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

2020-12-07 市商網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9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杭州新聞)

*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相關焦點

  • ...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聯合揭示國際首個新冠全病毒精細結構
    2020年9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Cell,影響因子38.637)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1、生科學院劉建全團隊發文揭示樹木葉片衰老響應全球變暖的機制
  •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 河北外國語學院與拉美洲一流大學哈瓦那理工大學成功合作
    古巴當地時間1月29日上午,河北外國語學院教育代表團到哈瓦那理工大學訪問,哈瓦那理工大學校長莫德斯託博士帶領學校第一副校長、科研副校長、碩博研究生院院長、國家自動化和計算機博士答辯委員會主席、國際處處長以及計算機學科的研究員和教授們熱情接待了河北外國語學院校長孫建忠院士一行。
  • 藥學院肖百龍與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機械門控Piezo離子通道研究...
    藥學院肖百龍與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機械門控Piezo離子通道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9日電 3月5日,清華大學藥學院肖百龍課題組與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神經科學領域權威學術期刊《神經元》(Neuron)在線刊登了題為《機械門控Piezo離子通道的「門塞和閂鎖」門控機制》(A Plug-and-Latch
  • 生命學院楊茂君課題組合作報導CLC-7/Ostm1轉運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和...
    清華新聞網8月20日電 8月12日,清華大學楊茂君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揚研究員課題組以及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劉志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李揚研究員和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劉志強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張森森、博士生劉洋、周俊以及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副研究員張兵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博士生李天宇幫助了電生理實驗。本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中科院戰略重點研究項目基金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 生命科學學院徐成冉課題組和合作者實現規模化產生功能化且可移植...
    2020年12月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徐成冉研究員課題組和合作者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Large-scal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and Transplantable Hepatocytes and Cholangiocytes from Human Endoderm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
  • 探尋新冠病毒的「生物密碼」——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陸劍課題組開展...
    3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英文綜合性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了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陸劍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傑課題組合作撰寫的論文《SARS-CoV-2的起源與持續進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
  • 在國際舞臺發「中國聲音」,山師三心理學研究成果入國際權威教材
    該書是全世界公認的權威教材,目前有超過300所世界範圍內的高校在心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中選用該書作為教材。這意味著,多年來在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山東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研究團隊,進一步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公認。
  • 王秋旺教授課題組獲第二屆MIT A+B Applied Energy Symposium國際...
    近日,西安交大能動學院王秋旺教授課題組題為「Investigation on phase-change thermal management based on a pore-scale lattice Boltzmann model」的論文榮獲「MIT A+B Applied Energy Symposium」國際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 南京大學張永光教授團隊在全球變暖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和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陳鏡明院士、居為民教授和張永光教授團隊在主持的全球變化重大科學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傑青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等項目支持下,致力於植被遙感、全球陸地生態碳通量優化計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演變特徵及其驅動機制研究。
  • 近1個月來,南方科技大學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論文!
    南方科技大學為文章唯一通訊單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化學系講席教授楊學明團隊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肖春雷、研究員孫志剛、院士張東輝團隊在最簡單化學反應氫原子加氫分子的同位素(H+HD→H2+D)反應中,發現了化學反應中新的量子幹涉效應,論文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
  • 這個國際學術論壇第一次舉行
    日前,首屆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學術論壇在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舉行。3000多位國內外專家圍繞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研發工作展開學術交流,共促相關領域的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 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課題組與李程課題組構建了具有再生能力的新型...
    2021年1月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課題組和李程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Establishment of intestinal organoid cultures modeling injury-associated epithelial regeneration」的研究論文,在體外構建了具有損傷再生特徵的新型小腸類器官。
  • 生命學院隋森芳課題組在《自然》發文報導鹽澤紅藻藻膽體2.8埃...
    生命學院隋森芳課題組在《自然》發文報導鹽澤紅藻藻膽體2.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2月20日電 2月1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隋森芳院士課題組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在線發表題為「鹽澤紅藻藻膽體能量傳遞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transfer in
  • 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蛇床子素舒張氣道平滑肌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24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Signaling》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衛濤濤課題組與美國Creighton University屠亞平課題組以及中國藥科大學曹徵宇課題組合作完成的論文"Airway
  • 【學術前沿】任超然/李浩洪/蘇國輝合作揭示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
    2020年11月9日,暨南大學任超然課題組、華中科技大學李浩洪課題組及暨南大學蘇國輝課題組合作在Neuron雜誌發表了題為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the Nucleus Reuniens for the Spatial-Memory-Promoting Effects of Light Treatment的研究論文,深入闡釋了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環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