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前半篇聊到了求測者的共同點,就是由於求測者對預測行業的不了解,以至於不懂怎麼選擇合適的預測術,便容易被不良預測師忽悠。筆者已對相關預測術類別作了掃盲式的介紹。現在我們接著聊求測者心態。
求測者其中一種普遍的心態是因為算命師給他斷準了前面發生的事情就完全相信該算命師對他以後人生的斷言。然後因為相信而使他之前的人生態度發生了轉變,而隨著心態的改變命運的車輪也逐漸偏離了原來的軌跡。至於是往好還是往壞的方面偏移那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最糟糕的是聽信了算命先生的鬼話,請算命先生做什麼法事,請供什麼法器,白耗錢財。甚至相信是與身邊的人命卦衝剋而對人事關係進行瞎調整,以至於傷天害理,毀傷人倫。卻不知這種傷天害理毀傷人倫的現象本身便是悲劇,哪裡還能奢求避禍免災呢。
我想要抱這種心態的求測者知道的是:命運從來都不是死的,命運是先天條件加後天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
先天條件不能由我們選擇,比如我們不能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能選擇生在哪個地方,不能選擇生我們的父母以及同胞的兄弟姐妹,也不能由我們決定生下來是什麼模樣。還有其他與此類似的先天條件。這些都不是我們能選擇的,這就是命!
但命格能決定我們的也只有這些先天因素,後天的命運發展卻是必須遵循事物的演變規律的。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我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先天條件進行重新組合,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發展方式,知命然後造命。這才是該有命運觀。
人的後天能量具有無限的可能。
天子變囚徒,乞丐成皇帝的現象屢有發生。難道這樣的結果是他們命格的必然嗎?肯定不是的。
我敢斷言,歷史上與開國皇帝同時代的人絕對有比開國皇帝的命格更強的,甚至會有與開國皇帝的命格相同的。區別只在於其他人沒有要成為開國之君的想法,也沒有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方面作出符合於未來開國之君所應有的抉擇。
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質疑:「難道世界上還有不想當皇帝的人嗎?」事實上與開國皇帝同時代且同樣想當開國皇帝的人真沒幾個。
假設我與質疑的人進行這樣的對話——
我問:你想當元首嗎?
他答:想。
我再問:你覺得自己能當上元首嗎?
他答:1、我想當就能當上嗎;
2、我肯定當不上;
3、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當得上,我只是想當;
4、我覺得能當上就一定能當上嗎?
5、我不知道怎樣才能當上元首。
結論: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自己都懷疑的想法不叫想法。
其實不管多大多難的事,打個簡單的比方就如同去商店買東西,只要你想買的是商店能提供的商品,且已按價出錢,那就沒有商家不給貨的道理。這家不給還可以去下一家的嘛。
問題是往往人們都如同小學生一樣——
老師問:同學們,你們想考100分嗎?
全班40個學生異口同聲:想——!
老師:你們能不在課堂上打鬧說話嗎?
35個學生回答:能!
老師:你們能不管老師在不在都認真學習嗎?
25個學生回答:能!
老師:你們能不玩手機,全身心投入學習嗎?
3個學生回答:能!
老師:你們能在老師的誤會、父母的責罵、同學的騷擾等情況下保持專心學習的狀態嗎?
全班變成了啞巴。
所以有這樣一句話:「成功的路上從不擁擠」。
又扯遠了!!
周易是我國預測術的源頭。當年孔夫子在研讀易經並將綑紮易經竹簡書的牛皮繩子翻斷了三次之後留下了一句話:「尚易者不卜。」
是的,任何有效的預測術必須符合天地大道自然規律,也就符合於事物自身演變的法則。而真正通曉這些大道,規律,法則的人哪還需要佔卜呢。尚易者不但能從規律中推演出過去未來,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未來。所以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等人皆精通預測術,也都對未來進行了改造。
筆者本人身邊很多熟悉的人的命格與人生經歷我都知曉,我對他們的成敗得失不僅在命格上找到了依據,同時關於他們後天的運程部分還從他們的心態、性格和習慣方面找到顯著的影響後天命運的必然性。先天命格我們無法選擇,但後天的心態、性格和習慣我們是可以進行改造的。所以我堅信:先天命格會影響命運,但命運可以進行後天改造。
寫得太多怕大家看得煩,本節就到此為止,留待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