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一個彈丸之地卻擁有1020億桶石油探明儲量,2015年石油及其他液體產量全球排名第十,14個OPEC成員國中排名第五。石油出口總收入約佔財政總收入的89%。今天就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科威特的油氣行業。
一、能源概況
科威特國土面積雖小(大約6,900平方英裡,約17870平方公裡,是沙特的1/120,伊朗的1/92),但就石油產量來說,2015年科威特石油及其他液體產量全球排名第十,同時在14個OPEC成員國中石油及其他液體產量僅次於沙特、伊朗、伊拉克和阿聯,排名第五。
科威特的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出口收入,根據IMF的估算,2015年石油收入佔政府總收入的70%。不過實際上,其比例高達89%。與其他OPEC國家一樣,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科威特2015年出口總收入嚴重下滑。2014年,科威特出口收入大約為1040億美元,佔政府總收入的94%,而2015年僅為550億美元。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估計,科威特2015年的淨出口收入總額為400億美元,約為2014年的一半。收入的減少,一部分原因是產量減少和出口量減少,但影響最大的還是下跌的油價。科威特為了繼續保持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地位,將2020年原油和凝析油產量目標定為400萬桶/天。這一計劃中的產量目標包括擴大中立區(Neutral Zone)的產能,該地區由於與沙特存在爭議而於2014年第四季度關停。然而,科威特在過去的十年裡,由於上遊項目延期和外國投資不足,油氣提產計劃進行地異常艱難。
科威特產能的提高多數將來自於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Oil Company,簡稱KOC)的項目,到2020年,KOC的總產能有望達到365萬桶/天。其餘的35萬桶/天的產能,將來自於科威特海灣石油公司(Kuwait Gulf Oil Company,簡稱KGOC)管理的分隔中立區(Partitioned Neutral Zone,簡稱PNZ)項目。
未了擺脫高度依賴石油的經濟,科威特加大了勘探和開發非伴生天然氣田的力度,不過目前對天然氣產量的貢獻還很小。增加的天然氣產量將有助於原料供應不足的電力行業,該行業近期無法獲得足夠的電量來滿足峰值需求。科威特一次能源消耗中,天然氣的佔比從2009年的34%提高到了2015年的43%,而石油和其他液體能源所佔比例有所下降。
二、管理機構及政策概況
科威特的能源政策由最高石油委員會(Supreme Petroleum Council)制定,並由石油部(Ministry of Oil)審查。
科威特石油集團公司(Kuwait Petroleum Corporation,簡稱KPC)及其附屬公司負責在全國範圍內執行石油政策。
科威特投資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管理科威特主權財富基金,並監管所有的國內開支和國際投資。
值得一提,科威特憲法禁止外國企業擁有其資源和收入,不過政府還是通過技術和服務合同,鼓勵外國公司參與到科威特油氣行業中來。科威特是一個由科威特埃米爾(穆斯林酋長等的稱號)領導的聯合酋長國,科威特埃米爾由Al-Sabah家族世襲。首相、副首相及部長委員會由埃米爾核准。埃米爾和國會關於合同管理的分歧,特別是涉及到外國公司和項目物流方面的合同,是科威特頻繁出現大能源項目延期的主因。政府的頻繁更替以及國會的頻繁解散,造成大項目進展緩慢。
三、石油和其他液體燃料
1、部門組織
科威特政府擁有並控制所有石油的開發。科威特國有控股的科威特石油集團公司(Kuwait Petroleum Corporation)及其附屬公司,控制著科威特所有的石油及其他液體能源,從上遊到下遊以及出口。
【最高石油委員會(SPC)】監管科威特的石油行業及政策制定。SPC由首相領導,其餘委員會的成員(6名部長和6名私企代表)任期三年,由埃米爾選出。
【石油部】監督所有政策在油氣上遊下遊領域的實施。
【科威特石油集團公司(KPC)】管理國內和國外的石油投資。
【科威特石油公司(KOC)】是KPC的上遊子公司,於1975年由科威特政府接管,管理所有油氣上遊開發業務。
【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KNPC)】控制下遊業務。
【石化工業公司(PIC)】監管石化業務。
【科威特油船公司(KOTC)】與KNPC共同監管石油出口業務。
【科威特海外石油勘探公司(KUFPEC)】處理KPC的海外權益,包括KPC在海外8個國家的油氣上遊業務。
【科威特國際石油公司(KPI)】處理下遊業務。
當然,也有一些非國有公司在科威特開展業務,包括獨立石油集團(Independent Petroleum Group)、Aref能源控股公司(Aref Energy Holding)及科威特能源公司(Kuwait Energy Company,簡稱KEC),其中KEC可謂大獲成功,並且自2005年成立以來,在海外也獲得了權益,包括葉門、埃及、俄羅斯、巴基斯坦、烏克蘭和阿曼。
管理PNZ的公司,分為陸上和海上兩部分。
陸上部分:最初由美國獨立石油公司(American Independent Oil Company,簡稱Aminoil)開發,於1977年實現國有化。後來成為雪佛龍石油公司一部分的Getty石油(Getty Oil),開發了陸上的Wafra、南Umm Gudair和Humma油田。儘管KPC在PNZ的權益的所有管理權都移交給了科威特海灣石油公司(Kuwait Gulf Oil Company,簡稱KGOC),雪佛龍仍然與KPC一併參與管理該項目。
海上部分:日本公司——阿拉伯石油公司(Arabian Oil Company,簡稱AOC)於20世紀60年代,發現了Khafji、Hout、Lulu和Dorra油田。但其在沙特和科威特的許可權分別於2000和2003年到期。KGOC於2002年成立,負責監管KPC的海上業務運營。之後,KGOC與沙特阿美海灣運營公司(Aramco Gulf Operations Company,簡稱AOGC)成立了合資運營公司,Al-Khafji聯合運營公司(Al-Khafji Joint Operations Company,簡稱KJO)管理PNZ海上油氣生產。
2、石油儲量
根據《油氣雜誌(Oil & Gas Journal,簡稱OGJ)》的統計,截止2016年1月,科威特擁有1020億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總量的6%,全球排名第六。其中包括分隔中立區(簡稱PNZ,該地區由科威特和沙特各佔一半份額)的50億桶已探明儲量。科威特的石油儲量中包括大約130億桶的重油,主要位於科威特北部,其餘的主要在PNZ。
3、勘探開發
科威特通過提高採收率(EOR)措施來提高停滯的原油產能。雖然發現了新的儲量,但受到嚴格監管的石油行業放緩了進一步勘探生產的步伐。
2015年,科威特原油產量接近250萬桶/天,另有20萬桶/天的非石油液體能源。其產量約一半來自西南部地區,主要來自有著170萬桶/天穩定產量的Burgan油田。
2015年,科威特的石油和其他液體能源產量接近270萬桶/天(b/d),包括其在PNZ的份額。之後,自從2015年開始,由於科威特與沙特在開發PNZ上的分歧,Wafra和Khafji油田被關停。2014年10月,當沙特聲稱是環境原因關停了Khafji油田時,雙方關係降至冰點,後於2015年5月關停了Wafra油田。關於何時重啟PNZ生產的消息非常少。
由於禁止外國企業擁有科威特自然資源,科威特國內油田的開發一度停滯不前。雖然在中部地區發現了輕質原油,但是仍未開始生產。1984年,在Greater Burgan油田的南Maqwa地區發現了石油,油質達到API 35° 到40°級。1990年,開始在Kra'a al-Mara打井後,發現了大量API 49° 的原油。另一發現是在2006年,在科威特北部的Sabriya和Umm Niqa地區,發現了大約200-250億桶的儲量,不過大多數都是開發起來在技術上存在難度的重質、酸性油。
科威特近期宣布在西部地區發現了輕質油。新發現位於Jathathil地區,這將有望提高科威特輕質原油和天然氣的產能和儲量。科威特有野心到2020年,即使油價持續走低,仍將其原油產能提高到400萬桶/天。KOC獲得了330億美元的財政預算用於擴大產能。科威特同樣計劃在國內和國外升級出口基礎設施,建造下遊設施。長期擴張計劃的部分內容包括開發北部地區的4個油氣田,特別是在PNZ產量不確定的情況下。另外為了實現2020年目標,科威特有必要吸引國際石油公司的投資和參與。
大量國際石油公司(IOCs)藉助加強技術服務協議(Enhanced Technical Service Agreements,簡稱ETSA),同意幫助科威特提高老油田的採收率(EOR),但不被允許投資科威特上下遊業務。2010年2月,荷蘭皇家殼牌籤署了ETSA,開發Sabriya和Umm Niqa油田,不過提產的進度比較慢。為了開發Ratqa油田的Lower Fars儲層,KOC開始與埃克森美孚、殼牌和道達爾談判,但最終放棄了合作開發的計劃。2015年1月,KOC與Petrofac籤署了價值40億美元的合同,用於Lower Fars重油項目的一期工程。KOC也於2010年7月與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國有公司(Japan Oil, Gas, and Metals National Corporation,簡稱JOGMEC)籤署了諒解備忘錄(MOU),以評估注二氧化碳提高採收率技術的可行性。
科威特大多數的儲量和產量主要集中在少數發現於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的成熟油田。Greater Burgan油田佔據了全國大部分的儲量和產量。Burgan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二大油田,僅次於沙特的Ghawar油田。Greater Burgan發現於1938年,直到二戰後期才開始全面開發。Greater Burgan油田基本上都是中到輕質原油,API重度為28°-36°。Greater Burgan的產量佔到科威特總產量的約一半,日產量為170萬桶/天。KOC欲通過注海水或二氧化碳的提高採收率方法提高Greater Burgan的產能。
其餘的產量集中在西南部的Umm Gudair、Minagish和Abduliyah。Umm Gudair和Minagish生產各種重度的原油,主要集中在中等重度範圍,22°-26° API。2003年1月,Minagish油田開始採用注水的方式提高採收率,以及補充壓力虧空。
科威特多數大油田都位於北部。除了Greater Burgan油田,科威特第二大原油產地是北部的Raudhatain油田,產能為35萬桶/天。緊鄰Raudhatain的Sabriya油田,產量為10萬桶/天。Ratqa邊境油田(南部延伸到伊拉克的南Rumaila構造)及較小的Abdali油田產量分別為4.5萬桶/天和3萬桶/天。
4、科威特項目計劃
科威特項目計劃,是科威特到2020年將產能提高到400萬桶/天規劃中的重要內容。科威特項目計劃於1997年提出,目的在於鼓勵外國投資,特別是參與到北部油田項目。由於合同結構面臨違憲的風險,國會推遲了其進度達數年之久。科威特憲法禁止外國公司擁有本國自然資源,這就排除了使用產品分成協議(PSAs)的可能性,而PSA可以鼓勵IOCs到科威特投資。為了引入IOC,科威特形成了鼓勵回購合同(incentivized buy-back contract,簡稱IBBC),但不包括產品分成或授權。
IBBC協議允許科威特政府保留對石油資源的所有權,控制石油產量水平,戰略性管理資產。除了給予外國公司資產回收津貼和增加儲量的激勵費用外,還根據單位(每桶)支付費用。2007年5月,科威特統治家族將批准科威特項目計劃IBBC協議的權利交給了國會,結果導致計劃進一步延遲。此外,在加強技術服務協議的框架下,更多地引入了基於績效的激勵方式。
科威特目前幾乎所有的石油產量均來自陸地油田。科威特項目計劃致力於擴大海上石油產能。增加的產能主要來自開發Lower Fars重油油田和Jurassic氣田的伴生油。Ratqa重油油田的產能到2020年將增加到約6萬桶/天,產自Jurassic氣田的液體量將達到35萬桶。
另一非常規的潛在產量來源,將是清理被破壞的大型油田,這些油田自1991年海灣戰爭伊拉克軍隊撤離後就未再開發。2012年2月,KOC召集西班牙的HERA公司(HERA Company)、韓國的GS工程與建設公司(GS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以及印度的TERI公司(TERI Company),參與競標土地修復工程,修復後可帶來大量的石油資源。整個工程將持續數年,將花費大約35億美元,費用來自聯合國賠償基金。一期工程僅涉及3個地方。在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部隊將超過700口井點燃,滅火的9個月期間預計損失了500萬桶/天的石油。原油洩漏形成了數千個油湖。另外,油湖導致無法到達生產區域和開採已知儲量,這進一步限制了勘探和生產。
5、分隔中立區
分隔中立區(PNZ)於1922年劃分成立,以解決科威特和沙特之間的領土紛爭。PNZ面積為6200平方英裡(16057平方公裡)。《油氣雜誌》早期預估PNZ含50億桶石油和1萬億立方英尺(Tcf,約合283億方)的天然氣。2015年,PNZ的產油量為60萬桶/天,由科威特和沙特均分。然而,2014年10月關停Khafji油田後,產量立即下降到50萬桶/天。
PNZ陸上產量集中在Wafra油田,該油田自1953年開始生產,預計可採儲量為49億桶,被認為是一個超級重油大油田。Wafra油田與南Umm Gudair和南Fuwaris油田的生產設施和集輸中心相連。
一個由雪佛龍主導的全油田注蒸汽提高採收率的項目原本正在進行中,目的是填補壓力虧空,提高重油產量。然而,由於科威特和沙特之間的紛爭,以及雪佛龍在工作和設備安全方面的困難性,雪佛龍停止了在PNZ的作業活動。
PNZ海上石油產能小於30萬桶/天。由Khafji合資運營公司(Khafji Joint Operations,簡稱KJO)作業,該公司由科威特海灣石油公司和沙特阿美海灣運營公司合資成立。KJO同樣負責開發和擴大PNZ海上產能。海上產量主要來自少數幾個大油田,Khafji油田佔PNZ總產量的大頭。未來的提產計劃也集中在該油田。其餘產能來自位於沙特Safaniyah油田(世界最大的海上油田)的延伸區域,包括Hout油田,以及位於由伊朗和沙特共有的Arash油田延伸區的Dorra油田。
6、出口和消耗
科威特國內的石油消耗量在增加,但大多數石油主要還是向亞洲出口。
2015年,科威特原油出口量估計約為190萬桶/天。2016年截至目前,石油出口量已經達到了同樣的水平。大多數科威特的原油以長期合同的形式向亞洲市場出售。科威特出口的原油是一種將各種類型原油混合以後的油,其中佔比最大的是Burgan中質原油,另外還有重油、來自北部油田的酸性油,以及少量來自Minagish和Umm Gudair油田的油。科威特出口的單一混合油(稱為科威特原油)重度為30.5°API(典型的中東中度原油)。通常認為其屬酸性,含硫量為2.6%。2015年,科威特原油約66%出口到亞太地區,即120萬桶/天,出口到美國約20萬桶/天。最大的進口國為韓國和中國,分別進口31.5萬桶/天和29萬桶/天。
直到2016年8月,科威特原油進口國仍與2015年相同,亞洲市場佔據大部分份額。韓國進口量佔比為21%,中國為16%,日本為12%。出口到歐洲國家,如法國、希臘、義大利和土耳其的份額相對有所減少。
由於大量原油賣向亞洲市場,所以對科威特最重要的出口油價標尺為杜拜油價或者阿曼油價或者結合了兩者的價格。一般而言,科威特出口原油價格會有小折扣。歐洲買家的購買價格基準與布倫特加權平均價和沙特中質原油價格相關聯。
科威特主要原油出口港口位於Mina al-Ahmadi。科威特也在Mina Abdullah、Shuaiba和Mina Saud,或稱之為Mina az-Zour等地經營原油出口終端。
科威特國內僅消耗總石油產量的一小部分。2016年,全國石油消耗量為45.5萬桶/天,大部分產量均用於出口。除了原油,科威特也出口石油產品,2015年,石油產品出口量為73.9萬桶/天。然而,國內原油消耗量一直在穩定增長,主要歸因於石油火力發電量的增加。
7、煉化
科威特繼續維持著在歐洲的煉化和市場權益,計劃向亞洲擴展,尤其是中國、越南和印尼。該國繼續向全球出口石油煉化產品。
科威特三大綜合煉廠(Mina al-Ahmadi、Mina Abdullah和Shuaiba))的名義煉化產能2015年預計約為93.6萬桶/天。所有煉廠均靠近沿海,位於科威特城南邊30英裡(約48公裡),由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KNPC)擁有並經營。最大的煉廠Mina al-Ahmadi,始建於1949年,煉化產能為46.6萬桶/天。Mina Abdullah和al-Shuaiba的名義煉化產能分別為27萬桶/天和20萬桶/天。
科威特國際石油公司(KPI)管理KPC的國際煉化和市場運營業務。KPI的經營業務包括超過4400家零售加油站,遍及比利時、西班牙、瑞典、盧森堡和義大利。KPI也在國外煉廠也有權益,包括與義大利石油巨頭ENI按50-50投資額成立的位於義大利Milazzo的產能為24萬桶/天的合資公司。另外,KPI也參股了與越南油氣集團(Vietnam Oil and Gas Group)、Idemitsu,以及Mitsui化學(Mitsui Chemical)合資的Nghi Son煉化和石化綜合廠(Nghi Son Refinery and Petrochemical Complex)。
8、清潔能源項目及Al-Zour項目
規劃經歷了幾經延遲後,科威特似乎終於要在其充滿野心的下遊項目上取得進展。2014年2月,中央投標委員會(Central Tenders Committee)批准了清潔能源項目(Clean Fuels Project,簡稱CFP),預計耗資超過120億美元。CFP主要目的是升級科威特現有的煉廠,計劃到2019年,產能全面提升至80萬桶/天。
除了CFP,科威特計劃重振煉化行業,包括建設新的Az-Zour煉廠,關停al-Shuaiba煉廠,替換老舊設備,在已有煉廠安裝新設備。計劃拆除Mina al-Ahmadi的一座原油蒸餾設施,Mina Abdullah也將移除一些設備,但兩大煉廠的產能將提升至80萬桶/天。一旦開始運營,擬建的煉廠將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煉廠,預計2020年開始運營。
四、天然氣
科威特持續依賴進口天然氣來滿足國內需求。國內消耗量的增加,使科威特更加關注國內天然氣的勘探和開發,以滿足國內需求。
據《油氣雜誌》的資料顯示,2016年1月,科威特估計擁有63萬億立方英尺(Tcf,約1.78萬億方)的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科威特發展多元化經濟的戰略把更多的焦點放到了天然氣開發上。北部地區大量非伴生氣(不與石油相伴產出)的發現吸引了眾多IOCs。然而,合同結構和政治不穩定性,是阻礙快速擴大產能和儲量的主要障礙。另外,新天然氣發現地質結構複雜,主要是緻密氣藏和酸性氣藏,需要複雜的開發技術和大量的資金投入。
1、部門組織
科威特的天然氣行業和石油及其他液體能源行業一樣,由科威特石油集團公司管理。科威特使用技術服務協議來吸引必要的國際投資從事天然氣開發。
和石油一樣,科威特石油集團公司擁有所有的天然氣資源。科威特憲法禁止使用產品分成協議(PSAs),PSA允許IOC在開發項目中擁有股份;因此,科威特使用技術服務協議(TSAs)來吸引IOC進行一些複雜項目的開發。2010年2月,荷蘭皇家殼牌籤署了ETSA,準備開發科威特北部2016年新發現的天然氣資源,即Jurassic氣田,該氣田擁有35 Tcf(約0.99萬億方)的地質儲量。這些儲量由於酸性極強本地公司無法開採。
2、勘探與生產
科威特計劃到2030年增加幹氣產量至30億立方英尺/天(約0.85億方/天),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天然氣需求,並降低夏季用量高峰期對天然氣進口的依賴度。
自2009年開始生產伴生氣後,主要受國內消耗量增加的驅動國內天然氣產量逐步增加。科威特的天然氣產量在2013年達到峰值1.6Bcf/d(約0.45億方/天)後,就開始逐步減少。2015年,科威特天然氣產量為1.4Bcf/d(約0.40億方/天),比上一年的1.5Bcf/d(約0.42億方/天)有所減少。
科威特國內需要大量的天然氣供應,用於發電,海水淡化,生產石化產品,以及實施提高產量的EOR技術。科威特正努力轉向開發天然氣資源,以降低對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的依賴,減少國內用於發電和海水淡化的原油量。KOC已宣布,到2030年,天然氣產量目標為3 Bcf/d(約0.85億方/天),超過現在產量水平的2倍。
科威特天然氣總產量的大部分是伴生氣,佔到80%。北部的伴生氣是未來天然氣產量增長的主要來源,科威特吃緊的財政和政治環境,不允許更多地勘探海上的資源。
科威特計劃通過北部的Jurassic非伴生氣田提高產能,該氣田發現於2006年,預計儲量為35Tcf(約0.99萬億方),目前產量為150MMcf/d(約為424萬方/天),計劃擴大產能至600MMcf/d(約1699萬方/天)。最初計劃於2013年實現該目標,但該項目被延期,目前預計最早於2019年完成。除了政治因素影響產能擴建,Jurassic非伴生氣田屬於緻密氣田和極酸性氣田,充滿技術和地質挑戰。
其餘的非伴生氣產能來自PNZ海上的Dorra氣田。該氣田由科威特、沙特和伊朗共有。科威特和沙特最初計劃Dorra氣田於2017年投產,為該地區增加額外的500-800MMcf/d(約1416-2265萬方/天)的產能,由科威特和沙特共享。然而,由於科威特和沙特在運輸和資源分配上存在分歧,延遲了該項目的開發進度。
3、消耗和進口
2015年,科威特天然氣消耗量約為1.9Bcf/d(約5380萬方/天),即695Bcf/年(約197億方/年)。科威特的發電能源需求,主要由天然氣滿足,而在夏季高峰期國內生產的天然氣無法滿足需求。增長的電力需求,致使科威特關停了煉廠和石化廠,以將更多的天然氣用於發電。科威特正在用更多的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產品,以尋求電力供給的多元化解決方案。
科威特國內天然氣供應短缺,導致夏季高峰期頻繁的停電或者用電管制。科威特不得不通過進口液化天然氣(LNG)以滿足夏季高峰期需求(3月-10月)。2015年,科威特進口約310萬公噸(Mt)LNG,比2014年幾乎多了15%。科威特主要的LNG進口來源是卡達,同時也從奈及利亞、特多、葉門、阿曼進口,還有來自西班牙和印度的再出口LNG。
科威特與殼牌及能源貿易公司Vitol籤署了供應採購協議,從2009年到2013年為科威特供應LNG。科威特從波斯灣的首個氣化終端Mina al-Ahmadi天然氣港口獲得LNG,該浮動設施可以在需求高峰期為科威特供應LNG。Mina al-Ahmadi的氣化能力為500MMcf/d(約1416萬方/天)。科威特與Excelerate 籤署了運營Mina al-Ahmadi天然氣港口的合同,已於2013年到期,之後科威特與Golar LNG籤署了5年的協議,承包了一艘更大的LNG船,產能為760MMcf/d(約2152萬方/天)。合同將於2019年到期,到時,科威特希望能夠增加國內天然氣產能,並建立永久的陸地液化終端。
-------------------
博士說油:《原油那些事》系列文章 (知乎:博士說油)
《原油那些事》之一:國際原油貿易常用術語及基本流程
《原油那些事》之二:一文說清原油進口資質(國營進口,非國營進口)
《原油那些事》之三:什麼是原油進口配額,哪些企業有原油進口配額?
《原油那些事》之四:什麼是原油自動進口許可證?
《原油那些事》之五:一文說清進口原油成本
《原油那些事》之六:一文說清我國原油進口貿易流程
《原油那些事》之七:國際原油貿易支付工具的選擇
《原油那些事》之八:地煉如何採購進口原油
《原油那些事》之九:一文說清進口原油騙局(附驗證技巧)
《原油那些事》之十:一文讀懂全球原油市場框架及基本面邏輯
-----------------
專欄簡介:博士說油,石油院校科班出身,有近10年政府和能源央企工作經驗,對中石油中石化組織架構以及業務運轉都比較熟悉。接觸原油和成品油市場多年,行業資源豐富。目前有一些專業原油貿易商資源,俄羅斯、沙特、伊拉克、安哥拉、墨西哥等地,如您有進口石油產品方面的需求,可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當前油氣改革進入新階段,從油氣勘探放寬外資準入、三桶油聯手增儲上產、到管網公司成立、再到成品油市場擴大準入、外資加油站進一步放開、支持民企參與成品油出口,市場化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我在兩桶油多年積累的資源還行,如您有進行中的項目,尤其是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與主營業務相融合的,需要一些省市的落地場景支持,咱們可以多交流。
精力有限,請說明來意,無名片勿擾,每晚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