是一句空話;在肅靜的大佛面前,法師和商人官員們表面虔誠實則勾心鬥角的爭論……
拋開「幽默」之後,黑色幽默用其荒誕不經,將底層人物的無奈與艱辛展露無遺,更是將社會中上層階級的醜惡放大,最後留給觀眾的,是更深層次的思考。
02 獨特的聲畫效果,增添黑色幽默的戲劇效果
1.畫面語言:黑白與彩色對比,彰顯階級劃分
影片的一大特點就是黑白與彩色的對比:在現實生活中,所有的畫面都是以黑白呈現,但老闆行車記錄儀中的視頻畫面,卻以彩色的形式呈現。正如肚財的那句:「有錢人的人生你看,果然是彩色的。」
黑白的畫面語音,隱喻了底層邊緣人的生活底色:在不公平的社會中,即便想要努力掙扎,也不會換得回報,黑白是底層人物的情感底色,他們放棄掙扎,如螻蟻般苟延存活,再無生機可言。
而有錢人的彩色,只不過是底層人偷偷摸摸才能觀看到的世界,更是他們生活中一抹夠不著的色彩,一旦產生交集,彩色只會給他們帶來威脅。
2.文字語言:第三視角旁白,荒誕與幽默並存
值得一提的是,《大佛普拉斯》另外一大特色,是導演作為第三視角的旁白,它更是本片黑色幽默元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旁白交代了大量劇情,更是完美串聯了電影的氛圍,幽默與反諷並存。
旁邊的作用之一,豐滿了人物故事形象:比如在肚財讓菜埔取錄像帶時,導演通過旁白交代了肚財的性格:「平時畏畏縮縮的肚財只有來到菜埔的警衛室講話才能囂張,他這輩子可能只有在這爾坪半的貨櫃屋裡才能找到一點點自信。」通過旁白的點綴,不僅豐富了人物的性格,更表現出對底層人物的戲謔。
旁白的作用之二,增添反諷與荒誕:導演很多處旁白,幽默中又透露出反諷,比如「Gucci是一位混血美女,混了一半南美洲的血統,所以我很難聽出來Buddha還是puta,因為的Buddha是大佛,西班牙的puta是賤人,但以現場狀況來判斷我想應該是賤人的意思。」通過大佛與賤人的諧音,表現出了非常強烈的諷刺意味。
旁白的作用之三,表達導演的思想:影片中很多旁白的表述,其實表達了導演拍攝時的思想,比如肚財在廢墟中撿垃圾時遇到想要自殺的人,導演的那段旁白「他們想要幫助對方,當俗話說當乞丐還養貓,自身的難保如何保別人。」表現出了底層人物想要幫助他人卻無能為力的無奈與辛酸。
有人說導演的旁白是電影的敗筆,在我看來,每一處都恰到好處地為電影增添了其黑色幽默的效果,可以說是本片非常顯著的亮點。
03 喜劇外殼之下,是超現實主義的隱喻與魔幻現實主義的撕裂
在拍攝手法上,電影的結局採用了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在護國法會眾僧敲鐘時,大佛的肚子裡突然發出了敲擊聲。其超乎常理的意外結局,與影片前面所展示的魔幻現實主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與反差,赤裸裸地體驗出了以佛祖為上帝視角看到的社會的撕扯與分裂。電影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現實社會的荒誕,給了我們無限啟發,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1.被褻瀆的佛教信仰:所謂對信仰的尊重,不過是有錢人謀財的手段
在《大佛普拉斯》中建造的大佛雕像,其實是一尊欲望之像,大佛多次被解構為權利、金錢、欲望、兇殺等元素,佛教信仰被徹底瓦解。
師姐和方丈來工廠驗收佛像的時候,大家表面說著阿彌陀佛,實則每句話暗含著敵意,雙方一來一回像極了官場中的明爭暗鬥,大家齊心協力想要舉辦的護國法會,也只不過是彼此謀得各自利益的手段,與宗教的虔誠毫無關聯。
黃啟文在佛像面前殺死了情婦葉女士,最終將屍體藏在了佛身中,佛本戒殺生,卻成了殺人的「幫兇」,可謂是一大諷刺。
電影的結局用了超現實主義的手法:被藏進大佛中的葉女士當然不能死而復生,但在護國法會眾僧念經時,大佛的肚子裡突然發出了敲擊聲,開放式的結局給了觀眾無盡想像,也表現出了導演對現實的諷刺。
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臺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臺灣民間信仰或臺灣宗教。
有句話說,電影是現實社會的投影。導演通過電影,諷刺了現實社會對佛教的褻瀆,同時也留給了我們思考關於佛教倡導的眾生平等、反對殺生、減少欲望,現實社會真正踐行的有多少呢?
2.被扭曲的價值標準:社會的公平正義,在權利與金錢面前瓦解
在超現實主義的另一邊,導演更是給我們帶來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揭示:社會的公平正義在權錢利面前,變得蕩然無存。
肚財用來撿垃圾的摩託車被警察扣下,肚財想要反抗,卻被警察毆打。但警察事後卻把行車記錄儀的畫面截取再剪輯,呈現在新聞中的所謂「事實」卻是「精神異常的男子載著來路不明的財物,拒絕盤查,與警方發生衝突。」最後肚財被帶去警察局,車被沒收後,肚財也沒有任何怨言。
肚財被黃啟文滅口後,警察給出的死因是「醉酒駕車」,但所有人都知道肚財不喝酒,真正的死因不言而喻,而底層人卻沒有任何可以講求公平正義的權利。
正如導演的那句旁白「社會常常在講要公平正義,但在他們的生活中,應該沒有這四個字,畢竟光是捧飯碗就沒力氣了,哪還有力氣去講那些有的沒的。」
再看上層社會的公平正義是怎樣的:黃啟文殺死前情人後,警察找到黃啟文質問,卻被趕來的副議長攪局在副局長口中,像黃啟文這樣經常做善事的有頭有臉的人,是不可能殺人,更是批評了警察「你要有點分寸,搞清楚社會規則。」正如菜埔發現黃啟文的罪行想要報警時,肚財的那句「你不知道警察和法院都是有錢人開的嗎?」
在權利和金錢面前,社會從來沒有公平正義可言,是非判斷和道德標準完全在於你所在的階層和你所擁有的權利而定。
3.被忽視的第三世界:看不清的人心宇宙
《大佛普拉斯》非常鮮明地展示了兩重世界:有錢人的世界和底層邊緣人的世界,除此之外,導演還給我們展示了第三重世界:每個人深不可測且不被理解的內心世界。
在肚財死後,菜埔第一次去肚財家,發現了和平時完全不一樣的肚財:類似太空艙的床裡,擺滿了肚財娃娃機裡抓回來的洋娃娃,菜埔才發現這樣的肚財是如此陌生。
而肚財的朋友釋迦,住在海邊風車下被廢棄的屋子裡,每天都會把自己打扮得乾乾淨淨在村裡「逛一逛」,但從來沒有知道他的歷史。
導演的旁白有一句話:「雖然現在已經進入太空時代,人類早已經可以坐著太空船飛上太空,但卻還是看不清人心宇宙。」
原本以為底層人的內心世界空空如也,沒有任何妄想也沒有什麼精彩可言,但在導演的解構下,我們才醒悟到:原來每個人的內心宇宙是如此深不可測,不管是處於什麼階層,也許你都能找到一起聊天打趣的人,卻很少能夠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這也許就是這個世間妙不可言的地方。
結語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很成功的太晚黑色喜劇,不管是故事結構、拍攝手法、畫面張力,甚至是音樂,都是值得稱讚的。
也許電影展現的社會黑白兩面的人事物離我們有些遙遠,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導演給我們呈現的就是社會真實的另一面,那種無力感與戲劇化,讓我們看到了黑色幽默喜劇背後的更深層次的含義。
相信看完電影的你,也一定會有自己的感悟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