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一個學校教學主管總覺得他在團隊中樹立威性,讓團隊挺他的辦法就是隔三岔五地給團隊爭取利益。上班是否可以晚一點,下班是否可以提前點,課時是否可以漲一點,搞得你都不清楚她到底是誰任命的管理者?
案例二:另外一個學校的主管,是個老好人,員工給他表達訴求時他都會說:好的,我來跟學校反映一下。接著就跑到你辦公室說張三老師想把1天半的假期調整成2天,校長你看怎麼辦?你給他布置工作要求晚上加班,他告訴你:我跟團隊商量一下,看看大家的意思。
案例三:還有一個學校主管工作任勞任怨,其他夥伴幹不了的他都接過來幹,每天加班到九十點才回家,結果呢?一月下來團隊業績大幅下滑。
這樣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造成這樣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我們的中層管理者沒有清晰定位自己的管理角色!
案例一的管理者把自己的管理角色定位成民意代表。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不清楚她應該代表的是誰的利益?是學校的利益還是老師的利益?是學校任命她成為管理者,是學校賦予了他這個職能,他正確的管理角色應該是:組織整體利益的代表者。
案例二的管理者把自己的管理角色定位成一個中立者。他把學校的指令和團隊的意見做一個簡單的傳達。導致的結果是員工根本不會執行他的命令,因為員工會認為這不是針對他,而只是針對學校。他正確的管理角色應該是:學校管理職能的行使者,在他的職責範圍內就代表著學校。所以,當有事情反饋到她這裡時,他應該第一時間以學校的身份做處理和解答,而不僅僅是一個傳達者。
案例三的主管把自己的管理角色定位成一個基層勞模,沒日沒夜,但沒有結果。管理崗和教師,諮詢師,教務一樣,也是一個工種。管理者的價值是因為你的存在,讓這個團隊10個人,產生12個人,甚至事15個人的價值。也就是因為你產生的價值,你才可以拿走整個團隊小夥伴的部分收益。
而這位案例三中的主管他拿了兩個人的工資,卻讓這個團隊的10個人,只發揮了6個人的價值。即使是他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也是不稱職的。他正確的管理角色應該是:團隊業績持續提升的推動者。
要做一個優秀中層管理者,你不僅要清晰定位和認知你自己和你的管理角色。同時還要把你自己和管理角色做適度抽離。你要記住,在一個場景中你只有一個角色,你也只能扮演好一個角色。別在家人面前扮演領導,也別在下屬面前扮演朋友!這樣,註定你的人生很擰巴!當你能拎得清的時候,你就不會因為要你去解聘一個不適合的員工而感到不知如何處理。因為這不是你要這麼做,這是你的管理角色要你這麼做!
你可以有朋友情誼,但是在工作中,你的管理角色是要求你對團隊業績對全體夥伴負責的一個角色!工作之外,回到朋友角色,你依然可以請他吃飯,跟他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