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O:橈骨頭、橈骨頸骨折的流行病學與治療現狀

2021-02-07 骨今中外

本文為作者原創翻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 | 骨髓間充質

來源 | 骨今中外


原文標題:Incidence and analysis of radial head and neck fractures.

原文作者:Kovar FM, Jaindl M, Thalhammer G, Rupert S, Platzer P, Endler G, Vielgut I, Kutscha-Lissberg F.

原文出處:World J Orthop. 2013 Apr 18;4(2):80-4.


橈骨頭骨折較為常見,約佔到所有肘關節部位骨折的三分之一,佔所有成人骨折的1.5%-4%。85%的患者年齡在30歲到60歲之間。根據文獻的報導,橈骨頭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5歲到45.9歲,另外,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齡比男性患者高7歲到16.8歲。受傷機制多為摔倒時上臂外伸肘關節內旋、屈曲觸地間接損傷,極少數的情況下可因直接損傷導致橈骨頭骨折。兒童中橈骨頭頸部的骨折發生率僅有1.3%。

 

橈骨骨折的分型一般採用Mason-Johnston分型,根據這一分型方式,橈骨頭骨折可分為以下三型:I型骨折為橈骨頭骨折未移位;II型骨折為橈骨頭骨折伴移位;III型骨折為橈骨頭粉碎性骨折。Johnston在以上分型的基礎上添加了第IV型:橈骨頭骨折伴肘關節脫位。

 

因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分型橈骨頭頸部骨折的的流行病學,尤其是其年齡分布、性別比例及骨折類型和固定技術對於整體治療結果的影響。主要數據來源為本文作者所在的一家I級創傷中心2000年至2010年收治的橈骨頭頸部骨折的患者資料。



研究人群

選擇作者所在的一家奧地利的I級創傷中心2000年至2010年十年期間收治的非選擇性創傷患者進行分析。在患者病例資料庫中做前瞻性搜集和回顧性評估,選取其中診斷為橈骨頭頸部骨折的患者進行回顧,同時需保證該患者病例數據完整並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隨訪。

 

主要收集的數據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受傷機制、治療方式及治療後的臨床和影像學結果。患者主要分為兩組,一組為青少年的橈骨頭頸部骨折(患者<18歲),另一組為成人骨折。排除病史記錄資料缺失、臨床和影像學資料不完整以及未進行相應隨訪的患者。根據骨折類型及治療醫生的經驗喜好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如果橈骨頭頸部粉碎性骨折無法採取補救性治療的話,那麼即選擇橈骨頭假體置換進行治療。常規進行臨床檢查、活動範圍、疼痛部位及骨性癒合等方面的評價。

 

臨床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為了分析橈骨頭頸部骨折的的發生率及臨床結果,研究人員對每一例患者的病例及隨訪資料進行仔細回顧。隨訪資料回顧包括患者門診時的準確臨床及影像學檢查及每次隨訪時的臨床和和影像學檢查。影像學評估報告標準影像片(前後位及側位片)。如果普通X線片所提供的資料有疑問,需進行其他肱橈部位的攝片或進行CT掃描檢查。影像學評估根據Johnston對Mason分型的改良方式進行。數據資料採用SPSS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共計有1047例患者滿足納入標準。納入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6歲(2歲到95歲),其中499例(47.7%)男性患者,548例(52.3%)女性患者;成人患者970例(92.6%)兒童患者77例(7.4%)(表1)。本項研究患者中,I型骨折859例(82.1%),II型骨折149例(14.2%),III型骨折28例(2.7%),IV型骨折11例(1.1%)(表2)。右側骨折538例(51.4%),左側骨折501例(47.9%),雙側骨折8例(0.8%)。患者的平均隨訪時間為3周(0到350周),右71例患者(6.6%)的隨訪時間少於一周,267例患者(25.5%)隨訪時間恰好為1周。



表1,納入患者一般特徵(數量及所佔百分比)



表2,各類型骨折數量及性別分布


將患者按兒童和成年分組後進行治療方式的比較分析。兒童組患者中,69例患者(90%)採用保守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只有8例(10%)採取手術治療。在成人組患者中,保守治療佔91%(880例),手術治療佔9%(90例)。

 

所有患者中,共計植入了11個橈骨頭假體(1%)。7例骨水泥型橈骨頭假體置換,3例採用生物型假體置換,1例進行全肘關節假體置換。

 

在8例採用保守治療的I型橈骨頭頸部骨折的患者中出現了感覺功能障礙,這些患者均為老年人,患肢功能並未受影響。有兩例III型橈骨頭頸部骨折患者發展為骨折骨不連,一例為T型鋼板固定術後,另一例為一期切開復位,翻修手術時採用貫穿式穿針固定。一例III型橈骨頭頸部骨折在閉合復位後出現尺神經麻痺。一例採用假體置換橈骨頭的III型骨折患者出現骨性連接。一例患者因初期螺釘固定後造成肘關節的活動受限,再行另一手術切開固定,術後肘關節活動度完全恢復,且未再出現疼痛。有兩例患者在初期治療後出現關節脫位,1例為I型骨折採用T型鋼板固定,另一例為III型骨折採用假體置換橈骨頭。本研究納入患者中無截肢或死亡病例。

 

根據Mason骨折分型方式,作者發現其研究人群中存在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P = 0.035),III型橈骨頭骨折男性更多發(n = 20, 71.4%),IV型橈骨頭頸部骨折女性更多發(n = 8, 72.7%)。

 

兒童和成人的II型橈骨頭頸部骨折的分布也存在顯著差異。26%的兒童橈骨頭頸部骨折屬II型(n = 20),而成人中的II型骨折僅佔13%(n = 129)(P = 0.004)。年齡相關性分析顯示,在小於10歲的兒童中,有一半多的患者為I型骨折(53%, n = 17),II型骨折佔40.6%(n = 13)(P < 0.001)。大於10歲的兒童中,主要以I型骨折為主,佔到了84%(n = 38),成人患者中,I型骨折的比例也高達83%(n = 804)(P < 0.001)。

 

按照Mason分型進行中位活動度的評價(屈/伸):I型骨折為135[四分位間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105-150)],II型骨折130(IQR 108-150),III型骨折130(IQR 108-150),IV型骨折140(IQR 110-150)。本研究納入人群中,有77%(n = 802)的患者的關節活動範圍超過100°,22%(n = 225)的患者的關節活動範圍在50°到100°之間,2%(n = 20)的患者的關節活動範圍小於50°。中位活動範圍(內外旋)的評價中,94%(n = 985)的患者旋轉範圍超過100°,4%(n = 43)的患者的關節旋轉範圍在50°-100°之間,2%(n = 19)的患者的關節旋轉活動範圍小於50°。評價疼痛時,隨訪期結束,無痛患者佔59.3%(n = 621),中度疼痛者佔37.6%(n = 394),嚴重疼痛者佔3.1%(n = 32)(P = 0.031)。

 

不同形式的保守治療方式並不影響制動時間及隨訪期末的疼痛評分(表3)。採用手術治療的患者在隨訪期末報告無疼痛者佔75%,明顯高於保守治療組患者的57%(P = 0.03,表4)。Mason分型對於治療後隨訪期末的疼痛無顯著影響。

 


表3保守治療組患者的制動時間及疼痛評分



表4,各型骨折不同治療方式後的疼痛情況



本項研究中,作者旨在探究骨折類型以及所選擇的治療方式對於整體預後結果的影響,同時作者也對性別的相關影響進行了探討。雖然有隨訪時間的限制,但本項研究共計納入了十年間的1047例患者,因而可得出一個相對可靠的結論。

 

根據Mason分型方式進行的骨折分類後的各類骨折發生率與既往發表的文獻所提供的數據具有可比性。本項研究中的各分型下成人骨折的平均年齡(I型到IV型)與Duckworth教授等人的研究相一致。兒童亞組中各類骨折的的平均年齡也與Kaas教授等人的結果相一致。十年間雙側同時骨折的發生率與既往發表文獻相一致。共計對23例患者(2%)進行了血腫抽吸術,但最終並未對患者疼痛及功能結果產生影響,這一點與Ditsios教授等人的研究存在差異,其研究就指出橈骨頭頸部骨折後進行血腫抽吸有利於快速緩解患者的疼痛。

 

本項研究中,兒童組和成人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存在顯著差異。在既往的研究報導中男女比例為2:3,其女性患者的年齡顯著高於男性患者。作者同時發現,有59%(615例)的患者平均在術後三周即可獲得一個非常滿意的結果。

 

在決定選擇何種手術方案之前,首先是評估橈骨的縱向穩定性,儘可能的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如果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效果不理想,可考慮進行關節切除成形術及橈骨頭假體置換,但多項研究指出這兩種手術方案的結果也不是很好。這就是目前的現狀:雖然有大量的文獻報導橈骨頭頸部骨折的治療方案,但是尚無一個大家所公認的指南。

 

本項研究同樣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本項研究為回顧性研究,也有人認為十年的縱向時間期限也是一個問題。另外,納入患者的年齡跨度較大,致骨折原因異質性也較大,同樣會對結果產生影響。例如,有些患者是跳樓自殺及車禍傷,也有些患者的社會背景複雜,這些均會對治療結果、併發症及隨訪產生影響。諸如以上,但作者仍然認為其研究結論較為合理,有待於一些前瞻性的臨床試驗進行證實。

 

綜上,Mason I 型橈骨頭頸部骨折採用保守治療即可取得非常好的臨床效果。II型到IV型骨折採用手術治療效果可能更好。不同性別的骨折類型存在顯著差異,Mason III型骨折主要見於男性患者(n = 20, 71.4%),而IV型骨折主要見於女性患者(n = 8, 72.7%)。保守治療方式的不同並不影響患者在隨訪期末的疼痛感覺。另外,保守治療組患者中有57%在隨訪期末無疼痛,而手術治療組患者中75%在隨訪期末不感到疼痛,兩者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 = 0.03)。至於手術方式的選擇,仍需更具患者的具體情況及外科醫生的經驗而定。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張堃——橈骨頭骨折的手術治療
    那麼,如果必要的話,可以通過旋後肌,去把這個神經充分的顯露出來,你就更放心的去處理橈骨頭。這是術中的切皮的圖,把它劈開了以後,切斷了環狀韌帶,我們就可以顯露到底下的橈骨頭。這是我們顯露橈骨頭的情況:那麼對於有一些粉碎很厲害的,橈骨頭有骨折,橈骨頸也有骨折。這是一個醫生,他這樣做,
  • 即墨人民醫院成功實施即墨首例橈骨頭關節置換手術
    這是即墨人民醫院成功實施的即墨區首例橈骨頭關節置換手術,這項手術為複雜的、難以固定的橈骨頭粉碎性骨折的治療開闢了新途徑。患者是名建築工人,日前幹活時不慎自高處摔下,左肘無法活動。來即墨人民醫院後,經X線、CT檢查顯示「左橈骨頭粉碎性骨折」。
  • 橈骨頭脫位切開復位術
    單純橈骨頭脫位少見,大多數橈骨頭脫位並有尺骨上1/3骨折。橈骨頭脫位一般都有環狀韌帶斷裂,斷裂的環狀韌帶可以嵌在尺、橈上關節之間而妨礙復位。此外,橈骨上端有肱二頭肌附著,在環狀韌帶斷裂的條件下,肱二頭肌的收縮,易導致橈骨頭再脫位。因此,陳舊性橈骨頭脫位,或新鮮脫位手法復位失敗,或新鮮脫位手法復位後再脫位,或橈骨頭脫位並有橈神經損傷者,均應行切開復位術及環狀韌帶重建術。
  • 高鉀血症有哪些治療方式?
    高鉀血症是慢性腎臟病和心力衰竭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容易引發心臟驟停或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但目前,中國高鉀血症患病率高,診斷率低、治療率低、複查率低1,診療現狀不容樂觀。那目前高鉀血症應當如何治療呢?高鉀血症的治療手段目前,高鉀血症的治療手段有很多種。
  • 最近,你學會了哪些流行病學術語?
    那麼,在國際疫情愈演愈烈的時候,有哪些流行病學相關的專業名詞需要大家了解呢?流行病學(epidemiology)「流行病學調查」 ,可能是最近大家聽得最多的詞,每次公布調查結果堪比公安破案,那麼流行病學到底是個啥?
  • 患者流行病學調查
    2月12日,省疾控中心首次全面披露患者流行病學調查,以案說事,揭秘家庭聚集性感染、大巴感染是怎麼發生的。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粵疾控  發病 首先中招的是其妻子  1月20日晚,在廣東珠海市居住的施強,跟妻子一起出現低燒,於是到醫院就醫。
  • 家長注意了,別因為你的粗心,讓孩子出現橈骨頭半脫位
    肘關節橈骨小頭半脫位,是指橈骨頭向遠端滑移,恢復原位時,環狀韌帶的上半部不及退縮,卡壓在肱蹺關節內,成為橈骨小頭半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牽拉肘"、「肘錯環」、「肘脫環」。問我就是拉了一下孩子胳膊,怎麼就肘關節半脫位了呢?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陳翔牽頭制定《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專家共識》
    《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專家共識》。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嚴麗)近日,由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南大學)、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皮膚腫瘤研究中心、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皮膚腫瘤亞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制定的《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專家共識》在《中華皮膚科雜誌》2020年第53卷第12期正式發布。
  • 英國兒童和成人溼疹流行病學分析
    英國兒童和成人溼疹流行病學分析 2020-12-06 0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CD30陽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現狀
    研究顯示靶向CD30的抗體偶聯藥物維布妥昔單抗(Bentuximab Vedotin,BV)聯合AVD一線治療晚期HL療效優於ABVD,同時能夠降低肺毒性風險。也已有研究進一步探索含BV方案(BrECADD方案、聯合免疫治療)在cHL一線治療中的作用,對於ASCT後高風險復發患者,BV可顯著延長PFS。多項研究表明,BV單藥或聯合免疫治療在HL患者中顯示出高緩解率,及去化療的優勢。
  • ...流行病學和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丹尼斯∙洛古諾夫表示...
    【俄疫苗研製者:接種俄羅斯疫苗的志願者均產生抗體】俄羅斯「加馬列亞」流行病學和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丹尼斯∙洛古諾夫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所有志願者在臨床階段都產生了針對病毒的中和性抗體。洛古諾夫說:「接種我們疫苗的所有志願者都產生了針對病毒的中和性抗體,而且無論是接種粉狀疫苗還是液體疫苗。」
  • 湘雅醫院牽頭制定我國首個《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專家共識》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教授陳翔牽頭制定我國首個《皮膚病流行病學研究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共識》由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南大學)、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皮膚腫瘤研究中心、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皮膚腫瘤亞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制定,在《中華皮膚科雜誌》2020年第53卷第12期正式發布。
  • 「知識點」健康管理師考試基礎知識第五章重點梳理:流行病學定義
    流行病學定義(★重點理解)流行病學(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健康狀態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響和決定因素,用以預防和控制疾病,促進健康的學科流行病學研究內容的三個層次:1.疾病指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和非傳染病等一切疾病。2.傷害包括意外、殘疾、弱智和身心損害。
  • 東莞市人民醫院可快速列印《流行病學問卷調查表》
    就診人員進入門診前,首先需要測體溫,如果體溫≧37.3℃,立即由專人指引至另一通道到發熱門診,進行二次篩查、掃描二維碼查詢個人近14天的行程查詢並截圖、填寫《流行病學問卷調查表
  • 從物理治療師的角度來看網球肘
    A局部軟組織的問題為主,最常見受累的是橈側腕部伸肌群B肘部關節方面的問題為主,比如肱橈關節,在MWM中有提及如何處理C頸椎相關的問題為主,在MWM中亦曾有提及選擇嘗試處理C4或C5在網絡學習中,PT Jacky總結了六大原因A肌腱病變B運動系統損傷C疼痛系統改變D外周神經機械敏感度增高E頸5/頸6神經根病變F橈骨頭病變。
  • 秘魯衛生部發布流行病學警報 以應對新冠疫情蔓延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秘魯《公言報》報導,當地時間7日,秘魯衛生部下屬的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發布了一項流行病學警報,以應對近期秘魯新冠確診病例、死亡病例和住院人數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