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對話百慕迪CEO|論積「微」成「著」,實現慢病管理突破

2021-01-09 求醫網健康頻道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我國慢病患病人群呈年輕化和上升趨勢,是影響人群健康和居民死亡的主因,慢病防控,勢在必行。儘管我國已採取一些措施防控慢病的發生和發展,但仍存在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的現狀,如何實現慢病防控的高知曉、高治療、高控制率等成為關注的重點。鑑於此,《門診》雜誌特別邀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和百慕迪(上海)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CEO Jack Wang進行對話,從心血管預防康復中國策略角度,探討如何實現我國慢病管理新突破。

  《門診》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及《2015中國企業員工健康狀況及醫療福利報告》均顯示,慢病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請您談談慢病防控對人群健康管理的意義以及我國慢病管理策略?

  胡大一教授

  慢病已成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而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變革,快速城市化和老齡化的到來,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卒中等心腦血管慢性病已取代傳染病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和導致我國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也是衛生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目前,我國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佔總死亡率的85%以上,即每五人至少有四人死於慢病,目前慢病消耗醫療衛生資源極大。

  我國期望壽命超過80歲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但健康期望壽命只有60歲,即20年是帶病生存。自身的痛苦、家庭的拖累和社會的負擔,形勢非常嚴峻,病後的治療對健康壽命的貢獻僅8%。雖然我國不斷建立更多的大型醫院、培養更多的學科專家、擴大更多的門診接待量、開展更多的手術量,但卻忽略了真正對健康和長壽貢獻最大的個人生活方式和行為。

  要實現「健康中國」,有兩點必須做到。一是黨和政府承擔起人民健康的責任,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由政府主導促進,構建健康社會環境,如無煙的公共場所,把人民健康放在戰略發展的優先地位,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二是打人民戰爭,即發動群眾,走群眾路線。就像國家領導人特別強調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共建共享」,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讓每一個人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學會自我健康管理。只有主動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健康才有希望。

  《門診》

  根據40多年來國內外的研究,許多慢病都伴有不同程度、全身或局部、急性或慢性微循環障礙。改善微循環障礙成為幹預慢病的新靶點。請您談談微循環障礙對各疾病的影響及如何應用新的適宜技術改善微循環從而管理慢病?

  胡大一教授

  慢病管理,宏觀上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群眾的自我管理,但在微觀上,一是需要開展群眾能夠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做起來的事,比如堅持運動。二是目前非常受關注的腸道菌群問題(腸道菌群失調和很多慢病相關)。三是微循環,即再生醫學。現在的西醫和傳統的現代醫學過度強調外界對疾病的幹預(比如針對血管狹窄植入支架等),而忽略了調動人體自身抵禦疾病的免疫能力、代償能力和再生能力。如針對冠心病,是否可以通過運動,刺激側支循環,達到穩定冠心病的目的。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支架能夠降低穩定性冠心病的總死亡率,反而更多通過藥物和有氧運動來推動自身的代償再生能力。

  運動、腸道菌群、微循環已是眾所周知,但做好慢病管理就需要管住嘴、邁開腿,研發一些具體、有效、並可實際操作的幹預工具,並且能夠聽得懂、記得住、看得見、摸得著,這樣才能被群眾信得過。如通過走萬步路使體重降低20 kg。而對於使用血管再生技術改善微循環,促進毛細血管的新生,群眾需要能看到原來聚集的的紅細胞泳動、血流速度加快、血液成分中的絮狀物減少,毛細血管數量增多,群眾看見實效,才能相信和提高依從性。

  《門診》

  據相關醫療方面的信息表明,人體自我修復能力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發性治癒修復;另一種是需要一定的要素將修復功能從潛伏狀態中激發出來非自發性治癒修復。R7這項新技術將願望變為現實,請您談談「R7」技術到底是什麼?它是怎樣激發細胞的修復與再生的?它的科研依據來自哪裡?

  Jack Wang

  R7是百慕迪再生醫學公司的一項結合電磁科技與傳統醫學的非介入體內物理療法,由美國矽谷Biomobie Corp., USA研發。實際上,這個技術源於人體本身,換而言之,它是基於人本身的機制而研發出來的一種技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於天然的環境造就。人和動物在再生領域有一個共性,即受傷修復需要7天。如蜥蜴7天斷尾再生,機體術後7天拆線。R在英文中就是再生,7代表7天,所以將血管再生的技術稱為R7。

  實際上,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在機體受傷時,創傷部位會發出求救信號,當接收到信號之後,機體會啟動修復程序進行修復。因此,要想知道為什麼可以修復,我們就需要知道這個關鍵的信號是什麼,它就像一把可以打開正確大門的鑰匙,開啟了研究的入口,給研究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在實踐當中,需要從測量中獲取波型信號的頻率,經過組織分析提煉,形成一個數學模型,並通過細胞實驗、動物實驗及雙盲臨床試驗,來驗證數學模型的準確性,結果顯示達到了人體自身再生的目的。也就是說,它模擬了人的再生修覆信號,通過脈衝電流,針對病變血管進行再生修復。

  《門診》

  那麼,R7技術產生的背景及可應用於臨床的證據有哪些?

  百慕迪CEO Jack Wang

  關於臨床慢病的管理,胡教授已經闡述了很多,還有一點就是,慢病管理必須要有療效,只有在有實效且無副作用情況下,患者才願意配合治療、依從性高,才能得到更好效果,療效和依從性相互促進。在這個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需要找到既有療效且無副作用的方法。針對此,運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但在運動過程當中,要使已經硬化的血管恢復彈性,可能需要的時間非常漫長。如果可以利用人的再生機制,找到打開這個機制的關鍵點,讓機體自身再生新的內皮細胞並配合運動,可以更容易達到使血管恢復彈性的目的。

  為探索人體自身再生的機制,我們做了更多的臨床試驗,如和世界頂級機構哈佛大學啟動了十年計劃,對相關患者進行觀察跟蹤,初步結果證明,血管再生對神經修復有效,最大的表現就是改善睡眠。和世界頂級醫院梅奧醫學中心開展的臨床雙盲試驗,對毛細血管的研究報告也將在年底發布。在上海的三甲醫院也啟動了雙盲臨床試驗,經過四年的努力通過了工廠驗證、質量驗證等等,最後在2014年獲得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市場準入證書,使R7變成了一個標準的醫療器械產品。

  目前,歐盟也給予了R7技術CE證書,美國FDA肯定了R7產品安全性,醫院甚至是普通大眾均可以應用。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全新的方向即在運動基礎上開展人體的再生修復。

  《門診》

  R7是一項全新的技術,針對這項新技術,您有怎樣的期許?

  百慕迪CEO Jack Wang

  R7是百慕迪(上海)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脈衝電磁場(PEMF)從疾病機制入手,靶向微循環,無創實現血管正常化的血管再生修復技術,其無毒副作用,又可以移動,非常方便,在三萬多例的者的使用中也得到了數據,證明其對20幾種慢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使睡眠改善的有效率達到了80%以上,這即是由於微循環的改善,微循環似乎成為了慢病治療的一個精準靶點。該技術的出現,為移動醫療及預防、康復心腦血管領域增添了一種全新的選擇。如果經過動物實驗和人體雙盲臨床試驗驗證,未來可能像運動應用,變成人人擁有的治療工具。

  《門診》

  作為慢病防控領域的專家,請您分享一下您在臨床實踐慢病管理中的經驗及您在應用R7過程中的個人體會?以及您對未來慢病防控的期許?

  胡大一教授

  心血管疾病預防很重要,但目前我國很多都是「坐堂醫師」,等著患者生病上門求醫,患者自身也不注重恢復和預防,久而久之,陷入了「醫師等得病,患者等復發」的怪圈。而我認為,針對患者,應更加注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康復。因此我在全國創建了「心臟健康4S俱樂部」,為會員提供意外情況的緊急救援(Emergency Service)——心臟的定期檢修(Screening & Treatment)——量身定製的心臟康復(Specialized Rehabilitation)——心臟的定期養護(Regular Follow-up Support)的「4S服務」。

  醫療4S店」,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服務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型的合作模式,其核心是為患者提供涵蓋了疾病諮詢、健康教育、疾病治療、健康管理服務在內的綜合的、全方位的心血管健康全程服務。針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其治療手法不局限於目前的生物治療或者手術治療,更多地會採用生活方式處方(包括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睡眠處方和藥物處方)的形式進行調整。

  而對於應用百慕迪(上海)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的R7這項新的技術,通過實踐可以直觀的看到毛細血管的再生、紅細胞不再聚集及白色絮狀物的減少等變化。在這樣可見的實效下能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但任何創新都需要在實踐中去豐富和發展,而對於R7,目前非常重要的就是搜集數據,希望通過更多的數據證明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醫師簡介

  胡大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京和睦家醫院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現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世界心臟聯盟理事、國際心血管藥理學會主席、中國心臟聯盟主席、美國心臟病學學院(ACC)國際理事,中國控制吸菸協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中國老年學學會理事會副會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和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高血壓雜誌》雜誌總編輯。

  Jack Wang

  百慕迪(上海)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CEO

  百慕迪再生醫學集團全球CEO及發起人,美國矽谷25年的創業、發明、天使投資經歷,將醫療、電子、機械領域的發明專利成功導入大眾消費市場。在中國歷經15年領導全球數十個國際跨行業團隊,成功打造了百億級的產業項目。

相關焦點

  • 提高居民健素水平 實現慢病自我管理
    高血壓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科學的生活作息,是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9月7日,天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經路站的站長陳珺帶領全科醫生王汝冰組織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的成員開展活動——科學運動健身之毛巾操。活動教室所有門窗都最大化打開,保證空氣流通,組員全程佩戴口罩。
  • 布局智能血糖儀,叮噹快藥攜手怡成發力慢病管理
    FSC藥企聯盟戰略升級品牌周合作計劃,藉助「怡成血糖儀」進一步拓展叮噹快藥在慢病管理領域的使用場景。據了解,「怡成血糖儀」是國內知名的血糖儀生產廠家,北京怡成生物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明星產品,此次與叮噹快藥的合作將用智能健康服務,幫助慢病患者進行有效的管理,踐行叮噹快藥新零售戰略的未病養護理念。
  • 打造品牌醫生發力科技醫療,健客方舟網際網路醫院深耕慢病管理
    今年8月,健客方舟網際網路醫院聯合白雲山上線「健康名醫說」七夕男性健康大咖直播周。直播期間,健客方舟網際網路醫院邀請到兩位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男科專家,圍繞「男性健康管理」話題展開主題討論和分享,吸引累計超過400萬網友參與公屏評論互動。
  • 快訊|騰訊投資微泰醫療 後者專注於慢病管理領域技術創新
    財經網科技12月9日訊,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微泰醫療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獲得D輪融資,交易金額5.75億人民幣。本輪融資由泰康投資旗下泰康乾貞基金領投,騰訊和IDG資本聯合領投,光大控股、中金浦成、三正健康等跟投,原有股東方啟明創投、禮來亞洲、辰德資本、國方母基金繼續參與投資。
  • WeeCoffee微咖,如何讓微博粉絲成股東?
    ——專訪WeeCoffee微咖創始人王劍》)一旦決定就必須堅持下去,創了幾天後回去了那才就慫,而不是從心。早上的微咖比較安靜,不過常常會有在蘇州河晨練的老外,跑進來外帶咖啡。中午2點以後咖啡館慢慢有了人氣,有固定在二樓沿窗工作的小夥,有三五成群的網友,還有一些特地跑來諮詢合作的各色人等。
  • 孔伯華:認識《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之識用體驗1.《傷寒雜病論》之成書唐《名醫錄》云:「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所能及。」
  • 九九重陽 久久關愛 美年大健康持續發力老年慢病管理
    [2]這就意味著,老年人慢病管理是當下中國健康管理產業發展必須攻克的一道難關。   多樣化的體檢+服務   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每年10月重陽節期間是感恩敬老,祝福長壽的傳統節日。   另一方面,在2019年10月,美年大健康還聯合眾多大健康領域內的知名企業,成立了慢病管理聯盟,打造「相互保險+健康管理」模式,解決廣大慢病患者不能參保、保費昂貴等實際問題,老年人群也將從中獲益。
  • 健客網創始人謝方敏:以慢病管理為基石 加速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進程
    在2020年的合作夥伴大會上,健客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謝方敏帶來的新戰略,是新年的2億健康創新基金計劃,將分別用來打造醫生品牌,和數位化升級慢病管理。  作為健康創新基金計劃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健客集團還將在慢病管理數位化、智能化的科技應用方向投入1億元。
  • SMART原則:助你成為目標管理高手,成為管理大咖
    掌握SMART原則:助你成為目標管理高手,成為管理大咖歷史上有個驢子和馬的故事,老馬選擇跟隨玄奘去印度取經,一心向著那個目標,一路上看到了沙漠,山峰,火山等奇妙的風景。驢子聽完遊歷回來的老馬的經歷,很是羨慕,其實驢子只是沒確立好目標,所以才被局限在磨盤這裡打轉,可見管理好我們的目標有多麼重要了。目標管理就是帶我們走進廣闊天地的神奇事物,在公司運營與管理過程中,在個人職業生涯和自我實現中,都伴隨著目標管理,目標管理做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公司的發展好不好。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智雲健康慢病管理新模式受關注
    9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1綜合頻道《朝聞天下》播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主題節目,針對我國六成慢性病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現狀,提出了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本次報導還展示了一站式慢病管理與智慧醫療平臺智雲健康的創新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應用電子病歷等智能化手段,對住院患者血糖全程跟蹤管理,並將數據在多科共享,在提高醫生診療效率的同時加強了慢病管理的可控性,該系統得到了北大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等醫生的肯定。
  • 鹿管家推出個性化慢病管理服務包 家庭健康管理進入雲時代
    2020年4月21日,深圳市粵健康集團旗下品牌「鹿管家」正式發布三款戰略級健康管理產品,精準鎖定網際網路慢病管理領域,網際網路個人健康管理進入雲時代。一、全民日益增長的健康管理需求從整個健康產業來看,當前的主要矛盾是全民日益增長的健康管理需求和醫療健康資源服務不匹配之間的矛盾。
  • 京東健康與艾爾建開啟戰略合作 共建智能化慢病管理系統
    京東健康與艾爾建開啟戰略合作 共建智能化慢病管理系統  醫藥電商在近年來的蓬勃發展,為傳統製藥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增長空間,而醫藥電商基於網際網路能力和資源所打造的完整醫藥服務生態
  • 36氪首發 | 用「生活方式幹預+網際網路」管理慢病,「山丘聯康」獲數...
    憑藉他在美國的最新科學理念和方法,並結合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特點,山丘聯康獨創了「MPD平衡法」——以大數據及AI算法為工具,為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主的代謝性疾病患者提供橫跨醫學、營養、運動、心理四大學科的個性化、動態平衡控糖的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 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好大夫在線APP助力青年醫生高效隨訪慢病患者
    中新網11月23日電 11月19日,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辦的青年醫師病例演講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南京舉行,大賽旨在促進心血管領域的學術交流,分享高血壓診療經驗。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10位優秀的青年醫師脫穎而出,進入全國總決賽。
  • 秘傳眼科七十二症全書(三) 病機敘論​
    《陰陽應象大論》曰:足厥陰肝主目,在志為怒,怒甚傷肝、傷脾胃,傷脾胃則氣不聚,傷肝則神水散,何則,神水亦氣聚也。其病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證,初但昏如霧露中行,漸空中有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遂成廢疾。蓋其神水,漸散而又散,終而盡散故也。初漸之次,宜以千金磁珠丸主之,鎮墜藥也。石斛夜光丸主之,滋補藥也。益陰腎氣丸主之,壯水藥也。有熱者,滋陰地黃丸主之。
  • 中康科技首創AI健康閉環管理 引領中國慢病智慧診療
    國家2019年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文件,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了15項重大專項行動,慢性病防治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全民健康已經成為全社會都亟須重視的問題。AI賦能 打造慢病幹預人性化應用場景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腦卒中......這些眾所周知的慢性病(NCD)大多是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得到有效地阻斷、逆轉,進而演化為重症疾病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健康。
  • 政策角度:MMC健康便利店落子九州大藥房新體中心店,加碼地方慢病...
    現如今,慢病已逐漸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升,慢病的全病程管理開始被人們重視,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慢病綜合防控戰略,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的15大專項行動中,慢病防治專項行動佔了4項,健康影響因素六個專項行動也均與慢病防控密切相關。
  • 炎症性關節病,像馬拉松一樣做好慢病全程管理
    炎症性關節病,像馬拉松一樣做好慢病全程管理 2020-12-16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背微惡寒不是陽明病
    但主流醫家認為是陽明證,吳謙說:「背惡寒、非陽虛惡寒,乃陽明內熱燻蒸於背,汗出肌疏,故微惡之也」。這裡的「背微惡寒」雖然不是陽虛惡寒,但也不是吳謙所說的「陽明內熱燻蒸於背,汗出肌疏」。很簡單,如果吳謙說的對,那些「蒸蒸而熱」、「濈然汗出」的陽明病都有「汗出肌疏」,都可以有「背微惡寒」,那陽明病「但熱不寒」的特點就成了一句空話。
  • 陸奇對話 Netflix CEO 哈斯廷斯 企業管理如何「放」與「管」?
    原標題:陸奇對話 Netflix CEO 哈斯廷斯,企業管理如何「放」與「管」?如今,Reed Hastings 藉由其新書《NO RULES RULES》(中文翻譯成《不拘一格》)出版,將這一文化提前進行公開分享。   2020 年 1 月 6 日,奇績創壇的創始人陸奇與網飛 CEO 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進行了一場線上直播,共同探討了企業管理中必然要面對的人才管理、交流、反饋等多方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