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國產化GIS?

2020-12-13 今日商訊

信息化時代的我們,足不出戶,藉助各種信息技術就可以讀萬卷書,知天下事,信息唾手可得。然而,打開電腦Windows映入眼帘,打開手機不是Android就是IOS;開始工作,打開的是office或是其他的專業軟體,還有Intel的晶片,IBM的伺服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信息技術滿是舶來品的身影。過去信息技術底層標準、架構、產品、生態大多數都由國外IT巨頭制定,存在諸多的安全風險,屢屢爆發的信息安全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冰山浮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是顯而易見的,那潛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常被人忽視,比如地理信息的安全。地理信息是準確掌握國情國力的重要前提,是一個國家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是國家實施發展規劃、進行宏觀管理、維護國家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依據。老百姓或許對地理信息感覺有些遙遠,而實際上它已經無處不在,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隨手拍的美照、酷炫抖音包含地理信息,導航出行需要地理信息,出門享用美食選取餐廳依靠的還是地理信息……如果沒有國家層面的地理信息安全,可以說信息化時代的我們從國家到個人,就像是透明一般,被別人看個通透。

現代地理信息產業是集測量技術、空間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等高新前沿技術於一身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如果沒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沒有科技的自立自強,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也會成為一句空話。GIS基礎軟體由於研發專業性強、難度高,一直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技術制高點,打造國產化的GIS平臺,正是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關鍵所在!

一、什麼是國產化GIS平臺

那什麼是國產GIS平臺?是完全自力更生、100%原創代碼嗎? IT業界都知道,軟體開發無論是基於C/S架構還是B/S架構,利用前人經典程序或者開原始碼的地方數不勝數。比如基於Facebook的React Native開發框架研製跨平臺移動GIS開發框架。

難道僅因為用到一些通用的或者開源的代碼,在遵循開源許可證的情況下,就不算國產GIS平臺了麼?該如何把握這個「度」,界定國產GIS平臺呢?

目前,對國產GIS一直未有官方明確的定義,然而我們從一些相關資料中仍可對界定標準有一定的理解。例如,美國國會1933年通過的《購買美國產品法》,要求聯邦政府採購要購買本國產品,即在美國生產的、增值達到50%以上的產品,進口件組裝的不算本國產品。2005年,我國的《軟體政府採購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的國產軟體界定準則是:要求本國軟體產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最終形成,且在國內的開發成本不低於總開發成本的50%。

針對使用通用或者開源的代碼,沈昌祥院士曾提出要做到「五可一有」。可知,對合作方開放全部原始碼,要心裡有數,不能盲從;可編,要基於對原始碼的理解,能自主編寫代碼;可重構,面向具體的應用場景和安全需求,對核心技術要素進行重構,形成定製化的新的體系結構;可信,通過可信計算技術增強自主系統免疫性,防範漏洞影響系統安全性,使國產化真正落地;可用,做好應用程式與作業系統的適配工作,確保自主系統能夠替代國外產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要對最終的系統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好自主創新的智慧財產權及其安全,堅持核心技術創新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推進市場化,要走出國門,成為世界品牌。這些要求對GIS平臺的國產化界定同樣適用。

那總的來說,界定國產化GIS平臺的要義就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做到自主可控。自主,顧名思義即獨立自主,可以自由選擇技術發展方向和路線,不受外界左右。可控,即要安全可控,主要針對信息安全,能夠掌握原始碼,確保GIS平臺無安全隱患。

做GIS平臺,雖然能從國外買技術、買產品或是使用開原始碼,但是自主創新能力是買不來的,平臺性能、技術路線、安全方面難以保證,沒有自主創新的能力,就沒有辦法搞懂買來的原始碼,沒有能力發現暗藏的後門,就談不上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想進一步發展技術、研發新的功能、滿足新需求,還是要依靠國外廠商,控制權仍然在別人手上。

二、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那關鍵核心技術從哪裡來?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自主創新是必由之路!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GIS平臺的自主創新之路並不是一片坦途,我們仍有需要注意與警惕的地方。

一是自主創新並不是閉門造車。在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一切領域都獨立地發展技術,一個企業更不可能關起門來進行自主創新。改革開放之初,面對我國電子工業科學技術落後的現狀,國家便提出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點,積極引進先進適用技術的發展思路,也為我國地理信息技術的萌芽發展奠定了環境,帶來了信息產業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是避免單純引進技術而放棄自主研發。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技術,是發展中國家進行趕超的一個重要戰略,但僅僅引進技術而放棄自主研發,重則對國內原本良性發展的產業造成毀滅打擊,輕則使我們在這一產業依附於人。當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已經完全能滿足國家社會所需,得益於我國GIS企業不斷學習並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善用「開原始碼」,不能只做搬運工。利用開原始碼進行軟體研發是省時省力、節約成本的良好選擇。但是原始碼公開透明並不代表自主可控,一個系統代碼往往幾千萬行,想要真正掌握並非易事。2018年號稱為「中國原裝」的紅芯瀏覽器,被發現原來是抄襲開源的瀏覽器Chromium。這一惡劣事件也給地理信息產業的創新提供了警誡。沈昌祥院士也多次強調:「對開放的原始碼,要心中有數,不能盲從。」

四是警惕偽國產化。隨著信息安全意識逐漸上升到國家層面,國產軟體企業迎來發展機遇。但是國外傳統巨頭也同樣瞄準了這一機遇,於是紛紛「借殼」本土企業來積極包裝塑造「國產化」形象,而急於實現超車的本土企業也希望能獲得國外技術的支持。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合作一則很難獲得真正的核心技術,再則部分底蘊不足的中國企業一時之間難以消化引進的技術,剝開其產品「國產化」的標籤,內核仍是地地道道的進口產品,不能做到自主可控。倪光南院士就曾表示:給那些不可控的外國專有軟體「穿馬甲」的行為,欺騙性更強、對信息安全威脅更大。

三、國產GIS平臺的自主創新之路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科技創新全面加速、產業智能化升級轉型的規模、深度前所未有。中國不僅在大部分產業領域已逐步完成了科技驅動的轉型,而且在相當一部分高科技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轉變。中國地理信息產業能實現這樣的轉變,國內的GIS平臺能有今天的成果,其自主創新決不是一蹴而就的。

197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述彭率先提出開展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的建議。80年代中期以後,眾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GIS 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動了GIS 技術和產品的迅速發展。1987 年,北京大學遙感所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套基於柵格數據處理的GIS 基礎軟體PURSIS,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發成功中國第一套基於矢量數據處理的GIS基礎軟體MapCAD。隨後,MapGIS、SuperMap、CityStar、GeoStar、APSIS、WinGIS等國產GIS平臺紛紛湧現。2001 年863 計劃啟動「面向網絡海量空間信息大型GIS」科研項目,擇優企業進行支持,也造就了之後二十年包括MapGIS在內的國產GIS 軟體的飛速發展。

到今天,國產GIS平臺軟體緊跟IT技術發展趨勢,在雲GIS、三維GIS、大數據、BIM、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室內GIS 、人工智慧等技術上已經開始了實踐和應用,眾多傳統行業也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的進步煥發新力量。中國的GIS軟體不僅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已經走出國門,國產GIS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

當然,僅僅擁有是自主創新的國產GIS平臺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從CPU晶片、伺服器等IT基礎設施到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軟體,再到邊界安全產品、終端安全產品等信息安全部分,實現全產業生態的自主創新,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可控。據了解,我國地理產業已經付諸行動。2020年6月,GIS產業聯盟聚集了一批地理信息產業生態鏈的排頭兵單位成立了地理空間信創產業生態專業委員會,旨在促進地理空間信創產業鏈的建設和發展。2020年7月,全國產化GIS平臺MapGIS 10.5九州研製成功,完全適配國產化軟硬體環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的國產化生態建設正在大踏步前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將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提上了歷史的新高度,更是對科技界發出的衝鋒號和動員令!對於地理信息產業而言:只有真正的自主創新,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才能走好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相關焦點

  • 如何開啟思考力~什麼是真正的學習?
    陳微老師:在這樣的情緒裡怎麼可能進入思考呢?所以我看你們在書友社的訓練,都是一堆情感觸動的廢話。情感觸動要不要使用,要的!但是不是在思考的時候,是在思考之後,天天晚上瞎激動啥。我們看看影評人是如何做到的:「0時0分升起中國國旗,這是我們的底線。154年了,我們不能再多等一刻。一秒都不可以差。放心,一秒都不差。
  • OLED發光材料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國產化
    打開APP OLED發光材料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國產化 OFweek物聯網 發表於 2020-04-07 14:53:06 而造成OLED終端材料國產化困境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OLED終端材料涉及非常多的專利,且主要掌握在歐美和日韓企業的手中。國內企業在終端材料上的研發起步較晚,缺乏關鍵的材料專利,限制了單體材料和終端材料製造工藝的發展。 國內OLED材料企業沒有核心、自主專利,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國產OLED終端材料、面板無法進入國際市場。
  • 萬向造車:卡瑪國產化是否時機已經到來?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猛,但高舉高打的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開拓並不順利,國產化項目遲遲未能落地。而萬向集團旗下的卡瑪汽車(Karma),在對標特斯拉的同時,還在國內運作起國產項目,這會是一步好棋嗎?  最近,有關卡瑪國產化的消息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 沃爾沃卡車會是下一個國產化進口品牌嗎?官方回應來了
    【第一商用車網 原創】在斯堪尼亞如皋製造基地揭牌、奔馳卡車國產化計劃官宣之後,誰是下一個實現國產化的進口卡車品牌呢?或許,是沃爾沃卡車!12月24日,在2020即將邁入尾聲之際,沃爾沃卡車於北京舉行了2020年媒體答謝會。
  • 核心器件國產化!賽諾聯合國產 PET/CT 突破國產研發瓶頸!
    (原標題:核心器件國產化!賽諾聯合國產 PET/CT 突破國產研發瓶頸!)
  • 全球化新格局下,誰在驅動國產化替代加速?
    國產化替代的帷幕已拉開   2020年,從華為晶片斷供、英國等歐洲國家開啟「華為5G禁令」,到印度下架數十款中國APP、一批批中國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科技無國界」屢次被推翻,過去數十年形成的全球科技一體化的局面已經被打破。   國產化替代解決的是,不自主掌控核心技術,必然受制於人的痛點。
  • 晶片研發平臺國產化 晉華集成電路攜手CAXA CAD自主創新
    2020年11月26日,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華」)正式籤約北京數碼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XA),採購CAXA CAD電子圖板2020,在技術研發平臺層面正式開始CAD國產化。
  • 國產化替代潮,來了嗎?
    在這個基礎之上,近年來國家吹響的一系列國產化政策的「集結號」越來越明顯,各地招標在即。甚至有關「國產化率」也有類似的標準提出。如參考《經濟指標實用手冊》給出的國產化率公式,有兩種不同的測試方法:一是以價值衡量,即以價格測算;一是用重量測算。
  • 淺談實驗室常用設備國產化應用現狀
    不同用戶單位實驗室常用設備國產化比例(按數量) 數據來源:抽樣調研 從國產儀器配置的數量佔比上來看(見表1),這四種實驗室常用設備的國產化應用現狀相對較好,平均國產化比例在48.4%~68.0 %之間。
  • 梅賽德斯-奔馳重卡國產化項目落地
    ■奔馳重卡國產化落地 樹立高端重卡標杆  「梅賽德斯-奔馳重卡國產化項目落地懷柔,將推動福田戴姆勒重卡高端化發展再上新臺階。同時,對構建高精尖產業業態,形成綠色製造、智能製造產業組團,推動區域創新鏈、產業鏈優化提升等方面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 南陽二機集團深水水下油氣生產系統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2011年以來,二機集團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海油研究總院一起聯合攻關,先後突破水下連接器本體、安裝工具及其配套設備的設計、製造、測試等關鍵技術,攻克多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難題,打破國外多個方面技術「壁壘」,取得多項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發布了1項石油行業標準,成功實現了國產水下管匯連接器真正下海,使中國深海水下連接裝備技術國產化跨出了關鍵一步,為中國核心關鍵技術自主掌握
  • 叔本華: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獨立思考的人
    同樣,如果一個人擁有大量的知識,卻未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麼這些學識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但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因為,只有當一個人把他的所知結合各方面來考察,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後,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這些知識,並使其為己所用。一個人只能對自己知道的事情加以仔細思考,因此他必須要學習新東西;但是,也只有那些經過深思熟慮的東西才能成為他的真知。
  • 如何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心理學家:首先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但是一個人能否真正做到獨立思考,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為獨立思考會被自己固有的認知和外界的聲音所幹擾。獨立思考是一個真正思考者的基礎,所以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是證明一個人是否真正成熟的重要標誌。
  • 雲計算國產化:高性能計算需求營收佔比30%(可下載)
    獲取《雲計算國產化:伺服器的雙重使命,數字貨幣場景應用可期》完整版,請關注綠信公號:vrsina,後臺回復「網際網路」,該報告編號為20bg0118。伺服器上遊供應鏈核心技術國產化進行中 。目前伺服器上遊供應鏈是典型的全球分工,美國廠商為主,日韓緊隨其後,臺灣地區廠商也比較多,國內大陸地區上遊關鍵技術供應商屬於起步階段。4 月 15 日,賽寶(工信部電子五所)信創大講堂推出,國產 CPU 自主可控的代表廠商龍芯、飛騰、兆芯、華為悉數亮相。
  • 北鬥七星發布新品智能手環 定位晶片數據傳輸國產化
    今(19)日,北鬥七星健康智能手環系列新品發布會在沙坪垻區舉行。科學智慧養老四重定位技術精確到米近年來,老齡化日益成為熱點話題,如何對老年人的安全、健康進行科學管理引發新思考。北鬥七星老人健康手環將智能產品和居家養老、康復管理、健康監測相結合,讓老年人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舒適和實用價值。該手環同樣採用國產化的北鬥七星定位晶片和北鬥定位數據傳輸,對標同類GPS產品成本優勢明顯。
  • 寧夏首例110千伏自主可控國產化線路保護掛網試運行
    中新網銀川12月14日電 (於晶)12月14日,記者從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獲悉,寧夏首套110千伏自主可控國產化線路保護在固原公司110千伏瓦亭變電站正式掛網試運行。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電網公司關於大力推進二次設備國產化應用的號召,在固原供電公司開展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軟硬體自主可控現場應用試點工作,確保電網設備晶片國產化水平有效提升。
  •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懂得「換位思考」
    」同樣的一件事、一個人,你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你會發現大不一樣,甚至有驚奇的發現,可以震撼到自己。周末和同學張柳去爬山。我們在一個山谷停留了很久,走走停停。張柳說:「你看前面的山,像不像一個帽子?」我說:「你從我這個角度看,山就像一個巨大的麵包。」隔一會,我忽然回頭,發現原先看到的山,居然很像一隻蹲在地上的鴨子。
  • 品高雲周靜:創造高價聯值盟體系 構建「行業+雲」國產化原生產品
    攜手行業先行者,與君共品雲中乾坤,伴隨著一幅精美畫卷,品高雲於2019年10月24日掀開了2019年度"行業+雲"發布會,品高雲與國產化生態夥伴、政企客戶等共同見證V9.0產品及其國產化生態的全面亮相,中國原生產品的崛起勢不可擋。
  • 高端裝備製造再交成績單乙烯製冷壓縮機實現國產化
    斯特公司董事長孫忠良表示,以往國產的乙烯製冷壓縮機,其機殼、葉輪和主軸材料很多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此次斯特公司為浙江信匯研製的乙烯製冷壓縮機(低溫段),全部採用國產材料,機殼、隔板、轉子以及軸承等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可以擺脫對國外進口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