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薦丨他們從故宮裡考據出384種傳統色:中國人驚豔世界的審美!

2021-02-23 那一座城

妃紅、蒼青、酡顏、月白、十樣錦、遠山如黛、青梅煮酒、橋下春波……

如果你也被這些美麗的名字打動,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進入一個神秘美好的世界,叫作:

所謂中國傳統色,是中國人定義顏色的方式,更是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然而傳統色散漫難尋,僅可在史籍、詩詞、佛典、醫書中窺得片語,其色譜更無系統傳承。

長此以往,傳統色之美逐漸遺失在故紙碑刻之中。

痴迷於色彩的文化學者郭浩和故宮文創設計師李健明,拉上中國審美的集大成者——故宮,一起做了件大事兒。
他們翻閱了近400部與色彩相關的文獻典籍,耗時近兩年,考據出整整384種中國傳統色。在書中,作者們對每種顏色的名稱來歷、包含的意蘊做了細緻解讀。根據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物候,從幾十萬件故宮文物中選取應時應節的96件,用精緻的手繪圖,帶你領略藏在文物中的傳統色、色彩中的中國味兒。

最終完成這本以時間為軸、以文物為依託,展現中國傳統色色彩體系的著作。

此書一出,填補了中國傳統色彩領域的部分研究空白。對國人乃至後人來說,也是一次恢宏的「審美教育」。要知道,在兩位作者為中國傳統色正名之前,傳統色「姓甚名誰」這事兒是有些混亂的。染色工藝啊、服裝禮制啊、文學意象啊,什麼名字都有,更別說精確色值了。

正因如此,前兩年大火的《延禧攻略》才會引發是莫蘭迪色還是傳統色的爭論。

兩位作者所做的,就是把語焉不詳的中國傳統色講清楚,把它們的故事整理明白,推廣給大眾。

郭浩對古籍資料進行發掘整理,在文字上為傳統色建立了譜系;李健明則要根據整理出的文獻資料,從浩如煙海的故宮文物中找到對應色彩,在視覺上為傳統色建立了譜系。

兩人相輔相成,把每種顏色的色名與色值兩相對應,互為考證。比如圖片上這種綠,名叫「碧山」,其CMYK和RGB色值在書中都有標註。

這樣一來,中國傳統色便得以「自證身份」,逐漸成為國人約定俗成的共識,慢慢普及開來。

他們還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設計了「二十四節氣色」色卡,隨書贈送,方便你隨身攜帶。

無論是設計師、繪圖師、服裝搭配師、攝影師等視覺工作者,還是對色彩表達感興趣的人,都可以輕鬆獲得同款顏色,學習配色、收穫靈感、盡情發揮。

我們不希望大眾對中國傳統色的認識,只是在網上打開一篇相關文章,感嘆兩句「好美」就結束了。
傳統色彩的美,要走進生活中,讓每個中國人都夠得到、摸得著。總有一種論調,說中國人審美不行,但其實在審美這塊,我們曾影響過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對過去的學習太少了。研究色彩的意義是審美,審美是一個國家集體意識最好的沉澱。審美不僅是好看,更代表著秩序和文明。」

黃白遊、盈盈、霜地、絳紗……如果你回到幾百年前,就會發現,這些如今聽來難以想像的詞語,一直是祖先們的生活良伴。他們吃的、用的、擺的,無一不是大美中華色,日子的風雅,也就在其間慢慢形成。

清 · 雍正 雍正款胭脂水粉彩花蝶小碗

清 月白色暗花綢串玻璃珠朵花紋學士盔

清 · 乾隆 掐絲琺瑯番蓮紋冰箱

清 珊瑚翡翠吉慶有餘盆景

清 金城花鳥屏(局部)

這些手繪圖都是以故宮文物實物為參考,一點點臨摹出來的。

作者之一的李健明依託專業美術功底,在提取顏色時會儘量還原文物本身的顏色,把文物的色彩之美淋漓盡致地呈現,每一張都是藝術品級別的好看。

解讀文物顏色時,會根據物候特徵,從起、承、轉、合四種顏色的角度解讀。

比如立春這天,搭配的文物是雍正年間的淡黃釉瓶,分黃白遊、松花、緗葉、蒼黃四色。每種顏色的出處皆有講究。

拿蒼黃舉例。《墨子·所染》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以入者變,其色也變。」春之初立,一切都在生長變化,以蒼黃形容,取其不確定之意,很合襯了,我們今天說的「倉皇」也出自於此。
看,一個物候、幾縷色彩,便將老百姓的生活與大自然聯繫在了一起,而且用一種極具詩意的方式。註:七十二候,是我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補充。它是根據黃河流域的地理、氣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編寫而成。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

 蘊含著語言和意境美的中國色彩 

中國在很早就確立了色彩結構,以黃、青、赤、黑、白五色為正色,與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聯繫。融合了自然、宇宙、倫理、哲學等觀念,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色彩文化。

每個顏色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宿命,無一不蘊含著對生活的體悟、漢語的美感。因此作者們在解讀時,也帶著一種詩意的心情和語言。

比如「東風解凍」這一物候(屬「立春」節氣),對應四種顏色:天縹、滄浪、蒼筤(láng)、縹碧。承之「滄浪」,說的是我心悠悠。不信你在春日時節,去蘇州吃一碗好面,再去滄浪亭把腳浸到水中試試;轉而「蒼筤」,筤是竹子的意思,再沒有比「竹初生」更能代表春天的了,春日之美,盡在此色;

合乎「縹碧」,縹碧是大色,或出現在宮苑的瓦上,或出現在江河的水裡,或出現在李後主的詩「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

令人瞬間想到了林妹妹那句經典的「偷來梨蕊三分白」,其精妙形象、對語言的把玩,頗有幾分異曲同工。

比如大雪的三候——「荔挺出」。據《本草綱目》記載,荔是一種草,在北方叫作馬蘭草。馬蘭草大概在5月中旬開花,6月花謝,到了11月已經枯黃。為什麼它會作為大雪時的物候?「我們又找了資料,發現馬蘭草根鬚髮達,可以用來做刷子。而只有到了11月以後,馬蘭草枯黃了,根莖才最旺盛,最適合做刷子,此時去挖馬蘭草的草根是最好的。」用這種貼近生活的方式,我們的文化才能活下來,而不是死在書上。

先是把該季節相關的顏色有個總括式介紹。

再針對每個物候,解讀其「起承轉合」四色。

書末附有顏色色值目錄和參考文獻,供你快速翻閱和進一步研究。

開本設計,可完全平攤,方便閱讀欣賞。

相關焦點

  • 他們從故宮裡考據出384種傳統色:中國審美太驚豔
    所謂中國傳統色,是中國人定義顏色的方式,更是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顏色背後,蘊藏著流傳了千年的東方審美和古老智慧。 痴迷於色彩的文化學者郭浩和故宮文創設計師李健明,拉上中國審美的集大成者——故宮,一起做了件大事兒。
  • 耗時近兩年,他們從故宮裡考據出384種「中國傳統色」:中國審美太驚豔!
    妃紅、蒼青、酡顏、月白、十樣錦、遠山如黛、青梅煮酒、橋下春波……如果你也被這些美麗的名字打動,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進入一個神秘美好的世界,叫作:
  • 故宮的384種顏色:中國審美太驚豔
    妃紅、蒼青、酡顏、月白、十樣錦、遠山如黛、青梅煮酒、橋下春波……如果你也被這些美麗的名字打動,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進入一個神秘美好的世界,叫作:
  • 世間之美,藏在這384種中國傳統色裡
    世間美,藏在384種中國傳統色裡。色彩本身是一件美好而奇妙的存在,在不同的國度,它有著不一樣的身份與名稱。桃夭、碧城、月白、星灰,只要踏進中國傳統色的世界裡,便踏進了美的心境。但中國傳統色,卻也融於生活,關照內心。然而這些有著雅致名字和獨特審美氣韻的傳統色,卻被長久地遺失在了歷史的各個角落。
  • 夜市丨中國人好「色」,其實是應該根植於骨子裡的!
    朱紅的宮牆與金黃的殿頂 以及數不清的故宮珍貴藏物世間的美色仿佛都藏在故宮裡這本——《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便藉助「色彩」這個切口從故宮384種顏色中領略文化精髓與故宮文創設計師李建明翻閱400部與色彩相關的文獻典籍從幾十萬故宮文物中選取最應時節的96件文物耗時整整2年的時間考據出來自故宮384種中國傳統色
  • 天青色、石榴裙、朱顏酡,這些傳統色彩點綴了故宮,也驚豔了時光
    這些中國傳統色,既是中國人定義顏色的方式,更是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然而,中國傳統色散漫難尋,僅可在史籍、詩詞、佛典、醫書中窺得片語,其色譜更無系統傳承。長此以往,傳統色之美將逐漸遺失在故紙碑刻之中。為了搶救這些最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色彩,並將其絕美曼妙呈現給世人,郭浩和李健明查找了近400部色彩相關文獻,從中考據出384種中國傳統色名。
  • 中國傳統色:打撈華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中國傳統色的名稱內斂又隱晦,它們代表的是一個意象,融景融情於一色,見一色則知一秋。是中國古人看待色彩的方式,也蘊含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故宮更是傳統色彩的集成之地,青紅瓦綠的宮景和淡彩質樸的文物,都是中國人千年審美文化和智慧的結晶。
  • 你知道多少種顏色來形容玉的色彩?去故宮尋找中國傳統色
    你知道多少種顏色來形容玉的色彩?有多少中顏色來定義酒的光澤?如果你對顏色很敏感,並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特別是對故宮裡的那些事兒好奇,那一定不要錯過這本《中國傳統色》。近日,中信出版社推出《中國傳統色 : 故宮裡的色彩美學》 帶領讀者在故宮中開啟美的探索。
  • 最美不過中國色,歷經千年仍不過時的色彩審美
    文化學者郭浩與故宮文創設計師李健明,翻閱了近400部與色彩相關的文獻典籍,對中國色彩文化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考證與梳理,歸納出384種中國傳統色色名,又從十幾萬件故宮館藏文物中,根據24節氣、72物候精選96件應時應節應色的故宮文物,以手繪方式將其復原。
  • 中國傳統配色,何以成就「高級感」?
    他們翻閱近400種典籍,從十幾萬件故宮館藏文物中,梳理出了完整的384種中國傳統色。還根據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甄選了應時應節應色的96件故宮文物,以手繪方式復原、呈現文物被磨損的色彩,提取出令人驚豔的中國傳統色色譜
  • 中國人丟失的傳統色,終於被他撿了回來
    今年10月,《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出版即熱賣,豆瓣評分高達9.0。每一個傳統色的名詞,都隱含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只是近現代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日漸淡出我們的生活。
  • 中國傳統配色,為何倍顯「高級」?
    他們翻閱近400種典籍,從十幾萬件故宮館藏文物中,梳理出了完整的384種中國傳統色。還根據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甄選了應時應節應色的96件故宮文物,以手繪方式復原、呈現文物被磨損的色彩,提取出令人驚豔的中國傳統色色譜
  • 別再只吹捧莫蘭迪色了,「祖先的高級感」配色了解一下
    就這樣,懷揣著繼承傳統色彩文化的初心,文化學者郭浩和故宮文創設計師李健明翻閱近400種典籍,從十幾萬件故宮館藏文物中,梳理出完整的384種中國傳統色。他們還根據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甄選了應時應節應色的96件故宮文物,以手繪方式復原、呈現文物被磨損的色彩,提取出令人驚豔的中國傳統色色譜。竊藍、牙緋、朱顏酡、洛神珠、藕絲秋半 ……這些讓我們略感陌生的浪漫名字,在古代,竟是祖先們認知世界再尋常不過的方式。
  • 故宮裡的色彩美學:中國人丟失的,終於撿回來了
    每一個傳統色的名詞,都隱含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只是近現代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日漸淡出我們的生活。金秋十月,正是北京最美的季節,我們來到京郊,見到了書的作者之一,聽他講了打撈傳統色背後的故事。
  • 世間最美的顏色在故宮,屬於中國人的故宮色,美到看一眼就忘不了!
    中國傳統顏色中的51種什麼是中國色? 早在春秋時,便定下「青、赤、黃、白、黑為五方正色。」中國五色,是中國人來自自然的領悟。 而這些中國最美的基本色,都可以在故宮裡找到影子。 故宮可不止是紅牆黃瓦,它的顏色是鮮活有生命力的。
  • 海天霞、天水碧……這些中國傳統色高雅又好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 上官雲)海天霞、天水碧、麴塵、松花……你是否會想到,這些「聽上去就很美」的名字與中國傳統色頗有淵源?最近,一本《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火了。它聚焦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色,截至目前,在豆瓣上收穫8.9分的評分。而在該書作者看來,那些古老的中國傳統色,包含著千百年來的東方審美和古老智慧。
  • 豆瓣9.0,驚豔世界的中國顏色,究竟有多高級?
    如果你也被這些美麗的名字所打動,歡迎你來到中國傳統色的世界。中國傳統色,其實是古人對顏色的定義。在這些色彩背後蘊含的是古老的東方審美和祖先的生活智慧。痴迷於顏色的文化學者郭浩,和故宮文創設計師李健明,他們查閱了400多種文獻典籍,又翻看了近半噸重的故宮圖冊,耗時近兩年,考據出整整384種中國傳統色。寫成《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一書。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故宮四季,絕色中國
    中國人對萬物的理解,構成了一個詩意的色彩世界。可如今,提到色彩標準,大多想到美國潘通,而不是中國。中國傳統色,的確在失落。了解《中國傳統色》驚蟄桃始華,春色盛於桃夭色。《詩經》裡:「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正是桃花的盛開,才有春色之嬌豔。
  • 完美世界控股集團牽手「故宮以東」 文創設計大賽賦能傳統文化
    其中,體驗板塊包括了「故宮以東×有夢有趣有你」完美世界文創校園設計大賽,這是「故宮以東」首次走入校園,該項大賽由完美世界控股集團與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即將於8月17日正式啟動。「故宮以東×有夢有趣有你」完美世界文創校園設計大賽共設定天壇公園、鐘鼓樓、北大紅樓、北京市琺瑯廠、東四胡同博物館、吉兔坊、北京面人彭小平、北京扎燕風箏楊利平在內的八大東城元素,邀請全國高校學子重新審視800年歷史的古都文化,賦予老北京青春活力。10月底到11月,主辦方將從徵集的眾多門類中評選出最具東城元素、地標、特色的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