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增長25%以上,超市發雙榆樹店的升級改造重點做了些什麼?

2020-12-23 鳴途網

導讀:9月12日至13日,4500平米的雙榆樹店實現銷售額224餘萬元;客流相較整改前增長25%以上,周末客流能達到6000;客單價從80元左右提升至105元左右。

9月12日,改造升級後的超市發雙榆樹店正式與消費者見面,這是雙榆樹店繼開店以來完成的第四次升級,為此記者採訪了雙榆樹店店長劉學東。

據劉學東介紹,這次升級改造是基於疫情期間消費市場變化做出的「即時性」調整。疫情促使越來越多的顧客開始使用線上消費,顧客的消費方式增加,到店客流下滑成為困擾零售行業的普遍現象。劉學東直言,「受疫情影響,超市發雙榆樹店客流同比下滑20%左右,這次調整的直接目的是讓賣場更加契合疫情後的家庭消費,把客流拉回到原來甚至更高的水平。」

品類布局方面,雙榆樹店把休閒零食等包裝商品挪至一樓,與洗化、精品針織等家居用品構成U型動線,同時降低貨架高度、增加場景式陳列,為賣場增添了更多生活氣息,並把原來的樂高區域改成U.生活館,聚集摩飛、戴森等目前比較流行的小家電;二樓則以老百姓菜籃子為主,改變以往一上樓就往右手邊行走的動線,實現生熟兩分,右手邊是蔬果、水產、肉類,左手邊是二友居等老字號品牌組成的餐飲區域。

從這兩天的銷售情況來看這次整改是成功的。9月12日至13日,4500平米的雙榆樹店實現銷售額224餘萬元;客流相較整改前增長25%以上,周末客流能達到6000;客單價從80元左右提升至105元左右。「在沒有閉店的情況下,雙榆樹店白天正常營業、晚上進行調改,用時47天完成了升級改造,對於超市發人來說這是一個奇蹟。」劉學東說。

01 生鮮面積擴大30%,預包裝與散稱商品4\6分

雙榆樹店很注重把蔬果做深。

劉學東認為,不止於家電、包裝商品等品類,線上渠道對門店的威脅已經蔓延至生鮮,把生鮮區做大為顧客提供更加直觀的選擇才能凸顯實體店的優勢。

蔬果主要在兩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其一是在原有品類的基礎上增加了迷迭香、羅勒葉等小眾蔬菜,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其二是提升預包裝蔬果的佔比至40%,相比之前增加近2成,滿足年輕人即拿即走、快節奏的購物需求。

超市發的預包裝商品包括其自有品牌「超之鮮」和自行打包商品兩個部分。不同之處在於,「超之鮮」由物流中心加工好統一配送至門店,另一部分由門店員工現場完成包裝,預包裝商品佔比提升意味著工作量加大,但雙榆樹店並未因此增加員工。據介紹,每天早晨7:15左右,店長會調動門店各個部門的員工包括管理層參與到生鮮的挑選、加工、整理中去,上午工作時間段,每個課派出一名員工打理生鮮區域。劉學東認為,零售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全員參與進去,不僅能壓縮成本,時間長了以後大家都是專業的蔬果加工員,對於員工來說也是一種提升。

保留60%的散裝商品是因為超市發的門店尤其雙榆樹店仍以年齡較大的顧客為主,年輕人進店的次數有限。所以不會為了追逐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而放棄中老年消費者。升級前一份調研數據也顯示:今年1-6月期間,超市發30歲以上女性顧客佔比從去年39%增長到42%,女青年從17%下降至12%。

青年顧客下降可能是因為各大高校尚未開學,雙榆樹店背靠中國人民大學並不缺少年輕顧客,無論從周圍的環境還是市場趨勢來看提升預包裝商品的佔比都是正確的決定。

02 聚焦餐桌需求,老字號品牌日銷萬元

超市發雙榆樹店是超市發餐超合作的典範。

今年五一期間,超市發與餐飲企業合作推出「名廚進店」,開啟超市+餐飲的探索模式。在雙榆樹店內,可以看到眉州東坡、砂鍋居、二友居、護國寺、金籃子、惠豐堂等北京老字號品牌,以及現場研磨咖啡、原漿啤酒吧檯、披薩等年輕人喜歡的餐飲,中西結合、冷熱兼具,升級後的雙榆樹店提升了餐飲板塊的完整性和體驗感。劉學東表示,目前平均每個品牌日銷可達到萬元。

區別於自產自銷的「超市餐飲化」,超市發走得是一條輕資產的道路。以升級後的雙榆樹店為例,少部分半成品通過餐飲企業的冷鏈直接配送至門店,多數餐飲類商品在門店現場製作,餐飲企業提供人力和技術,超市發提供場地和培訓,但這個結合的過程並不簡單。

同樣是餐飲,在餐廳內經營和超市內經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思路,不同於餐廳「點單式」的消費,超市中的商品需要為顧客呈現好的賣相和陳列,所以超市發在引進餐飲企業會重點培訓餐飲員工面對顧客選擇時的經營意識,不僅要商品好,服務也要到位。

劉學東表示,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名廚進店可以讓餐桌類商品更快觸達到用戶,借用品牌效應,超市的餐飲可以快速聚集一批忠實顧客,隨著超市發物流渠道的完善,將來主食麵食自營也在發展計劃之內,自營是一個趨勢,但品牌化的餐飲不會丟。

03 總體思路:精準定位客群,縮減單品數但不減少經營品類

升級後的雙榆樹店縮減了近1000個SKU,日用品壓縮了約25%的經營面積。相比生鮮在深度上下功夫,在優化清潔美容類商品、包裝商品、家居類商品的時候,雙榆樹店傾向根據商品動銷率保證商品的寬度,在深度上進行一定的縮減。

一些零售企業容易為了追求SKU的齊全而忽視了商品太多給顧客帶來的選擇難度,這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缺乏對顧客的精準畫像,另一方面是因為商品的淘汰力度或淘汰、引進商品不成比例。據記者了解,經過升級,雙榆樹店的商品汰換率超過25%,引入了更多的網紅商品和品質化商品,同時縮減單品數也為場景化陳列騰出了位置,為商品品質的展現提供了空間。

近幾年,超市發一直在根據商圈的特性調整門店形成千店千面的格局,同時超市發也在這個過程中引導消費者形成新的消費理念。董事長李燕川曾表示,現在60、70歲的老年人注重的是健康,他們的消費觀念跟上一代相比有所改變,店裡的好商品、貴商品老年人買得更多。所以就看如何引導這一消費。

走在雙榆樹店,記者已經完全感受不到這是一家擁有60多年歷史的老店,這是其四次改造升級的結果。2006年,超市發雙榆樹店進行了第一次轉型,改造重點是門店硬體的提檔升級;2011年,超市發雙榆樹店迎來了第二次轉型,此次轉型主要對商品進行調整,去掉了大家電品類,引入進口商品和精品果菜,同時豐富商品寬度,縮減商品深度,同時換上了超市發全新LOGO;2019年9月,這次升級雙榆樹店最大的變化是生鮮從一樓移到了二樓,並在面積和SKU 數上進一步擴大,同時壓縮了日百用品的SKU數,將品類進一步深化細化,把健康、新鮮融入消費者的生活。

▲ U.生活館內休閒一角

而這次升級更反映出超市發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在沒停業的情況下完成了升級改造,用劉學東的話來說是用小投入換來了大效益,同時他也表示,完成改造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改造後的業績延續下去。本次採訪前,劉學東一直在蔬果區與同事整理商品,而在超市的入口處,記者看到幾位工作人員還在不斷調整情景陳列中商品的種類和陳列方式。超市周刊 撰文 | 張彥娜 編輯 | 胡一刀

相關焦點

  • 隨需而變,京城這些商超改造升級煥新顏
    今年以來,京城不少商超隨需而變,紛紛啟動升級改造,以更舒適的購物環境和更豐富的高品質產品,迎合人們的新需求。海澱區世紀金源購物中心裡的卜蜂蓮花超市內,本月剛剛亮相的食品展銷體驗中心格外亮眼。在這裡,消費者可以在一個空間裡購買到肉禽蛋魚、米麵糧油等600種產品。「現在我們買生鮮,最看重的就是安全和品質,所以更願意到超市挑選。」
  • 2019中國好門店參評巡禮:超市發學院路店
    超市發學院路店於1972年開業,即海澱副食品公司學院路店。,2019年超市發學院路店再次以嶄新的面貌、更加科技、時尚的新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它是超市發連鎖智能化、便攜化改造的第一個成果,迅速發展成為了地標性的網紅店。
  • 極寵家本地化零售全面發力 南京「店中店」升級後爆發式增長
    為深耕本地化市場,提供更專業、更便捷的優質服務,近日,極寵家對瑞鵬寵物醫院在南京的14家門店進行改造升級,改造後的「店中店」現已投入運營。據了解,引進「店中店」模式也是極寵家今年戰略規劃的重要舉措之一。
  • 老舊門店升級改造效果顯著,濟南銀座玉函店華麗轉身
    繼不久前濟南銀座廣場店超市升級改造的分享後,濟南銀座第二家樣板店---玉函店超市也於2020年12月25日重裝開業。該店自2020年11月25日閉店調整,歷時一個月。通宵達旦,快馬加鞭,依靠團隊的高效執行力和敬業精神,實現了又一次華麗的轉身。
  • 商場:客流環比增長超四成
    7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在KTV、遊戲廳等娛樂業態刺激下,部分商場周末客流環比增長高達40%以上。  娛樂業復工帶動了商場客流的明顯增長。上述人員還透露,影院復工是客流增長的原因之一。此外,自7月中旬,西單大悅城相繼開啟兩檔暑期展覽,對客流也有很大促進。
  • 「超市+餐飲」升級:家樂福賣場將標配自營餐廳,年內開100家
    超市和餐廳、線上平臺則同步銷售餐廳的半成品菜,顧客買回家簡單加熱即可。家樂福大賣場,原本門店收銀線內都會有一些聯營餐飲、美食檔口、小吃等,收銀線外則有租賃的餐飲美食店鋪。小的餐飲檔口三四平米一家,大的則十幾平米到幾十平米,也包括一些連鎖快餐店等。「MR.福」餐廳看上去是將原來超市內的美食廣場,升級改造成了家樂福自營自控的標準餐廳。
  • 味千拉麵25家全新形象店連開,首家升級新店營收增長35%
    近來,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味千拉麵接連開出25家新一代門店,相繼進駐全國重點城市的熱門商場,並取得了不錯的經營成績。據了解,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味千拉麵開啟全面升級,明確了聚焦大骨熬湯,升級骨湯工藝並布局全球的戰略方向。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業大環境,味千拉麵也在不斷思考一個餐飲品牌的破局之道。
  • 海澱「京範兒」超市上新,1000平米「居民大廚房」來了!
    說到超市發玉泉路店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有話說:超市發玉泉路店的前身是「玉泉路商場「,那時候過年,能去商場買件衣服,絕對是件很體面的事,玉泉路商場也就是一年難得逛兩回的「奢侈」地方這個曾經在玉泉路一帶首屈一指的商場,挨著玉泉路地鐵站,在1999年改制成為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玉泉路店),至今已有21年的歷史,它前後經歷了3次升級改造,去年的升級改造,保留了一站式購物的足跡,融入了老北京元素,紅牆綠瓦,京劇臉譜,老北京小吃,成了名副其實的「京範兒超市」。
  • 海澱「京範兒」超市上新!1000平方米「居民大廚房」來了
    說到超市發玉泉路店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有話說:超市發玉泉路店的前身是「玉泉路商場「,那時候過年,能去商場買件衣服,絕對是件很體面的事,玉泉路商場也就是一年難得逛兩回的「奢侈」地方▲資料圖這個曾經在玉泉路一帶首屈一指的商場,挨著玉泉路地鐵站,在1999年改制成為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玉泉路店),至今已有21年的歷史,它前後經歷了3次升級改造
  • 世紀聯華杭州和平店升級印悅裡,重構社區商業生態
    煥新升級的印悅裡構建以」家文化」為主題的社區商業,打造注重休閒體驗的城市客廳公共空間。印悅裡和平城市生活中心陳曉英店長介紹稱,本次改造升級,印悅裡調整了結構布局,優化了客流動線,使得整個項目的商業空間更加通透,業態組合更加合理。
  • 各地直採蔬菜進入各大門店,北京六大超市單日果蔬供應量超3000噸
    固安的黃瓜、唐山的西紅柿、定州的紅洋蔥……在各大連鎖超市的調度下,來自各地的直採蔬菜進入各大門店,滿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昨天,家樂福、物美、超市發、華冠、華聯、京客隆京城六大超市企業的果蔬供應量超過3000噸,多數超市蔬菜銷量達到平時的3倍。在市商務局的組織下,北京大型超市也對小型菜店等開放了合作渠道,幫助解決中小商家的缺貨問題。
  • 傳統商超靠攏新零售後 都做了些什麼
    傳統商超靠攏新零售後 都做了些什麼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5 00:14:36
  • 影院復工首周末 北京商場客流環比增長超四成
    7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提前預約的部分商場獲得周末客流數據中看到,北京商場內KTV、遊戲廳等娛樂業態也相繼開放,在娛樂業態刺激下,部分商場周末客流環比增長高達40%以上。有商場高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影院開業後,商場在下半年會把握復甦節點,吸引更廣泛的客群到店,追回上半年客流與銷售。
  • 傳統百貨「一店一策」消費升級 支持「外擺」「快閃」等新型消費形式
    啟動商務中心區等商圈改造,持續推進傳統商場「一店一策」升級改造,支持首店首發,保護傳承老字號,著力構建標誌性全球知名商圈。簡化商業活動備案和審批流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外擺」「快閃」等新型消費形式發展。
  • 王府井百貨大樓將改造成消費休閒綜合體
    北京市去年啟動傳統商場「一店一策」升級轉型試點,10家傳統商場進入首批試點名單,長安商場、甘家口百貨已於去年12月重裝開業。北青報記者1月20日從首旅集團了解到,首旅集團所屬王府井集團、首商集團在京擁有14家百貨門店,建築面積52萬平米。
  • 多家知名餐企進軍超市開檔口!
    這些知名餐企進軍超市開檔口店,開啟「大牌小店」模式,憑藉現場製作、品牌背書等優勢,利用超市的「天然客流」吸金,十幾平的小店日營收少則幾千,多則五六萬,成為新藍海! 多家知名餐企進超市開檔口店,開啟「大牌小店」模式 職業餐飲網記者近日走訪北京物美、超市發、家樂福的多家餐飲檔口,他們有的已經開了半年有餘,如眉州東坡,有的悄然入局,如砂鍋居,他們現在賣什麼?發展如何?跟記者來看看。
  • 話梅、泡泡瑪特、文和友……超大客流背後的共性是什麼?
    第三是臨期商品的銷售,在疫情之後的速度增長之快也令人咂舌。為什麼在零售看似是冬天的環境裡,話梅、泡泡瑪特,以及原來不被大家關注的臨期商品,還可以異軍突起,有這麼大的客流和市場反應?其實不止這些,像長沙的「超級文和友」,3萬多平的地方被它改造之後,小餐飲可以做到幾個億,這是不可想像的。
  • 深圳商業紀實3-25:福田CBD客流多數集中於茶飲、咖啡館等區域
    皇庭廣場調研時間:3月25日16:50—18:30現場觀察:到達皇庭廣場的時間正值周三下午17:00左右,客流主要集中在一些臨街的茶飲店及咖啡館,商場內也有部分客流,主要在盒馬鮮生超市區域,部分零售門店也有消費者前去購買,但主要集中在HM快時尚區域;快到晚餐時間,有部分餐飲店也開始接受前來堂食的消費者
  • 「五一歡樂購」前3天450餘場促銷活動 青島商場客流較節前增加36.8%
    全市重點商超客流量明顯提高,銷售額與上月環比增長顯著,部分商超增長超過50%。特別是麗達購物中心「五一」假期期間日均客流達到3萬人次,初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70%左右。商場設立的免費兒童娛樂區域,以及西西弗書店、迪卡儂等閱讀運動賣場,吸引家庭型消費群體前來歡度假日休閒時光。
  • 大潤發、永輝等12家超市去年收入突破3000億 關店657家
    據數說商業統計,12家超市上市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總額3056.2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931.37億元,增加124.88億元,同比增長4.26%;淨利潤總額47.5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1.09億元,減少3.53億元,同比下滑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