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細菌curli菌毛生成系統膜上通道複合物的...
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細菌curli菌毛生成系統膜上通道複合物的結構以及底物識別機制上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雪明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curli菌毛生成系統的組裝和底物識別」(Assembly and substrate
-
生命學院楊茂君課題組合作報導CLC-7/Ostm1轉運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和...
清華新聞網8月20日電 8月12日,清華大學楊茂君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揚研究員課題組以及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劉志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臨床研究表明,目前至少有8種基因突變能夠導致骨硬化病。其中CLC-7蛋白屬於氯離子轉運相關的CLC家族蛋白,CLC-7蛋白主要分布在溶酶體和破骨細胞褶皺膜上,Ostm1可以作為CLC-7的輔助蛋白來維持骨重吸收和溶酶體生理功能。目前研究表明,人源CLCN7和Ostm1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嚴重的骨硬化疾病和溶酶體貯積紊亂疾病。
-
研究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團隊致力於光合膜蛋白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描述FCP中葉綠素a,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的精確結構信息。
-
西湖大學閆湞等《自然通訊》發文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近日,西湖大學閆湞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sodium leak channel NALCN in complex with FAM155A」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一類新型人源離子通道
-
生命科學學院徐成冉課題組和合作者實現規模化產生功能化且可移植...
2020年12月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徐成冉研究員課題組和合作者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Large-scal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and Transplantable Hepatocytes and Cholangiocytes from Human Endoderm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
-
藍藻的藻膽體和藍色體是什麼?有哪些色素?光反應在哪?
藍藻的藻膽體是什麼?有哪些色素?
-
藥學院肖百龍與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機械門控Piezo離子通道研究...
藥學院肖百龍與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機械門控Piezo離子通道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9日電 3月5日,清華大學藥學院肖百龍課題組與生命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神經科學領域權威學術期刊《神經元》(Neuron)在線刊登了題為《機械門控Piezo離子通道的「門塞和閂鎖」門控機制》(A Plug-and-Latch
-
...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9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
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課題組與李程課題組構建了具有再生能力的新型...
2021年1月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課題組和李程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Establishment of intestinal organoid cultures modeling injury-associated epithelial regeneration」的研究論文,在體外構建了具有損傷再生特徵的新型小腸類器官。
-
中科院院士張明傑,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南方科技大學12月4日消息:當天,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舉行成立儀式,深圳市科創委黨組書記、副主任邱宣,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于洋,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校長薛其坤,南科大前校長陳十一,李蓬、程和平、饒子和、王亞東、吳雲東、段樹民、孫勇奎、陸林、隋森芳等院士及400餘位嘉賓、師生出席。
-
江正強教授課題組破解並首次報導新型β-1,3-葡聚糖酶晶體結構
本網訊 近日,食品學院江正強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生命科學國際權威雜誌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D: Biological Crystallography(影響因子14.1)上發表了題為「The structure of a 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
Mol Cell|肖瑞平課題組報導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研究能量過剩如何抑制AMPK信號通路,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全面了解AMPK信號通路的調控,而且對於探尋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分子機制和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1月4日,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肖瑞平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Negative Regulation of AMPK Signaling by High Glucose via E3 Ubiquitin Ligase MG53」的文章,報導了高糖抑制AMPK活性的調節機制,為能量過剩引起的代謝紊亂,特別是骨骼肌的代謝失調提供了新的理論。
-
TBSI張錫輝課題組在《npj-氣候與大氣科學》發文
2020年12月,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張錫輝教授課題組在《自然》(Nature)合作期刊《npj-氣候與大氣科學》(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基於磷化氫的全球生態系統磷循環動力學分析》(Global Phosphorus
-
西湖大學吳連鋒/鞠峰課題組發文:糖尿病藥二甲雙胍變成新興環境...
最近,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連鋒課題組和工學院鞠峰課題組共同在環境健康領域國際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發表了題為Metformin chlorination by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exhibit marked toxicities of a potential
-
天津大學環境學院李楠副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ACS)TOP期刊...
本站訊(通訊員 王舒)近日,環境學院李楠副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ACS)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影響因子:7.864;DOI: 10.1021/acs.est.0c01404)上發表了題為「Geobacter Autogenically Secretes Fulvic Acid to Facilitate
-
探尋新冠病毒的「生物密碼」——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陸劍課題組開展...
3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英文綜合性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了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陸劍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傑課題組合作撰寫的論文《SARS-CoV-2的起源與持續進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
-
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發文揭示柔性壓電納米纖維的晶向自調控過程...
清華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發文揭示柔性壓電納米纖維的晶向自調控過程清華新聞網2月2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影響因子:13.33)在線發表了《通過β晶向自調控實現具有超高壓電性的聚合物納米纖維》(Ultrahigh Piezoelectric Polymeric
-
【學術前沿】江鵬組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該課題組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p53缺陷細胞內高水平的天冬醯胺合成可直接抑制LKB1-AMPK信號通路活性,進而促進了細胞的增殖和存活(詳見BioArt報導:Nat Comm丨江鵬組揭示腫瘤細胞感知和調控天冬醯胺代謝的機制和功能)。天冬醯胺作為一種終端代謝物被腫瘤細胞大量釋放到細胞外。但是,微環境中的天冬醯胺是否具有生理或病理功能,對此卻鮮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