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samecoffee 聯繫電話:1998715955
原文連結:https://perfectdailygrind.com/2020/06/what-is-a-ristretto/
如果你想要一杯濃一點的咖啡,不添加任何其它的成分,你可以點一杯濃縮咖啡。濃縮咖啡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但還不是你能喝到的最濃的咖啡。還有一種特濃咖啡(ristretto),分量更少但比意式濃縮咖啡更濃。
特濃咖啡(ristretto)的特色在於它是一杯濃縮咖啡,但它與濃縮咖啡有著明顯的不同。本文會介紹它的製作方式、特點以及它吸引人的地方。
特濃咖啡(RISTRETTO)的定義
在英語中,ristretto 這個詞可以粗略地翻譯為「限定」或「狹窄」。然而,這個詞用來描述咖啡時,指的是它的水量小,萃取時間短。它的製作方法與濃縮咖啡相似,但只要用一半的水,雖然咖啡粉的量是一樣的,但要用更細的研磨來減緩它的萃取速度。萃取通常在15秒左右停止,而不是濃縮咖啡的25到30秒。當使用更多的水並且萃取時間不變時,製作出來的飲料叫做lungo 或 longshot。
Paolo Scimon e是義大利 HisMajesty SpecialtyCoffee Roasters 咖啡烘焙廠的主人。他說,傳統義大利特濃咖啡的製作方式是將7-8克咖啡粉加入水中,以1:2的比例從水中萃取出15克咖啡。
雖然特濃咖啡通常是裝在小杯中(一個最大容量為90毫升的小杯),但許多人認為,只要堅持1:2的比例,特濃咖啡可以做得更大杯。英國 Ozone Coffee Roasters 公司的銷售經理 Anson Goodge 說,「特濃咖啡不是指特定的製作時間或分量,而是一個比例。從這一點上,可以製作出各種容量和濃度的特濃咖啡,而且特濃咖啡可以有多種飲用方式,這取決於咖啡館或咖啡師的選擇。」
Paolo 說,因為特濃咖啡被認為與普通的義大利濃縮咖啡相似,一些咖啡店稱雙倍濃縮咖啡為特濃咖啡。然而,這兩種飲料是有區別的。
特濃咖啡有什麼特點
特濃咖啡的萃取時間更短,研磨更細,使用的水更少,形成了一種不同於濃縮咖啡的飲料。做一杯分量更少的濃縮咖啡或縮短它的萃取時間而製作的並不是真正的特濃咖啡。正如 Anson 所解釋的那樣,特濃咖啡與濃縮咖啡相比製作時間更短,粉水比也更低。
墨爾本的咖啡培訓師 Sam 解釋說,特濃咖啡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在咖啡的全部酸度釋放之前,它的萃取就停止了。較短的萃取時間意味著它的風味沒有那麼複雜,也含有較少的咖啡因。雖然在苦味、焦糖味和巧克力味出現之前就停止萃取,但果味和甜味已經被釋放出來。
因為用的水少,所以特濃咖啡會比濃縮咖啡略濃,但油脂含量沒有變,所以會覺得特濃咖啡油脂更豐富。雖然它的風味不像濃縮咖啡那樣均衡,但入口的感覺會更好。
市場上常見的特濃咖啡
雖然特濃咖啡是一種會出現在咖啡館菜單上的咖啡,但這個詞經常被各大品牌用來形容味道濃烈的咖啡飲品。例如,雀巢提供了一種特濃咖啡膠囊作為其濃縮咖啡系列的一部分。
其他咖啡店將特濃咖啡作為一種獨立的產品,也將其作為牛奶咖啡的基礎,如拿鐵和卡布奇諾,它的甜味和豐富性增強了牛奶咖啡的口感。
例如,星巴克在美國和加拿大2020年的菜單上的特飲—杏仁奶蜂蜜馥芮白就是由特濃咖啡、杏仁奶和蜂蜜混合而成的。
為特濃咖啡選擇咖啡豆
咖啡豆的種類和烘焙方式通常會影響咖啡的味道。然而,Sam 說,對於特濃咖啡來說咖啡的烘焙程度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咖啡的萃取時間很短。「沒有絕對適合製作特濃咖啡的烘焙程度,因為特濃咖啡的萃取程度並沒有實現咖啡的充分萃取」。
Anson 建議選擇低酸度的咖啡,比如來自巴西、蘇門答臘或尼加拉瓜的日曬處理法的咖啡,而適合特濃咖啡的咖啡豆「通常生長在海拔較低的地方」。Paulo對此表示贊同,他解釋說:「酸度中等偏低的咖啡豆更適合特濃咖啡的萃取方法,因為酸度高的咖啡豆製作特濃咖啡可能會過於酸了。」
Sam說,雖然咖啡的烘焙程度不是那麼重要,中焙或深焙都可以用來製作特濃咖啡。因為中焙或深焙的咖啡苦味更重,即使萃取時間很短,它的味道也不會受到影響。他補充說,特濃咖啡的萃取時間很短,也意味著可以用劣質或烘得不好的咖啡豆來製作,因為它的負面味道沒有時間被萃取出來。
特濃咖啡不像其它咖啡飲料那麼出名或受人喜愛,這可能是因為大家對它是什麼以及它的味道缺乏認識。Ansons 相信,在未來,顧客會意識到諸如產地、烘焙和衝煮等變量對特濃咖啡和意式濃縮咖啡的影響。他補充道,「我認為特濃咖啡還是有市場的,但不一定是大眾市場,這也是由咖啡師或咖啡館決定的。」
特濃咖啡雖然不是咖啡館菜單上最常見的咖啡,但它是一種獨特的咖啡,值得向咖啡愛好者推薦,而且很可能會挑戰他們對咖啡的認知。
圖片來源: Ozone Coffee Roasters
註:本文圖文來源於網絡,本文譯者照實翻譯,其內容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異議,可留言討論。
往期譯文
譯1 | 什麼是水洗咖啡,水洗咖啡為什麼會受歡迎?(一)
譯2 | 什麼是水洗咖啡,水洗咖啡為什麼會受歡迎?(二)
譯3 |第三波咖啡浪潮是什麼,它和精品咖啡有什麼區別?
譯4 | 精品日曬咖啡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譯5 | 你了解半日曬(Pulped Natural)咖啡嗎?
譯6 | 黃蜜、紅蜜、黑蜜!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蜜處理方法究竟有什麼不同?
譯7 | 關於印尼溼刨咖啡,你想知道的都在文章裡
譯8 | 古往今來那些討厭咖啡的人:咖啡禁令的歷史
譯9 | 土耳其咖啡的故事,關於愛情、戰爭和帝國興衰
譯10 | Hario V60 濾杯的歷史和使用指南
譯11 | Melitta, Chemex以及手衝咖啡的歷史(一)
譯12 | Melitta, Chemex以及手衝咖啡的歷史(二)
譯13 | 意式咖啡的歷史
譯14 | 摩卡咖啡的歷史以及葉門咖啡的文化
譯15 | 愛樂壓使用指南(一)
譯16 | 愛樂壓使用指南(二)
譯17 | 關於咖啡中的酸,你要知道的都在這裡啦!
譯18 | 咖啡衝煮的3個階段
譯19 | 咖啡的化學成分與產地,你真的覺得他們沒關係?
譯20 | 做出好喝的冷萃咖啡,你需要知道的四件事
譯21 | 怎麼自己做一杯好喝的冷萃咖啡?
譯22 | 怎樣製作日試冰咖啡
譯23 | 滴濾vs浸泡(一)
譯24 | 滴濾vs浸泡(二)
譯25 | 滴濾vs浸泡(三)
譯26 | 馥芮白、拿鐵,有什麼區別?(一)
譯27 | 馥芮白、拿鐵,有什麼區別?(二)
譯28 | 馥芮白、拿鐵,有什麼區別?(三)
譯29 | 哪一種咖啡衝煮方法適合你?
譯30 | 什麼是咖啡豆?咖啡豆的構造是什麼樣的呢?(一)
譯31 | 什麼是咖啡豆?咖啡豆的構造是什麼樣的呢?(二)
譯32 | 如何控制水溫變化以獲得更好的咖啡(一)
譯33 | 如何控制水溫變化以獲得更好的咖啡(二)
譯34 | 了解咖啡萃取及其它與衝煮有關的重要概念(一)
譯35 | 了解咖啡萃取及其他與衝煮有關的重要概念(二)
譯36 | 了解咖啡萃取及其他與衝煮有關的重要概念(三)
譯37 | 家庭衝煮咖啡的六條黃金法則
譯38 | 衝煮咖啡時,如何突出或減弱咖啡中的酸(一)
譯39 | 衝煮咖啡時,如何突出或減弱咖啡中的酸度(二)
譯40 | 衝煮咖啡時,如何突出或減弱咖啡中的酸度(三)
譯41 | 衝煮基礎:怎樣將咖啡做的更好喝(一)
譯42 | 衝煮基礎:怎樣將咖啡做的更好喝(二)
譯43 | 衝煮基礎:怎樣將咖啡做的更好喝(三)
譯44 | 衝煮基礎:怎樣將咖啡做的更好喝(四)
譯45 | 咖啡科學:咖啡的風味從哪裡來(一)
譯46 | 咖啡科學:咖啡的風味從哪裡來(二)
譯47 | 寒冷冬日,送你一份咖啡雞尾酒暖暖身,Mediterranean Love。
譯48 | 想要做好滴濾咖啡,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了(一)
譯49 | 想要做好滴濾咖啡,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了(二)
譯50 | 想要做好滴濾咖啡,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了(三)
譯51 | 想要做好滴濾咖啡,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了(四)
譯52 | 咖啡衝煮指南:注水對於咖啡萃取的影響(一)
譯53 | 咖啡衝煮指南:注水對於咖啡萃取的影響(二)
譯54 | 預先磨好的咖啡粉和現磨的咖啡粉哪一種更好?
譯55 | 改變你喝咖啡的習慣,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譯56 | Coffee Sock:環保的衝煮方式
譯57 | 送給咖啡新朋友的V60使用指南
譯58 | Kalita蛋糕杯使用指南
譯59 | 溫度對於咖啡風味的影響
譯60 | 旅行的路上,也可以製作好咖啡
譯61 | 極限運動愛好者的「極限」咖啡
譯62 | 不同產地的咖啡風味真的有差異嗎?
譯63 | 怎樣根據咖啡豆的烘焙度調整衝煮方式
譯64 | 怎樣確定合適的研磨度,以得到一杯好咖啡
譯65 | 什麼是攪拌?攪拌對衝煮咖啡有什麼幫助?
譯66 | 通過咖啡標籤了解更多咖啡豆的信息
譯67 | 簡單粗暴的咖啡品種普及
譯68 | 咖啡生長的海拔高度與咖啡品質的關係
譯69 | 怎樣在家中儲存咖啡豆
譯70 | 關於咖啡豆的烘焙日期你應該知道的
譯71 | 從法壓壺到滴濾咖啡:教你在家製作好咖啡(一)
譯72 | 從法壓壺到滴濾咖啡:教你在家製作好咖啡(二)
譯73 | 從法壓壺到滴濾咖啡:教你在家製作好咖啡(三)
譯74 | 走進衣索比亞西達摩咖啡產區
譯75 | 濃縮咖啡與滴濾咖啡的區別
譯76 | 只需兩分鐘,愛樂壓輕鬆製作冰咖啡
譯77 | 摩卡壺是怎樣影響咖啡文化的
譯78 | 咖啡科學:什麼是TDS,為什麼要關注TDS
譯79 | 萃取戰爭:「特濃」和「濃縮」 Espresso vs Ristret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