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告別「論斤賣」時代,老舊機動車有望迎來「一車一價」精準回收新模式。
日前,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已正式實施。《細則》在回收拆解行為規範、回收利用行為規範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五大總成(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後橋、車架)可按有關規定再製造、循環利用,這大幅提高了報廢機動車的剩餘價值,對車主而言是一項重大利好。
為「五大總成」鬆綁
老舊車輛報廢價格上漲50%
「《細則》對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做出了進一步說明和細化,其中,五大總成的回收再利用,成為影響機動車回收定價的關鍵因素。」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主任黎宇科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此前汽車拆解報廢時,發動機等高價值部件必須作為廢金屬強制銷毀的方式相比,《細則》的實施,將有助於老舊車輛報廢價格回升,實現拆車件有效利用。
「此前機動車報廢『論斤賣』的方式導致回收價格相對偏低,報廢回收的價值和資源重複利用的效果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細則》的發布,使報廢機動車的關鍵零部件實現充分利用,能夠進一步提升老舊車輛的價值。」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細則》實施後,汽車報廢價格將合理回升,消費者更樂於按照規定途徑報廢車輛。
此外,記者發現,《細則》還取消了對報廢機動車回收企業的數量限制,隨著新規落地實施,報廢回收企業和網點將會根據市場需求逐步增加,避免壟斷現象的發生,老舊機動車用戶在報廢車輛時不僅更加方便,價格也愈發透明。
「《細則》實施後,老舊車輛回收方式由之前根據重量進行估價改為按照零件的使用情況進行估價,這樣一來,用戶可以享受到更多實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零部件再製造分會秘書長謝建軍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調整定價模式後,部分地區報廢車輛的價格已有了明顯提升,漲幅達50%。另外,具有循環利用價值的零部件經過再製造後予以再利用,一是提高了老舊車輛的剩餘殘值,減少了用戶的經濟損失;二是對於車齡偏高的車主來說,可以將機動車回用件及再製造零部件進行維修,降低用戶的維修成本和綜合使用成本。
在謝建軍看來,再製造產品的質量與新品相差無幾,售後質保期也不低於原型新品,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大價值。「一般再製造的產品價格不會高於新品的50%,還可以節能60%、節材70%,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降低80%以上。」謝建軍進一步表示。
北京市汽車解體廠有限公司回收業務負責人褚明介紹說,《細則》實施後,老舊車輛的報廢價格要根據零配件回收再利用的情況而定,五大總成今後的利用率會逐步提升,車輛的回收價格肯定也會水漲船高。「發動機、變速器等五大總成原來只能當廢鐵賣,現在可以把發動機拆解下來,賣給有資質的再製造企業,這種回收模式,使老舊車輛的價值提升不少,最起碼能高出一倍左右。」他指出。
杜絕「灰色產業鏈」
規範車輛報廢回收渠道
報廢車輛回收是汽車流通的最終環節和末端「出口」,暢通汽車報廢回收渠道,對置換新車消費空間、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以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公安部統計,2019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2.6億輛,理論報廢數量910萬輛,實際回收數量僅有195萬輛,回收率僅為0.75%,遠低於歐美等國3%~5%的汽車報廢回收率。
「這種現象顯然是不合理的,說明市場上有很多老舊車輛並沒有按照正規途徑進行報廢處理,而是流向了『黑車』市場和二手車市場。這樣一來,不僅無法保證車輛的品質和性能,還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黎宇科表示,這些沒有走正規渠道報廢的車輛,大多被拆解成零件,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市場,給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
「我的國三輕卡今年已到報廢年限,如果走正規渠道,解體廠才給1600元,拆解成零部件逐一售賣,至少可以多賣四五千元。」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來自邢臺的輕卡用戶張豔雨表示,之所以很多用戶把車賣到「黑車」市場,是因為正規渠道回收價格過低,也正是如此,催生了拆解市場的無序發展,甚至促成了報廢汽車銷售、拼裝車等違法行為,導致汽車市場安全隱患叢生。
不過欣慰的是,《細則》對回收拆解企業實行資質認定製度,從源頭上杜絕了市場上一些未經資質認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從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活動。同時,《細則》還對回收拆解行為進行了規範,包括回收拆解企業在回收報廢機動車時,應當核驗機動車所有人有效身份證件,逐車登記機動車型號、號牌號碼、車輛識別代號、發動機號等信息,並收回相關證牌;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和尾氣後處理裝置,以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不齊全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書面說明情況,並對其真實性負責等。
此外,為了進一步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細則》還建立了相關查詢和管理系統,規定五大總成可以回收再利用,並建立相關臺帳系統,進行規範化管理。如實記錄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數量、型號、流向等信息,並錄入全國汽車流通信息管理應用服務系統;回收拆解企業應當對出售用於再製造的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按照商務部制定的標識規則編碼,其中車架應當錄入原車輛識別代號信息等,將報廢車輛的「灰色產業鏈」扼殺在搖籃之中。
超百萬輛國三商用車主獲利
有效推動車輛更新升級
今年是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車提前淘汰更新已成為各省市的重要目標。
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地區提出在2020年底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在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中公示,到2020年,淘汰國三柴油車2萬輛以上;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等5部門聯合下發文件:2020年底國三柴油車淘汰率不低於70%。
除此之外,陝西、河南、浙江、南京等省市也相繼公布了國三柴油車補貼標準,計劃在2020年底前淘汰國三貨車超過百萬輛。
「對於商用車用戶而言,在大力推進國三柴油車淘汰的節點上推出《細則》,不僅是一個極大利好,更能有效推動整個商用車行業的有序發展。」謝建軍表示。
「與之前車輛被強制『回爐』相比,《細則》的實施,能讓報廢車輛創造出更大價值。」來自山東的國三柴油車主劉永帥告訴記者,截至今年上半年,他們當地報廢汽車的價格普遍在每噸800元左右,調整定價模式後,一輛輕型卡車比之前可以多賣2000多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