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雨林中,竟然藏著數萬幅史前巖畫,這是真的嗎?

2020-12-17 騰訊網

亞馬孫雨林中,竟然藏著數萬幅,綿延十三公裡的史前巖畫,這是真的嗎?

最近,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披露了他們的這一發現,他們在2017年到2018年之間發現並發掘了這處巖畫,但一直為之保密。12月5日,關於這次發現的紀錄片《叢林之謎》即將在英國第四頻道播出,這處巨大巖畫遺址的神秘面紗才開始向公眾揭開。

巨大巖壁上畫滿了巖畫 圖 Blue Wild Media

一萬年前滅絕的動物長什麼樣?

各種各樣的動物、栩栩如生的人類生活場景、文字、符號…… 英國的《衛報》稱這處巖畫為「古代的西斯廷教堂」。考古學家說,這些位於懸崖峭壁上的巖畫,很可能創作於11800年至12600年前,那時還是冰河時代的末期。

這些巖畫位於哥倫比亞的塞拉尼亞·拉林多薩(Serranía La Lindosa)地區的三塊巨大巖壁上,一支由英國和哥倫比亞考古人員組成的隊伍發現了它們。最大的那塊巖壁被稱為 Cerro Azul,西班牙語中意為藍山,其上有上千幅獨立巖畫。

這些巖畫中描繪了許多動物:鹿、貘、鱷魚、蝙蝠、猴子、烏龜、蛇、豪豬…… 遠古人類用從赭石中提取的紅色顏料在石頭上畫下它們的樣子,也描繪人類自己狩獵、跳舞、祭祀的場景。

巖畫內容十分豐富 圖 José Iriarte

埃克塞特大學的考古學家馬克·羅賓遜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這些圖畫讓人難以置信,它們展示了當時亞馬孫西部的古代人類是如何與冰河時代的巨型動物共存的。」

一萬二千年前,亞馬孫河流域正從熱帶草原、熱帶森林和荊棘灌木叢的地貌逐漸轉化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熱帶雨林。其中生活的動物種類也和今天的雨林大有不同。

「想像這些遠古人類生活在巨大的食草動物之中——有的有一輛小汽車這麼大,他們捕捉這些動物來吃,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巖畫中的許多動物早已滅絕。比如猛獁象,一萬二千年前就在南美洲消失了。此外,巖畫中還有一種已滅絕的駝科動物——古駝,以及巨型樹懶和冰期馬的形象。

「在巖畫中我們看到,冰河時代的馬有一張狂野、沉重的臉。它是如此細緻,我們甚至可以看到馬毛。」考古隊的領隊何塞·伊裡亞爾特告訴《衛報》。

在接受artnet網站採訪時,伊裡亞爾特提到當年的畫家們對材料、選址和準備工作都非常用心。首先,他們特別選擇了有遮擋的巖壁,以確保巖畫不會被雨淋溼,說明他們當時希望可以長久地保存這些作品,其次,他們作畫的巖壁表面顆粒格外細密,是理想的光滑「畫布」。

紀錄片的主持人埃拉·沙瑪希(她同時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探險家)則被巖畫的高度所震驚,「我身高1米78,但在抬頭看這些巖畫時,脖子都要斷了,當年他們是怎麼爬上去的?」

埃拉·沙瑪希 圖 Blue Wild Media

《衛報》報導說,由於部分巖畫太高,考古隊只能出動無人機觀看。

何塞·伊裡亞爾特則注意到巖畫中頻繁出現的塔形建築物,他還發現塔上有作出「蹦極」動作的人類。

他猜測這些巖畫有可能是古代祭祀或信仰的一部分,「有趣的是,畫中的許多大型動物都被舉起手臂的小人包圍,像是在崇拜這些動物。」

他補充說:「對亞馬孫土著來說,動物、植物都有靈魂,它們通過巖畫中所描繪的這些儀式和習俗,和人類交流、接觸。」

巖畫上有許多手印 圖 Blue Wild Media

艱險、漫長的探索之旅

2016年,當地遊擊隊和政府籤訂和平協議後,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地區向外界開放,考古學家們得以進入。他們在衛星圖像上發現了這些巖畫的痕跡,這裡遠離人煙,距離最近的城鎮瓜維亞雷河畔聖何塞有2小時車程,之後,團隊需要徒步4小時,才能抵達巖畫所在地。

徒步路程中危險重重。埃拉·沙瑪希回憶說:「凱門鱷到處都是,我們還要時刻小心蛇。」曾經有一條巨大的毒蛇擋在他們回去的路上,考古隊被迫等到天黑,最後決定小心翼翼地繞過去。「如果它攻擊我們,我們連去醫院的機會都沒有。不過,為了看這些畫這些都值得。」

伊裡亞爾特在巖畫前 圖 José Iriarte

伊裡亞爾特認為,叢林裡可能還藏著更多巖畫,也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使這些作品呈現出全貌。「我們看到的只是滄海一粟。」他說。他希望新冠疫情緩解之後,團隊可以儘快回到雨林中繼續工作。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12公裡長史前巖畫帶驚現亞馬遜雨林,繪有冰河時代動物
    英國和哥倫比亞聯合考古隊在亞馬遜雨林(Amazon rainforest)發現一堵長達8英裡(約12.8公裡)的史前巖畫牆,上面描繪了數千幅冰河時期巨型生物和人類的圖案,創作時間最早可追溯至12600年前。
  • 哥倫比亞亞馬孫遺失的世界
    哥倫比亞長達50年的內戰讓這裡的亞馬孫雨林成為地球上被研究得最少的地方之一,2016年和平協議籤訂後,學者們才有機會深入。2019年,一支由歐洲研究委員會資助的英國-哥倫比亞考古團隊在Serranía de la Lindosa新發現了一處長達8英裡的巨型古老巖畫,不過他們直到最近才對外公布消息。
  • 亞馬孫熱帶雨林發現迄今規模最大的史前巖石壁畫
    據外國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在亞馬遜雨林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史前巖壁畫。一些專家用「遠古人的西斯廷教堂」來描述它的壯觀和壯麗,而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建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再現羅馬時代的輝煌。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被邀請創作了《創世紀》《最後的審判》等穹頂畫作,這是最高的藝術寶庫。
  • 伊朗發現神秘「螳螂人」史前巖畫
    是漫威中的螳螂超級英雄還是一種變種人?日前,據外媒報導,在伊朗中部發現了一幅不同尋常的史前巖畫,巖畫上描繪了一個六條腿的生物。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一起分析了這幅巖畫得出了該生物很可能是由螳螂和人的組合的結論。他們的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本月的《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雜誌上。
  • 亞馬孫熱帶雨林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巖石壁畫:13公裡長、壯觀
    據外媒報導,在亞馬孫熱帶雨林,科學家們發現了迄今規模最大的史前巖石壁畫。有專家用「遠古人的西斯廷教堂」來形容其宏大和壯麗程度,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建立的其中一個目的是重現羅馬時代的輝煌。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受邀創作了《創世紀》《最後的審判》等穹頂畫作,堪稱巔峰藝術瑰寶。
  • 新冠侵入亞馬孫雨林原始部落 一周內7名原住民確診
    據英國《衛報》4月8日報導,巴西亞馬孫雨林裡的原始部落中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一名15歲的亞諾瑪米少年成為過去一周裡第7名確診的原住民。這不禁讓人們擔憂,新冠肺炎疫情或者已經在原始部落裡傳播開了。↑亞諾瑪米人 圖據《衛報》當地相關部門稱,這名少年在上個月學校因疫情停課後就回到了亞諾瑪米保護區。4月3日,這名少年因為胸口疼痛、發熱、呼吸困難和喉嚨難受而入院,隨後於4月7日確診,成為亞馬孫雨林地區裡亞馬孫州、羅賴馬州和帕拉州的第7個確診的原住民。這7人均是在過去一周內確診。
  • 崑崙山發現萬年巖畫,畫有「飛機圖案」,史前文明可能真的存在?
    然而曾在崑崙山的萬年巖畫上,竟發現上面畫有現代的飛機!這簡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崑崙山被稱為「中國第一神山」,在怪誕的!《山海經》關於它的記載就有不少。本身它就充滿了神秘感,發現那巖畫上畫有「飛機圖案」後,更是神奇無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萬年前的人類如何知道飛機長什麼樣子?難道史前文明可能真的存在?
  • 崑崙山一萬年巖畫,上面有幅「飛機圖案」,真可能存在史前文明?
    在崑崙山,還有人發現了萬年以上的壁畫,壁畫上竟是飛機的形狀,難道萬年前就有人預知到了之後會發生的事情嗎?崑崙山之神秘崑崙山中有一個所謂的「地獄之門」,更是有一側被人們稱為「死亡谷」。相傳某一天,當時崑崙山附近的駐軍本是身處酷熱難耐的環境中,但來到崑崙山後這裡卻突然下起了暴雪,天寒地凍。
  • 崑崙山發現萬年前巖畫,畫中出現「飛機」,真存在上古文明?
    自古以來,先人們就充滿了智慧,從我們的考古中,我們已經知道人類是由猿進化而來,並且生活的方式逐漸的在改變,也不斷的在升級。有一些事情,就是我們現代的人想像不到,由於沒有歷史記載,所以人們就猜測,是不是存在史前文明?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和事情。
  • 綿延逾10公裡 哥倫比亞發現萬年巖畫
    【新華社微特稿】哥倫比亞一片人跡罕至的森林中發現大量古老巖畫,繪製在綿延約13公裡的崖壁上,年代可追溯至1.25萬年前。英國《衛報》29日報導,這些巖畫上繪有數萬幅動物和人的形象,包括樹懶、魚、龜、蜥蜴、鳥、手拉手跳舞的人、戴著鳥形面具的人,展示了一個「消失的古代文明」,或需幾代人持續研究。考古學家稱這些巖畫為「古代西斯廷教堂畫」,指規模宏大與義大利西斯廷教堂中天頂畫相似。
  • 亞馬孫雨林是印第安人「種」出來的?真不是玩笑
    最最最最厲害的,亞馬孫雨林,真的不是一片原始森林啊,那是印第安人「種」出來的,這裡就是印第安人的後花園啊!!!我們長久以來的認知,都錯了!現在,阿信給大家擺事實,講道理。先說金字塔。考古學家把這個位於瓦裡坎加的大土堆和小北遺址中其他類似的大土堆稱為神廟,因為它們很可能是出於宗教原因建造的。小北地區遺址說完金字塔,再來說說玉米。美洲人民厲害了,玉米品種666啊!看這圖,現代科學家表示有點臉疼。
  • 景泰姜窩子溝巖畫
    目前,在景泰縣境內發現的這9處巖畫在刻畫選址、刻制方法、反映的內容以及周邊的地域環境文化遺存有相同之處,但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以姜窩子溝巖畫為例,它位於景泰縣紅水鎮紅沙峴村姜窩子溝的山梁上。巖畫分布範圍東西約1公裡,南北約600米。此處巖畫規模宏大、個體形象逼真。 巖畫內容主要有狩獵圖、人物圖、鳥獸圖、騎馬放牧等。
  • 神秘的亞馬孫熱帶雨林,隱藏著令人驚嘆的奧秘!
    亞馬孫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雨林非常廣闊,佔地550萬平方公裡。 亞馬孫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 1. 雨林位於赤道附近,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雨充沛。
  • 生活在雨林中的巴西土著部落,住草屋守護雨林,仍保留著原始方式
    亞馬孫熱帶雨林,有人說它是地球的肺,一片又一片雨林匯集成地球的肺,哪裡有雨林,哪裡風景便會讓人有種愉悅感,而近些年來,世界上的雨林一次又一次地被大火吞沒,變成一片片生機全無的終結地,由此也激起了人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從此人們也便努力為森林與大火鬥爭。
  • 亞馬孫雨林部落的「原始」生活,手機和電視是稀罕品,用弓箭長矛...
    巴西的土著印第安部落戴著五顏六色的金剛鸚鵡頭飾和其他羽毛,揮舞弓和箭來狩獵和保護他們的領土,亞馬孫雨林,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原始土著印第安部落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然而,由於森林面積不斷縮小,部落跟伐木工的矛盾越來越衝突,所以從小,部落都會教導孩子拿起手裡的弓和箭,保護自己的領土。
  • 考古學家在伊朗發現神秘的「螳螂人」巖畫
    據外媒CNET報導, 「螳螂人」聽起來像是漫威螳螂超級英雄的仿製版本,但這實際上是在伊朗中部發現的一個不尋常的巖畫的綽號。 史前的巖石藝術描繪了一種六足生物,似乎是由螳螂昆蟲激發靈感的。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聯手分析了巖畫。
  • 【阿啟泰】賀蘭山巖畫中的斯基泰文化
    更早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們的古代先民已經在賀蘭山一代繁衍生息,勞動生產,並且創造了舉世聞名的賀蘭山巖畫。這些藝術的瑰寶雖然經歷了歷史風雨的侵蝕和戰亂人為的踐踏,但依然頑強傲立於山巖之上,展示出人類交融交流、相親相愛的宏偉畫卷。在多年對賀蘭山巖畫的考證中,專家竟然發現了斯基泰鹿的珍貴形象,再度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內蒙古的巖畫你能讀懂嗎?
    600多幅桌子山巖畫,內容多為「太陽神」等人面像、動物圖形、狩獵圖和符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召燒溝巖畫,它被磨刻在桌子山下召燒溝西畔一個坡度約為30度、650平方米的石灰巖磐石上,巖畫約有150餘幅,其中90%都是人面像。
  • 惟石能言—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在大廳由鵝卵石鋪就的巖畫地圖上,糰子發現了我們曾經去過的 美國 印第安人遺址梅薩維德。原始人,坑屋,巖畫,一脈相承的發展軌跡。賀蘭山巖畫端詳這簡單樸絀的線條圖案,也許糰子的小腦袋裡會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其實還蠻像我畫的嘛……賀蘭山巖畫從巖畫館出來順路去看了祭祀表演。
  • 賀蘭山巖畫大揭秘:太陽神圖案究竟是什麼?別再讓專家給騙了!
    單從賀蘭山裡最出名的「太陽神」巖畫圖案來說,這巖畫的刻制絕對是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的。賀蘭山各個山口裡大面積分布的巖畫種群最起碼說明了一件事:就是說明在遠近古時期有大量的不同氏族或者氏族聯盟在這裡活動過、定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