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生物醫藥獨角獸復宏漢霖正式登陸港交所,全球發售6469.54萬股,其中,香港發售佔10%,國際發售佔90%,募資淨額約30.96億港元。
作為中國最為重要的生物醫藥科技類企業,復宏漢霖此番在港IPO規模,創下了自2019年年初以來的同業記錄。
過去幾年生物製藥領域的發展可用「水大魚大」來概括,而復宏漢霖在其中十分亮眼。
在本次IPO前,作為復星旗下的生物技術獨角獸,復宏漢霖在資本市場接連獲得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經過三輪融資,復宏漢霖的估值曾從400萬美元飆升至30億美元。
成立10年來,復宏漢霖一直專注於國內領先、國際高水準的靶向性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開發,包括單抗類似藥、生物改良藥、創新型單抗以及抗體偶聯藥物等,旨在為全球患者提供質高價優的創新生物藥,產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
生物醫藥是一個」十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的行業,需要的時間長,資金量大,技術門檻高,創業之難遠甚於其他行業。這期間,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總裁兼執行長劉世高與另一位創始人姜偉東帶領復宏漢霖奮鬥整整十年,書寫了一個關於中國首個生物類似藥誕生的激蕩故事。
1
復宏漢霖的誕生,是劉世高人生中一次偶然的選擇。
2006年,44歲的劉世高已位至全球生物製藥巨頭安進公司質量控制總監,管理著近百人的團隊,手上預算近1億人民幣。這份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一切都很美好。但2007年,劉世高父親的驟逝給了他沉重的打擊。
作為人生導師和榜樣,劉世高受父親影響很深,父親的責任心和道德感一直是他學習的楷模,從小播下的「貢獻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可謂影響終身。
父親的去世讓他感慨於生命的短暫與脆弱,更感到無比愧疚,作為一名新藥研發的從業人員,面對自己的親人罹患腫瘤時竟是如此束手無策。同時,也讓人到中年的他有了更多、更集中的人生思考:人生短暫,怎樣可以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如何讓更多像父親一樣不幸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能夠得到有效治療?
當時,在美國用了一二十年的藥,在國內因為進口昂貴,很多病患都用不起。2008年,在和一位朋友的交流探討中劉世高意識到,「美國像我這樣的人才非常多,多一個少一個Scott Liu (劉世高)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回國的話,如果能夠把幾個好藥做出來,可能影響是非常大的。」他第一次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在那個時點,他覺得無論是從生命意義的角度,還是對社會貢獻的角度來看,這都是一件應該做的事情。
同年10月,在浙大校友會主辦的杭州招商大會中,劉世高認識了姜偉東,一見如故。兩人經歷相似,專長互補,且志同道合,都想回國創業做生物藥。於是他們決定齊心協力,共創漢霖。
2009年2月,他跟另一位創始人姜偉東在美國成立了Henlius。
兩人都是「行業老兵」,深深了解從事生物藥研發及產業化的不易。從零開始開發一個新藥不僅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研發期也十分漫長,風險非常高。高風險也就意味著高成本,這與他們希望惠及更多患者的的初衷相悖。
經過各方面的評估,他們最終決定選擇生物類似藥作為啟動項目,平衡風險,也為將來開發更多創新藥積累經驗。
此時,他們結識了復星醫藥團隊。經過將近一年的溝通、探討與協商,2009年12月他們和復星醫藥籤約,2010年2月正式成立了復宏漢霖。
2
成立一年後,復宏漢霖迅速遞交了第一個研發產品HLX01(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的臨床申請,該藥品的原研藥美羅華是全球第一個用於腫瘤治療的單克隆抗體藥物,2017年在全球的銷售額達到73.88億瑞士法郎。
然而,由於申請臨床研究排隊的產品較多,該申請直到27個月後才得到批覆,這是劉世高沒想到的。那也是整個公司最難熬的27個月。
一般來說,藥物研發需要經過多個流程,從最開始的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申報,到臨床I期、II期、III期審核,最後取得批准,申請上市,是一個嚴謹又漫長的流程。臨床申報沒有批覆意味著該產品後續的工作都無法展開。
不僅如此,這同樣也影響了公司推進創新藥的時間。在創立後不久,劉世高希望同時啟動對生物創新藥的研發。在他看來,當時專利到期的原研藥並不多,生物類似藥中比較重磅的產品已經都有覆蓋,而創新藥在國內還是比較新的領域,尤其是抗體類創新藥,亟待開發。
在等待HLX01臨床批覆的同時,公司又陸續遞交了HLX02、HLX03、HLX04等生物類似藥產品的臨床申請。
2014年3月,HLX01拿到了IND(新藥臨床研究申請)大批件(即臨床I、III期試驗一起批准)。「這是當時國內第一個開展臨床試驗的生物類似藥,對公司和行業來說都具有裡程碑意義。」劉世高說。第一個臨床批件的獲得增強了董事會的信心,讓復宏漢霖敢於放開手腳,加大在創新藥上的研發。
2019年2月,HLX01,漢利康,正式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生物類似藥,填補了我國生物類似藥市場的空白,並於2019年5月正式進入國內市場,開始商業化路程。
它從研發到生產,歷經了10000餘項檢測,耗時600,000餘小時,生產約20餘個批次,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會長宋瑞霖稱,「這個生物類似藥獲批對於中國來說在醫藥創新和行業歷程中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國進入生物類似藥時代。」
3
國內開發美羅華生物類似藥並註冊申報的企業超過10家,其中不乏許多知名企業,競爭十分激烈。復宏漢霖為何能在競爭激烈的生物類似藥開發環境中拔得頭籌?
劉世高說,「可能我們比較『傻』,嚴格按照國際的標準來開發生物藥。」
復宏漢霖於2010-2011年起步,當時國內並沒有相關指導原則,行業普遍認為胺基酸序列不一定要跟原研藥一樣,可以按照創新藥申報,還可以不購買原研對照藥,這相對來說更省錢、更快。
但復宏漢霖從一開始就嚴格對標國際標準來開發。從HLX01立項之初,復宏漢霖就嚴格按照歐盟標準開展藥學研究,因為藥學、毒理學方面的資料比較紮實,在提交臨床申請後儘管花了27個月才獲得批覆,但這在當時註冊申請積壓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已經是非常快速的了。
2015年2月,中國的生物類似藥監管政策文件《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提高了整體行業標準,而復宏漢霖由於在指導原則出臺前就按照更高的標準開發而獲得了優勢。劉世高認為這是HLX01能夠成為全中國第一個生物類似藥最為關鍵的因素。
對質量的堅守是劉世高和姜偉東的共識。劉世高強調,質量是產品的生命力,在抗體藥領域,必須高度重視質量。生物藥都是大分子,即使是極小的細節都可能影響最終的產品質量。倘若因質量不過關而應用到臨床,產生了負面效果,不僅公司陷入聲譽危機,還會禍害整個產業。
「復宏漢霖的願景是專注提供質高價優的生物藥,成為全球最受信賴和景仰的創新生物醫藥公司。這是我們充分認同的一個理念。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醫藥是為了人,而非利益。」劉世高說。
復宏漢霖邁出了成功的一步,與此同時仍不斷推出重磅生物類似藥、生物創新藥和聯合治療項目。
截止目前,除已上市的漢利康外,HLX03(阿達木單抗注射液)與HLX02(曲妥珠單抗注射液)也已獲NMPA新藥上市申請受理,並已納入優先審評程序。另有14款產品、6個聯合治療方案在全球範圍內開展20多項臨床試驗。
2019年11月7日-9日
廣西·南寧
劉世高將與你相約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2019廣西大健康產業峰會
點擊報名參加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9廣西大健康產業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