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吃的炒麵,摻了30%的雜糧,是為了增加纖維素嗎?

2020-12-23 老周新視野

深度

摘要: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吃的炒麵,摻了30%的雜糧,小編在文章裡是認為小麥麵粉不夠,才摻了雜糧,但有人卻認為這是為了營養均衡,增加纖維素,原因到底是怎樣?

在本號之前的文章《志願軍吃的「炒麵」到底是什麼?和美軍的野戰口糧差距有多大?》裡,提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吃的炒麵,規定的標準成分是:小麥麵粉70%,高粱或者玉米粉30%,加上0.5%的食鹽,加少量底油炒熟並且混合均勻。

之所以會摻有30%的雜糧,小編在文章裡的觀點是因為國內小麥麵粉不夠,東北華北地區的庫存麵粉全部用完,這才摻了雜糧,但有人卻認為這是為了營養均衡,增加纖維素,原因到底是怎樣?今天就專門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來看看小麥和高粱、玉米的主要營養成分:

100克小麥裡含:388大卡熱量、碳水化合物75.2克、脂肪1.3克、蛋白質11.3克、纖維素10.9克;

100克高粱裡含:363大卡熱量、碳水化合物75.6克、脂肪2.7克、蛋白質8.4克、纖維素10克;

100克玉米裡含:86大卡熱量、碳水化合物72.2克、脂肪1.18克、蛋白質8.5克、纖維素10.2克。

很清楚,在纖維素這一項中,小麥的含量並不低,而且還是高於高粱和玉米。不要以為高齡玉米的顆粒比小麥大,就覺得纖維素的含量就一定比小麥高。

至於增加微量元素更是想當然,所謂微量元素是在人體中含量低於人體質0.01%-0.005%的元素,包括鐵、碘、鋅、硒、氟、銅、鈷、鎘、汞、鉛、鋁、鎢、鋇、鈦、鈮、鋯、銣、鍺等。而且既然都說了是微量元素,自然含量都是非常低的,無論是小麥還是高粱、玉米,含量也是非常低的,更何況,微量元素在動物性食物的含量要比植物性食物高德多,所以,高粱玉米即便有一些小麥含量低或者沒有的微量元素,其含量也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低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說什麼在炒麵中摻入30%的雜糧,是為了營養均衡,增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的說法,不是無知,就是想當然。在糖水裡泡大的90後00後,自然不可能想到,當年每個月最基本的口糧都無法保證全部是細糧!都得摻上高粱、玉米甚至紅薯,那不是今天為了健身養生而格外講究營養配比的代食餐,而是真的沒有全部供應細糧的條件!

志願軍炒麵為什麼要摻入30%的雜糧,案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小麥麵粉,請注意,小麥的蛋白質含量要比高粱和玉米高得多,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人體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而且還與生命現象有關。還有,小麥產生的熱量也比高粱和玉米高。蛋白質含量高,產生熱量多,自然是要比高粱和玉米更有營養。在後勤運輸困難的情況下,運送同樣重量的食物,當然首選蛋白質含量高,產生熱量大的食物。別忘記,志願軍的炒麵的不是要追求營養均衡,而是首先保證維持生存的最低熱量供應!

再來說說小麥不足的問題,不能用現在的情形、思維去分析當年的情況。當年是什麼情況,小麥的產量要大大低於今天,而且也不可能從國外大量進口,所以,就一句話——小麥的產量是有限的。有兩個佐證,第一,當時志願軍要求按每個戰士每月口糧的三分之一提供炒麵,每個月要求東北供應1842萬斤炒麵,但整個東北地區盡最大努力,每個月炒麵的產量也不到1000萬斤,再加上在運輸途中的損失(在美軍的空中封鎖下,中途損失都要高達30%),這根本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所以,才開始全面動員社會各界一起來製作炒麵。

第二,到了陣地戰階段,防線基本穩定,志願軍的口糧供應不再以炒麵為主,也就是正常的米麵。這時候,志願軍後勤部才將口糧供應中的細糧比例提高到70%——看到了沒有?即便不是炒麵,也會在平時正常的夥食裡要有一定比例的雜糧,而且還是提高了之後才達到細糧70%的!有誰家裡吃摻雜30%粗糧,是為了營養均衡?增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要知道,在1950年代,中國農村絕大部分家庭,都不可能完全是吃細糧的,或多或少都會搭配一點粗糧,高粱玉米都算是好的,紅薯土豆都是當主食的。就算是今天,大魚大肉吃多了吃膩了,為了養生,早上弄點雜糧熬粥,但這個比例會達到30%嗎?

所以,摻入30%的雜糧,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足夠的小麥麵粉!

說到了炒麵,今天也就再深入一點,或者介紹得更確切一點。志願軍戰地口糧,並不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從頭到尾都是炒麵。炒麵主要是在戰爭初期的運動戰階段,這是因為炒麵便於運輸,不容易破損,保質期又長,還是熟食,不需要生火。說到不能生火,一方面是部隊在運動中,很難有時間生火做飯;另一方面,美軍飛機太猖獗,一旦生火冒煙被美軍飛機發現,就會招來飛機轟炸掃射。所以,不能生火。這樣,直接可以吃的炒麵自然就是最符合志願軍要求的戰地口糧了,當然是最簡陋的,只能滿足生存的最低限度需要。

炒麵的口感自然是很差的,特別是炒制時除了防止炒焦放了少量底油,完全就是幹炒,所以幾乎就是完全脫水的。吃到嘴裡,第一時間就可以將口腔裡的水分一掃而光。一不小心,滿嘴的炒麵粉末,就會嗆到自己。以至於有人說,把裝滿炒麵的乾糧袋掛到樹上,連美軍的飛機都不會打!

這是戰地口糧,而且是當時國力羸弱的中國,首先考慮的就是充飢填飽肚子,保證最低的生存要求!哪裡會考慮什麼營養均衡,纖維素,還微量元素!

但就是靠著炒麵,志願軍和吃著C口糧嚼著巧克力的美軍展開了殊死搏殺!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的運動戰階段,總共向志願軍供應炒麵3萬噸,為志願軍在運動戰期間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1961年8月開始,國內就開始製作壓縮乾糧——就是將熟麵粉、熟豆粉、花生米、蛋黃粉、幹棗粉、胡蘿蔔粉以及砂糖、鹽和植物油混合炒制,然後用機器壓成塊狀——供應前線,這也是我軍歷史上最早的制式野戰食品。到1952年6月,制式的壓縮乾糧就已經基本上全面取代了炒麵。

進入陣地戰階段,志願軍的戰線逐漸穩定,為了解決部隊吃不上蔬菜,國內開始製作乾菜供應前線。在副食方面,1951年冬季毛澤東專門批示,要給每個志願軍戰士每天保證吃一個雞蛋。由於雞蛋不便於運輸,所以國內就是製作了蛋粉供應部隊。肉食方面,夏季提供罐頭,冬季則是凍肉,以保證部隊一周能夠吃上一頓肉。

同時,還儘量供應熱食,由於戰線穩定,可以有充足的時間生火做飯。為了不讓炊煙暴露目標,還發明和推廣了散煙灶,這樣,除了少數零散單位,大部分部隊都可以吃到熱食。到了1953年,甚至前線部隊的早餐都可以基本保證豆漿和油條。這比起運動戰時期,一把炒麵一把雪,條件自然是改善了不少。

當然,和美軍根本無法相比。但物質條件上的懸殊,就是靠著遠勝對手的精神來彌補。當年,在朝鮮半島的冰天雪地中,一把炒麵一把雪,依然鬥志昂揚的志願軍官兵,每個人都是英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入朝作戰吃的「炒麵」,可維持16天,營養究竟有多少?
    敵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上將對我軍的「炒麵」有著深刻的印象,他曾描述到道「志願軍的長形布袋內裝的是米和雜糧磨製而成的粉末,配著水可以直接食用,必要時可以維持16天的口糧」。
  • 志願軍入朝作戰吃的「炒麵」是用什麼做的?
    炒麵是我軍曾經著名的軍糧。甚至很多70、80後童年記憶中,基本都吃過這種「零食」。炒麵俗稱「焦屑」,小時候吃的「焦屑」通常是由農村唾手可得的全麥乾麵粉炒制而成,加上白糖、豬油,用熱水衝泡而成,那個香味簡直了。
  • 抗美援朝志願軍吃什麼?周總理親手為戰士做炒麵!
    東北軍區後勤部試著將70%小麥,30%大豆、玉米或高粱經炒熟、磨碎、混合後,再加入0.5%的食鹽,製成一批易於保存、運輸和食用的野戰方便食品——炒麵。這批樣品運到前線後,因其既可避免做飯的炊煙暴露目標,又食用方便,很受指戰員的歡迎。
  • 舌尖上的抗美援朝戰爭:炒麵和火雞腿,志願軍和美軍各自吃什麼?
    志願軍之所以能打退美軍,甚至在二次戰役創造了幾乎全殲兩路聯合國軍的戰役局面,靠的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至高無上的軍人榮譽感,鋼鐵一樣堅定的戰鬥意志,以及爐火純青、至臻化境的步兵戰術。假如,志願軍的武器和後勤補給能夠再強一點,美軍沒準就被攆下海了。美軍的野戰夥食一直是世界軍隊裡最頂尖的。在夥食補給十分匱乏的志願軍來看,美軍的戰場夥食簡直是鐘鳴鼎食的奢華。
  • 1950年,志願軍一口炒麵一把雪,美國軍隊到底吃什麼?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文章,例如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兵力編制等等。今天,我們聊聊雙方軍隊的夥食。認真的說,在50年代初期的戰爭中,雙方官兵的夥食差距非常大。其中,志願軍主要以炒麵為主,由於沒有水,只能一口炒麵一把雪。那麼,對面的美國軍隊,夥食到底怎麼樣呢?
  • 炒麵在朝鮮戰場,提高了志願軍戰力,洪學智:長期食用會影響健康
    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裡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裡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麼能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他把小勺兒乾脆放下,興奮地說:「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
  • 志願軍入朝作戰,吃的「炒麵」是什麼做的,為什麼能維持16天?
    提起炒麵,人們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炒麵條。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本人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和疑問——油滴滴的炒麵條,志願軍戰士是怎麼帶著行軍的?又是怎樣一口炒麵一口雪的?當油滴滴的炒麵條遇上東北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那玩意兒還能吃嗎?
  • 志願軍戰士的「炒麵」,到底是什麼原材料做的?
    而且餅乾的體積較大,運輸不方便,戰士攜帶也不方便,難以滿足幾十萬志願軍戰士的全部需要。這時候,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李聚奎想到了炒麵。李聚奎1928年就參加革命,1937年他率領的西路軍遭到了馬家軍的圍剿全軍覆沒,李聚奎為了尋找黨中央,他孤身一人打扮成乞丐,爬雪山、過草地,行乞千裡,什麼樣苦都吃過,當然也包括挨餓。在討飯過程中,西北老百姓曾給過他一種叫「炒麵」的食品,李聚奎覺得它作為志願軍戰士的食品,再合適不過了。
  • 總理過問志願軍棉衣:一定要用新棉花,除了保暖還能止血
    除了保證數量,國家對軍服質量也很重視。 二、主席特別叮囑:必須保證抗美援朝前線,每個戰士一天一個雞蛋 志願軍入朝前,總後根據國內戰爭經驗,製作了一批高粱面做的窩頭和雜糧做的麵餅。這些口糧便於攜帶和食用,但志願軍遭遇了寒冬,這些窩頭和麵餅都凍得硬如石頭,根本無法下咽。
  • 減肥期間可以吃雜糧 減肥期間可以吃雜糧煎餅果子嗎
    減肥期間可以吃雜糧減肥其實是很多女性長期都是做的事情,但是其實增肥是很簡單的,難的反而是減肥,減肥的好處非常的多,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胖子通常都沒有什麼毅力,根本沒有辦法減下來,有些人想著在來月經的時候減肥。那麼來月經可以吃什麼減肥呢?
  • 頓頓吃雜糧,真的比吃白米飯更健康嗎?
    文章授權轉載自【VFIT私教健身工作室】微信號:vfitstudio減肥能不能吃米飯
  • 朝鮮戰場獨特的「炒麵」,將士們唯一的口糧,一口雪一口「炒麵」
    現在如果說起「炒麵」,大家的印象裡面一定是冒著熱氣,香噴噴的炒麵條,但是這件事情發生在朝鮮戰場的時候,就不是一回事了。今天就為大家說一下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們的唯一口糧,「炒麵」志願軍戰士辛苦徵集的糧食,只有百分之40能夠到達前線陣地,其餘的全部被美軍炸毀,這段時期內,戰士們經常有一頓沒一頓的,而且還要忍受嚴寒,而且就算糧食來到了陣地上面,戰士們也吃不到,
  • 長津湖戰役時炒麵就雪,如今官兵們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吃上熱食!
    你知道嗎,缺少熱食,是造成志願軍大量非戰鬥減員的重要原因。電影《長津湖》劇照由於軍隊這一武裝集團的特殊性,各國軍隊都重視戰時熱食保障。俄羅斯軍隊的熱食,主要指湯菜、茶水,主食配以麵包。通常情況下,每天供應三餐,條件不允許時,每天至少供應兩餐熱食、一餐乾糧。
  • 金日成以命令口氣,要志願軍追擊,彭德懷:你自己帶人民軍去
    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結束後,中國國內掀起一片慶祝勝利的狂潮,《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刊登志願軍解放漢城的報導,國內男女老少齊動員,參軍的參軍,捐款的捐款,做炒麵的做炒麵,幾乎所有的軍民熱情高漲,並呼籲,志願軍再接再厲,一口氣將美軍趕下海。
  • 志願軍一戰繳獲大批補給,拿著罐頭興奮不已:戰士們這下有吃的了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由於志願軍第一次戰役中並沒有打痛美軍,因此麥克阿瑟仍堅持總進攻的戰略態勢,由東西兩線向北進攻,我軍判斷出美軍的意圖,並決心集中兵力採取誘敵深入的方式,實現殲擊敵人的目的,為此志願軍調集6個軍的兵力,在西線展開作戰,切斷美軍的退路。
  • 你一定沒有見過如此奇葩的炒麵!
    ♥首先,作為一枚認真的吃貨,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專業知識♥  從熱量角度考慮,麵粉熱量大約是100克445卡路裡,參考一下,過油加工過的油茶麵的熱量大約是100克500卡路裡,一個成年男子,一天大約需要攝取2000卡路裡的熱量, 放入水後炒麵膨脹的比較多,吃進胃裡飽腹感很強,因此,每天吃一斤炒麵可以滿足熱量需求。
  • 吃紅薯會發胖嗎 讓你越吃越瘦的10種雜糧
    吃紅薯會發胖嗎紅薯,北方又叫地瓜,是很多人都愛吃的,特別是那種烤紅薯,但很多人怕吃了長胖。其實,合理的吃紅薯是不會發胖的。而且,紅薯熱量低、脂肪少,又富含膳食纖維,可以起到很好的飽腹作用。因此,吃紅薯不僅不會發胖,相反還能夠起到減肥哦。除了紅薯之外,還有哪些雜糧讓人越吃越瘦呢,接下來小編推薦10款越吃越瘦的雜糧,讓你吃著瘦下去哦!
  • 熱量才30大卡,纖維素是芹菜2倍,有助減肥還補碳水
    熱量才30大卡,纖維素是芹菜2倍,有助減肥還補碳水最近已經有不少朋友開始復工了,不知道大家心情如何?
  • 五穀雜糧種類多,這些五穀雜糧的營養價值你都知道嗎?
    有人說,雜糧是五六十年代的人才吃的東西,現在誰還吃這玩意兒?其實你錯了,雜糧才是真正的健康食物!!從小米、高粱到燕麥,這些五穀雜糧的營養價值,收藏起來慢慢了解! 燕麥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入肝、脾、胃經。
  • 人應該多吃五穀雜糧,下面這三種吃法,現在吃過的人不多了
    五穀雜糧窩窩頭食材