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行動:有的做得好,有的喊口號

2020-12-26 澎湃新聞

遏制餐飲浪費,迫在眉睫。那麼,實際生活中,餐飲企業、單位食堂、小區居民家中,餐飲浪費情況如何?8月12日、13日,記者兵分多路進行走訪發現,無論居民家中還是飯店,因為種種原因都有不同程度的餐飲浪費情況,而在兩家單位食堂,因為宣傳到位、管理到位,都做到了「光碟」。做到「光碟」,不僅僅是需要不浪費的意識,還需要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山西省體育職業學院的運動員餐廳

食堂走訪

地點:

山西省體育職業學院餐廳

時間:8月12日18時

張貼宣傳標語 炒菜大鍋改成小鍋 餐後垃圾中沒米也沒菜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開展「光碟行動」到印發《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就是要帶動大家珍惜糧食、吃光碟中食物。實際情況如何呢?12日18時許,記者來到山西省體育職業學院的運動員餐廳,實地採訪運動員們的就餐情況。

餐廳裡「光碟」宣傳語隨處可見

山西省體育職業學院內,暑期仍有40餘名運動員正在緊張訓練,他們的一日三餐都在學校的運動員餐廳裡。

山西省體育職業學院的學生食堂分上下兩層,一層食堂的各個窗口負責給學院裡千餘名學生提供一日三餐,二層食堂負責給300餘名運動員提供一日三餐,均是自助餐。

8月12日18時許,記者來到學院食堂,在食堂的柱子、牆壁上隨處可見「光碟行動」的宣傳標語:「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天地糧心珍食莫蝕」「按時就餐吃飽就好」「食不淨則多病食不盡則多蠅」「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珍惜糧食以儉養德文明用餐弘揚美德」「拒絕浪費光碟行動」……幾十條宣傳標語,沒有一句重複。

除了「光碟行動」的宣傳標語,記者還注意到一些就餐禮儀的宣傳標語,如「牆上無腳印地上無痰跡」「食堂飯菜香買飯多謙讓」「即使飢腸轆轆也要風度依然」「互相謙讓親如一家」等。

餐廳經理張震告訴記者,這些宣傳標語已張貼了很多年,目的就是要告訴學生和運動員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珍惜糧食,禁止浪費。

省體育職業學院運動員餐廳「光碟行動」宣傳標語。

不少同學感慨杜絕浪費要從自己做起

二樓運動員食堂出入口放著餐後餐盤收集車,此時已有運動員吃完了飯,他們端著餐盤將餐後垃圾倒進收集車內。記者看到,他們的餐後垃圾中,沒有米也沒有菜,只有吃得乾乾淨淨的骨頭和玉米棒,有人的餐後垃圾只有一點西瓜皮,有人的餐後垃圾只有一點肉湯。

說到「光碟行動」,一位運動員告訴記者,原來和父母在外面吃飯的時候,自己吃不完的飯菜就剩下了,雖說浪費得不多,但多少有剩餘。來了學院後,餐廳裡的一條條宣傳語時刻警示著自己不能浪費一粒糧食,所以,自己每次都是吃多少取多少,每次都做到菜光飯光。採訪中,不少同學感慨,杜絕浪費,要從自己做起。

食堂中間是取餐區,餐品很豐富,有宮保雞丁、紅燒排骨、清炒土豆片、清炒紅薯藤、涼拌黃瓜、蒸玉米、蒸南瓜、饅頭、花卷、炸醬麵和西瓜。正在取餐的運動員們取的餐都不是很多,他們說早已養成少拿多取的習慣。

開展「光碟行動」以來,餐廳工作人員感觸最深,他們說近些年浪費現象少了很多,以前一頓飯後的餐後垃圾要多半桶,現在少了一大半。「我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以前看見吃了一兩口的饅頭被扔進垃圾桶特別心疼,現在根本就看不到這些情況,運動員們吃得都特別乾淨。」

多措並舉踐行「光碟行動」

採訪時,記者留意到,作為主食的饅頭和花卷都只有慄子般大小。餐廳經理張震說,為更好地踐行「光碟行動」,除了學院張貼的宣傳標語,他們也在自助餐的製作上下了功夫,比如以前比男士拳頭大的饅頭和花卷,他們做得小了很多;以前切得特別大的排骨,他們切得小了很多;以前大鍋炒菜,現在改成了小鍋炒菜,吃完一鍋再根據人數補炒半鍋或一鍋的分量。

除了在飯菜的製作上功夫,張震說,他們還根據學院的安排,在餐後餐盤收集車前讓一名餐廳工作人員值守,發現浪費的運動員立即通報教練員。「教練員會對浪費的運動員進行處罰,處罰運動員不能在此就餐,而是要自己花錢去一層的學生餐廳就餐。」張震解釋說,運動員們的夥食費是由國家支付的。

地點:

山西耀翔混凝土有限公司食堂

時間:8月13日上午

山西耀翔混凝土有限公司食堂炊管人員工作職責。

「講究衛生,杜絕浪費」 隨處可見的提醒真的有效果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光碟行動」已經開展了幾年,包括機關、企業等都在厲行節儉。那麼,在企業食堂裡,「光碟行動」又是如何實現的呢?13日上午,記者來到山西耀翔混凝土有限公司食堂探訪。

根據就餐人數備餐從源頭減少浪費

食堂就在宿舍區的對面,是一排平房,分出了廚房、打飯、就餐和洗碗幾個區域。說是就餐區域,但沒有桌椅,這讓記者有些奇怪。「以前有擺放的桌椅,後來因為大家習慣把飯打回宿舍去吃,然後再回來洗碗,我們就把桌椅撤了。」山西耀翔混凝土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高女士說。

因為一些特殊情況,山西耀翔混凝土有限公司當天的員工不到30人,當天的廚師只有王女士一個人。11時10分,距離開飯還有20分鐘,她基本準備好了當天的午餐。「就剩一個辣椒雞蛋了。」她說。灶臺旁放著兩大盆過油肉、一盆芹菜花生、一小盆涼拌豆角和一盆西紅柿滷,加上王女士正在做的辣椒雞蛋,就是當天中午所有的菜了。主食是米飯和麵條,「有人愛吃米飯,有人愛吃麵條,那就兩樣都備上。」

王女士已經做了六七年廚師了,做飯之前會按照當天工作的人數準備飯菜。就拿13日的午飯來說,因為人比較少,她準備主食時,兩種主食的量都不算大。「米飯就一方盤,大概有兩三斤,面稍微多點,咱們這兒喜歡吃麵的人多。」王女士說。正常情況下,在公司食堂吃飯的員工會達到150人左右,需要3個廚師共同備菜。

即使這樣,食堂也很少有剩飯,偶爾會出現主食準備多了的情況,幾個廚師就會想辦法解決。比如中午的米飯剩下了,下午就炒著吃;中午和的面多了,下午就做湯麵。「都是吃的東西,浪費了多不好。」王女士說。

「盛多了浪費」似乎成了員工的共識

食堂的牆上,「講究衛生,杜絕浪費」的標語特別醒目,在食堂炊管人員工作職責中,記者看到這樣一條內容:「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反對鋪張浪費,杜絕剩飯剩菜行為。」

「我們一直在跟大家說要節約,也一直在互相監督。」高女士說,她負責的工作中就包括對食堂的管理,所以,偶爾看到有些員工的浪費行為,她就會上前「教訓」。比如,之前有工人在吃早餐時一下拿好幾個包子,她就會上前提醒:「包子拿回宿舍後,吃不了放在那兒可能就放壞了,還不如放在食堂的冰箱裡保存。」

「不是不讓吃,而是希望大家不要浪費。」高女士說。

11時30分,員工們開始食用午餐。

第一個排隊打飯的是員工崔師傅,他只拿了一個大碗和一雙筷子。「我愛吃麵,一個碗就夠了。」崔師傅邊說邊把碗遞給王女士。他告訴記者,因為年齡關係,他的飯量和年輕時相比少多了,「有時候不餓,就吃得更少了。」他說,出現這種情況時,他會主動跟食堂的師傅說「少打點」。

幾分鐘後,崔師傅的刀削麵盛好了,他用勺子先舀了一勺西紅柿滷,拌勻後又舀一勺子過油肉和花生芹菜,涼拌豆角一點沒有盛。「我不愛吃,盛多了也浪費。」他說。

緊接著,又有幾個員工帶著自己的盛飯工具來到食堂,有人和崔師傅一樣是用的大碗,也有人用的雙層飯盒,不管他們用的什麼盛飯工具,「盛多了浪費」似乎已經成了他們的共識。

山西耀翔混凝土有限公司員工用自己的碗盛飯。

員工有浪費行為首次會警告處理第二次會罰款

二十多分鐘後,很多員工吃完了飯,在洗碗間洗碗。記者注意到,幾乎沒有人的碗裡有剩飯,只有個別人的碗裡會剩一點湯水。「大家都是出來打工的,不能說不是自己家的就想吃多少拿多少吧,剩下的浪費了太可惜了。」員工王先生說。「很多員工來自周邊村鎮,大家可能一直就有這種節約意識,所以浪費的情況不是很多。」高女士說。「其實我們一直在踐行『光碟行動』。」山西耀翔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宋俊明說。雖然餐飲的浪費與否主要是由食堂工作人員來把控,但公司層面也會有一些措施來避免員工浪費。比如,員工每天的夥食費是固定的,由公司提供,如果有人當天的夥食標準超支了,就需要自己支付,「所以我們就鼓勵大家少拿、勤拿,避免浪費。」宋俊明說。

另外,高女士每周都會給員工們開兩次例會,一次是關於衛生方面的,另一次就是關於杜絕浪費的。對於員工可能會出現的浪費行為,第一次會警告處理,第二次就會罰款。

飯店走訪

地點:

太原市晉陽街、南中環、迎澤大街的幾家飯店

時間:8月12日、13日

剩菜剩飯現象常見 服務員不得不提醒顧客別點太多

有些客人點的飯菜會剩一些

8月12日中午12時,正值飯店就餐高峰期。太原市晉陽街是一條新興的美食街,匯集了燒烤、火鍋、炒菜、各類小吃等飯店,加上附近商圈和住宅區雲集,一到飯點,各家生意都不錯。

在一家名為東北飯館的飯店,一層大廳的12張桌子已滿座,每桌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美食。記者觀察半小時後發現,共有14桌客人前來就餐,基本上是三五個人一桌。在走了的3桌客人的飯桌上,只有1桌几乎沒有剩下飯菜,其餘兩桌客人或多或少有剩下的。

隨後,記者來到飯店甘肅印象,半小時內,記者看到共有6桌客人就餐完畢離開飯館,所有用餐完畢的客人飯桌上都有剩飯剩菜。飯館老闆說,來就餐的多是附近的上班族和居民,點菜會根據人數來點,平均下來人均一道菜。「幾乎每桌都會剩下,吃不完在所難免,但有的客人剩下的飯菜量太多了,我們看了也覺得太浪費。」

老闆介紹,飯店用來收集剩菜剩飯的垃圾桶高近一米,每天都得收集2—3桶,到了餐廚垃圾回收車來的時候,每桶都需要兩三名員工一起搬運。

記者觀察了近30桌客人,所點飯菜吃完的只有5桌左右。另外有3桌客人點的菜中,有幾道菜幾乎沒有動過。

8月12日,晉中市黃金海岸大酒店,服務員在餐桌上擺

商家會提醒客人「看量點菜」

12日20時,記者來到了位於太原市南宮的濱河味道。

記者一行3人,點了三道菜的時候,服務員主動提醒:「我感覺你們要是吃主食的話,這些菜夠了。如果不吃主食,再點一道菜肯定也夠吃了。」通過了解,這裡的服務員在客人點菜的時候都會提醒客人菜點多了或者不夠吃,以自己的經驗去建議客人對於菜數量的選擇,以免造成浪費。

用餐當中,隔壁桌客人要走的時候,服務員還主動詢問客人需不需要打包飯菜。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了位於南中環街的百姓漁村飯店。13日中午,這裡的服務員也會提醒客人菜點多了怕吃不了,用餐結束時,也會主動詢問客人需不需要打包服務。

一名經營飯店多年的老闆告訴記者,現在飯店進行員工培訓,根據經驗建議客人點菜數量和主動打包是必不可少的培訓內容。

為什麼吃不完不選擇打包呢?記者隨機採訪了一名剛剛就餐完畢的顧客。這位客人叫劉重陽,在附近上班。劉重陽說:「每天中午休息兩個小時,回家吃飯有點倉促,所以一般會和同事在附近小餐館吃點飯,回單位還可以休息一下。」劉重陽當天中午和兩名同事一起吃飯,共點了四道菜,其中有兩道菜只吃了幾口。「點菜的時候看著什麼都想吃,後來發現點多了吃不了。」「為什麼不打包呢?」面對這個問題,劉重陽表示,自己也知道這樣浪費,但因為自己下午還得上班,打包的剩菜下午不知道放哪裡合適,加上天氣炎熱,飯菜放一下午肯定不新鮮了。

50多歲的張女士也是剛剛吃完飯從飯店出來,她提著剛剛打包的兩個餐盒。張女士說:「中午和朋友在外面吃完飯,看到剩下不少菜,就順手打包回家晚上繼續吃,要不然也太浪費了。」張女士表示,每次吃完飯她都習慣打包剩菜。對於打包剩菜的看法,張女士有著自己的看法:「我們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看不得浪費的行為,所以我和身邊人都有打包的習慣。但是這種習慣好像現在只是屬於『老年人』了,像我兒子和兒媳婦這種年輕人,都沒有這種習慣。」確實,記者觀察到的打包客人當中,幾乎全是年紀偏大的客人。

今年24歲的張莉說,自己吃完飯打包的次數少之又少。「有時候和朋友在一起,自己打包飯菜有點不好意思,所以就不打包了。」張莉表示,不好意思只是其中一點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中午吃過的飯菜晚上再吃同樣的菜,連著吃就會沒有食慾吃不下了,等到第二天再想吃的時候,飯菜又變質了。考慮到拿回家多半還得扔,索性就不打包了。

8月12日,山西迎澤賓館自助餐廳,隨處可見「珍惜糧食」「光碟行動」等標語,倡導消費者文明消費,節約用餐。

社區走訪

地點:

迎澤區老軍營小區第一社區

并州路二社區

水西關南街四社區

太原市杏花嶺區富力城小區

時間:8月13日

市民節約意識強 物業宣傳很到位

廚藝達人何俊葉家的「節約經」

太原迎澤區老軍營小區第一社區,何俊葉是小區出了名的廚藝達人。她和愛人在家啥都做,手工饅頭、手工麵皮、自生綠豆芽、柚子茶、無糖黃桃罐頭、無糖月餅……雖然啥都做,但一家人很少浪費糧食,他們有一套自己的「節約經」。

8月13日,何俊葉告訴記者,饅頭、麵條不買現成的,都是自己在家做。至於麵皮、自發綠豆芽,無糖黃桃罐頭等,他們想解饞時,就在家做,圖個衛生、吃個放心。「一粒米、一滴油,看起來不起眼,卻事關國計民生。在我們家,餐桌上的浪費控制得比較好。」何俊葉自豪地說,最近幾年,孩子在外地上大學,只有她和愛人在家吃飯,一日三餐,每天都是把握著兩個人的飯量去做,寧少勿多、很少剩飯。偶爾剩了點也不會扔掉,她的愛人會一邊說「都給你攢下了」,一邊把剩飯放在冰箱裡,下一頓兩個人再熱了一起吃光。「昨天晚上,我和愛人還討論了『節約習慣』『光碟行動』。」何俊葉說,他們沒有閒錢去浪費,更討厭直播「大胃王」等前頭吃、後頭吐的節目。在他們看來,治理「舌尖上的浪費」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有責任。

她還分享了自家的「光碟」經驗。一是掌握好做飯的量,能少做不多做,避免出現剩飯剩菜。二是蒸饅頭、包子、燉肉,一次做好,放涼了再用保鮮袋分成若干小份,每小份夠全家一次吃的量,然後存儲到冷凍室裡,吃的時候拿出來解凍。具體到他們家,蒸一鍋饅頭、燉一鍋肉都能吃七八次。

8月13日,太原煤氣化第二幼兒園,中班孩子吃完午餐,比比誰的飯碗更乾淨,個個爭當「愛惜糧食」的小標兵。

88歲的張清雲將「光碟」進行到底

「我和老伴打小受過苦,更懂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13日一早,太原市迎澤區并州路二社區88歲的居民張清雲對記者說。

在小區裡,老兩口的節約也是名聲在外,85歲的老伴張彩霞有一雙巧手,擅長廢物利用,廢紙盒、廢紙箱「搖身一變」成了家裡小藥箱、收納盒等時尚擺件。對於一日三餐,老兩口也是精打細算。張彩霞說:「不浪費也沒啥秘訣,就是有計劃地去做飯。」平時,老人家裡就3個人吃飯,蒸一勺子大米,葷素搭配炒兩三盤菜足夠。如果兒女回家,就按人數加飯。「我們家很少扔東西!」張彩霞說,難免有做多的時候,也都會留下來,下一頓熱熱再吃。兒女也會請老兩口下飯店,每次點餐時老兩口都會提醒兒女少點一些。

在老人家桌子上攤開的一個本上,還寫了這樣一句話,是老人從文章裡摘抄下來的——艱苦奮鬥是永不過時的「傳家寶」,我們要端牢中國飯碗,就應該時刻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粥一飯」,讓人間煙火氣更有幸福的味道。

8月13日,陽城縣町店鎮尹家村,一位奶奶給孫子講糧食來之不易的詩句,讓孩子每餐不浪費,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兩代人飲食觀念不同難免造成浪費

31歲的太原市民宋女士,在省城某事業單位工作,平時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兩代人的矛盾中就包括餐桌浪費問題。

公公婆婆退休了,家裡的一日三餐大多數由二老完成。但老人的飲食習慣讓宋女士頗有微詞,她說:「婆婆總喜歡一次性做很多,好幾天都吃不完。」有一次,婆婆蒸了兩大籠包子,每天吃,籠屜裡的包子熱了又熱,一次次地也沒吃完,最後只得放進冰箱。年輕人不願意吃了,兩位老人覺得可惜,就熱著自己吃。結果吃完了腸胃又不舒服。「都放了一個多禮拜了,那包子能新鮮嗎?老年人腸胃本來就弱,老吃舊飯,肯定對腸胃不好。不得已,最後吃不掉的那些包子只能扔了。」

老人也有委屈,兒子、兒媳吃飯時間不固定,經常下班晚了或者在外面吃了,還不提前告訴他們。一頓飯做少了怕不夠吃,做多了又浪費。宋女士說:「老人做飯總怕不夠吃。但是,吃不飽的年代早就過去了,我們年輕人崇尚的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飯吃『七分飽』,有什麼不好呢?」

保潔工:小區居民浪費的情況不多

水西關南街一宿舍小區院裡有六七座居民樓,每個樓前都有垃圾桶,記者注意到,大部分餐餘垃圾都是蔬果皮,也有一些幹餅子或米飯。

小區保潔員老李師傅在院裡工作了20年了,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天負責把垃圾運送到中轉站。他說,小區裡的居民多是收入穩定的工薪階層,垃圾中儘管大多數是餐廚垃圾,也都是殘料,浪費並不明顯。其中,夏天沒有吃完的西瓜、爛了的桃杏、西紅柿比較多。冬天則見過起了黴點的白饅頭、幹了有味的糕點月餅,也見過長了牙的土豆等,也有過生了蟲的米麵袋子,基本上是零散的或者一小袋。

李師傅說,老人一般都不浪費,年輕人也都是有工作有文化的,所以,浪費不明顯。不過,儘管如此,有時候看到白白扔了的食品,他也會感到心疼。

物業多種途徑宣傳「光碟行動」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北中環富力城小區富力物業山西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快速展開「光碟行動」的宣傳活動,讓社區居民真正感受到危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富力小區的物業負責人喬霞告訴記者:「想讓社區居民真正意識到浪費的利害,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宣傳,並且覆蓋到小區的每一個流動要點。」他們已經採購了大批條幅準備懸掛於園區顯眼處,「將光碟行動進行到底」「從珍愛每一粒米開始」「以浪費可恥、以節約為榮」等紅底白字的宣傳標語,字字入目。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每個單元大堂張貼「光碟行動」海報。同時,物業的樓宇管家每天都會在微信朋友圈、業主群裡面分享一些「浪費糧食」的反面案例,讓業主了解到「節約糧食」帶來的好處。

「目前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基礎宣傳,後期我們還會通過社區主題活動、線下講座、上門宣導、籤署倡議書的形式,帶動小區形成綠色節約之風,將節約意識真正普及到每一位業主。」喬霞希望這次的宣傳活動可以提升居民愛惜糧食,理性消費的意識。(記者:張夢瑩 楊洲芬 馬繼玲 馮華 張舒敏 王驍 攝影:阮洋 史曉波 王瑞瑞 劉亮亮 唐偉青 崔松良 尹春雷 胡波 孔靜)

來源 山西晚報、山西日報

編輯 yanlin

原標題:《光碟行動:有的做得好,有的喊口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龍港市「光碟行動」深入人心
    今年是「光碟行動」發起的第7年,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口號。但在實際生活中,龍港市民都能做到嗎?近日,記者走訪我市部分餐廳進行實地了解。
  • 看光碟行動 如何從餐桌延伸到廚房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楊智超)「光碟行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是厲行節約的一種生活態度。近年來,「拒絕餐飲浪費」的理念深入人心,市民紛紛以身作則,從食材選購到廚房烹飪,再到餐桌進餐,都在踐行著勤儉節約的理念。
  • 如今的深圳喊什麼口號比較貼切?
    如今的深圳喊什麼口號好點?深圳最新平均房價突破八萬元一平方,深圳還有底氣喊「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口號嗎?2013年的深圳街頭廣告牌深圳特區成立40年來,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反映城市精神的口號,有的口號甚至聞名全國。
  • 自畫像、手繪桌籤、創意菜單 ……鹿鳴小學光碟行動妙招頻出
    手繪節約糧食桌籤   創意光碟菜單   ……   連日來   柯城鹿鳴小學光碟行動妙招頻出   一起去現場看看吧   不一會兒,我是光碟小使者的承諾牆上就貼滿了一、二年級同學們的自畫像,有的倡議光碟行動從我做起,有的吃光了盤裡的美味食物,有的在地裡種田,展示糧食來之不易。一幅幅自畫像,生動地展示了同學們節約糧食,文明就餐的形象。
  • 「光碟行動」巡迴講座走進臨空招商集團 專家教大家如何吃得營養和...
    其實大部分為碳水化合物……」昨日上午,由市文明辦主辦,上遊新聞、渝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承辦的深化「吃得文明」踐行「光碟行動」公益講座走進重慶臨空招商集團有限公司。活動現場,上遊新聞記者、營養專家、現場觀眾分享了他們在「吃得文明」和「光碟行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倡導大家文明用餐、拒絕浪費。
  • 反對形式主義不能「只喊口號不發糖」
    這個通知為進一步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讓幹部心無旁騖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行動指南。形式主義讓基層幹部既深惡痛絕又深陷其中,必須從源頭加以治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負擔重、壓力大已是眾所周知。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形式主義的東西佔用了大量時間、耗費了大量精力。
  • TWICE成員周子瑜實在太可愛了,小奶音喊口號萌爆了
    除了復工之外,更加的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她居然在疫情期間,也把工作安排得滿滿的,當不少喜歡她的粉絲知道後,都希望她可以減少工作,注意安全。除此之外,這次她回到韓國是因為參加某節目的錄製,而且還不是一個人,是和TWICE組合裡面的成員一起,就連之前生病的MINA,這次也會一同參加。
  • 今天,你「光碟」了嗎?——萌娃光碟行動活動小記
    ——萌娃光碟行動活動小記 2020-09-21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碟行動宣傳標語130條_光碟行動手抄報_幼兒園ppt課件大全
    13、 吃多吃少,光碟正好。14、 倡導光碟行動好,導向正確精神好;光碟行動打包好,盤光節約勤儉好。15、 光碟行動,拒絕中國式「剩宴」。16、 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向光碟的您看齊。17、 吃光碟中餐,我們都心安。
  • 蓬江中小學開展「光碟行動」主題教育 讓「光碟」成為「新食尚」
    荷塘鎮良山小學學生爭做「光碟小達人」!江門日報訊 (文/圖 記者/婁丹 通訊員/李家富) 「不錯不錯,自從最近學校提倡光碟行動後,我兒子吃飯習慣好了很多,回家還教育妹妹吃飯要吃乾淨。」不僅在學校,啟明小學的學生還把「光碟」帶回家裡,開展「光碟行動」拍照打卡活動。「雖然拍照麻煩點,但能糾正孩子的用餐習慣,我很樂意配合。」小彬媽媽說。記者了解到,不僅在啟明小學,蓬江區73所學校都在開展「光碟行動」。江華小學少工委向全體教師、全體家長和學生發出厲行節約的倡議,號召大家從我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小衛士。
  • 企業做5S不是喊口號這麼簡單
    5S管理的整理、整頓並非局限於:做好整理、整頓,就好了,也不是喊喊口號、貼貼公布欄、公開宣告,總而言之,它並非寫出來、喊口號來讓人看的,而是要確確實實
  • 寶山青少年「光碟行動」快閃接力活動第一站動感來襲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的指示精神,由寶山團區委、區文明辦、區商務委、高境鎮、顧村鎮、友誼路街道主辦的寶山青少年「光碟行動」快閃接力活動第一站正式在寶楊寶龍廣場拉開帷幕。
  • 踐行「光碟行動」昆明這些學校有妙招 自助餐進校園 班級派出...
    開學以來,不少學生都在校內就餐,為踐行「光碟行動」,昆明各學校使出不少妙招:按需取餐、半份菜……眼下,「文明餐桌,光碟行動」已成校園新風尚。 而高年級是在食堂用餐,學校有3個食堂,3個食堂都標有「光碟行動」的口號和標語,每個班級也在開學時進行了班會教育,要求學生在校合理用餐,不浪費糧食。此外,學校建立了專業的監督體系,定期進行「光碟行動」抽查,抽查採用老師在食堂輪值監督、在食堂設置監控器多角度了解學生用餐情況等,及時修正發現的問題。
  • 一家鴿子館,成了石家莊光碟行動首批示範餐企,秘訣是什麼?
    一家鴿子館,竟成了石家莊餐企光碟行動的學習對象!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熱潮興起後,石家莊長安區率先行動,8月15日,長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走進餐企視察,石家莊廣播電視臺跟蹤報導,首批選擇了兩家:孫大廚鴿子館與中和軒。
  • 2020光碟行動丨校外自助餐:垃圾桶中有烤肉 畢業季最浪費
    食材烤糊浪費得多 有食客為逃罰款會把烤肉倒進垃圾桶14日晚上8點,在回龍灣的一家烤肉店裡,店裡的50多張餐桌坐滿了食客,店裡靠牆有一整排冰櫃,裡面整齊碼放著各種食物。記者在店內觀察發現,食客在取餐時一般第一次就會把桌子擺滿,各種肉類堆疊在一起。
  • 光碟行動 拒絕「剩」宴——無錫:對「舌尖上的浪費」說不!
    光碟行動 拒絕「剩」宴——無錫:對「舌尖上的浪費」說不!拒絕浪費,文明就餐。在湖濱商業街的多家餐飲店裡,記者看到,牆上、餐桌上貼有「文明餐桌」「光碟行動」「不剩飯不剩菜」等提示語,在一家火鍋店的自助吧檯,兩側均張貼了「適量取料,杜絕浪費」的字樣。在湖濱印象,招牌菜被設計成大份和小份供顧客選擇。
  • 自助餐廳裡的「光碟行動」:溫州八成食客做到「人去盤空」
    因此,當「光碟行動」遇上「自助餐」,就更考驗市民的餐桌文明了。 近日,記者走訪市區香格裡拉大酒店、華僑飯店、國際大酒店等5家酒店自助餐廳發現,80%的食客都能做到「人去盤空」,但個別食客的「剩餐」依然嚴重,甚至有的整盤食物幾乎是一筷未動。
  • 深圳「光碟行動」蔚然成風
    原標題:深圳「光碟行動」蔚然成風   餐飲浪費現象令人痛心,如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連日來,記者走訪調查深圳部分餐飲企業、市民家庭、個人發現,理性消費、按量點菜、剩菜打包等觀念越來越成為市民的共識,「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文明餐飲行為蔚然成風。
  • 推動「光碟行動」常態化 讓「光碟」引領城關街道新「食尚」
    近日,城關街道舉辦「文明用餐 光碟行動」主題宣傳活動。進一步引導城關街道餐飲各界和群眾自覺養成厲行節約、珍惜糧食的文明用餐習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活動現場,城關街道團員志願者們隨著公益歌曲《光碟運動》舞動起來,強有力的快節奏,整齊劃一的動作,吸引了眾多市民群眾駐足觀看。
  • 爭做光碟小達人 綠洲花園幼兒園開展光碟行動
    這個學期,「光碟行動」成了綠洲花園幼兒園萌娃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每次吃完點心和午飯,老師都會邀請最先吃光的小朋友站到中間,輕輕舉起他(她)的餐盤,大聲告訴其他人:「小朋友們你們看,他今天光碟了!」每周做到4次光碟的萌娃,就能獲得「光碟小達人」的稱。幼兒園老師陳瑩開玩笑說:「有了『爭當光碟小達人』的動力,小朋友不僅吃飯速度變快了,飯量似乎也變大了。」在她看來,「光碟」絕不是強迫每個孩子都吃光,應該把它作為一種鼓勵,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