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穴位輕鬆搞定痛經,腎經堵,肝經堵,脾經堵,

2021-12-26 瀋陽刮痧拔罐

罐兒哥電話:15004001801

痛經和肝、脾、腎的關係很密切,要梳理肝、脾、腎經。可以用地機穴、三陰交、陰包穴、太衝穴、水泉穴等五個穴位對付痛經。

  探查脾經,我們用小指的掌指關節。脾經很長,我們主要找小腿這一段。

兩個痛點之一,地機穴

兩個痛點之一,三陰交

  大家可以坐在沙發上,翹一個二郎腿,摸一下小腿,有一根骨頭很粗大,骨頭的內側就是脾經循行線路,外側是胃經。

  從膝關節到踝關節這一段,用自己的小指掌指關節敲擊,注意不要敲到骨頭上,是在骨頭縫上行進。

  手法仍然是:發力力矩要短,3釐米左右;力的角度是垂直的,速度不用很快。從膝關節脛骨內側緣依次敲擊到踝關節。多數朋友是在膝關節下方四指寬處,內踝間上面四指寬處有兩個痛點。疼痛的感覺,一種是有點發酸,一種是特別疼痛。

  說明氣堵在這兩個點,過不去。這個氣被你導引起來之後,它拼命地撞擊這個堵塞點。酸的朋友說明氣血相對弱一些,它撞擊得軟綿綿的,這種情況下不妨再服用一些補益氣血的藥物。

  找到兩個穴位後,輕輕地用掌根按揉。我個人喜歡敲揉結合——在一個點上敲三下,然後揉一下;敲三下,揉三下。大家切記,力量不要很大。使勁敲沒必要,對待身體要溫柔。

  脾經按揉一會兒,小腿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這是氣血流轉起來的表現。

  用我們大拇指的指間關節,把大拇指立起來。採用坐正、坐直,雙腳平放地上的姿勢。

陰包穴取穴

肝經很長,從大腳趾一直走到頭部,我們找大腿內側上的肝經穴位。

  注意不是大腿上面也不是大腿下面,是大腿內側。在內側正中線上畫一條線,一分為二,用右手大拇指指間關節,順著這條線從上到下輕敲探查。注意動作要領同上。

  從大腿上方依次敲擊到膝關節,在膝關節上方大概五指寬的地方有一個強烈的痛點,它就是肝經上很著名的一個穴位——陰包穴。

  找到之後輕輕按揉,因為這個地方往往非常疼。陰包穴還有個特點,它不僅疼,還帶著一種很緊繃的感覺,特別硬。說明肝是很緊張的。

  陰包穴幾乎沒有人不疼的,和我們今天所處的大時代背景有關係,我們一直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肝最喜舒達,一張一馳,可是我們張得太厲害,收不回來了,所以會有疼和硬的感覺。

太衝穴取穴

  肝經另外一個很有名的穴位,叫太衝穴。太衝穴特別好找,在大腳趾和二腳趾延長線的交匯處,在腳面的最高點,可以用食指定揉。

  曾有朋友說:我沒有感覺啊!

  大家別忘了,上面陰包穴疼得很厲害,為什麼太衝穴沒有反應呢?是因為氣堵在上面了。所以記住我們疏通肝經的秩序是先按揉、敲揉陰包穴,待陰包穴痛感下降後,再點揉雙側的太衝穴。直到太衝穴也不疼了,說明肝經的下肢部分基本暢通了。


水泉穴取穴

腎經的易堵塞穴位是水泉穴。看上圖,找到水泉穴後,把拇指放到水泉穴上按揉,注意固定著,不要蹭來蹭去,要用擰螺絲的力,一圈一圈逐漸加力。水泉穴多數人都會是刺痛的感覺,好在它雖然按揉起來疼得厲害,但是通暢起來的速度也是很快。 

  上面講的五個穴位,有痛經史的朋友或者正在痛經的朋友,不妨依次探查,按揉敲揉每個痛點3到5分鐘,每個穴位交替進行,往往一個穴位做第二遍的時候,痛感已經下降,你只是引導一下,氣的周流是身體自己完成的。

  沒有痛經問題或者男士,對這幾個肝、脾、腎常見堵點,也應該做出計劃,每天兩次,每次3到5分鐘,持續按揉,大概一個禮拜左右這些痛感就消失了,意味著這個氣血在這些經絡上比較暢通了。

來源:正安聚友會

附其它治療方法:

針灸

治則:寒溼凝滯、氣滯血瘀者溫經散寒、化瘀止痛,針灸並用,瀉法;氣血不足者益氣養血、調補衝任,針灸並用,補法。

處方:關元、三陰交、地機、十七椎(痛經的經驗效穴)

加減:寒溼凝滯加灸水道;氣血瘀滯加合谷、太衝、次髎;氣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裡。

操作:針刺關元,宜用連續捻轉手法,使針感向下傳導;寒凝血瘀者針後在小腹部穴位加灸。

月經來潮前3~5天開始治療,發作期每日治療1~2次,間歇期可隔日1次。

穴位貼敷

取中極、關元、三陰交、腎俞、阿是穴。經前或經期用1cm見方的「痛舒寧硬膏」貼敷。每日換1次。

取嚏法

藥物:皂莢3份,冰片1份。

操作:上藥共研極細粉末裝瓶備用。凡遇痛經患者使用時,取藥末少許置患者手帕或掌中,令其捂鼻呼吸,傾刻患者張口收腹,噴嚏頻作,繼而周身微汗,精神振奮。

每日1~2次,一般患者1~3次痛經可除,1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 

臍敷

藥物:生吳茱萸粉2份,雲南白藥1份,陳醋若干。

操作:上藥用陳醋調和成麵團狀即為吳茱萸白藥膏。治療時每次取藥膏如蠶豆大納神闕穴,外用傷溼膏固定。

從就診當天及月經期前6天開始,至月經來潮後第6天止,每日1換,連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對肝鬱溼熱證患者,每次取六神丸1粒研碎和入藥膏中同敷。因雲南白藥及傷溼膏均為孕婦忌用品,故已婚婦女做此治療前需排外妊娠,治療過程中需避孕。

注意事項

1 針灸對原發性痛經有顯著療效。治療宜從經前3~5天開始,直到月經期末。連續治療2~3個月經周期。一般連續治療2~4個周期能基本痊癒。

2 對繼發性痛經,運用針灸療法減輕症狀後,應及時確診原發病變,施以相應治療。

3 經期應避免精神刺激和過度勞累,防止受涼或過食生冷

    


相關焦點

  • 5個穴位!梳理肝、脾、腎經痛經沒了
    大家可以坐在沙發上,翹一個二郎腿,摸一下小腿,有一根骨頭很粗大,骨頭的內側就是脾經循行線路,外側是胃經。說明氣堵在這兩個點,過不去。這個氣被你導引起來之後,它拼命地撞擊這個堵塞點。酸的朋友說明氣血相對弱一些,它撞擊得軟綿綿的,這種情況下不妨再服用一些補益氣血的藥物。找到兩個穴位後,輕輕地用掌根按揉。我個人喜歡敲揉結合——在一個點上敲三下,然後揉一下;敲三下,揉三下。大家切記,力量不要很大。使勁敲沒必要,對待身體要溫柔。
  • 痛經疏理肝、脾、腎,五個穴位,手到痛止!
    痛經和肝、脾、腎的關係很密切,要梳理肝、脾、腎經。可以用地機穴、三陰交、陰包穴、太衝穴、水泉穴等五個穴位對付痛經。
  • 脾經容易堵在這裡,堵了慢性毛病就來了!
    本 期 導 讀脾經,起於大指之端,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脾經,起於大指之端,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所以,咽喉腫痛或者是慢性咽炎的人,可以去探查一下脾經的易堵塞穴位。
  • 久病入絡,一通百通,一堵百堵!
    經絡共有44個穴位,遍布較多的在面部和小腿足部,因膽經不通者會引起頭痛、偏頭痛、耳鳴、乳腺疾病、膽結石、靜脈曲張等,循環在二十三點至一點,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此時入睡頭腦清醒,面色紅潤,早上起床敲打膽經效果更加。如以出現病狀可用葡萄柚、天竺葵、杜松、來按摩肝膽經。現在肝經、胃經、膀胱經3條足陽經已跟大家進面,接下來更精彩,不要錯過哦!
  • 人體14條經絡,一通百通,一堵百堵!
    經絡共有44個穴位,遍布較多的在面部和小腿足部,因膽經不通者會引起頭痛、偏頭痛、耳鳴、乳腺疾病、膽結石、靜脈曲張等,循環在二十三點至一點,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此時入睡頭腦清醒,面色紅潤,早上起床敲打膽經效果更加。如以出現病狀可用葡萄柚、天竺葵、杜松、來按摩肝膽經。現在肝經、胃經、膀胱經3條足陽經已跟大家進面,接下來更精彩,不要錯過哦!
  • 膽經:這3個地方最易堵,灸通一身輕鬆!
    經絡像道路,堵塞的總是那幾個地方,每條經絡上也有兩三個易堵點。
  • 膽經:這3個地方最易堵,膽經一通,全身輕鬆!
    經絡像道路,堵塞的總是那幾個地方,每條經絡上也有兩三個易堵點。
  • 大腿粗,說明膽經堵,全身都跟著堵,疏通膽經,不灸不行!
    與肝經、脾經、腎經等「大腕兒」相比,膽經很容易被我們忽視。事實上,膽經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牽一『經』而動全身」。膽經有多重要?看看歷代醫家怎麼說……《黃帝內經》中說,「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黃帝內經·素問集注》也曰「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臟腑之氣皆升。」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曰「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生則萬物安」。
  • 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膽經堵,全身都堵! 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
  • 膽經堵,全身都堵,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
  • 經絡上有氣節點,一堵百堵,一通百通
    04/脾經阻塞表現:脘腹脹氣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嘔吐作悶容易倦怠虛胖;頭脹頭腦不清溼重腳腫便溏;關節酸脹糖尿病。08/腎經阻塞表現:手足怕冷,口乾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經不調性慾減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頻尿少尿黃。
  • 14經脈中,這幾個穴位最容易於堵
    每條經脈上又有很多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穴位。人體共有361個穴位和48個經外奇穴,總計409個穴位。任督二脈上的52個穴位都是單穴,其它12條正經上的穴位都是雙穴(註:艾灸時,2個穴都要施灸哦)。
  • 耳朵悶堵按什麼穴位
    耳朵悶堵按什麼穴位?不少人遇到過耳朵悶堵的現象,其實中醫按摩可以緩解症狀,那麼到底耳朵悶堵按什麼穴位呢?
  • 多半是肝經堵了,做好3點,一覺睡到天亮
    我們要分成2個時間段來分析。第一個時間段:凌晨1-3點(肝經堵)凌晨1-3點醒來是肝經活躍的時間,總是在這個時間段醒來,說明肝火過旺導致肝經運行不順暢。這類人經常會表現為易上火、脾氣暴躁、易心煩。這種情況也就是中醫上說所的「時辰病」。
  • 經絡堵了,肝氣鬱結了,怎麼辦?多拍拍身上2個部位,一身輕鬆
    經絡堵了,何謂經絡堵了,是身體裡的血液流通不暢了,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肝氣鬱結了,何謂肝氣鬱結了,是肝出現「氣不通暢」的情況了。那麼出現這些情況該怎麼辦呢?可以多拍拍身上這2個部位,真的可以一身輕鬆的。1.
  • 腿粗全身堵,每天半小時,灸出「鉛筆腿」!( 親測有效)
    偏偏腿有個特點:易胖難瘦,為了瘦腿,很多姐妹們每天卯足勁兒地跑步、拉伸、瑜伽……嘗盡各種方法,結果胸都給折騰平了,腿愣是啥改善沒有。 那麼,該怎樣擁有纖細玲瓏的「鉛筆腿」呢?速戳下文!腿為什麼會粗?因為經絡堵了!腿部循行6條經絡(肝經、膽經、脾經、胃經、膀胱經、腎經),經絡不通,代謝廢物無法及時排出,就會堆積形成肥胖。
  • 肚子肉多,原來是這裡堵了!
    帶脈一旦堵塞,會造成身體多條經絡都堵在腰腹處,很容易造成脂肪與毒素的堆積。帶脈不通則是由於寒溼體質或者身體受到寒涼引起。三、帶脈堵塞有什麼危害?1.腹部帶脈不通,導致小肚肥胖帶脈堵塞,力量不夠,約束不了腰腹部贅肉的生長。就好像腰帶壞了,沒有辦法紮緊褲腰一樣,贅肉自然就長出來啦!
  • 腎經,主宰你一生的健康!這5個穴位,必須灸透!
    關鍵在於艾灸以下穴位!從腳底經過的經絡,只有腎經這一條。詳見下圖腎經循行圖:雖然然谷穴不是易堵穴位,但如果這裡有明顯痛感,就必須艾灸。然谷穴是腎經上的縈穴,屬火,對煩躁口乾、咽喉腫痛等火性問題效果明顯。然谷穴的定位是足舟骨粗隆下方,什麼是「足舟骨粗隆」?
  • 膽經堵,全身都堵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經絡穴位圖,會赫然發現,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公眾號:思考部落。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第一,關節屈伸不利。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膽經氣血鬱滯,會讓頸部、肩部、髖部等大關節出現酸乏無力之感。第二,兩肋悶痛。肝膽同源。
  • 膽經的易堵點肩井穴、風市穴、懸鐘穴、足臨泣穴如何探查、疏理
    多數人肩膀僵硬,堅持捏拿,每天3~5次,每次30下,肩部肌肉就會慢慢變軟,肩井穴也就通暢了。  另外,風市穴與肝經的陰包穴是對稱的,所以大腿內外側在等高的位置有易堵塞穴位,可以同時敲擊、疏通。  {!-- PGC_COLUM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