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銅香薰爐】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

2021-02-19 廣東國金文化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歷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爐、手爐、香鬥、臥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燻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香爐使用的質料主要包括銅、陶瓷、金銀、竹木器、琺瑯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燻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放置。

        在2017年春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款「掐絲琺瑯彩銅香爐」以RMB:5,220,540的高價成交;2015年在清玩雅集會上,一款「三足銅香爐」以RMB:2,750,000的高價成交。由此可見,銅香爐的收藏價值極高,價格極其昂貴。

        近日,廣東國金文化有幸徵集到一對清末明國時期的蓮花銅香薰爐。這尊香燻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半部由十字金剛杵構成,中下半部均由片片向上的蓮花瓣構成,底部由向下的蓮花瓣構成,每個花瓣上都刻有大小不等的花莖,自然微微收口,蓋頂飾有一精美的盛開花瓣,比例得當,沉穩典雅,質樸自然。顯得十分莊重。從蓮花造型的香爐來看,很大程度上同中國佛教文化與祭祀活動有密切的關係。自東漢佛教流入中國本土後,蓮花已與佛教結下了親密的因緣,成了佛國的象徵與聖花。如此看來這對蓮花銅香薰爐確實罕見,極具收藏價值。歡迎資深收藏家蒞臨本司鑑賞。

        「日照香爐生紫煙」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千古流傳,作品描寫廬山香爐峰上,初日映照,紫煙氤氳,瀑布高掛,飛流奔騰,展示了盛唐氣象和時人對香爐的偏愛之情。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上認為香爐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禮器。其實香爐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於廳堂或擺於書房案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靈性的香爐賦予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它穿越時光隧道,追逐並領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君子佩玉,文人博古」,古代文人為何對香爐如此喜愛?
    爐作為一種器物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當時的楚國因為氣候潮溼,常常採用燃香薰蒸的方式,除蚊殺蟲,防止物品黴變。而早期的薰爐不過是一種祭祀道具和生活用具罷了,直到漢代才出現以出香為目的的香爐。  在人們的認知中,香爐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敬神佛祭祖先的一種禮器。
  • 宋代的香薰爐後再無劃時代的創新
    由於當時玄學、清談之風盛行,清雅又縹緲的薰香自然受到當時貴族和高士們的青睞,成為他們居家養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宋·官汝窯三足香薰  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第一高峰,也是香薰爐造型結構創新方面的集大成者,此後歷代的香薰爐再無劃時代的創新了。香薰爐這些時代風格,與使用者的審美取向和經濟力量不無關係。
  • 中國四大茶道之雅士茶道,飲茶成為文人雅士一種重要寄託
    在這其中,雅士茶道的誕生無疑與中國茶文化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幾代文人雅士的傳承和發揚之下,雅士茶道已經成為茶道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流派,而且成為四大茶道中最為源遠流長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在文人雅士看來,喝茶不僅僅只是提神、消食和止渴,而是激發文思和得出感悟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飲茶之意在與山水、風月、詩文、名利,飲茶甚至是他們的一種寄託。
  • 文人雅士所愛的收納容器——風雅之至的都承盤!
    對於文人雅士來說,最能夠體現品位的就是他們的書房用具,這些書房用具不僅是簡單的用具,還屬於文人案頭的珍藏品。這些文房用具,能夠體現出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學識修養以及文化品位,這些案頭小器也承載了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
  • 一爐香事 萬般風雅
    一爐香事 萬般風雅金羊網  作者:施沛霖  2020-12-14 香爐作為焚香之器,是歷代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也是文人雅士的文房愛物
  • 薰香與燻爐
    出土的實物資料表明,博山爐於西漢中期興起後,其流布範圍甚廣,在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湖北、湖南、廣州等地的漢代墓葬中多有博山爐隨葬,以陶質的為多。銅博山爐見於皇室、諸侯王以及其他地位較高的上層貴族墓中。1968年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銅錯金博山爐、劉勝之妻竇綰墓出土的銅騎獸人物博山爐堪稱其中的典範。
  • 古代的薰香與燻爐
    像這樣精緻的銅燻爐也不是一般貴族所能擁有,應屬於當時高等貴族所用之物。 其出土地點又在雍城遺址,而雍城為東周時代秦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座都城,秦自德公元年(前677年)建都於此,作為都城歷時近300年,也就是從春秋中期一直到戰國中期。這件銅燻爐發現於秦都雍城的一處宮殿遺址,說明它應是秦國王宮內的遺物,可以說代表了當時銅燻爐的最高工藝水平。
  • 乾隆銅胎掐絲琺瑯獅鈕龍耳香薰爐鑑賞
    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經燒制、磨平鍍金而成。
  • 檀香文化在古代為何會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檀香樹幾乎全身上下都是寶,檀香樹芯材是名貴的中藥,而檀香樹根、主幹可以製作昂貴的工藝品,檀香碎材可以提煉檀香精油,檀香油又有「液體黃金」之稱。檀香沒有妖嬈的紋理,驚豔的顏色,濃烈的香氣。但檀香混元天成、清香淡雅的特性,完美的襯託出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一、中國香文化香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時期,「神農嘗百草,辨識百香;先民驅蟲疫,屢屢起煙霞。」
  • 用之美—-身上春衫香薰透 ▎講究的香薰用具
    依此沉香觀音之造型、工藝水平,表面清晰的油脂線及溫潤皮殼表面判斷,肯定是逾百年之物。德化白瓷除了佛像以外,歷代也製作許多高端生活用品,有如這隻造型優美動人、胎釉潔白如玉的三足香爐,以優雅的古青銅器」奩」的三足圓筒造型,器身出淺凸弦文外光素無紋,銅爐形式,形式簡約典雅,修胎細緻、釉色潔淨帶牙白、比例勻稱無懈可擊
  • 香無界香薰爐|源自東方,愛上中國風
    中國自古有香爐焚香之習俗,古人焚香很多,所以香爐的用途很廣,除了禮儀環境所需要用的燻衣外,還是書齋裡便於誦閱、有益於理解及記憶的文玩清供。香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鼎」。中國古代青銅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向天祈福,讓神靈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國家平安,古代陶瓷香爐,可以看出祭祀文化發展的軌跡。
  • 用之美—-清雅脫俗、和諧靜穆 ▎文人的書房美物
    舊時代的知識青年與文人雅士,他們追求活得美、活得有趣、活得更個人價值。有別於生活步調快的現代人,舊代的文人較尚風骨、尚教養、尚自由、尚平等、尚率真、尚明淨、與尚優雅。      這是一件青銅比重高、特別壓手的精煉銅鑄造而成的宣德式馬槽形青銅爐,長方爐身,兩側鑄戩耳,整體造型敦厚樸實,簡約大氣,表面覆以古銅爐特有之淡茶色皮。
  • 玫瑰椅: 閨閣中的小姐椅,文人雅士的最愛
    玫瑰椅在古典座椅中絕對是一個低調分子,不像交椅、圈椅、官帽椅擁有大名氣,但相較於一般的靠背椅和四處頭,它外形纖細秀美,最具靈秀之氣。 文人雅士的最愛 玫瑰椅頻頻出現在宋代文人雅集上,說明當時這一新興的家具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在這一社會階層中比較流行
  • 非寧靜無以致遠 從香說香薰清幽淡雅,靜心養性
    不知是香的美妙吸引了中國的文人雅士,還是因為文人的才思與智慧,香才變得如此美妙。無論如何,香與中國文人雅士有著不可化解的緣分。讀書時以香為伴,品茗時以香為友,打坐時以香靜心……難怪大文豪周嘉胄感嘆說:「香之為用,大矣。」時至今日,香的需求量仍然不輸鼎盛時期的宋朝,制香品牌也是層出不窮,新興品牌從香說香薰,堅持用心做香,用心傳遞中國香文化。
  • 本是山中野草,偏被文人雅士青睞,只有中國人能懂它的貴氣
    導讀:本是山中野草,偏被文人雅士青睞,只有中國人能懂它的貴氣中國有不少名花,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大方光彩,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梅、蘭、竹、菊就是其中的經典代表,歷朝歷代的文人都將這四種花的品格定義為君子之風
  • 文人雅士的梅花香 香道
    梅花,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梅花花朵豐肥,幽豔芳香,隨著歲月更迭,人們慢慢從對梅子的品食轉化到對梅花的欣賞上面來。古代文人讚賞梅花是從外表至骨髓的,他們把自己的雅趣投射在梅花的方方面面,從顏色、香味、姿態到風骨神韻處處可見。梅花清雅俊逸的風度為眾人所讚美,梅又以她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有著高潔品行的文人墨客所推崇。
  • 用之美—-清雅脫俗、和諧靜穆 ▎文人書房美物
    多年來之盤玩金屬表面包漿皮殼老舊渾厚溫潤,文人氣特別濃厚,確實優雅,難以言喻。依造型、材質、紋飾與使用痕跡判斷,此樸實大氣的銅質鎮紙應是清代或更早之物。     傳統器物中,除了宗教用具外,文人書房裡的用具也特別優雅,今天我們分享的這件文人書房裡的花器是器型與紋飾特別雅致的文人品味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